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华人》月刊今年第一期报道】在美国,华人已成为文教和科技界的一支雄厚力量。
美国大约共有八十万华侨和华人,其中十多万是知识分子,分布在全美八十多个大学之中,担任教授的有一千五百多人,任系主任的有五十多人,其余的也多在大学或商业研究机构任职。据统计,美国的第一流科学家和工程师大约有十二、三万人,其中,中国血统的就有三万人之多。美国著名大学的系主任(特别是物理系和数学系),三分之一是华人或华裔;在美国机械工程学会各分会任主席的有一半以上是华人;在阿波罗登月工程的高级工程师中,华人占三分之一;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中,华人差不多也占了三分之一。此外,有一千多名中国血统的研究员在美国的电脑研究中心工作;在十九个部主任中,华人就占了十二名。在美国各级学校中,华人子弟学习成绩常常名列前茅。每年全美高中毕业生统考成绩最高的得奖名单中和“白宫优等生”名单中,总有华人学生的名字。在学术界中,从荣誉最高的诺贝尔奖到各种荣誉、学术、专业奖中,几乎都有华人、华裔专家和学者得奖。美国物理学会主席就是华人女学者吴健雄。在美国,你随便打开任何一种专业学报,都有华人学者写的论文。
中国留美学生的学术水平一般较高。美国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建筑专家贝聿铭、电脑专家王安,早期都是中国留学生。
在企业界,股票市场的蔡至勇,旅游业的陆国权,都是使炎黄子孙感到骄傲的名字。近年来,有更多土生土长的第二代、第三代杰出的华人子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创伟大的事业,成为美国各阶层的精英。
【香港《华人》月刊今年第四期文章】题:访美国著名作曲家周文中教授(作者吴启基)
名震中外的美籍华人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周文中教授预言:“未来的东、西方音乐,必定会有合而为一的一天。”他指出:“以中、美音乐为例,彼此已融入对方音乐中的某些要素,这两大主流所形成局面,目前已隐约可见。”
周教授也提到音乐研究,音乐组织、联系。音乐推广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他不无隐忧地说:“东方固有注重人文教育的制度,在十九世纪受西方影响后,越来越注重理工,以致把本身发展了许多年、且具有优秀特色的一套放弃掉,这造成很大的人材浪费。”
周教授一九二三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自小深爱音乐,抗日战争时,在中国大后方学习土木工程,一九四六年获奖学金到美国,才得偿所愿。他弃奖学金进入波士顿著名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作曲,后再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目前,他留在母校当艺术学院副院长,同时也负责“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一九七七年成立)的领导工作,促进两国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周氏的主要作品:《山水》、《变》、《渔歌》、《飞草》、《柳色新》、《韵》等,被乐评家公认为“集古今中外艺术于一炉,兼备东西文化之优点。”作品内涵无不与中国固有的诗、词、书法、哲学、音乐相结合。人们倾耳细听,不难发觉流泻其间浓郁的东方之美,难怪长期以来,他的几首曲子,广被世界各大乐团演奏,并获多项国际大奖。谈到中国音乐的特点,他说:“有些外国人动辄以和声等西方的东西来套在中国音乐,这其实不对。中国固有音乐不存在和声,主要还在表达上,曲式随着音符上下起伏,表现一种颜色上的变化,这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和诗词的视觉美感是一样的。”
他也谈到西方人在演奏他的乐曲时,由于是用手弹出,而非用心,故无法表达曲子的真正味道。
他说:“东方国家,到现在还没专门的音乐理论研究人材,倒是美国在这方面较注重,很多音乐学院,专门研究东方音乐。”
据纽约《中报》报道,加州地区三名华裔学生胡亚江、蔡礼键和黄明珍,入选全美高中学生“西屋科学竞赛奖”。
胡亚江,十七岁,就读于拉荷维高中,以《应用数学方法和加速寻找电脑资料》论文得奖。
蔡礼键,十八岁,就读于凡奈斯高中,以《减少火箭翼在高速行进时的空气阻力》论文获奖。
黄明珍,十七岁,就读于阿罕布拉高中,以《酶的结构与作用》论文得奖。
三人中,胡亚江出生于美国,父母来自台湾,蔡礼键和黄明珍是五年前从台湾移民来美的。
今年共有三百名学生获得这项美国历史最久、声誉最佳的高中生科学才能奖。西屋公司将再从三百名入选者中选出四十名“国家优胜奖”并发给巨额奖金。(金)
【纽约《北美日报》报道】心理学家约翰·盖尔文向华人移民提出这个问题:「你是否曾经感到寂寞」?
盖尔文最近分别与十三名来自香港、大陆、台湾和越南的华人移民作为时一两小时的谈话,要他们自述有关寂寞的亲身体验。
盖尔文认为,寂寞是美国的华人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从十三位华人移民个案中,盖尔文察觉到许多显示寂寞的特点,其中包括:哀伤、自怜、挫折、愤怒、恐惧、空虚、厌烦、猜疑、无能为力和社交本能的抑制。
来自越南的二十岁的王氏,在他父亲去世后感到「做人没有意思」,有一种「空虚感」。他设法使自己整日忙碌,但是无法解除痛苦和悲伤。他变得不愿和任何人接触,经常哭泣和空想。有时用酒和烟麻醉自己。
来自香港的刘氏曾有自杀的念头,当他被女朋友拒绝时感到无能为力、沮丧和孤单。他说:「只有两条路可走:接受现实或毁灭自我。」
盖尔文说,文化的寂寞对华人移民来说是普遍的。
三十四岁的黄氏将他个人的寂寞归于陌生的新生活。他说,经过一阵试验之后,他搬进了唐人街,因为他不懂英文,又找不到工作,至于娱乐活动更是无从谈起。
平壤来讯
朝鲜正在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服装革命”,从传统的民族服装逐步向现代服装转变。
在平壤街头,平日已很难看到朝鲜民族的传统服装,无论是男子的大褂肥裤,还是妇女的长裙短衫。那些白布做成的衣裤、裙子,在历史上曾使朝鲜民族获得“白衣民族”的称谓。现在代之而起的是挺括的西装革履、大方的便服以及妇女们新颖的各式套裙和连衣裙。
党和政府要求人们穿戴整齐大方、端庄清爽;同时又要求服装设计家们大量设计符合朝鲜人民的情感,能体现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各种服装款式。这就把具有一定技术力量的平壤服装研究所、服装管理所和服装厂、加工店推到了这场“服装革命”的前列。去年冬春、春夏和秋冬之交,这些单位都推出了一大批新设计的服装款式,在《平壤新闻》上陆续刊出,供人们参考选样,令人耳目一新。服装研究所甚至用电子计算机对朝鲜人的脸型进行了科学分析,把男子的脸型分为六类,女子的脸型分为七类,然后根据脸型来设计各种衣领。
仅仅依靠专业设计人员来设计新款式,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平壤市服装管理所自一九八三年起,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服装款式设计图案有奖征集”的活动。朝鲜中央电视台也常在“社会文化”节目里宣传新的服装款式和加工方法。
这场“服装革命”,并不是要消灭民族服装,而只是反映了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朝鲜妇女对艳丽的长裙、蝉翼般轻薄的短衫,依旧怀有深厚的感情。姑娘结婚时,必定要穿这种服装。节日之际,妇女们也总是穿上民族服装来增添节日气氛。女演员们的登台服装,也以民族服装为多,以体现民族特色。
据香港《中报》报道,这支外型象普通圆珠笔的“百宝笔”,除了可以用来书写外,其笔身内还装有三个小线轴(每个线轴卷着不同颜色的线)、两根针及一些扣针,供人们外出急需时使用,例如衣服不小心被撕破了,或者扣子脱了线,就可随时缝好,既省时又方便。(戈)
据香港《快报》报道,美国出产一种吸尘喷洁剂,由特殊的轻质石油蒸馏物配制而成,能吸取尘污。将这种喷洁剂喷在抹布上,可把家具上的尘土吸起,适用于木制品,诸如板凳、桌子、柚木地板、柜面和一些油光家具。若在冷气机、空调系统过滤器上喷上此剂,能使空气中的灰尘碎絮通过过滤器时更易隔滤。
(林木)
【香港《东方日报》文章】题:中国烹饪术的危机(作者梁厚甫)
今天中国的烹饪术,仍是世界第一。不过,世界第一的宝座能维持多久,实在叫人担心。这不是中国人对烹饪之术不讲求,而是今天加热的方法已经日新月异。中国烹饪术必须追随新的加热方法,随时适应,才能维持世界第一的宝座。
有什么证明?有的。纽约已有“意大利叉烧”出现。意大利叉烧的调味方法,和中国叉烧的调味方法完全一样,所不同的,就是意大利叉烧用热风来吹。
用热风来吹的叉烧,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即入口松化。再老的猪肉,采用新的加热方法,有如吃乳猪一般。
另有一种是意大利的咖喱鸡,把鸡涂满了咖喱以后,用热风来吹,也有意想不到的滋味。
窃以为,热风法是可以仿效的。制热风吹炉并不困难。先用一个电炉,四边密封,用吸气机把热空气抽出喷到食物之上,喷完之后,再将热风抽回原处,再喷出来,手续即便完成。
采用热风法时,有一点应该注意,即不能用煤或石油气来作热源,而必需用电,因为电无味,煤和石油气都有味。
由于热风可以把气味带到食物里边,因而,人们就可以把蒜头、洋葱之类,放到热风炉内,让热风将其味带到食物里去。
往日中国烹饪术之长,长在技巧,而今天外国烹饪术之长,长在能够利用科学方法来协助。
常到外国炊具专门店去,外国新式的炊具,真是日新月异。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