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只有文学本身可爱,奖才可爱”
民族复兴网编者按:学者王蒙(曾担任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在毛主席时代与工农结合于1974年至1978年写了《这边风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尘封41年。改开,王蒙写了《告别崇高》。文化是有阶级性的,这是网站的基本观点。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尤其十八大后,其中变化敬请各位网友体会。本人只想说国人曾经崇高过,那是在毛主席时代。
正文:
【聚焦茅盾文学奖】
记者: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这部获奖作品《这边风景》。这部您39岁时在新疆开始创作的作品,却于79岁时才出版,按照您自己的说法,“好比是79岁的王蒙看到39岁的王蒙”。
王蒙:20世纪60年代,在我处于逆境的时候,我下决心到边疆去,到农村去,破釜沉舟,重新打造一个更宽阔也更坚实的写作人,打造一个焕然一新的工农化的写作人。按当时的认识,我必须写工农兵,只有写工农兵才有出路。就像我在1963年底坐着火车带着全家从北京到新疆时所吟咏的:“死死生生血未冷,风风雨雨志弥坚。春光唱彻方无恨,犹有微躯献塞边。”
我到了伊犁州伊宁县,巴彦岱人民公社,与维吾尔族农民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并曾担任二大队副大队长。 王蒙:“只有文学本身可爱,奖才可爱”
我很快与农民打成一片,讲维吾尔语,读维吾尔文书籍,背诵维吾尔文毛主席语录与“老三篇”。我住在老农阿卜都热合满·奴尔与黑力其汗·乌斯曼夫妇家。我住的一间小屋,在我到来以后,燕子飞来做了巢,每天我与呢喃的燕子一起生活,农民们从这一点上认定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爱生活,我爱人民,我爱不同的环境与新鲜的经验,我爱雪山与大漠,湖泊与草原,绿洲与戈壁滩。我得到了爱的回报。当地的农民喜欢我。
你可以说我是在特殊处境下做出的不一般的选择,但是我选择了,我做到了,我仍然充满生机,爱恋着边疆的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一切:伊犁河、大湟渠、砍土镘、水磨,还有情歌《黑黑的眼睛》;尤其是各有特色的族群:汉、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锡伯、俄罗斯;还有馕饼、拉条子、哈密瓜与苹果园。我曾经说我在新疆16年,完成着维吾尔语“博士后”的学业。我至今回想起这一切,更要强调说,新疆各族人民对我恩重如山。困境中,是那里的人民保护了我。
王蒙:“只有文学本身可爱,奖才可爱”
于是有了《这边风景》,我确实书写了大量的有特色的生活细节。劳动、夏收、割草、扬场、赶车……我写了人民公社时期的奋斗、挫折、懒汉、积极分子;我写了边疆历史的风风雨雨、恩怨情仇,我写了那里大异其趣的衣食住行婚嫁。讨论作品的时候,有学者说他们看到了西域的清明上河图,有的说边疆生活细节排山倒海。一位维吾尔族女教授说:作家把他的心交给了我们,新疆各族人民也就愿意把心交给他。
记者:请谈谈获奖后的感受。
王蒙:此书的得奖最让我感谢的是它将有利于人们关注新疆,了解新疆,热爱新疆,走近新疆。我为新疆的兄弟姐妹们高兴。
这本书的得奖,还让我相信,真正的文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41年前动笔写的书,37年前基本定稿,两年前出版,现在受到了关注。毋庸置疑,写作的年代与当下区别很大,写作时有各种的局限性,可以说当时的写作是戴着镣铐的舞蹈。然而,只要下了苦功,有了刻骨铭心的生活经验,有了血肉相连的感情交融,有了亲近大地的匍匐与谛听,有了对于人民音容笑貌的细腻记忆与欣赏,你写出来的人、生活、情感,就能突破局限、摆脱镣铐、充满真情、充满趣味,成就你所难以预见的阅读的厚味与快乐。
仍然是王蒙写的,仍然热爱,仍然多情,仍然兴致盎然,仍然一片光明,仍然有“青春万岁”的信念,有“新来的年轻人”的眼光与好奇心,有对于生活的缤纷期待,有对于爱情的讴歌,有对于历史和时代的钻研,有对于日子的珍惜与温习。
记者:在您看来,文学评奖与文学是什么关系?
王蒙:茅盾文学奖的获得当然令人高兴。文学奖引人注目,因为它向读者推荐了文学。奖为文学增光,前提是文学能不能给奖增光,能不能给予心灵以抚摸与冲击、营养与激扬。只有文学本身可爱,奖才可爱。离开了作品去研究文学奖,未免可笑与可悲。奖能锦上添花,奖能促进发行,但是奖不能弥补缺陷,奖不能化东施为西施。把功夫放在争取得奖而不是写好作品上,只能说是作者没出息到了极致。(光明日报记者 饶 翔)
关联阅读:
王蒙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译成维吾尔文出版(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朱景朝
24日,中国著名作家王蒙创作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维吾尔文版出版座谈会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举行。
《这边风景》维吾尔文版的责任编辑艾尔肯·希力甫在座谈会上表示,通读该书发现王蒙对伊犁的维吾尔人生活习俗、婚丧嫁娶、邻里接待、尊老爱幼等生活细节进行了逼真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各民族之间友爱相处、相互学习、互相团结的社会现实,“就像是本民族作家写就的一部杰作”。
新疆文联主席、新疆作协主席阿扎提·苏里坦称,“这是一部汉族作家也包括其他民族作家写新疆具体说写维吾尔人的最详细、最准确、最深刻、篇幅最长的作品”。
阿扎提·苏里坦说,王蒙在伊犁生活的年代中国政治形势非常严峻,但他的作品不去着眼政治事件,而是主要写人,写人性美,这就是40年后今天的读者仍然喜爱的原因。
“王蒙在新疆生活了16年写成了巨作《这边风景》,并且精通了维吾尔语,而我们在新疆生活了一辈子。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汉族作家如何表现少数民族生活”,新疆文联副主席、新疆作协常务副主席董立勃表示,“只有不分彼此投入其中”。
王蒙称,他非常在意也非常看重该书维吾尔文版的翻译和出版。“这不是我给新疆的一部作品,而是新疆给我的,是维吾尔和其他民族给我的,是维吾尔文化给我的”他说,他在创作该作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维吾尔人的对话习惯和思维方式,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还原”。
据了解,1974年,身在新疆、正经历个人政治低谷的王蒙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创作描写新疆生活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1978年,小说基本完成。此后,由于政治形势的突变,这部长达70万字的小说被迫尘封。2012年,40年前的手稿被重新发现。2013年4月,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长篇小说《这边风景》。
维吾尔文《这边风景》自2013年3月开始进行翻译、编辑工作,2014年5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