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真难以相信
截至3月2日24时,武汉重症病例6020例,面对这么多的重症患者,医护人员每天都在与死神斗争,抢救生命,创造奇迹。
2月15日,在武汉市汉口医院上演了一幕中医急救,当时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出现气促、烦躁,呼吸困难,病情岌岌可危,随时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查房的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专家邹旭教授了解情况后,立刻给患者施以针灸针,四个穴位,10多分钟后患者慢慢安静下来,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将患者从鬼门关给拽回来了,一起参与抢救的西医同行表示: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真难以相信,感叹中医的神奇!
打不开?点这里>>>
就在前不久张伯礼院士接受白岩松的采访时透露,中医参与抢救李文亮医生的三名病危同事,把他们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而当时他们医院院长本来都已不抱希望。
中医药成功救治危重症、重症救治患者的案例,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实在太多了。
黄璐琦院士带领的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驻扎在金银潭医院的一个病区,救治的都是危重病人,已经有50%多的患者治愈出院了。刘力红老师从武汉市汉口八医院传来针灸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好消息,病人在施针后惊呼:“胸不闷了!”。
2 中医史实际上也是一部急诊、危重症抢救史
“中医在急诊中的作用不大,救急主要靠西医,中医的优势在慢性病。”这个认识与中医被边缘化有关系。实际上,西医的历史也就二三百年,传到中国也就是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没有西医的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急症都是中医解决的。
中医史实际上也是一部抢救急症、危重症的历史。中医几次大的飞跃和发展,都与中医参与治疗瘟疫危重症息息相关。早在《史记》中,就有记载扁鹊救治休克的虢国太子之事。《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讲述的,就是怎样治疗急症,研究急症。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研究的是传染病中急症、危重症的救治。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的单方验方,是我国最早的急症学专著。明清时期兴起的温病学,也是在研究如何救治瘟疫中的急症、危重症中发展完善的。
3 中医急诊的优势
实际上,中医急诊在呼吸道病毒传染病方面有一套自己完整的治疗方法。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中,中医急诊已经在积极地发挥作用。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因为炎症风暴因子导致患者多器官衰竭,虽然西医有很多生命支持治疗,比如呼吸机、ECMO代替肺、血液透析代替肾,还有人工肝。当病人的主要器官用机器代替时,身体就变得非常被动,上机后出现脱机困难。
据媒体报道:同济光谷院区的患者王强(化名),在这里经过19天、456个小时的抢救,终于让他摘掉ECMO活了过来。期间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疾病一波三折,才从鬼门关前走回来,后续的恢复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王强之前,“来一个死一个”的结果让华山医疗队第四纵队队长李圣青教授几近崩溃。李琦主任也曾坦言:“现阶段不能指望ECMO,而且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用了它后就能明显降低死亡率。”这让我们看到,单纯的西医在ICU救治危重症中是有明显的局限性的。
在ICU,怎样使病人脏器功能恢复?西医没有很多的方法,中医却有很多丰富的经验。这与中医治病理念有关,中医治的是生病的人,通过中药扶人体的正气,恢复脏器功能,可以更好地脱掉那些替代的设备,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西医的优势是治疗外来的因素,中医则是治外来的因素对人导致的病,中医的优势非常大。
在ICU,病人胃肠动力不足,出现大便不通、腹胀,西医没有太好的办法,可以通过喝汤药或者中药灌肠等方法治疗。援助武汉上海医疗队在通过与远程专家会诊后,运用中药成功给一个危重症患者通腑泻下治疗急腹症,挽救生命。针灸在改善胃肠功能、防止胃肠功能衰竭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黄帝内经》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说明胃肠功能是决定ICU病人愈后非常重要的因素。
病人出现休克,用了所有的血管活血药物,血压仍然不稳定,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可以发挥中药血压稳定作用。生脉饮、生脉注射液或者独参汤可以改善血氧饱和度。血必净可以有效阻止炎症风暴的发展。中医在抢救危重症患者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生命体征得到很好的控制后,就可以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面对6000多危重症患者,中西医协同,特别是理念上的配合到位,各取所长,积极发挥中医长项救治患者,才能有出奇的效果,才能救治更多的危重症患者。
4 中医急救的人才急缺,应该加大培养
中医都是慢郎中,这是社会上对中医的普遍刻板印象。若不是互联网时代资讯发达,普通公众更难知晓中医还能急救。刘清泉教授这样的中医急救专家,也是这次疫情出现后,才进入公众的视野。中医急救人才极度稀少,社会认可度、知晓度极低,实在值得反思了。
老百姓经常感叹:中医挺好,就是好大夫太少。试想,在西医药占据85%以上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加上对中医的持续的西医化,好的中医大夫数量自然不如西医充足。中医急救人才的缺失,只是这些年来中医被边缘化的一个例子罢了。
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医急救在救治危重病人中发挥的作用,开始被大家认识。从国家层面要更加重视中医急诊的发展。中医急救应更好地参加到当地急救医疗体系,与西医同行一起参与急救,锻炼自己的队伍。应有意识地培养中医急救人才,培养骨干队伍。
要打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有过硬技术和管理的中医急救队伍,希望能从国家层面上推动ICU大夫学习中医急救知识,推动中西医结合机制,并且通过媒体多宣传、科普中医急救知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