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五千年中国历史用凝练的笔法写成一本著作,的确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雄心的。”这是《洛杉矶时报》刊登的对前波兰驻华大使沃托尔德·罗津斯基撰写的《被包围的国家:古代至近代中国的历史》一书的评论文章中的一句话。
书评作者是美国西部克莱芒·麦克纳学院哲学教授约翰·罗思。他说,美国人正在想方设法了解中国的情况,希望得到有关中国同西方关系的信息,这个时候出版这本书是十分有益的。
罗思说,这本书谈到历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的社会经济、艺术、宗教和哲学的趋势。但是作者用一半以上篇幅集中叙述二十世纪的中国。罗津斯基认为,西方过去在中国的活动曾抱着殖民主义和征服的目的。从欧洲的贸易家和传教士于十七世纪到达中国的时候起,经过十九世纪的勒索性的鸦片战争,到后来竭尽全力支持蒋介石,西方都是要将资本主义民主移植到中国,达到掠夺中国的目的。罗思说:“这些美国读者是不会同意的。”
罗津斯基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受过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空军服役,一九四八年回到他的故国波兰,继续学习中文,后来任驻华大使。因此,他在中国目击了许多历史事实。罗津斯基认为中共为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文化革命使中国人民付出极大的代价。”
罗思说,尽管本书有许多缺点,但对关心中美关系的美国读者来说,本书读后可以引起他们对自己对中国所抱的目的“进行自我批评”。(白梅)
【在纽约出版的《新俄罗斯言论报》十月十一日文章】题:苏联处在能源危机前夕(作者:尤多维奇教授)
如果相信苏联报纸的说法的话,那么苏联就没有,也不可能有能源危机,因为苏联潜在的能源资源超过四万六千亿吨标准燃料,而已探明的能源资源在二千五百亿吨标准燃料以上。这些储备可以满足苏联在最近一百年的需要。
然而,西方学者预测,苏联的燃料储备即将告罄,苏联很快将不得不进口石油。而这本身会导致列强在世界各石油开采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的全球冲突。
苏联能源资源的实际供应状况究竟如何呢?该国的能源资源储备确实是大量的,但这是根据预测得出来的,而国民经济需要的不是预测,它需要的是日益缺乏的燃料。经济对燃料的需要超过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速度及发电量。
在七十年代,燃料和能源资源增长额的一半是靠增加石油开采量来保障的。但是现在,由于石油产地衰竭,苏联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能源平衡表,增加天然气和煤的比重。然而,开采天然气和煤的代价越来越昂贵。这是因为,煤和天然气产地位于该国东部,在未充分开发和难以接近的地区,而能源的消费者
——各类工厂和居民正相反,集中在苏联的欧洲地区。把燃料从开采地区运送到消费地使燃料的价格变得如此之高,以至于开采工作变得无利可图了。
因此,苏联政治领导人决定加速发展原子能动力工业。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五至一九八○年)期间,计划使原子能发电站的发电量增加四倍。
苏共中央书记基里连科一九八○年六月在苏共中央动力工作会议上发言时说:“苏共中央认为一九八○年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在这一年中应当发电一万三千亿度。原子能发电站要保障发电能力有一个特别大的增长(几乎比一力七九年的水平提高一倍)。”
但是,尽管采取了各种非常措施,下达了不少命令,召开了许多会议,动用了人员、资金和材料,发电计划还是没有完成。
尽管如此,按照政治局的指示,还计划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使原子能电站的发电能力达到二千二百亿至二千二百五十亿千瓦。
苏共中央政治局确定了这样的任务,从而提出了无法完成的要求。动力和电力化部第一副部长法列耶夫一九八一年八月写道:“动力工程人员面临的任务是巨大的……它们也是十分复杂的。假如对过去十年自己的工作结果加以评价的话,我们就应当公开承认,我们没有充分做好大规模建造原子能发电站的准备”。
于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复了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发生的情况。一些部、主管部门和机构又没能够完成党的领导向它们提出的要求。而电力的不足同时也增加了。今年九月,关于原子能工业状况的问题曾提到了政治局会议上,这本身就证明了原子能工业的紧急状况和向国家供应能源方面的危机。
然而,事实证明,苏联目前不能解决建立能够保障国民经济对电力需求的原子能工业的问题。
要知道,如果苏联解决不了建立能够大大减少使用用于发电的煤和石油的需求量的原子能动力工业问题,它就避免不了可怕的能源危机。
【英国《泰晤士报》十二月十七日文章】虽然撒切尔夫人的访问是短暂的,但她有足够的时间来听取中国领导人重申如下愿望:发展中国的经济,向外界比较可以接受的东西开放,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但却是不结盟的作用。
确实,中国人现在注重恢复经济,无能之辈必须振作起来,否则就中止合同;公共保健制度开始让位于公共的和私营的保健制度相结合的做法。
凡此种种,都与文革时代的做法大相径庭。世界其余地方的左派预言家发出了哀鸣,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已经寿终正寝。但是,无论人们戴着什么样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也最好靠近些看,因为情况同乍看起来总是有出入。
马克思主义——以及伴随马克思主义而产生的种种东西——应该仍然是指导我们观察中国的最重要的因素。中国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认为,中国完全可以在谋求实现经济上的宏伟目标的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没有理由不这样做。毛泽东认为,中国可以及时地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直接进入更高一级的社会主义。邓知道这不可能。他还知道,贫穷不一定就可敬,革命激情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
中国希望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和发展中世界的榜样,但它知道,如果它继续处于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列,那么,它就缺乏直接的吸引力。邓及其支持者坚持说,中国仍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它的基本原则,不过是一种根据八十年代的现实作了调整的马克思主义。既然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毛也这样做了,有谁能说邓就不应这样做呢?
邓及其支持者决心使中国摆脱贫困,到二○○○年把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收入达到八百美元。
这个看来有限的数字将意味着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二十二左右的人将不再受穷,这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将是惊人的。
当然,同十年以前相比,中国现在是一个可以轻松愉快地生活的地方。
文化与物质生活的丰富也是十年前无法比拟的,态度也缓和了。但是,中国仍然容不得离经叛道。
所以现在当撒切尔夫人看中国的时候,她看到的是一个正在勇敢地试图把它那庞大的经济和政治躯体,纳入世界秩序的国家。
【美国《洛杉矶时报》十二月十二日文章】放弃军衔制近二十年的中国军队,正谋求美国对如何重建分级制度提出建议。
上个月,当助理国防部长劳伦斯·科布访华讨论如何把提高军队效率的美国技术应用于中国军队的问题时,美国军队的薪饷制是讨论的主要问题。
这位助理国防部长说,美国将在给零配件分类和军队后勤制度的其他方面这样一些实际问题上对中国官员进行培训。他说,此外,美国还将提供关于包装和分配军事供给品方面的信息。
负责人力、后勤和设施方面的科布在中国访问时,一个由十三人组成的中国海军代表团开始访问美国,讨论美国帮助中国更新水面舰艇的问题。
五角大楼一位官员说,中国对军队薪饷制度的关心和在后勤学方面进行的研究,“是一项旨在使整个武装力量专业化的全面计划的一部分”。
恢复军衔制反映了整个中国社会在向求实精神接近。
【巴西《圣保罗州报》十二月十三日报道】武装部队参谋长瓦尔迪尔
·瓦斯康塞洛斯昨天从北京返回巴西时说,同中国的合作可能会大大加快巴西到一九八九年把一颗卫星送入轨道的计划。他率领的访华团的其他成员目前仍在那个国家访问。
瓦尔迪尔部长说,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比巴西先进得多,它表示愿意向巴西转让这种技术。
已经签署了一个谅解备忘录,备忘录规定一九八五年两国技术人员将进行互访,以便开始技术转让。部长认为,从此以后,中国和巴西将经常保持接触。
巴西有兴趣获得中国的技术,以便执行其航天计划。
日本和新加坡联合创办的软件工艺学院自开设以来,不过两年多时间,但它的第一届学员今年毕业后,立刻获得了英国两所设有电脑课程的著名大学的承认,这两所大学是伦敦城市大学和萨塞克斯大学。
城市大学已接受该学院第一批毕业生中的四名优秀生到该校攻读为期两年的电脑软件硕士学位。
该学院是根据日本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在一九八○年十二月签署的协议创办的。由日本提供技术协助,派出专家和讲师任教,还提供二十名学生的奖学金,资助新加坡讲师到日本深造。新加坡则提供地点,负责学院的经费以及日常的行政工作。设在世界贸易中心的电脑软件工艺学院配有价值八百多万元的电脑设备,每年计划培养出三百五十名电脑软件技师,还开办包括为期两年的程序与系统分析等课程。
学院每年招生两次。招生的条件是,高中毕业生有两科以上经考试及格。其中,数学必须及格,此外,理解与写作或英文三科任有一门必须及格。最重要的一点是对电脑有兴趣。
学院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凑,既有枯燥的数据理论,又有引人入胜的实践学习。第二年的最后三个月,学员将分别被派到不同的商业单位,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接受在职训练。这三个月的实习,主要是考察学员将所学知识与技艺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对这三个月的工作成绩的评价,是决定该学员的前途的重要依据。
申请攻读软件程序——系统分析课程的人,可以通过任职的公司资助,取得百分之七十的助学金。毕业后,他们必须跟资助他们的公司订立三年的服务合同,到该公司所指派的商业组织或公共机构服务。(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十二月二十日电】至今年十一月,苏联石油和液化煤气的产量连续五个月下降。这表明,苏联工业年产值将出现战后以来的第一次下降。最近一期《经济学》周刊说,今年十一月的石油产量共四千九百七十万吨,而去年十一月为五千万吨。一位西方石油分析家指出,计划性不强和缺乏现代化技术设备是苏联赖以生存的石油工业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但是,也有些西方分析家认为,要说苏联石油和煤气的生产已达到顶峰,还为时过早。某分析家说:「一九八四年计划生产六亿二千四百万吨,而他们明年将要求生产六亿二千八百万吨。我不愿说他们的石油产量已达到最高水平,因为现在产量在下降。」
本版十二月十八日所刊登《世界橡胶消费量将增加》,文中数字系法新社报道有误,正确数字应是:世界天然橡胶消费量为四百零八万三千吨,合成橡胶消费量为八百二十六万九千吨。另外,本版十二月二十日刊登的《闻名世界的伊朗鱼子酱》消息中,伊朗鱼子酱每年出口应为一百三十吨,“黑海”应为里海。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