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点

人民日报:对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是大势所趋

字号+作者:记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13-09-23 09:28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老有所养定成真(理性看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其中有一项内容格外引人'...

  老有所养定成真(理性看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0yn品论天涯网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其中有一项内容格外引人关注,就是规定子女“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本来是人之常情,何以成为老年人的热切呼声,又为什么还要通过法律作出规定呢?这反映出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也折射出当前养老的现实难题。0yn品论天涯网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现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面临挑战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几千年来普通百姓的美好梦想;保障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我们党和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0yn品论天涯网

  ◎养老问题为何广受瞩目0yn品论天涯网

  为了使老年人安度晚年,近些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参保人数达到7.9亿人,比原定计划提前了8年;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05年的700元提高到2013年的1900元左右;等等。0yn品论天涯网

  与此同时,围绕养老保障的热点话题也不断增多。先有媒体报道多个省市养老金入不敷出,后有关于劳动力人口首次下降、人口红利是否消失的讨论。为什么社会各界对养老问题广泛关注?0yn品论天涯网

  其一,源于现实养老的诸多困难。近年来,在基本生活整体上明显改善的同时,很多老人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经济收入上,全国有近1000万老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50%的老人担心生病时无钱治病;生活照料上,独居和空巢老人超过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有3000多万;精神慰藉上,30%左右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的甚至出现抑郁症状。0yn品论天涯网

  其二,源于对未来养老的心理焦虑。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数量将以年均800万以上的规模激增。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2033年突破4亿,2050年达到4.83亿。届时,社会总抚养比将由目前的45% 提升到98.8%。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如此严峻的老龄化态势,进一步加大了人们对“我的晚年谁来养”的担忧。0yn品论天涯网

  其三,源于对养老保障的更多期待。养老保障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城乡、区域和行业的制度性分割问题,不同群众之间养老待遇水平、政府投入等差异较大。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养老保障的公平性、流动性、可持续性,也提出了更多诉求。0yn品论天涯网

  保障不到家,挣钱不敢花。人们对养老问题的关注,还源于它影响群众的消费心理,关系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由于对未来养老没有信心,人们挣钱后只能是多存钱、少花钱。只有加强养老保障,让老百姓无后顾之忧,他们才有可能松开腰包、放心消费,最大限度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0yn品论天涯网

  ◎养老难题难在哪里0yn品论天涯网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挑战有着特殊的背景。发达国家都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后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我国则尚未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加之人口多、发展差异大的基本国情,使得我国养老问题更为复杂,解决的困难也更大。0yn品论天涯网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公共财政投入有限。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养老问题也是如此。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80多位,却要抚养世界上1/5的老年人。这就决定我国人均公共财政是有限的,而且能够切给养老的“蛋糕”就更少了。0yn品论天涯网

  二是老龄化速度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跟不上。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法国、美国、英国分别用了115年、66年、45年,而我国仅用了18年。这说明,发达国家在长时期分阶段出现的养老问题,在我国却是短期内集中爆发。尽管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制度的完善、待遇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而与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形成反差。0yn品论天涯网

  三是家庭日益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养儿防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而如今,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以及人口流动加快,家庭日益小型化甚至空巢化。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已经占到1/3,家庭平均规模不足3.1人,“4—2—1”家庭结构模式日趋普遍,“人丁兴旺”、“儿孙绕膝”现象很难出现,家庭所能提供的养老资源越来越少。0yn品论天涯网

  四是受历史因素影响,个人养老储备不足。养老储备是从年轻时开始的。无论是基本养老保险,还是个人储蓄养老,都是在退休前积累起来的。然而,我国当下的老人,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的。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和单位内部退休养老制度。这些老人在中青年时基本没有个人财富积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他们的养老金主要由国家财政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承担。0yn品论天涯网

  ◎如何从制度上保障老有所养0yn品论天涯网

  伴随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家庭人”逐渐成为“社会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较为有限,社会养老保障应运而生。同家庭养老相比,社会养老保障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可在更大范围内分摊养老风险,提供安全可靠的养老预期。0yn品论天涯网

  1889年,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00多年来, 全世界已有160多个国家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近年来,为应对养老保障财务危机,很多国家都对其养老保障体系进行改革,总体趋势是构建多支柱、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0yn品论天涯网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城镇到农村、从职工到城乡居民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较短时间陆续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织就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养老保障安全网。0yn品论天涯网

  但也要看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如基本养老保障水平偏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才55元,并且正常调整机制尚未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公务员与企业职工、职工与居民之间存在多重制度并行,不同制度之间待遇相差大、衔接不畅;等等。0yn品论天涯网

  调整制度化,让养老金“水涨船高”。过去几年,我们主要致力于扩大覆盖面,填补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空白,今后将重点解决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国家还将继续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关部门还在研究建立保障水平调整机制,将根据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物价变动等因素,实现养老金的合理稳定增长。0yn品论天涯网

  筹资多渠道,让养老金“钱途无忧”。基本养老金是老人的“养命钱”,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据测算,未来10多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不存在“缺口”,但如果现行政策不变,受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历史债务等因素的影响,2030年后统筹基金将出现当期支付“缺口”。对此,国家已经未雨绸缪,通过扩大覆盖面、推进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增加财政补助、拓宽筹资渠道、完善基金投资运营办法等综合措施,广开财源,确保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0yn品论天涯网

  转接无障碍,让养老关系顺畅衔接。过去,由于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不仅城职保、新农保、城居保之间相互衔接难,而且同类保险跨地区接续也难。而如今,我国城职保跨地区转接办法已经出台并运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在总结这一实践的基础上,拟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今后,随着转接办法的不断完善,无论参保人在哪个地方、参加哪类保险,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衔接都将会更加便捷顺畅。0yn品论天涯网

  改革“双轨制”,让养老金“公平对待”。公平是养老保障制度的灵魂。虽然“双轨制”形成有历史原因,但对其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将进一步统筹研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搞好顶层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矛盾,以及由此形成的养老金“待遇差”问题。0yn品论天涯网

  制度多层次,让养老金锦上添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保基本的,要使老年人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还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应加快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补充养老保险,鼓励个人建立储蓄性养老保险,加快完善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总体提高养老待遇水平。0yn品论天涯网

  ◎养老服务怎么完善0yn品论天涯网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养老服务青黄不接,存在不少问题,如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不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匮乏、机构养老床位不足、护理人员短缺等。0yn品论天涯网

  在我国,家庭养老具有数千年传统,居家养老也是当下大多数老人的心愿。上海市在实践中探索出“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居家养老、7%在社区养老、3%在机构养老。2011年年底,国家出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0yn品论天涯网

  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家庭不仅是身体的住处,也是心灵的港湾。应改善居家养老环境,支持有需求的老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发展家庭服务业,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2015年年底,我国将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0yn品论天涯网

  着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具有亲情守望、邻里互助的特点,符合老人的认同归属心理。兰州市建立了社区“虚拟养老院”,邯郸市开创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今后,在城市,将把社区养老设施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在乡镇,将增强敬老院的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功能。到2015年,日间照料服务将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0yn品论天涯网

  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目前,我国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量21.5张,远低于发达国家50—70张的水平。应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公益性特征,发挥兜底作用,重点保障“三无”、“五保”、“低保”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需求。未来3年,基本达到每千名老人享有30张养老床位,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有一处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的老年养护设施。0yn品论天涯网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当下许多老人生活的常态。照料好老人,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应鼓励家庭成员与老人多沟通、多交流,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老年文体活动,引导老人树立“自助多福”、“自助而乐”的观念,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空巢不空、独居不孤、欢乐常伴”,做个快乐老人。0yn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