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宁夏(银川)沿黄经济区春季跨区域人才招聘会上人头攒动。(来源:新华网)
作为一家金融机构的部门小leader,最近我经常和妻子感叹,要不是早几年毕业,现在估计都找不到工作了,因为竞争太激烈。没想到,妻子也这么认为。
事情是这样的:上个月我们部门要招聘,于是通过官方微信账号、第三方招聘网站以及熟人和内部推荐三种方式进行社会招聘。本来,我以为第三方招聘网站和内部推荐的人会占大多数的,没想到官方微信招聘的效果最好,有400多人投了简历。
但是,招聘名额只有两人。这下可累了,HR和我一起进行简历筛选,每个人要在一天多时间内看200多份简历。大部分简历都让我“目瞪口呆”,因为基本都是海归或者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知名高校毕业生,且实习、社会工作经验丰富,各种证书齐全,英语、德语等语言能力过人,甚至还有姑娘把自己的生活照作为附件发过来,颜值也确实很高,让人感叹不已。
没见过世面的我们都很感叹:要是我现在投简历,肯定会第一个被刷下来,连面试机会都没有。HR一方面表示赞同,另外也告诉我,这其实还好,曾经有另外一个部门招聘一个人的职位居然收到了600多份简历。残忍的真相吓得我赶紧“闭嘴”,决定以后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工作,报答老板当年把我招聘进来的恩情。
经过人力资源的提醒,整体看完我负责的200多份简历后,我才真心感叹,金融机构应聘似乎必须有以下几个要素才能作为备选:1、国内外名校毕业,最好是国外的TOP的学校;2、最好是金融相关专业,且若有CFA等证书最好;3、最好有国外金融机构工作经验或者国内强大的政府关系。
是的,现在在国内找工作,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的金融行业找工作,普通人真的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拼背景、拼学历、拼资源的时代。你优秀又怎么样?没有背景,还是更难崛起。
招聘结束后,我们选中了两位应聘者,一位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在香港工作过;另一位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在华尔街工作过——当然,薪酬加上激励也的确可观。(这里补充一下,最终面试的结果显示:不能太看重简历,一些人简历写得富丽堂皇,但面试感觉很糟糕,所以不宜太轻信简历中的主观内容)
我以为只是自己的公司招聘很火,没想到近期和其他金融行业的朋友交流时才发现,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现象。
一家公司部门负责人说,他们公司HR招聘时,因为简历太多,实在无法看完,就让保洁阿姨帮他们看看,看得顺眼的就留下供他们备选,看不顺眼的直接PASS。当然,这个做法并不妥,但也从侧面说明了简历真是多得让HR吃不消,同时还说明了人的命运很多时候是靠运气的。真的,除了找工作,其他很多事情有时候也讲究运气不是吗?
一个人的命运就这样被保洁阿姨给决定了?你还真不要抱怨命运不公,事实上,很多公司招聘时,的确是大量简历涌入,HR的确只能根据关键词和照片等等来决定,主观性还是很强的。
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中层管理说,他们只是招聘实习生,也收到了数量令人惊讶的实习简历,其中很多人还不是金融行业的,比如新闻专业、中文专业、英语专业等等。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激励的竞争呢?
1、人才大量过剩,尤其是一般性人才;
2、公司所在的上海和北京等一线城市,人才更加过剩;
3、金融行业整体薪酬较高,人才都往这个行业涌入,竞争更加激烈(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智联招聘2014年中期发布的《金融行业招聘供需报告》中显示,金融领域人才供求不平衡,人才求职投递量远大于企业岗位需求量,竞争比例接近5:1。金融行业目前招聘的职位主要是销售类、金融类、保险类和经营管理类人才。从城市需求数据看,对投资理财服务需求量最大的是北京,达到21%,大连投资理财服务平均需求量为7%。
从金融人才的职业分布看,保险类的供求比例差距较大。即企业对保险类人才需求较多,而市场上该类人才的供应量相对较少。此外,民营企业(融资租赁、pe、拍卖行)是金融行业的招聘主力,比例为44%。其次是股份制企业(23%),国企(银行、保险)比例为11%,外商投资(银行、vc/融资租赁)的比例为11%,合资企业(证券、基金)的比例为8%。
如果说一家机构的数据有可能有偏颇,不够全面,多家机构的数据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赶集网近日刚刚发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2015年6月份中基层劳动力市场状况数据。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招聘需求最大的前五个热招职位(销售及房产中介外)中,求职者扎堆应聘,出现严重供给过剩。北上广深劳动力市场整体上均面临着劳动力过剩和用工荒的双重矛盾,深圳矛盾最为突出。
从以上资料,加上自己的判断,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现状和趋势:
1、一线城市的确很多行业存在人才过剩的局面,尤其是一般性人才,导致本科就可以做的事情,现在很多单位都招研究生——反正同样的价格就可以招到名校研究生,干嘛招本科呢?
2、金融行业是人才过剩中的最明显的行业,一般性金融人才严重过剩,但是高端的金融人才又奇缺,尤其是有多年海外从业经验的金融人才更是奇缺。
3、与一线城市人才过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四线城市很多地方缺人才,却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
4、海外学习经历成为标配,但是英国一年的硕士基本上已经属于被严重看轻的行列,建议为了去英国读研而读研的三思而后行。
当然,最后我要补充一句,现在人才过剩的背后还有人才短缺。主要是因为人才结构不合理,市场需要的大量实用性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国际市场经验的人才奇缺,但一般人才却过多。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作者:不为半斗米折腰 )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