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封港”事件启示录
●“封港”事件不仅凸显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且也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
●美国码头工人目前是收入最高的蓝领阶层,其年薪在6万至15万美元之间,为何还要漫天要价?
●就中国方面来说,虽然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损失超过了大陆,因为大陆在“封港”期间正好是国庆长假,但中国外贸企业也应吸取教训。
10月份刚到,美国西部气温骤降,本来应该展开笑颜迎接年终采购旺季的商家,却被西部码头“封港”事件闹得愁眉不展。从9月27日开始,南起洛杉矶的长堤港,北至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和华盛顿州的西雅图,美国太平洋沿岸29个主要港口全部“停摆”,日夜忙碌的码头突然沉寂下来,全美进出口贸易随之“半身瘫痪”。
这场美国二十多年来最严重的劳资冲突事件虽然最终由于美国总统布什的干预在9日暂时落幕,但“封港”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教训不容忽视。“封港”事件不仅凸显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且也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
劳资拉锯使然
发生在美国西部码头的“封港”事件,是由代表美西码头资方的太平洋海运协会与码头工会组织——国际码头和仓库装卸工人联盟在续签一项劳动合同问题上的分歧激化的结果。有趣的是,这次并不是工人主动罢工,而是雇主禁止工人上班,以抗议码头工人“带薪罢工”。
美西码头劳资双方的合同已于7月1日到期,资方希望原本地续签合同,但码头工会则要求提高工人待遇,并由它来控制和分配将来采用先进货物处理和装卸技术所带来的新工作机会,因为新技术必然会导致裁员。劳资双方连续数月谈判,没有取得进展。10月初,为了向资方施加压力,美国西部港口一万多名码头工会工人消极“怠工”,放慢码头作业进度,而10月份正值年底商业黄金季节前码头作业最繁忙的时刻,货物积压严重,工会的做法使得码头业主恼羞成怒。
以往续签合同时码头工会都以怠工或罢工相威胁,以迫使资方就范。这次美西码头资方决定先发制人,9月27日首次宣布“封港”36小时,以使工会就范。不料,码头工会并不屈服,29日早上复工后怠工依旧。因此,太平洋海运协会当天下午又宣布无限期“封港”,直到工会同意续签合同为止。
在联邦调解员的斡旋下,码头劳资双方在旧金山开始了拉锯式谈判。资方虽然同意大幅提高工人的医疗和退休福利,但决不放弃对工作分配的控制权。6日晚,双方谈判彻底破裂。
美国码头工人目前是收入最高的蓝领阶层,其年薪在6万至15万美元之间,为何还要漫天要价?洛杉矶美国飞洋货运和快递公司总裁邓澍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码头工会目前已成为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成为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一股阻力。他们反对码头使用新技术,主要是从保住自己优厚薪金和工作机会的私利出发的,必然遭到资方的制裁和业界的斥责。
但码头工会表示,资方通过采取新技术的方式,裁减工会工人,同时又将新工作机会交给非工会工人,以此来瓦解工会组织。同时,在货运旺季,码头资方为了赶进度,迫使工人超负荷运转,忽略了工人的劳动安全。今年以来已经有5名工人因工伤致死。工会为了确保工人安全,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有关安全条款进行作业,而并非资方诬蔑的“带薪罢工”。
政府出面干预
美西港口是美国与包括亚洲在内的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门户,每年处理价值3000多亿美元的货物,美西地区外贸占本国外贸总额的1/3以上,在美国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封港”导致外贸物流的中断,每天对美经济造成约20亿美元的损失,这对刚刚复苏的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两周来,美西港口积压了260多艘大型集装箱运输船,从中国的服装和玩具,韩国电器和日本汽车配件,到澳大利亚羊肉和南美水果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货物无法卸货,一些工厂被迫停产待料,而且美国中西部大量农产品、肉类和水果也无法运出,积压在仓库,面临腐烂危险,美国进出口商、零售商和制造商叫苦连天。由于日本汽车配件滞留在港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合资建立的西部最大汽车厂新联合汽车制造厂,成为“封港”的第一个牺牲品,在2日被迫关闭了卡车生产线。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在北美的组装厂也被迫减产或停工,厂家改用空运配件来解燃眉之急。为了不耽误交货日期,有的公司只好让船只改道墨西哥或美东港口卸货。加州的多尔食品公司眼看价值170万美元的南美进口香蕉滞留港口,开始变质,在8日愤然把码头货运公司告上法庭,这是“封港”惹出的第一件官司。
美国夏威夷和阿拉斯加这两个州的生活供给大部分依靠海运,虽然在这次事件中,码头劳资双方破例特准驶往这两州的船只按时装货,但如果“封港”持续下去,这两州的正常生活将面临危机。
更严重的是,“封港”导致许多军事设备无法按时启运,直接影响到了美国政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攻打伊拉克的军事部署。美国许多军用物资都是利用商业船只来运输的,西部港口在对伊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而“封港”直接损害了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在商界和军方的强大压力下,布什总统不得不于7日出面干预。他以“封港”损害国家经济和安全为由,援引塔夫脱—哈特利法案,要求联邦法院命令美西港口复工,实行为期80天的“冷却期”。布什政府的考虑是,这可以确保美国安全度过即将到来的一连串的年终节日,度过对伊拉克开战的日子。
10月8日,旧金山联邦地区法院同意布什的请求,下令美西码头重新开放。
损失有轻有重
美西“封港”事件虽然暂告一段落,但在美国国内已造成政治和经济负面影响。专家认为,从美国经济整体来看,这次事件影响是有限的。不过,“封港”对美经济造成的后遗症会慢慢显示出来。
这次“封港”事件造成的损失目前无法确切估算,要到今年第四季度以后才能统计出来。据研究机构估计,损失最严重的加州,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5亿至50亿美元,纽约州和伊利诺伊州也损失不轻。韩国损失约2·7亿美元,香港损失约1·28亿美元。
目前港口复工后货物堆积如山,如果推迟交货,许多货品就将错过即将来临的万圣节、感恩节和圣诞节等购物季节而大幅贬值。此外,卡车货运公司、铁路运输和货柜租赁公司等下游企业也受到巨大损失。
就中国方面来说,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损失超过了大陆,因为大陆在“封港”期间正好是国庆长假,本来许多工厂和公司都不营业,所以冲击不大。另外,许多中国公司在出口产品合同里采用的是离岸价格,货物装运后就不负责任,这样也避免了损失。
“封港”事件也带来了负面政治影响。美国政府干预劳资纠纷对工会在与资方的较量中输了一招,将引起美国工会方面的政治反弹。美国工会组织强烈指责布什政府树立了一个不良先例,损害了工人利益。美劳联产联负责人理查德·特鲁姆卡指责布什作出了“一个错误决定”,严重地偏袒资方,“这是美国一个历史性的悲剧”。
专家说,布什之所以在“封港”事件出现快两周后才出面干预,是因为他实在不情愿在11月国会中期选举前得罪势力强大的美国工会组织。布什此前一直极力拉拢工会,这次干预可能导致他前功尽弃,从而对本来就处于不利地位的共和党构成一个不大不小的政治打击。
教训不可忽视
“封港”事件引起了美国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利弊的重视和检讨。分析家认为,这次事件充分凸显了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美国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全球供应链。
过去二十多年来,美国制造业和贸易界顺应快速扩展的全球化趋势,掀起了一场生产革命,一方面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亚太等劳动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依靠快速准时的海运和空运服务,采取“零库存”的精简生产方式,大幅降低了生产和经营成本。但是,这个生产方式对全球物流供应链依赖过于严重,一旦美国港口出现类似劳资纠纷,或者国外发生政变和天灾的话,损失就十分巨大,并会引发一系列不良的骨牌效应。今后美国企业将会认真考虑“零库存”的生产和贸易方式。
美国政府在这次危机中反应过于迟钝,从而导致“封港”局势恶化,因此受到广泛批评。在这个意义上,这次事件也提出了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政府如何加强对港口等维系国计民生的最重要物流环节的管理和控制这一新的课题。
谈到对中国外贸企业应吸取的教训,邓澍宏对本报记者说,首先,从事对美贸易的企业应注意避开10月份这样的年终出口高峰期,提前加大出货量,并提前合理做好加工能力、资金运转和仓储租赁的安排,以分散风险;其次,在签订贸易合同时加强避险意识,采用离岸价格,或在投保保险时尽量增加对不可抗力影响供应的赔偿条款等;第三,中国对美贸易应该注意提升产品层次,因为像电脑配件、汽车配件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就可以临时改用空运来救急;同时中国也应注意开拓亚洲、欧洲等其他国家市场,减弱对美贸易的依赖性;最后,中国官方和半官方外贸机构和组织在出现类似美西港口“封港”损害中美贸易的紧急情况时,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与美政府沟通,表达关注,以减少中方企业损失。
从目前看来,布什政府的干预只是使这场劳资纠纷暂告一段落,其实质问题并没得到解决,因此今后美西码头能否确保有效运转仍然是个疑问。码头工会表示,码头工人复工后将严格按照“安全守则”来工作,这意味着码头工人仍将进行消极对抗,很可能影响码头工作进度和物流通畅。观察家认为,劳资双方一日不达成协议,那么一旦过了80天“冷却期”,那就不能排除“封港”事件的重演。
大量货物积压码头
码头工人被勒令停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