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昨天·今天,战争·和平(上)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4-20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昨天·今天,战争·和平(上) 20世纪是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最杀人不眨眼的世纪,战争几乎没有间断,与战争有关的死亡总人数将近两亿。目前战争的性质已发生变化'...

昨天·今天,战争·和平(上)


20世纪是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最杀人不眨眼的世纪,战争几乎没有间断,与战争有关的死亡总人数将近两亿。目前战争的性质已发生变化,但在世界范围的冲突没有显示出任何减弱迹象,英国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评估了新世纪中和平的前景
【英国《卫报》文章】题:战争与和平(作者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杀人不眨眼的世纪
20世纪是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最杀人不眨眼的世纪。战争所造成的或者与战争有关的死亡总人数估计为1·87亿,相当于1913年世界总人口的10%以上。如果从1914年开始算起,这是一个战争几乎不间断的世纪,其中没有发生有组织的武装冲突的时期很少也很短暂。占据世纪主导地位的是世界大战:即国家或国家联盟之间的战争。
从1914年到1945年的时期,可以被看作一场单一的“30年战争”。几乎紧随其后的是大约40年的冷战。而冷战结束以来,美军在世界各地行动,欧洲、非洲和西亚及东亚充满了正式与非正式的军事冲突。世界整体来说从1914年以来一直没有和平,现在也是一样。
战争划分为三个时期
尽管如此,这个世纪不能被笼统地来对待,不论是从年代上还是从地理上来说。按照年代顺序,它分为三个阶段: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大战时代(1914年到1945年)、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时代(1945年到1989年)和传统的国际实力体系终结以来的时代。我将把这些时期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时期。从地理上讲,军事行动的影响一直是十分不匀称的。西半球(美洲)在20世纪里几乎没有重大的国家间战争(与内战相区分)。因此,2001年9月11日世界贸易中心和五角大楼被炸才令人震惊。
在第二时期,国家间战争在中东和南亚肆虐,产生于大国对峙的主要战争在东亚和东南亚(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发生。与此同时,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等地区在第一时期里受战争影响比较少,在第二时期成为武装冲突的主战场,并在第三时期目睹了尸横遍野和水深火热。
国家间的战争在第一和第二时期主导了战争的形象。另一方面,拉丁美洲在20世纪里很少有军队跨越国界,但它却是重大国内冲突的场所。从60年代中期以来,内部冲突变得比国家之间的冲突更加常见。
21世纪开始之际,我们不知不觉地进入这样一个世界:武装的行动基本上不再为政府或者其所授权的代理人所掌握。
战争主要受害者是平民
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公约,把战争的规则编入法典。冲突被认为主要发生在主权国家之间,或者被其它主权国家公认具有交战地位的各方之间展开。通过开战时的一项战争宣言和战争结束时的一项和约,战争被认为与和平有显著区别。战争被认为是战斗员之间的事情。非战斗员只要可能,就应当在战时受到保护。
但上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涉及到交战各国的全部人口;战斗员和非战斗员都遭受了损失。然而,在这个世纪进程中,战争的负担越来越多地从武装力量转移到平民身上。平民不仅是其受害者,而且越来越多地成为军事或军事—政治行动的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对比是显著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者中,只有5%是平民;二战中这一数字增加到66%。而今天受战争影响的人们中有80%到90%是平民。没有理由怀疑,今后战争的主要受害者仍将是平民。
冲突界线变得模糊
首先,国际冲突与国内冲突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不清,因为20世纪的特点不仅是战争,而且还有革命和帝国的解体。一国内部的革命或解放斗争对国际局势产生影响,在冷战期间尤其如此。相反地,俄罗斯革命后,国家对自己所不支持的别国内部事务的干预变得司空见惯。现在情况仍然是这样。
第二,战争与和平之间的明确差别变得含糊不清。除了个别地方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不是以宣战开始,也不是以和约结束。随后的一个时期归类为战争还是和平都很困难,因此“冷战”这个新字眼不得不被发明来描述它。冷战以来状况的模糊性的一个明证,就是中东的当前局势。不论“战争”还是“和平”,都没有确切描述海湾战争正式结束以来伊拉克的形势(该国仍然几乎每天都遭到外国的轰炸),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所有这些都是一种不幸的后遗症,其原因是20世纪的世界大战,以及充满激情的意识形态之间对峙。
这些冲突与国际实力体系的传统战争不同。由于战争和胜利都被看作一边倒的,所以对18和19世纪的战争公约所可能强加给交战国的任何限制都被抛弃。经验表明,在和平情况下达成的协议可能很容易被撕毁。

二战时,美国的珍珠港遭日本袭击。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