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3日,西安封城的第22天。今天,西安市卫健委发布通告,公布了对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进一步处理结果。
公告说:
本轮疫 情发生后,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未能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彻落实到医疗救治工作中,责任意识淡薄,未能履行救死扶伤职责,未落实首诊负责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等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导致延误急危患者抢救和诊治,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社会影响恶劣。经研究,对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作出如下处理意见:
一、西安高新医院处理意见
1.停业整顿3个月,期满整改合格后重新开诊;
2.给予警告;
3.责成西安高新医院追究医院负责人责任,总经理停职,免去门诊部主任、产科主任、医务部副主任职务;
4.全市通报批评,约谈该院主要负责人,并责成该院做好患者及家属安抚工作。
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处理意见
1.停业整顿3个月,期满整改合格后重新开诊;
2.给予警告;
3. 责成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追究医院负责人责任,免去医院法人代表、董事长职务,主管副院长停职,门诊部护士长停职;
4. 全市通报批评,约谈该院主要负责人,并责成该院做好家属安抚工作。
公告一出,虽然网上骂声依旧,不少人评论这是政府找到了背锅侠,但我认为对医院的处罚应该肯定。
此前,西安市卫健委对这两家医院的处理方案,仅仅是则成总经理停职,免去门诊部主任职务、责成该院做好家属安抚工作等,这种处理被批轻描淡写。今天的处罚,关键是停业3个月,医院必将遭受相当经济损失,这就打到了医院要害。医院拒诊,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因患者没能按所谓防疫要求提供核酸阴性证明,本质是担心出现病例导致整个医院业务牵连,影响医院收入。僵死的规定的背后,是经济利益第一,患者性命第二的原则。
停业三个月,期间医院颗粒无收,而且名誉扫地,这一巴掌打得够疼!
两家医院的拒诊,各造成一名心梗病人死亡和一位怀孕8个月的孕妇流产。两起事件发生后,引起全网公愤和极其恶劣影响,西安卫健委为了平民愤,先后两次在发布会上就此道歉,并发布了整改措施。不仅如此,中央高度关注了西安封城期间的医疗救治问题,召开专门会议并派要员来陕西督察整改,这必然给西安官场带来更大压力。若处罚力度不够,对上、对下都不好交差。今天加码的处罚,可能和上级的要求有更直接的关系。
西安高新医院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是西安私营医院巨头“国际医学”旗下的两大私立三甲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2019年成立,规划有三大院区四家医院,仅西安两院区总床位数就要逾万(截止2019年末西安全市床位数8.06万张)。西安高新医院成立于2002年,2005年转为非营利性医院,继而获得医保资格,被陕西省卫生厅评委三甲医院,成为国内首家民营三甲医院,获得诸多“红帽”加身后,一举扭转了亏损局面,2011年7月,重新转为盈利性医院。自2009年,新医改政策出台以来,西安私立医院的规模急剧增长,增幅明显高于公立医院,国际医学高歌猛进的大背景正是西安私立民营医院的大发展。
处罚公告对重要人事的处理,统统用了“责成”二字,就是因为两家医院是私立的,而且其中一家是国内首家私立三甲医院。
不过,今天的这一纸处罚,虽然暂时打痛了医院,但也仅仅属于敲钟、提醒,绝不会动摇西安既定“国策”——大力推近民营医院的发展。处罚是必要的、正确的,但更要以这次事故为契机,好好反思这么些年来大力发展私立医院的政策。
不仅如此。两起事件的背后,两家医院固然要承担责任,而西安市整个医疗系统的失灵也不能忽视,背后必然有若干官员的不作为问题。对医疗系统失职干部的处罚,显然没有提上日程,这是令人不满的。只处罚医院,不处罚失职干部,大有政府推脱自身领导责任的嫌疑。
对医院的处罚虽然重,网上却半个好评也没捞着,反而增加某些新的不满,原因就在这里。不是对医院的处罚不该,而是罚了这个漏了那个。某些失职干部,又能蒙混过关了。
就在处罚两家医院的同一天,抗疫已1个多月的西安,才首次公布查处的3起干部典型问题,最高处罚竟然只是严重警告。抗疫中,西安玩忽职守、推诿扯皮的现象多如牛毛,才造成了诸多民愤极大的恶劣事件,群众意见早已堆积如山,而西安处罚力度之轻、人数之少,实在让人大跌眼镜。要知道,武汉疫 情截至2020年3月初,就已经问责组织处理654人,涉局级干部10人、处级干部144人。连刚出现疫 情没几天的河南地级市安阳,处罚的干部都比西安多、处罚力度比西安重。难道西安干部做得都比安阳的还好吗?
对比外省,一边抗疫一边查处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做法,西安和他们的差距真的不小。不过,联系到只处罚医院不处罚干部,这3起干部典型问题处罚之轻,似乎也不难理解了。
【文/壬岷,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健康哨所”,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