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特稿:游胡雪岩故居(组图)

字号+作者: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工商10丙 张妙棋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2022-06-28 17:31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在那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怀着满心的虔诚去到了胡雪岩故居。怀揣着相机,一路踏着轻快的步子前行,那里,高墙之内,却有着另一番景色…… 3月27日,邀'...

    在那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怀着满心的虔诚去到了胡雪岩故居。怀揣着相机,一路踏着轻快的步子前行,那里,高墙之内,却有着另一番景色……

    3月27日,邀上昔日好友,同游胡雪岩故居,辗转之下来到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元宝街18号。通过坐566到观音塘转59路到了吴山广场,穿越那条长长的河坊街以及鼓楼,终是到达了马路对面的那一隅景色。即使只是隔着一条并不十分宽敞的马路,景色竟是相差了不少,站在石桥上,对着河边摇曳生姿的柳树及桃花便是一通乱按快门,确实是有春日的风采了。

    小小的路径,我沿着路标指示,踏上石板,仔细辨认的小道,发现,石板路上竟都是些元宝的图案,基本上都保持着其完整性,只有少数的几块断裂了,想来却也是来访的人迹纷沓导致的吧。作为一介名流,又是商人,元宝刻于石板应该是象征着财源广进吧。才想着,便已经到了门口,两扇木门打开着,却终是不比现在庞大的防盗门的阵势的,却也正是因着这理由,多了那么些许的历史感。

    购买了门票之后进入,发现陆陆续续的还有不少的游客,甚至都有些是组团来的,不禁感慨下现在的文化建设确实是有了很大的改观,以往更多的时候只是关注于那些大型的文物遗址,例如故宫,长城这一类的实体,现在名人故居旅游的兴起也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带动,也同时发展了经济,是一种双向的利益趋向。于是,在这个本就不冷清的地段,更是多了一个热点,是个走走逛逛不错的选。

    导游的解释说,胡雪岩故居建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历时3年,耗银数十万两(相当于现在的20亿),占地10余亩,落成时有主要建筑二十余座,建筑构思巧妙,恢宏繁丽,建筑大量用紫檀、酸枝、楠木、银杏、南洋彬和中国榉等木材,砖雕、木雕、石雕无品不精,使这所宅院堪称清末江南巨商第一宅。

    走进轿厅,导游解释说其整体梁架结构全用古银杏木制成,比故宫用材还讲究,足以显示当时胡雪岩的财力雄厚。在我看来最显眼的莫过于悬于头顶的四块大牌匾,分别写着“经商有道”、“承天恩赐”、“奉扬仁风”、“乐善好施”。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于胡雪岩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鉴于他的商业领域,更有何国松曾在2010年1月份出版一本名为《胡雪岩传:经商处世之道》,更是说明了“经商有道”并非只是悬着而已,同时也流传着这样的话:“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说明他的经商才能确实是得到了世人的认可的!而之所以被称为轿厅,则是因为,在最里边还停着两座轿子,据说也是当年胡雪岩家出行使用过的轿子。“承天恩赐”这四字,却也是不可忽视的,作为清末的红顶商人,却也是不容易的,在历来就打压商业贸易的古代中国,可以享有这样的荣誉也是要有一定的政治才能,而至于这“承天恩赐”怕也是必须要有的吧。如今,人们之所以还会记得并且传承着胡雪岩的事迹也是和他创办的胡庆余堂分不开的,在当时,胡庆余堂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馀堂"之称。而胡雪岩,胡庆馀堂的创办者,也因其不耻下问、勇于探索,以一个钱庄出身、不熟悉药业的人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胡雪岩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且招牌为“真不二价”胡庆馀堂现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而如今的胡庆余堂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确是老字号的品牌力量了!

|<< << < 1 2 > >>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