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书画

孙永军红色老墙艺术的震撼与思考(组图)

字号+作者:陈留弟 来源:潋江文艺 2024-02-27 09:0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有一种力量叫执着有一种震撼是红色老墙艺术有一种精神叫了不起 我曾被巍峨蜿蜒盘旋的长城所震撼;曾被声势犹如雷霆轰鸣的壶口瀑布所震撼,曾被雄浑壮'...

有一种力量叫执着
有一种震撼是红色老墙艺术
有一种精神叫了不起

    我曾被巍峨蜿蜒盘旋的长城所震撼;曾被声势犹如雷霆轰鸣的壶口瀑布所震撼,曾被雄浑壮丽、峰峦叠嶂的太行山所震撼。然而,今天我却被孙永军红色老墙艺术作品展深深震撼。面对令人惊叹的作品,半晌我才对着著名艺术家孙永军老师竖起大拇指,连说“了不起,了不起!”

    龙年春节前夕,我与杨筠松文化研究会的几位朋友应邀来吉安青原区参观“手艺古村”“渼陂毛泽东故居”“万岁军经典战役展示馆”。然而,没想到有缘参观吉安青原区国际文旅创意产业园中的红色老墙艺术作品展。陪同我参观的中红投老墙艺术公司CEO谢湘毅先生听到我的惊叹,笑着说,“我想给你们一个惊喜”。

    惊喜,惊呆,惊叹,何止是我?所有来这里参观者无不被震撼。眼前的一扇扇“老墙艺术作品”全是红色题材,形象具体,形态逼真,勾划细腻,连每个弹孔、每个鸟巢、每张蜘蛛网都栩栩如生,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我置身展馆,阅读一个个作品,仿佛听到一部气势恢宏的交响曲,其艺术力量、思想力量和文化力量,共同构成了这部交响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它用艺术的语言,传递着思想的力量,展现了文化的魅力,使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震撼和文化的深厚。

    红色老墙艺术是全新的艺术形式

    孙永军巧妙地将油画、雕塑和立体艺术融为一体,创作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他运用浮雕、沉雕、阴雕等多种艺术手法,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深度。这种二维与三维空间形体结合,平面加立体的综合形式,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形象生动,细节处理十分到位,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使得参观者仿佛能够进入到画面之中,感受到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气氛,从而引起强烈共鸣。

    红色老墙艺术表现了中华民族禀赋

    它以红色革命为主题,表现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它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的英雄事迹和革命历程,表现了中国人民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能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断争取胜利的奋斗精神。描绘了革命时期的人们共同战斗、共同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

    红色老墙艺术保护传承了党的红色资源

    一壁风雨斑驳的老墙,一幅笔力苍劲的标语,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让人回到热血澎湃的革命年代。这些老墙革命宣传标语与图画,经历70多年风侵雨蚀岌岌可危,有可能被永久地消失在岁月的尘埃中,多亏孙永军用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复制下来,予以永恒的生命。这些作品保护传承了红色资源,赓续了红色血脉,见证着党的奋斗历程、承载着党的优良传统,具有塑造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培育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化等时代价值,对于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孙永军不仅是红色老墙艺术研究创作第一人,也是保护与利用红色资源第一人。

    我知道世上了不起的事并不多,做成了不起的事,需要了不起的精神。孙永军做了件不起的事,而且始终保持一种了不起的精神,这就尢其了不起。

    追根溯源,我了解到孙永军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位资深艺术家,从事电影美工已有35年,他的著作《中国历代人物造型》(中英文两种版本)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并向国内外发行。他的作品总是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精细的细节处理吸引观众。他的设计不仅注重视觉效果,更注重情感的传达和主题的深化。

    孙永军在参与多部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的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高水平的油画作品,他的作品在艺术创新和造型艺术手法上独树一帜,推动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他在葫芦专题的创作中,攻坚日久,造诣独成,他还创造了独具风格的像章油画艺术,其中《世纪伟人》等作品反映出时代的气息,具有深深的思想性,引发了学界的由衷赞扬。

孙永军油画作品《绿荫下的葫芦》 

    人生之路有许多偶然起了决定作用。1999年,孙永军参加8集电视剧《井冈山》的拍摄,在井冈山下的一个村落,他发现一片墙壁上还保留着红军时期的宣传画和标语。他惊喜异常,用随身携带的傻瓜照相机拍下了这些宣传画和标语。2005年,孙永军又来江西省兴国县参加电视连续剧《那时花开》拍摄。

    拍摄期间,他看到了所剩不多的红军标语,他既惊喜又心痛。喜的是看到了之前未曾看到过的新标语,痛的是经过八十年的风侵雨蚀,这些标语已岌岌可危,再不想办法将其保护下来,就有可能被永久地消失在岁月的尘埃中。一种抢救红色老墙标语、图画的紧廹感油然而生,他开始跋涉,投入了红色老墙艺术的研究和创作。

    2009年,孙永军在福建参加拍摄电视剧《古田1929》,收集到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进一步丰富了创作的素材、拓展了红色老墙艺术的视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地方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血脉赓续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

    孙永军学习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后得到极大鼓舞,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心为传承红色基因和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奋斗到底。他加大了研究和创作红色老墙艺术作品的步伐。

    我想,如果孙永军不选择研究和创作红色老墙艺术,继续从事影视美术事业,他不仅可以由副师级升为正师级,而且他的艺术才华和专业技能也将得到更高层次的认可和发展,在影视界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如果孙永军继续在油画领域继续深造,在技术层面会取得更高的成就,也必然会创作出更多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油画作品,在国内外的艺术界将赢得更多的声誉。

    然而,孙永军放弃了自己几十年深耕的领域,选择了跋涉创造红色老墙艺术的崎岖道路。他选择的落点来源于他对人生价值的准确定位,坐标是党的最高宗旨。犹如江河选择了海洋,万物选择了太阳,他选准了人生的座标,就选准了生命的支点,也就找到了描绘未来的画笔,才能绘制出完美的人生。

    选择的后面是精神,真正的创造意味着献身——去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头,去冒别人不敢冒的风险,去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孙永军在创作红色老墙艺术的过程中经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

    他深入到江西、福建、湖南等地的乡村,深入到连远山区,寻找那些即将消失的革命历史遗迹。他从兴国老区将制作原材料红土、红石等运到北京,克服了种种困难,花费了不少精力。

    他在设计和构思中,需要考虑如何将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如何让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他在制作中,需要按土木建筑一比一的比例做出来;

    最大的一幅《江山岁月》高3.6米,长11.6米,属分体组合式,最小的也有四五平方米。这是一项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也是创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这需要他有深厚的艺术功底、精细的手工技艺和创新思维,同时也需要他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孙永军(左)与笔者在《江山岁月》老墙作品前合影

    他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作品,以确保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效果。这包括对作品的形状、颜色、纹理等进行细致的调整,也包括对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提炼。一件作品,从构思酝酿到动手设计,再到创作完成,一般要三四个月时间,长的甚至超过了半年。可以说,每幅作品都需要沤心沥血,殚精产竭虑。

    尽管面临着这些艰难和挑战,孙永军还是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创作。他调动了几十年积累的电影美术创作与油画创作的艺术实践经验与感悟,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心血,甚至预支了多少年的精力,集中投入到红色老墙艺术创作,让每幅作品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孙永军的老墙艺术作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来参观,无不被其气势与内涵所震撼。

    为什么孙永军有如此追求,如此理想?能如此自觉,如此坚持?我以为最主要的是他拥有一种深厚的历史使命感和人民情怀。

    孙永军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美术编辑,从事电影美工35年,先后参加了《大决战》《大转折》《保卫延安》《惊天动地》《中国远征军》《白求恩》等数几十部电影和电视剧的美术设计与制作,他深深地了解党的非凡历史,清楚我们党从哪里来,红色政权从那里来。他清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所进行的一切斗争、所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

    孙永军深知自己是解放军艺术家,是党培养的艺术家,其职责不仅仅是创作美的艺术品,更是通过艺术传递历史,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反思。他选择红色老墙艺术作品作为创作方向,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那段充满磨难和辉煌的革命历史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记住那个时代的英雄和故事。这种深深的历史使命感,使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仍然能够坚持不懈,始终保持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执着。

    孙永军出生在天津附近的一个偏僻小镇——梅厂镇。父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他的童年是在农村渡过,15岁那年才被其兄孙征从农村老家带到天津市里上学,边学文化边教绘画。他长在农村,过着农村生活,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

    他深知人民需要文艺,“人民是文艺之母”;他不忘“文艺需要人民”,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深知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决定着作品的高度、深度、传播度。他深信红色老墙标语、图画是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创作,反映了革命人民的心声,既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更能凝聚人们的集体记忆。他深信举凡艺术作品中有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在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里反映时代宏大背景、抒发人民奋斗情怀,这样的作品才能直抵人心,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孙永军艺术作品始终紧密联系着人民,不仅是对历史的描绘,也是对人民的赞美和致敬。他深深地理解和尊重人民的苦难和奋斗,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民的深深的同情和敬意。

    这种人民情怀,使他的艺术创作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民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种深深的使命感和情怀,是他能够持续创新,不断探索,始终坚持的重要动力。

    孙永军的心灵在默默的坚持中趋于博大深沉,红色老墙艺术在品格的修练中臻于完美。然而,追求是一种永恒的诱惑,一种使人类绵绵不绝,生生不息的诱惑。孙永军在不断地追求,不断地给自己更高的奋斗目标,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造。

    一位诗人说过:“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孙永军和他的红色老墙艺术作品正一同走向崇高。

谢湘毅(中红投老墙艺术公司CEO右一)陈留弟(本文笔者右二)舒斯一(毛泽东特型演员左二)曾庆华(兴国县杨研会会长左一)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