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0年10月16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0-10-1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日报文章:《大城市的人口减少和结构变化》 '...

    说日本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时代已告结束,内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国家的大城市政策如不设法改变,城市势必导致荒废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8月26日、27日刊登该报编辑委员会盐见让的文章】题:大城市的人口减少与结构变化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时代已宣告结束,现在,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已成为严重问题。大城市中地价高腾,人口远迁现象从昭和四十年代(1965—1974)初起就一直发展着。
    大城市的人口动向是:东京区和大阪市,从昭和四十年代中期起,人口都开始出现减少的倾向,接着名古屋市人口也转向减少,总人口的增加速度也显著放慢。因此,最近各大城市都正在缩小昭和四十年代中期制定的长期规划。例如:名古屋市在原来的长期计划中预测,1985年人口为280万,现已修正为220万。京都市预测到1985年人口为170万,现修正为156万。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伴随着实行人口和产业向地方发展的政策及经济向低速增长的时代演变,除东京以外,大城市人口吸引力下降了,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外发展。
    在这种倾向中,成为问题的是各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都在稳步地减少。即出现了所谓的由于地价高腾而人口远迁的现象。东京都的三个中心区和大阪市五个区1979年的人口与1965年人口相比,均下降了35%;可以认为这种倾向目前还将继续发展。
    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的共同原因是:伴随着商业业务机能的扩大,造成地价高腾,因而住宅被赶到郊外去了;由于交通公害等原因,居住环境恶化了。但是,各地还列举了其他一些原因:“由于分家,小家庭搬到郊外”(大阪、京都);“城市中心地区大部分居住环境差,人们搬走后,没有人再住进那些空房”(横滨);“由于噪音、废气等造成生活环境的恶化”(名古屋)。
    在如何看待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减少这个问题上,除神户市以外,所有的城市都认为是“不可取的”。例如:东京都认为:“招至城市设施的闲置化、地方自治体的形成受到妨碍。”大阪市和名古屋市认为:“区域社会难以维持,由于夜间无人,防止犯罪等安全方面已成为问题。区域性商业丧失了活力。”
    只有神户市说:“想把城市中心限定在很小的范围之内,使那里形成特殊的业务区,夜间没有人不是什么问题。”尽管如此,它还是认为:“城中心附近的市街人口的减少是个问题。”
    这样,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从住宅靠近工作单位、公共投资的有效利用和维持地方自治体等观点出发,一致认为“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定居是必要的”,并已经开始制定唤回人口的对策。尤其是人口急速减少的大阪市,正在大规模兴建住宅。
    城市人口的减少,在很多的情况下,如同大阪市那样,由于留下的人口的高龄化和贫困阶层残留在市中心,从而招至城市财政的恶化,从长期来看,也有导致在欧美国家已出现的城市衰退的危险。
    令人深深感到有必要重新制定城市规划,转向“建设住人的城市”的政策。
    显然,城市规划中的主要一点就在于划分住宅、商业和工业等的专用区、建设有秩序的街道。但是,在很多城市里,通过把工厂集中,在努力消除住宅与工厂混杂的问题。可是另一方面,由于住宅侵入工厂的旧址,又出现了新的混乱。目前,还没有制止这种情况的有效措施。
    在大阪市,为了防止小型住宅侵入工业区,于1978年,把禁止建筑住宅的工业用地扩大了一倍,但是,依然没有办法防止这种侵入。
    基于这种现实,最近,各种用地专用化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把公害工厂、大工厂和主要工厂集中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小规模的零散工厂混在居民区,也要现实地加以对待的想法多起来了。名古屋市认为:“要消除住宅和工厂混杂的问题很困难,打算灵活运用特别用途地区制度,以积极地考虑建设住宅和工厂的混合区,争取实现住宅和工厂共存。”
    由于以上这种情况,要求重新研究城市分散政策的意见,几乎成了所有城市的共同呼声。尤其是要求对首都地区和近几个地区实行工厂限制法的意见特别强烈:总之,我国的大城市从集中的时代进入分散的时代,内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国家的大城市政策如果不设法迅速地加以改变,城市势必导致荒废。 wpj品论天涯网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7月22日刊登记者齐木的报道】题:美国开展为老年人服务的事业——托老所
    在旧金山市保健局的一间房子里,老人问题负责官员,在同要开办“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中年的社会福利工作者看着一份计划书,计划书列举了对老人应实行什么样的服务的文件。
    在日本,最近也开始出现了这种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这是介于老人收容设施与家庭之间的保育院,也就是所谓的“托老所”。这种设施的目的,是让老人尽量留在家里,由其家庭所在周围的社会予以照料。近十年来,美国政府在着力支持这种设施。
    记者访问了这样的日间照料中心之一的“安乐中心”。这是旧金山的唐人街附近一幢小小的三层楼房。它是五年前开设的,平均每天有230名老人前往。该所主任伊埃说,“这里有各种不同种族的人,他们讲9国语言。”这是以中国血统、菲律宾血统、意大利血统等美国社会的少数民族的老年人为对象的独特的设施。
    该中心除了对老人进行日常训练之外,还让老人进餐和洗澡,当然还有治病以及保健等范围广泛的服务项目。工作人员有常任医生一名,兼职医生二名、护士、社会福利工作人员、营养士等共计35人。
    老人们每天在这个中心度过4至6小时,傍晚回家。走路有困难的人,由中型座车接送,这项服务当然是免费的。
    现在美国各地的日间照料中心有一些是公办的,不过大多数都是民间团体经营的。美国已有这样的设施5000所。美国的养老院有大约15000所。据去年统计,占人口约5%的65岁以上的老人有113万人住在养老院里。但由于养老院费用太大,因而,人们广泛要求扩大发展日间照料中心等住在家里的照料措施。入养老院,平均每个人的公费负担为每月1100美元,如果是日间照料中心,350美元左右即可。 wpj品论天涯网


    【英《观察家报》9月7日文章】题:X射线可能被取而代之
    一种能取代X射线的新系统首次临床试验,拍摄了极其清晰的脑内图象,帮助外科医生切除了一名22岁姑娘的一个脑瘤。
    这项技术称为核磁共振,诺丁罕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经过七年努力,利用这项技术研制成功一个诊断工具。
    诺丁罕大学研制的这种机器创了个第一,能显示一个健康的人脊椎盘,如果背部脊椎受损伤,脊椎盘就滑脱。(X射线拍摄不出健康的脊椎盘的图象,可是能照出受损脊椎盘的形状。)
    人体内的水和脂肪都含有氢,当暴露于磁场下时氢原子核能释放出极微弱信号。核磁共振技术的原理,将在于检测这种微弱信号。
    要拍摄一张照片,患者得躺在一个大线圈内,这个线圈产生磁场,但是患者什么感觉都没有。患者身体上的二氢原子核释放出来的信号经过处理产生图象,可以是人体任何特定部位的截面图象。就象X射线扫描器的情况那样。
    X射线扫描器只有在机器与人体轴成直角相交时才能拍摄出图象,而核磁共振扫描器则可拍摄出放射科工作人员想要的任何部位的截面图象,这是一大优点。
    诺丁罕研究小组由物理学家穆尔·霍克斯和霍兰以及放射学家沃辛顿组成。它9月5日在索尔福德大学举行的英国协会会议上,报告了首次临床试验的结果
    。
    这项新技术的优势不在于照片的清晰度——这大概永远比不上X射线扫描器拍摄的照片,而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观察各种不同的东西和得到不同的截面图象的能力。
    这项技术的另一个大的优点是,它不象X射线,没有能给人体造成任何损害的放射性。 wpj品论天涯网


    【美《时代》9月22日文章】题:矫正视力模糊的眼睛
    现在,有些眼科学家说,有两种常见视力病——近视和远视——通过角膜整形外科手术可以得到矫正或减轻病情。
    矫正视力病的一个途径就是改变角膜的弯曲度,使映象直接落在视网膜上。以外科手术取得那种巨大光学成就的先驱者,是哥伦比亚波哥大的眼科专家巴拉克。二十年来,他做了各种各样难度大而复杂的角膜手术,他把这些手术统称为屈光角膜成形术(为矫正光学缺陷而在角膜上动的手术)。有一种称为角膜雕刻术的方法是,用一个高速震动刀片切下角膜前部,把切片快速冷冻,通过计算机运算操作的车床整修切片朝下的一面,然后使之解冻,把它复位与眼睛缝合在一起。要矫正近视,外科医生切除角膜中央的组织,从而使角膜的弧度变小。对远视患者,要切除角膜边缘的组织以加强其弯度。一种类似的手术称为角膜透镜术,是专门用来矫正远视的。在角膜前部切片之后,在其位置上插进一个经过整修的供体角膜。然后把原来的角膜前部切片缝上去,结果形成一个弯曲度较大的结构。
    这些手术是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做的,需要一个小时。患者戴眼罩一天左右。一个月之后,拆去缝合线,几乎没有什么伤痕。巴拉克15年做了大约4,000例手术,效果很显著。大多数人脱掉眼镜,几乎跟他们先前戴眼镜时看东西一样清楚。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宜于做手术。曼哈顿的贝特以色列医学中心的斯温格博士,是最近把这种疗法引进美国的那些人之一,他说,这种疗法主要适用于有严重屈光误差不能忍受接触镜片的患者。
    苏联眼科专家费奥多罗夫,研究成功了一种更新的争议更大的角膜手术。1973年,他给一个16岁的近视眼青年诊病。这个青年在一次斗殴中被打破了眼镜,玻璃碎片割破了一只眼睛的角膜。三天之后,这只眼睛不戴眼镜能够看得很清楚。这个伤意外地把角膜修整平了。
    这位外科医生在这起事故的启示下创造了一种手术,称为辐射状角膜切开术,在角膜上切了约16个切口,切口的长度和深度各有差异,从角膜外缘向中央延伸,象轮辐似的。内眼压将使刀口区域伸展开,从而把角膜的中央搞平。
    费奥多罗夫及其同事已经做了2,000多例“辐射状角膜切开术”,据他们声称,大多数病例情况有好转,视力提高。迄今为止,美国已经做了大约2,000例手术,但是这种手术花费的时间为15分钟到45分钟,而且可以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由于手术简便,它在医生和患者中间越来越受欢迎。有些人,象飞行员、警察和消防队员,正争先恐后地要求动这种手术,以求通过必要的视力测验。其他一些人则出于虚荣心谋求做这种手术。
    尽管如此,许多眼科专家仍然认为,这种热情爆发得太早了。除费奥多罗夫的说法(一些美国人对此有怀疑)外,没有关于那种手术的长远利弊的确凿资料。虽然有限量的调查研究证实,辐射状角膜切开术至少暂时使视力有所提高——尽管提高程度不大,可是,许多患者似乎夜间苦于灯光刺眼。此外,手术后提高的视力在三个月之内便消退一半。而且,因为外科医生要切开将近9/10的角膜厚度,存在着角膜穿孔的危险——这一种损伤可能会导致失明。全国眼睛研究所的一个咨询机构宣布这种手术还是实验性的,它极力要求医生们在对这种外科手术的结果作出充分估价之前避免使用它。 wpj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纽约9月19日电】马萨诸塞研究公司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认为,他们在五年内就可在人身上试验一种代替人心脏的永久性机械装置。
    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的这家热电子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说,这个装置将植在病人的有病心脏的边上,靠戴在体外的小电池工作。
    这家公司本周从联邦政府的全国保健研究所获得5百万美元赠款,以完成它15年前开始的关于研制人工心脏的工作。
    这家公司负责研究工作的副总经理凯泽说,“完善这一装置并不需要什么发明,只需要解决工艺技术问题,把它搞得很精致就行了”。
    人工心脏由硬的部件和软的部件组成,硬件里装着用钛制造的发动机,软件用聚氨基甲酸酯和一种聚酯制造。
    凯泽说,“我们的主要问题是研制一种人工心脏,使人体能接受它。”
    这家公司正在小牛身上试验其永久性的机械心脏,因为它们的心脏大小与人的心脏相似。凯泽说,在五年内可以准备好把机械心脏装在人身上试验。凯泽说,不是所有心脏病人都能获得这种人工心脏的好处。他说,“设计这种人工心脏是为了帮助心脏左侧有病的人。左心房心室的输血占80%。如果心脏的两侧都不能工作,病人就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了。” wpj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