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特稿:新市古镇西河口一带明清建筑—新市文史馆 参观后有感(组图)

字号+作者:杭州商学院国贸11戊 潘晨枫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2022-06-28 17:29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新市文史馆是县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到新市文史馆,就必须讲讲新市的历史。作为一名新市人,在这方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成长,自然而然地对着新市古镇有'...

    新市文史馆是县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到新市文史馆,就必须讲讲新市的历史。作为一名新市人,在这方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成长,自然而然地对着新市古镇有一份深深地依恋之情。

    新市古镇地处浙北的杭嘉湖平原,距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这座古朴的小镇临河而建,傍桥而建,是典型的江南小镇。他得名气虽然比不上乌镇、西塘,赛不过周庄、南浔。但是它所具备的浓郁的民俗历史文化和商贸文化,有着不一般的研究价值。

    数千年来,新市人才辈出,南宋有状元诗人吴潜,清朝有影响日本一代画风的画家沈铨,还有中国古桥古船专家朱惠勇。这些都是这座古朴的小镇所孕育出来的精华。

    但过去的辉煌只能反衬出如今的狼狈不堪。十多年前,新市一度为了发展,拆除了很多古镇建筑。贯穿新市的河流,一道道被填埋,取代它们的将会是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承载了数代人们心血与回忆的老屋,被推土机无情地推翻,只看见漫天飞扬的尘土,堆积成小山的废墟。

    如今的新市不像十多年前那般宁静安逸。古镇已经残缺不全。可是它还是喧闹着,人们还是生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改变的是什么呢,一份心情,一种情怀,还是一种生活态度?

    每每想到这里,每一个热爱新市古镇的人都会忍不住心痛。现在我看到串流不息的街道,心里就会忍不住地回忆小时候的新市。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上面爬满了青苔,摸上去,薄薄的、凉凉的。和小伙伴们自由自在地在古镇的弄堂里穿梭嬉戏,我们的欢笑可以一直绵延下去,不怕惊扰了人们。每一天,我们的生活步伐都是如此舒缓,好像一艘慢悠悠,摇着桨的小船,吱嘎--吱嘎--,你仿佛听的见水流缓缓流过你身边时的声音,扑面而来的会是淡淡地樟木香气。家家户户彼此熟络着,唠家常,串门子。我们会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上很多花花草草,平日里老人们喜欢溜溜鸟,浇浇花。每到冬日便晒晒太阳,听听鸟叫,于是心情就会温暖起来。这是古镇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回忆起来,心里止不住向往。现在住着的商品房,一道道保险门阻隔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盘绕着我们的河流早就被无情地切断,原本的生活方式从我们的皮肉中生生剥离,是现代化的进步么?

    唯一幸免于难的只有西河口一带的明清建筑了,在这条千岁老街上承载着太多的情思,有每一个新市人共同的回忆。南始陈家潭北至朱家桥,长约二华里。缓缓流淌的市河由南向北将数以百计的民居隔在两边,再由数十座精美的小石桥连成一片。千百年来,伊伢而过的桨声楫影,曾勾起多少沿河人家的遐思。 西河口水街的西边,历代为临水而建的靠街楼,基本保持清末民初水乡老街之特色。古朴优雅的石库墙门、精美的砖雕民居、独特的封火墙、石砌的堤岸河埠,向你诉说着一个个凄美动人的故事。这条街还居住着人,有人羡慕,有人遗憾。古镇的昨天是否真的成为了历史,我们期待着它文化的传承。

    在明清老街西河口上坐落了新市文史馆、寂寞观、木雕馆、民间艺术馆、蚕文化馆。我们现在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记录这座古镇。
 
    古镇的事情虽然小,但是多的数不完,它的点点滴滴已经那么深刻的镌刻进我们的心里。我们与古镇共同呼吸了数千年,我们的血液也浸染了古镇的味道。

|<< << < 1 2 > >>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