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

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滚滚来 “围剿”农民没有好下场

字号+作者:新生3代 来源:公众号“新生3代” 2016-04-0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随手翻翻中国历史,每一次社会大动荡和改朝换代的发生,几乎没有一次不是从农民暴动中产生,从陈胜吴广到洪杨起兵,再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结束中国农民几千年受'...

随手翻翻中国历史,每一次社会大动荡和改朝换代的发生,几乎没有一次不是从农民暴动中产生,从陈胜吴广到洪杨起兵,再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结束中国农民几千年受压迫受剥削的命运,翻身作主,中国前进之路才有了最根本的基础。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而不是退回到1949年之前。所谓经济学家,提出的试点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并非帮闲学者那么简单,而是国内外某种势力的帮凶。

近日,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暂行办法出台,由央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分别是《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有人欢呼这可能是房地产的又一个春天,有人蠢蠢欲动,想将农村土地一步步走向自由卖卖了,从中大赚特赚。U8j品论天涯网

随手翻翻中国历史,每一次社会大动荡和改朝换代的发生,几乎没有一次不是从农民暴动中产生,从陈胜吴广到洪杨起兵,再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结束中国农民几千年受压迫受剥削的命运,翻身作主,中国前进之路才有了最根本的基础。U8j品论天涯网

农民是国之发展根本,谁能把握住农民的力量,便能赢得斗争的胜利。中国直到今天离工业国还很远,虽然农民对政治有着重要的支配作用,然而农民本身又受到另一种关系的支配,他们依然要将生存和命运寄托在土地上面。土地决定农民的生存,农民(还有工人)又决定着国家政治,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明了,土地问题对中国而言何等之重要。U8j品论天涯网

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而不是退回到1949年之前。所谓经济学家,提出的试点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并非帮闲学者那么简单,而是国内外某种势力的帮凶。将农村土地置身于市场并鼓励自由买卖,必定从质押贷款等金融手段偷偷开始,直接了当的说,这是猎手的陷井,而农民则是猎物,以加速流通,有效融资,创业动力,打破约束,这类词藻为诱饵。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农民土地将不断的被合法没收,再转手低价拍卖给土地开发商,到时,你再问他们,说好的收益呢?他们会告诉你风险自负,不然何必抵押,直接信用贷款岂不更好?U8j品论天涯网

有人说,不会的,只要运用好贷款资金,前景依旧美好。请不要拿你那颗单纯善良的心去幻想比你更单纯善良的农民们,你设法想的围猎者的精心设局,这并不是挖个陷井这么简单。U8j品论天涯网

一,他们的言论工具会不断向社会喊话,鼓动农民进城买房。U8j品论天涯网

二,公知会竭力美化乡绅地主,将腐棺中的刘文彩,南霸天们抬起翻新美容。U8j品论天涯网

三,以宗教麻醉乡村,以迷信摧毁心灵。U8j品论天涯网

在时机成熟时,抛出所谓试点区进行风向测试。围猎最忌心急,他们相当有经验。回到地主时代真的那么美妙吗?中国农民当时面对的何止是地主,还有水灾,旱灾,虫灾,匪灾,兵灾,地租,苛捐,杂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走投无路,不如揭竿而起,为匪作盗,狼烟四起,我们应当感谢那一辈革命者,他抓住了中国最根本问题,也解决了中国最根本问题U8j品论天涯网

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皆为土地问题绞尽脑汁,土地制度也变迁繁多,情形复杂,综合起来不出以下五种。U8j品论天涯网

一,井田制。地权属国家,不得自由处置买卖,称得上是黄金时代,然后,剥削者不会允许它长期存在。U8j品论天涯网

二,王田制,井田制被破坏后,土地可自由流转,结果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暴乱不止,不得不政策回收,实行王田。U8j品论天涯网

三,均田制,政府计口授田,最终因人口暴增,耕地不足,不得不废止。U8j品论天涯网

四,官田制,募民耕种,以租地为主要形式,以南宋灭亡告终。U8j品论天涯网

五,限田制,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仅限理论,乱象丛生。U8j品论天涯网

以上,皆因为统治者不敢触碰地主阶级利益而不断改变反复,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土地改革”,农民面对面与地主斗争,不但找回做人的尊严,也得到赖以生计的土地。然而到了今天,这一场惊地动地,震古烁今的改革,被污名化,极端化,说到底还是因为有些人的后代不甘心失败,勾连国外强援,不惜卖身求荣所致。U8j品论天涯网

农民一旦觉醒,此计注定失败。在中国农村土地根本原则上玩火者,最终决无好下场。U8j品论天涯网

欢迎各路朋友踊跃投稿,让工人的斗争宣传更广更远。投稿邮箱:U8j品论天涯网

[email protected]U8j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