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说白了就是员工拿自己的劳动换取工资,或者说员工付出努力,企业给予回报。
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工资很容易量化,劳动却很抽象,不仅难以难量化和监控,还带有主观性。我觉得自己非常努力,但老板就是觉得我很懒,我能怎么办?对于大多是岗位,尤其是白领工作,老板也不可随时随地都盯着员工。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努力-回报博弈”。员工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他们预期获得的回报,如果回报与努力不匹配,员工就可能降低工作积极性,甚至采取消极怠工、旷工、离职等行为。而资方就会想尽设法去加强监控,拆分工作内容,让员工的工作可以量化。
经过长期的重复博弈,员工和资方就会达成一种默契:员工会根据企业的管理和工资回报来确定自己的付出程度。一旦这种默契被打破,员工的不满就会上升。
京东打卡新规
最近,网上盛传,京东推出了一系列严苛的考勤新规。这些规定包括严格控制上下班时间、缩短午休时间、禁止代打卡等,甚至要求每隔两小时就要报告工作。很多人把这种方式戏称“奴隶制式”的管理。
其实京东的问题,美国公司早就遇到了。
早期福特公司为了监控工人,发明了流水线,并引入到了工厂中。这种管理方式表面上确实加强了监控,让劳动更容易量化了,但却导致了很高的员工流失率、旷工率,以及消极怠工等问题。总之工人不愿意付出努力。这种现象实际上也广泛存在于中国的各大电子厂。大部分电子厂的员工,都在一个厂待不久,干几个月就离职。
(为了更好的让员工努力工作,福特最早发明了流水线)
后来,福特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推出了”五美元工资"计划,大幅提高了员工的待遇。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还建立了一种劳资共享、互利共赢的良性关系。即使在大萧条时期,福特的员工也没有采取集体行动对抗管理层,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公司的善意和认可。
京东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提高员工的工作强度,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适得其反。如果员工感到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和奖励,就会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还可能引发劳资冲突。
要明白,现在已经不是不是靠着皮鞭驱使人工作的时代了。
很多工作是无法量化与监控的。企业想尽办法去监控员工,很多时候是徒劳的。还不如想办法去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者单方面提高努力水平而不提供相应的回报,事实上是破坏了既定的努力-回报默契,短期的加强管理,带来的可能是员工忠诚度的降低。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