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全国多地疫情又呈反弹之势,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防控工作面临近两年来最严峻挑战。虽然早在去年12月,天津便在内地“首战”奥密克戎,但随着近期吉林、上海等地局部疫情的暴发,迎战奥密克戎的复杂性再次凸显出来。
专家表示,奥密克戎毒株或是德尔塔毒株防控难度的十倍。这意味着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此前广东、山东、河北、吉林等地面对奥密克戎传播时,从严从紧采取隔离、管控、封控、筛查等防控措施,均已呈现向好态势。实践一再表明,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坚决做到“四应四尽”,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关键。
值得警惕的是,就在疫情防控吃紧的时候,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冒出来“带节奏”。它们鼓吹“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美英等国已经“成功与病毒共存”,在舆论上试图制造出西方国家已经完全摆脱疫情干扰的“繁荣景象”,甚至认为这是一种西方“群体免疫”的胜利。但无论在道义上还是科学上,这些观点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奥密克戎毒株传染力强、传播速度快、毒性降低的特性也让“大号流感”等论调广泛流传,但从目前国外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的死亡率要比德尔塔高。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称,一些国家的死亡率已达到自大流行开始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我国的基本国情是,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少儿人口超过2.5亿,二者相加超过5亿,如此庞大的“一老一小”群体决定了我们决不能有任何 “躺平”的心态,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主动出击、从严管控,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疫情规模性反弹。
事实上,美英等国放任与病毒“共存”,只不过是在疫情防控问题上“非不想为却实不能为”的被动“躺平”。其所谓的“群体免疫”,本质上是放任大量免疫能力低下的弱者淘汰出局,这是一种残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而中国用严格的管控隔离政策,把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都保护下来了,这是很了不起的。
即便付出了大量的生命代价,西方国家也远远不能说已经“战胜”了病毒。以英国为例,它于3月结束了所有防疫措施,开启了所谓“共存模式”,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感染人数激增、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病毒感染造成企业复工人员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德国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宣布取消5月停止强制隔离措施的决定,该国卫生部长甚至还公开表示自己“犯了一个错”。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是中国当前抗疫的最佳选择。疫情越吃紧,越要全面准确坚持“动态清零”。值得强调的是,当前一些地方给人们正常生活造成困扰的,恰恰是没有落实好“动态清零”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要全面准确坚持“动态清零”,一方面,要坚持“快速反应、精准防控”,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另一方面,要“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去两年多来,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我们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面对新一轮的严峻考验,全面准确坚持“动态清零”,充分彰显党和政府高度负责精神与实事求是态度,中国的抗疫行动必将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