媒体观点

人民网:别把中国当成挽救全球经济的救世主

字号+作者:冯创志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2011-08-10 22:22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随着美国债务危机和标准普尔对美国主权信用等级的下调,全球经济可能再次陷入低迷之际,美国《华尔街日报》发出“中国此回无力挽救全球经济”的声音(见'...

  随着美国债务危机和标准普尔对美国主权信用等级的下调,全球经济可能再次陷入低迷之际,美国《华尔街日报》发出“中国此回无力挽救全球经济”的声音(见香港《大公报》2011年8月8日)。与此同时,美媒云,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期盼中国继续帮助美国(见美国中文网2011年8月7日)。

  品读这类报道,给笔者的印象是,美国债务危机似乎需要中国出大牌去救援。至于拜登访华,美媒接二连三解释为向中国伸手求援之旅。应该说,作为一个责任大国,中国在2008年至2009年出手救助欧美是履行应尽的责任,但是,非要把中国当成挽救全球经济的救世主,这很不现实!

  理由不言而明: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通货膨胀的面前,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股市泡沫和不断增加的债务,使通胀率由过去平均2%增长到今夏的近6%;仍有部分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更有信息透露,近来沿海一些地区,纺织、电子、轻工等行业面临着倒闭潮或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势下,中国要像2008年那样大手笔支持各国解困显然不现实。

  两年前的金融危机和此次的美债危机,已经昭示了美国经济模式过度迷恋金融杠杆、寅吃卯粮的运行弊端,也暴露了美国政府利用美元特殊地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道德风险。应该说,欧美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主权债务巨赤决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而是由来已久。众所周知,美国已经78次提高债务上限,但唯独这一次成为共和、民主两党角力的筹码,引发全球极大的焦虑和震动。美国为何会发生债务危机,世界媒体早已指出存在两大弊端,一是依附着美元的霸主地位超前借债消费,在美国已形成了抹不去的“金科玉律”;二是为适应美国全球战略无休止地增加军费,迫使美国政府不断地透支。

  令人奇怪的是,面对债务危机,鲜有美国政界、商界人士对债务危机来龙去脉进行认真的剖析,谁都不去对美国经济体制问个为什么,美国政商人士包括聪明绝顶的格林斯潘至今仍奉美国自由主义政策为神明。美国政坛不为此正事去焦虑、去思考如何化解,却只见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明争暗斗。

  当然,说美国发生债务危机后美国从此衰落下去为期尚早。但是,从小布什到奥巴马几乎都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去挽救美国经济都无济于事。美国劳工部公布的7月失业数据仍高达9%。自2007年12月美国进入本轮经济衰退以来,美国共有超过800万人失去工作,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历次经济衰退中失业人数最多的一次。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

  美国经济长期陷于低迷就表明,美国的自由主义已不太神灵,需要改革调整。但一向高高在上的美欧人士对自由主义经济体系的批评从来不当一回事,依然我行我素。可以说,只要美国不从自由主义经济体系入手进行思考改革,就很难得到医治的良方,也就很难扭转困局。即使中国再大方出手支援,也奈何不了。

  值得一说的是,美国巨额军费开支也是引发财政巨赤的原因。1981年至1989年的里根时代,发起了星球大战计划,预算高达1万多亿美元。里根之后,老布什上台。在他执政期间,伊拉克入侵美国的盟友科威特,他又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了第一次海湾战争。2001年至2009年,小布什当选美国总统。他在任期内几乎将美国的举债规模翻了一番,举债上限从5万8000亿美元提高到10万亿美元。而他增加举债的主要原因,则是为满足两场针对穆斯林国家的反恐战争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开支按今天的价格不过为4.1万美元,而反恐战争到目前的开支已达4亿美元。有美媒指出,美国军费开支剧增,不仅仅是有竞争对手或者敌人的存在,更有其霸权扩张的需要以及为获得军工利益集团的政治支持。

  还有一点必须说的是,经济危机已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等西方国家有一个共性:一有问题,首先不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尽可能地把责任归给别人,说是外国公司、外国人带来的,所以,要做的事首先是把外国人赶走、把外国货禁止在外。总之,从不愿自找原因,这也是世界担忧美国难以真正化解债务危机的原因之一。

  人们都知道,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依据。中国领导人从来不赞成中国当救世主,有某些美媒频频抛出所谓的“中美2G论”,都已遭到中国领导人和中国媒体的驳斥。因此,美国的自我拯救还是请美国多找内因为上策。


2011年08月09日11:09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