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开卷》十一月号文章】题:法国画家杜里的插图艺术
插图在书籍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组成部分,一本有精美插图的书,不只能增加读者阅读的情趣,它本身就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中国过去的木刻本书籍,如佛经及话本,就很重视插图艺术,后来的“绣像小说”,也是很有特色的。近代的中国书籍,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下,开始重视封面设计和插图,鲁迅先生还曾介绍过不少外国插图作品,并提倡木刻,对近代中国的书籍艺术,颇有贡献。近年象名画家丁聪为《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画的插图,已可称为艺术珍品,与原著相映生辉了。
在外国也是同样重视插图艺术的,有不少美术家,终生从事插图美术,而且获得很大的成就,古斯塔夫·杜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作的书籍插图,至今仍被视为美术珍品,近年还出版他的单行本插图集。
杜里也许可以说是十九世纪最成功的一个书籍插图画家,他是法国斯特拉斯堡人,出生于一八三二年一月,他少年时代,就已显示出美术才华。他很早就喜欢画画,而且画得维妙维肖,不过,他的父亲却认为画画不能谋生,希望他能从事一种受人尊敬的职业,因为他认为当画匠,只会成为一个生活没有保障的艺术家,难以维持家庭,养妻活儿。可是,杜里的母亲却不以为然,她喜爱艺术,而且认为儿子是具有绘画的天资,不应去从事世俗的买卖,她本身是颇有艺术气质和修养的,而且相当浪漫主义。杜里在母亲的支持下,不理父亲的反对,以绘画为终生的兴趣。
在十五岁那年,杜里到巴黎,受到当时著名漫画家杜米埃的影响,开始以杜米埃的风格作画,他很快就成为一个经常发表作品的漫画家。他的作品很受欢迎,声名也迅速跃升。在一八五四年,他作了一组非常美妙的插图,那是为拉伯雷的作品的一个新版本作的插图,这组插图的出版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由于这本有插图的拉伯雷作品大受读者欢迎,出版商也乐于请杜里为书籍作插图。
杜里就在这关键时刻,制订了自己一生创作的目标和计划,他要有系统地为名家名著作插图。最著名的是一八六八年出版的为但丁《神曲》作的插图。他曾为不少名著插图,例如一八五六年绘制的巴尔扎克小说《ContesDrolatiues》;一八六一年有《彼尔拉尔特童话集》插图;一八六三年又为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作画;一八六五年至一八六六年为《圣经》插图,一八六六年为英国诗人米尔敦的《失乐园》作画;一八六七年至一八六八年为英国诗人丁尼逊的《王颂》插图;一八七六年为柯列特治的《古舟子颂》插绘。
这些插图出了很多不同的版本,而且在很多国家的译本中都广为采用,作为这些作品最经典性的插图。他所画的《插图本圣经》,在欧洲,几乎是无法计数的中等家庭珍藏的传家宝。但他的宗教性和历史性的油画和雕刻,虽然花了很大功夫,可是却成就不大。倒是他为文学名著作画的插图,至今仍成为插图艺术的珍品。
杜里去世于一八八三年一月二十三日,他在巴黎去世时,还有未完成的一本回忆大仲马的书和为《莎士比亚全集》绘制的插图,可惜他未能完成这些作品就与世长辞了。
杜里在插图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但丁的《神曲》和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
但丁《神曲》的插图是杜里从事名著插绘中历时最长的一本,也是他严肃地从事插图工作的开始。
杜里绘画插图的速度是惊人的,他首先对作品进行多次精读,构思插图,一旦构思成熟,通常立即将设计画在木刻板上。他在处理炼狱和天堂,用了完全不同的光暗对比,《炼狱篇》的插图,大量运用浓厚、丰富的黑色,而在《净界篇》,黑色渐渐减弱,到《天堂篇》更由灰色变成大量使用白色,这种神妙地运用黑白两色的技巧,可以说是达到登峰造极了。
至于《唐吉诃德》,杜里是把这个人物画活了,在《大战风车》一图中,生动地把唐吉诃德的勇敢和无知混成一体,以后再也没有人能画得出比杜里笔下的人物更象唐吉诃德了。
从杜里一生从事插图艺术的经历和成就看,插图并不是像某些人所卑视的那种“雕虫小技”,事实上,杜里的插图不只是为文学作品作形象的演释,它本身就是独立的艺术品。美术家应重视书籍插图,不应把它当作可有可无。一本有精美插图的书,流传往往比单独一幅画更广泛,欣赏者会更多,产生的影响也更大。
【法国《世界报》十二月三日报道】法国职工疾病保险国立银行发表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在每十万法国人中有一百三十五名医生。
医生在法国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在南方和巴黎地区,医生所占的比例比北方地区大,而且这种不平衡状态并没有消失的趋势。
法国医生的人数每年增长百分之六。女医生占医生总数的百分之十三左右。
【美联社伦敦十月二十三日电】英国研制成供糖尿病人用的小型胰岛素唧筒。
英国广播公司在电视上向全国介绍了这种唧筒。伦敦的盖伊医院宣布,它将用这种唧筒对三十来个病人做临床试验。用了这种唧筒,病人就不用注射胰岛素。糖尿病人每天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抵消他们血液中的糖的作用。
把唧筒用一条腰带系在病人的腰部,唧筒根据病人的饮食情况,以不同的速度不断地向病人体内输送胰岛素。
这种唧筒是罗伯特·钱农发明的。他是一位船舶工程师,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他用这种唧筒已有六个月的时间,他说,用了唧筒以后,他吃饭的限制就可以不那么严重了。
【英国《观察家报》十一月三十日刊登该报记者多伊尔发自哥本哈根的报道】题:癌症疫苗正在成为现实吗?
据此间的专家们说,预防肝炎、性病、癌症、牙蚀、水痘和疟疾的新疫苗正在成为现实。
根据对一种新的肝炎疫苗所作的试验,研究者们认为,这将是“第一种预防癌症的疫苗”。
在乙型肝炎和初期肝癌之间有着惊人的联系。
出席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国际卫生组织联合举办的一次会议的医生们预告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发展:
·乙型肝炎对此病疫苗的研究进展“神速”。根据对医院工作人员所作的试验,乙型肝炎疫苗的有效力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多。
预料,这种疫苗将在一九八二年公开出售。专家们希望,广泛使用乙型肝炎疫苗,将减少那里的肝癌发病率。
在美国,每一千个人当中有两至三人患乙型肝炎。
·甲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工作可能在八十年代中期前后开始。
·性病可能在三、四年之内研制出一种预防此病的疫苗。
·水痘对此病疫苗的研究工作约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对此疫苗的研究是重要的,因为水痘妨碍了对患白血病的儿童的治疗。
·牙蚀对此病疫苗的研制工作进展很快,预料很快就可以用来在人身上进行试验。
·疟疾可能在五至十年之内研制出一种预防疟疾的疫苗。
对于大面积烧伤的患者来说,疫苗在预防感染和植皮衰竭方面将发挥很大的效力。在法国,一种预防人类患布鲁氏菌病的疫苗正在进行早期试验,这种试验看来有成功的希望。
专家们正在加强改进预防肺炎的疫苗的工作。
【埃菲社马德里十二月十一日电】题:动脉硬化症的新疗法
治疗动脉血管,动脉血管末梢和冠状动脉硬化症的新技术,几天之前在马德里省级医院已获得成功。
在这所医院里进行首次试验的胡安·路易斯大夫对埃菲社说,“我对这项新技术充满了信心,因为我觉得,它为治疗狭心症,下肢间歇跛脚和高血压病症,开辟了新的和有希望的前景”。
这项新技术就是通过一端带有小球的特别导管伸进血管里使之扩张。特别导管能在血管内部膨胀,从而疏通狭窄部位。
导管的放入很简单,只需在腿部的一根血管里穿刺一下就行。导管进入血管以后就能打通下肢,肾脏和冠状动脉的堵塞和狭窄部位。
这样,就可以使末梢血管的狭窄消失或者扩张,从而减轻这种疾病带来的痛苦。
这次血管扩张手术是在血流动力实验室进行的,它作为一根心脏的导管,无需进行全身麻醉和在皮肤上切口,因此,病人不会感到有什么不适之处,手术后两天即可出院。
胡安·路易斯大夫说,这次冠状血管的扩张手术,百分之七十部获得理想的效果。
【香港《大公报》十二月二日报道】题:天气的影响力
西德汉堡的外科医生在重要手术开始之前,都会查问天气状况。他们认为,气候对病人的身体有一种影响力,可能延长或缩短手术的时间。他们又发现,心脏病发作可能是由天气突然发生变化有以致之。
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心理学家伊凡·休特发现,在气压低的日子里,大多数儿童可能变成麻烦人物。另外一项研究则显示,在气压低的日子里,较多的人会变得烦躁不安与意志消沉。
说美国八○年代的美术作品,同抽象派作品一样,种类繁多
【美国《生活》杂志十月号文章】题:美国的写实主义
当代的美术作品从来没有让人透彻弄懂过它的真切含义。不过,当我们逐渐习惯了这些五花八门的抽象艺术的时候,美国的一些画家从我们背后冒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真正描绘人物的作品。四十年前,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曾经说过,就现代派的美术作品而论,人物只是一堆死物。迄今为止,那些坚持用写实主义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画家都遭到了人们的白眼。今天,同是这些画家,甚至还有一些一度搞过抽象艺术的人,正在重新赢得人们的承认。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过同前人相比,当然是另有一种风味了。八○年代的写实主义作品,同抽象派作品一样,也是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画风有的泼辣醒目,有的含而不露。题材有餐车孤客,也有裸体佳人。画家冷静观察自己,绘制本人肖像;借助人物形象,铺叙一段故事;采用当代观点,解释古典神话。
(一)
裸体画从来就是美术家喜爱的题材。今天的写实主义画家在描绘男女人体的时候,有的细致入微,例如堪作样板的皮尔斯坦,就把每根肋骨、每条皱纹表露无遗;有的富于性感,例如照相主义者卡塞勒画的乔安娜就是典型一例。与此相反的是费尔特斯,他画的是裸体群象。如果说卡塞勒的作品完全反映了当代风貌的话,那么费尔特斯的裸体画则有一种永恒的、梦幻的性质,与现实几乎毫无关系。
(二)
今天的写实主义画家就是在创作自画象的时候,其情调和风格也各立新异。有些人(如经常展出作品的查克·克洛斯),他们画的脸部,刻意求真,硕大无比,简直令人吃惊。有些人(如堪称三十年代以来美国最重要的社会现实主义画家杰克·比尔),他们的自画象带有较浓的浪漫主义的色彩。比尔以他受托绘制的壁画著称。他那强健有力的人物成了工作服上的装饰品。而在吉莱斯皮的作品中,写实主义常常融化成了超现实主义的东西。
(三)
爱用比喻手法的美术家常常通过绘画来告诉人们一个故事。画家尼古拉斯·阿夫里加诺曾想成为一个作家,后来他发现:“我想直接创造一种能立即为人们感受的形象。于是开始在写作中画些小图来代替文字。”这使他后来成为一个美术家。不过他的画作,还常常带有他早期写作时的那种趣味:人物总是小小的,并且总是相互影响的。安德雷耶维茨那些寓言式作品的叙事方法与此有别。他那幅《狄安娜和阿克蒂翁》画的是公园中的一群青年,但题目让人一看就知道取材于希腊神话。神话中纯洁的狩猎女神狄安娜正准备洗澡,猎人阿克蒂翁却在偷看她脱衣服。秋安娜恼怒万分,把阿克蒂翁变成一只牡鹿,被他自己的猎犬撕碎。不过在这幅画中,正当狄安娜一面脱鞋,一面抬头张望时,带狗的青年才来到现场。一幅描绘中央公园田园景色的作品,带上这个不祥的标题,就给人一种不祥的预兆。这样一种当代喻意式的写实主义,实在使得不朽的希腊古人啼笑皆非。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