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2年4月28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2-04-2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帮助人们记住当代历史事件的影片 '...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文章】题:帮助人们记住当代历史事件的影片
    历史题材在今天的电影中成了热门的东西。这倒并不完全因为人们出于无聊的好奇或怪诞的怀旧,才忽而心血来潮,兴往于此的。人们看来出于一种认真的考虑,即是说,如果想要明白以往的事件,并从中得到教益的话,就得记住这些事件。
    正因为这样,由沃伦·贝蒂导演的,这儿或那儿闪灼着才智的史诗片《赤色分子》才遥遥领先,获得了竞选学院奖的十二项提名。《爵士春秋》尽管所富政治含意不如多克托罗夫的原著那么强烈,毕竟还是探讨了二十世纪的历史。而《失踪》则借助杰克·莱蒙等演员的高超技艺,表现了离我们更近的历史时件。
    历史题材影片在其他国家也应运而生。瑞士《小船人满》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纳粹政权下悲惨的难民问题。西德的《大卫》记叙了希特勒上台之时一个犹太青年的遭遇。甚至《火的战车》也多少探索了本世纪头二十五年来英国人的内心活动。
    现在,这股探索历史的潮流又在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纪录片中体现出来。片名《种族灭绝》本身就点明了影片所要表现的悲惨主题。它明白无误地指出了纳粹暴行的渊源和恶果。这部提名参加奥斯卡奖竞选的纪录片是阿诺德·施瓦茨曼为西蒙
    ·威森瑟尔中心(一个大屠杀博物馆)和洛杉矶耶希瓦大学研究中心执导摄制的。
    在所有纪录纳粹主义的影片中,《种族灭绝》的价值在于它彻底地、自觉地从一开始就记录了导致希特勒掀起种族灭绝运动的,那种忘乎所以的偏执狂情绪的逐渐发展和可怕后果。影片一开始就简要地叙述了漫长的反犹历史。这样,希特勒的憎恨意识就不只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历久不衰的有害的古老思想的新的表现。影片除了记载犹太人的命运之外,还小心翼翼地,不只一次地提醒人们,希特勒的死亡名单上,不仅仅是犹太人,其他一些人同样也在消灭之列,他们的命运在影片中也得到了适当的表现。此外,影片还概述了希特勒是怎样力图使他的国家和百姓接受《优秀日耳曼民族》这一思想的。
    《种族灭绝》与那些关于纳粹主义和与此有关的“教育”影片不同,它具有一种直接效果,这一点并不亚于它的学术和历史价值。这首先是一部十分悲痛的影片,它使人们不禁要问,怎么竟会发生此类事情呢;它想使我们记住这些,为的是希望从此不要再有此类事情发生。现在,有些人已感到,纳粹年代的惨事有从人们记忆中逐渐消失的危险。而希特勒鼎盛时期距今还只有短短一段时间,因此这种遗忘的危险就尤其显得突出了。《种族主义》这一显而易见的标题正是为了在目前和将来防止人们忘掉这段历史。这一意图正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uZ4品论天涯网


    小舞台的观众容量少,可缩小、演员同观众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导演和演员处理复杂的艺术任务,又是进行戏剧试验的很好的实验场所,所以它是莫斯科当前戏剧中最值得注意的现象之一
    【塔斯社莫斯科报道】(记者安娜·塔塔里诺娃写道):
    前几天上演的话剧《幻想家手记》被评论家和观众认为是莫斯科本届戏剧季最令人感兴趣的初演剧目之一。这一剧本取材于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白夜》和《死屋手记》。青年导演萨尔基索夫和一批青年演员把它搬上了马雅可夫斯基剧院新设的小舞台。这个能容纳四百五十人的观众厅座落在莫斯科中心区的一条小街上。
    小舞台的观众容量少,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演员同观众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导演和演员处理复杂的艺术任务:开掘那些即将踏进生活的年轻主人公的精神世界。
    小舞台在莫斯科许多剧场的出现并且日益受到欢迎,是莫斯科当前戏剧中最值得注意的现象之一。
    设立小舞台的想法是由生活本身产生的,由于莫斯科人对戏剧的兴趣日益增大,他们希望剧院扩大观众的范围。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艺术家们认为,作为小舞台演出特点的舞台基本功,在苏联舞台艺术史上曾经起过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当许多天才的创作青年满怀实验精神,探索新的编剧、导演和演出手法时,苏联艺术的这一传统有了新的生命力。
    导演叶弗列莫夫确信,小舞台可以恰到好处地体现某个剧本的精神,发挥导演或角色的长处。他本人就是在他所领导的艺术剧院里建立小舞台的倡导者。
    莫斯科的小舞台给许多剧作家、导演和演员提供初显身手的场所。例如,在莫斯科市苏维埃剧院的小舞台上演出的科科夫金的第一部剧本《五个角落》时,一直是场场客满,座无虚席。现在,艺术剧院的演员们正在小舞台上排演由暂时还不出名的剧作家尼娜·帕夫洛娃的剧本《小车厢》。
    剧院工作人员公正地认为,小舞台为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提高演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助于丰富并扩大剧目,使体裁多种多样化。因此,小舞台上涌现出一批独幕剧:《少年医生手记》(根据布尔加科夫的短篇小说改编)、《初嫁》(根据帕维尔·尼林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及根据卡夫卡的作品改编的舞台神话剧《少女弥撒曲》。
    考虑到小舞台是进行试验的很好的实验场所,亚历山大·沃洛金为小舞台编写了一个寓意剧《蝎虎》,把象征性的戏剧手法同独特的造型手法和音乐节目结合起来。 uZ4品论天涯网


    【塔斯社加里宁四月五日电】俄罗斯加里宁市纺织企业女工们说,收音机使她们在工作时可以听到音乐,它已成为我们劳动的好助手。
    加里宁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防止纺织企业生产噪音的方法。为此利用一种耳塞式微型听筒和收音机来转播音乐。在加里宁某些企业已经采用防止高频生产噪音的这种方法。
    在苏联,功能音乐被广泛用来作为防止疲倦并进一步刺激劳动活动的方法。功能音乐可引起积极情感,安定中枢神经系统,有助于改善动作的协调。
    在纺织工业环境中,要想通过扬声器播送音乐,很难办到。在各个车间里,这个部门特有的强噪音妨碍这样做。研制简单的独特的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可解决生产文明中的一个复杂问题。
    此外,音乐可以给劳动过程增添多种彩色,从而减少工作中的单调无味。 uZ4品论天涯网


    【塔斯社莫斯科报道】在莫斯科公演的故事片——《泉》,向广大观众介绍了一位苏联电影界的新人。青年导演阿·西连科在该片的导演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职业技能和善于使用演员,而且还表现出了他对世界的独到的见解。
    这部长片是西连科根据苏联散文作家叶夫根尼
    ·诺索夫的中篇小说《戴头盔的乌斯维亚特人》改编的,这也是他导演的第一部长片。作者深入到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们的内心感受。影片描写了一个俄罗斯乡村在一九四一年夏天的生活,那时,希特勒分子刚侵入苏联不久,国家面临的是一个严酷和痛苦的夏天。
    苏联批评家认为,故事片《泉》——是描写过去战争的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影片表现了战争给全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他们坚强不屈、英勇无畏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忠诚。
    西连科的创作道路在苏联许多年轻电影工作者中是颇具特色的。他毕业于莫斯科电影学院,毕业后被邀请到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初作”创作协会,那里为这位新艺术家导演第一部影片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包括创作上和财力上的条件。
    西连科在一个也是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故事的短片——《老兵》中崭露头角。这部短片获得了成功,从而使西连科得以导演大型故事片的资格。 uZ4品论天涯网


    【苏联《消息报》报道】苏联拍摄的儿童影片,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在莫斯科举办的、有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电影界人士参加的国际电影节上,不止一次地证实了这一点。
    苏联每年生产约二十五部儿童故事片、六十部儿童动画片,另外还定期生产杂志片、文艺作品选片。仅高尔基中央儿童电影制片厂一家,从一九八三年起每年将生产七部以上儿童片。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格鲁吉亚电影制片厂以及全国其他制片厂都在生产儿童影片。 uZ4品论天涯网


    【塔斯社莫斯科报道】题:德米特里
    ·肖斯塔科维奇作曲的芭蕾舞剧
    每天早晚两次在莫斯科大剧院排演肖斯塔科维奇作曲的芭蕾舞剧《黄金时代》。
    肖斯塔科维奇创作过很多芭蕾舞乐曲,但是它们通常都是为一些比音乐大为逊色的剧本而写的。因此,这些舞剧往往只能上演很短时间。一九三○年在列宁格勒演出过的芭蕾舞剧《黄金时代》的命运也是如此。一年之后,黑海城市敖德萨的歌剧芭蕾舞剧院再次排演这一舞剧,但换了一个剧名叫《吉娜米阿达或是欧洲时代》。
    格里戈罗维奇和音乐家伊萨克·格利克曼对剧情作了改动,但仍力求忠于原舞剧音乐的精神实质。
    上演这舞剧的主要目的是,再现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乐曲时代的气氛,——再现十月革命后的头十年情况和苏联艺术诞生的过程。作曲家指出,他创作《黄金时代》的主要任务是把这一舞剧同资产阶级文化进行对比。
    舞剧分很多大小音部,有两套演员班子在排练,因此实际上,整个大剧院芭蕾舞剧团都参加了这个舞剧的排练。其中有著名演员娜塔利娅·别斯梅尔特诺娃和塔季雅娜·戈利科娃,青年演员阿拉·米哈尔琴科、伊列克·穆罕默多夫、格杰米纳斯·塔兰达扮演其他角色。这个舞剧是尤里·格里戈罗维奇在大剧院导演的第十个作品。舞剧指挥是尤里·西蒙诺夫,美术是西蒙·维尔萨拉泽。 uZ4品论天涯网


    【西班牙《终极日报》四月十三日报道】题:美国电影占领欧洲影坛
    目前,欧洲议会文化委员会正在研究如何对付美国电影的入侵。在共同体国家掀起的“美国电影热”,现已达到高峰。据欧洲议会权威人士说,“欧洲人看美国电影已达到发疯的程度”。他们根本不考虑高昂的电影票价,也不分什么影片,只要是美国片,电影院就“几乎被挤破门”。人们争先恐后购票,甚至放映同一影片也要看两三遍。
    欧洲电影业本来就不景气,加之美国影片的大量进口,受到的威胁更大,尤其是英、法、西德和希腊等国,近年来电影业萧条,亏损严重,简直招架不住。另外,电视的竞争和各种娱乐活动增加,电影观众迅速减少。在大部分共同体成员国里,许多乙级和丙级电影院几乎无人问津,电影观众都涌进了放映美国影片的甲级影院。
    随之而来的,欧洲国家的电影导演、演员、编剧和管理人员的就业,也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改行的,失业的和奔走异乡的日益增多,特别是一些欧洲知名的影坛人士和编导,为谋生路而投奔美国。
    欧洲议会委员会透露,各国对电影工业的支援同欧洲协议的一些规定也不能配合,甚至有些国家还停止或取消了在这方面的资助。国家不支持电影工业,这个部门更难于维持,乃至消亡。现在,美国影片几乎占领了多半个欧洲市场。最严重的是在英国,美国影片已占百分之九十二;在荷兰,美国片占百分之八十;在希腊占百分之七十。美国影片就是在占比例较低的丹麦区还占百分之六十,在西德占百分之五十,在比利时和法国各占百分之四十五,在意大利占百分之三十。
    美国影片侵入欧洲影坛,严重地损害了欧洲的电影工业。 uZ4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