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0年5月20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0-05-2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国《今日世界》文章:《无性繁殖与农业增产》 '...

    原文提要:科学家积极研究的植物无性繁殖,已使若干农作物的产量增加,这方面的更大进展,将为人类带来农业增产的新希望
    【美国《今日世界》五月号文章】题:无性繁殖与农业增产
    奥云斯博士是美国农业部研究部门的植物科学家,他在华盛顿附近的实验室中和同僚进行植物无性繁殖的研究。他们的一些发现,使人类提高粮食产量出现了新的希望,若干成就已使蔬菜、水果、花草和林木的生产成本降低,产量增加。
    奥云斯致力发展的,是将某种植物的遗传基因移植至另一种植物的个别细胞内,用这些借来的遗传特性,从单个细胞培育出新的植物来。他的研究工作乃属基本科学,旨在发展一种新的技术。利用这种新技术,就能以更低成本和更少资源生产出更多粮食和天然纤维;它不仅可使农作物的产量增加,更可使其抗御寒冷气候并在贫瘠土地上生长;作物会因更有效的光合作用而使产量提高。植物的无性繁殖还可令作物拥有如豌豆和大豆般的固氮性能,从而节省大量肥料。
    但要达到上述目的,首先当然是要发展无性繁殖的技术。科学家现正朝向该目标前进。密执安大学的卡尔逊博士是其中之一,他发展一种分裂植物细胞的方法:用酶将细胞的外壁食掉,露出里面的原生质体,仅有一层薄膜将它包着。除去酶后,原生质体亦随之分离,接着自行生出新的外壁,又复成为完全而又独立的多个细胞,在实验室的溶液中漂浮。卡尔逊博士亦发展了将不同品系的烟草融合,从而创出一种新细胞的方法。从此以后,科学家已成功地将诸如大豆和大麦、大豆和玉蜀黍、大豆和菜子、大豆和豌豆、胡萝卜和豌豆等不同植物的细胞融合一起。
    研究初期,这些细胞仅是自行繁殖,并不成为一定形状,也不起作用。它们一堆堆地在培养皿中生长。但现在科学家已发现了一种方法,细心将不同荷尔蒙平衡,并配合适当时间,促使某些细胞群长出根芽,最后长成植物。科学家已对烟草和玉蜀黍的细胞施行这种方法而获致成功。
    奥云斯和他的同僚谢弗博士正发现一种将细菌的遗传物质注入烟草细胞的技术,但仅有一次获得成绩。他们是将引致树木长出肿块的细菌的遗传基因注入烟草细胞,使后者长成后便带有那项特性。
    这种技术在进一步发展后,植物科学家可将带有多种不同特性的遗传物质注入植物细胞,使后者可在阳光微弱或天气寒冷的地带,以及贫瘠和受盐污染的土壤中成长,并在产品中含有更多蛋白质。
    有了能使单一细胞长成植物的技术,便可利用植物繁殖科学的另一项工具。科学家可用辐射轰击细胞群,使其产生突变体,然后选出品质良好的品种加以进一步发展。
    但作物无性繁殖并不限于在实验室的试验,例如,贝兹维尔实验室的齐墨曼博士曾用较正常时间为短的期间培植出果树和其他植物。
    齐墨曼博士首先将细小的果树剪枝放入瓶中,然后加入化学品和荷尔蒙混合的胶状物加以培养。在枝上长出新芽后,他就将之分隔培养,然后移入温室栽培,最后搬至室外园地种植。
    齐墨曼博士的这种实验使经营苗圃的人获得极大利益,因为它可使植物迅速生长和繁殖,节省大量时间、金钱和地方。
    齐墨曼博士指出,长出品质优良水果的那种树木,其根部结构一般都并非同样优良,苗圃通常将那种优良的品种嫁接到另一品种的根基上。但那种方法需要不少时间,而开始培植不同品种时也占用不少地方。无性繁殖则提供了一条捷径。
    利用同样方法种植水果也可获得美满成绩。例如,草莓的繁殖通常是先长出蔓条,然后蔓条为新植物长出根来。齐墨曼博士在实验室中能用不及一毫米长的剪枝,在数月内培植出数以百株计的草莓来。采用那种培植技术的一个意大利苗圃,去年四月间以一条剪枝开始,四个月后竟培植出九百二十株来。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用传统培植方法,仅可繁殖四十株。
    将植物无性繁殖作商业性运用的地方,都证明那种方法的优良价值。它使某些蔬菜、花卉和树木的产量提高,并获得品质更稳定的良种。
    美国市场上出售的大部份波士顿羊齿植物,都是以无性繁殖法在实验室中生长的。先将细小的剪枝作组织培养;然后进至第二步培养,使它长出枝芽;第三步是长根和叶。此后又可将长成树的剪枝再度重新培养。
    加州某园艺商率先采用这项培植技术,每一星期可运出二万株装饰房屋用的植物。佛罗里达州的一个花商亦采用同样技术,每年培植出二万株萱草,以前用传统方法,每年只能培植出一千五百株。
    植物无性繁殖对蔬菜生产者更为重要,因为它可消灭使蔬菜减产的病毒。专家们已培植出无病毒的马铃薯供给农场种植,也已培育出无病毒的芦笋、红萝卜、草莓、山莓、黑莓等植物。
    植物无性繁殖也可用于植林方面。用传统方法培植的树苗前途难卜,品质参差不齐。但无性繁殖则可种出品质最佳的树木。 gQV品论天涯网


    【日本《产经新闻》三月十八日晚刊刊登该报驻纽约记者相崎由松的报道】题:当曼哈顿的灯火熄灭之时
    自去年石油危机以来,居住在纽约的美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由于汽油价格猛涨,小型车开始甚为畅销,在纽约,人们已不再开私人汽车上班,公共汽车和电车开始增多。美国能源部已在提倡实行每周休三日制和每周一至三天不用轿车日制。以“富裕”自豪的美国式生活方式,似乎也在渐渐被迫发生变革。
    产经新闻社纽约支社地处曼哈顿的中心、克莱斯勒大厦第四十九层楼上。站在这里举目眺望,纽约的夜景非常迷人。以纽约头号摩天大厦——世界贸易中心为首的林立的高层大厦,彻夜灯火通明。而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怎么加班。灯火之所以彻夜不熄,是因为有相当多的大厦采用不闭灯系统。这也是浪费能源的一个例子。
    由于石油危机,美国也在呼吁节省能源。但浪费能源的情况丝毫未改善。这里也有下述原因,即:如果改成夜晚把大厦的电灯全部关闭的系统,把暖气设备换成有助于节省能源的新设备,那么,由于为此所需要的费用太高只好作罢。
    美国最大的变化是汽油涨价。在一年半前我到纽约赴任时,一加仑汽油价格为七十五先令左右,而现在大致为一美元四十五先令,价格上涨近一倍。因此,被称为喝汽油的大型车越来越不受欢迎,代之而起的是日本车为首的小型车。
    市内的停车场费用也涨了价,同过去相比,开私人小汽车上班的人大大减少了。因而,公共汽车(包括电车在内)的拥挤情况日益严重。我从曼哈顿北面的里瓦代尔乘快车(公共汽车)去上班,在早晨和傍晚的乘客高峰时间,经常找不到座位。纽约市居民不习惯“站立”乘车,乘客常大骂司机:“这也收同样的票钱吗?”给纽约附近一带供电的康恩·爱迪生公司在克莱斯勒大厦一层设立了节约能源中心,以指导消费者设法节约电力。在这个中心,备有各种小册子,目前前往那里参观的人大大增加。
    同时还出现了回流现象,过去由于汽油价格上涨,班车和电车的混杂而搬到郊外的人开始返回曼哈顿。这样一来,曼哈顿的公寓又顾客盈门了。
    美国人的生活是建立在大量消费电、煤气、和汽油等能源的基础上的。由于能源危机和年率近百分之二十的通货膨胀,美国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 gQV品论天涯网


    【西德《法兰克福汇报》四月二十三日报道】题:一万五千名找金子的人已经来了,副题:关于有大块金子的谣传
    关于在巴西帕拉州内的马拉巴附近发现许多黄金的消息,在两个月中吸引来了一万五千人,他们想碰碰运气。地质学家们估计,采矿人员每月可以从属于五十八岁的农场主达席尔瓦所有的地里掘出大约五百公斤这种贵金属。这位农场主要求得到百分之十的份额作为同意开采的费用。
    有关帕拉州内发现金子的第一批谣传在两个月前到处流传,吸引了寻找金子和宝石的人从全国各地来到东北部这个荒凉的地区。马拉巴现在是挖金者的据点。在街上和饭馆内,黄金可以当货币使用。食品价格已跃居巴西的首位。
    还没有任何有关金矿规模的消息。虽然政府向该地区派遣了国家的收购人员,但实际的生产数字却秘而不宣。然而,人们在马拉巴的小酒馆里可以听到有关发现金块的荒诞无稽的说法:重量一公斤以内的金块不是极为罕见的。 gQV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弗吉尼亚州布拉克斯堡五月六日电】美国弗吉尼亚工科大学一名在农场工作意外中失去一只手臂的毕业生,已发明了一只可以使被截肢者产生触觉感的人造手臂。
    二十四岁的戴维斯(南波士顿人),星期一在弗吉尼亚工科学院一次关于生物液体的会议上,展出了这个装置。他说:“仍有些缺点需要克服,但在短期间的确可以付诸应用。”
    一九五一年为被截肢者发明的标准“多伦斯手钩”是毕直的,没有甚么机动灵活性,但戴维斯说,他的装置有手腕,由于有一个经过修饰的圆球和套节,因而可以旋转。
    这个装置,系在肩膀上,就像常规的人造手臂一样,但它不用手钩,抓东西的装置改为类似于一个管状扳手。
    他说,液体将用来代替“手指”,作为从人造手将感觉输送到大脑的媒介,就像平常的手指一样。(转自香港《大公报》) gQV品论天涯网


    【苏《在国外》第十一期译载意大利《全景》周刊的文章】题:远行的本能
    月夜,大海龟穿出大西洋的波涛,爬上了亚森松岛。它的始于巴西海岸的旅行持续了八个星期,在同海流的不断搏斗中游了八千多公里。晨曦,大绿海龟游到岸上,在沙土上刨个坑,下了三个蛋,然后回到海里游回原地。
    两个月后,孵出的小海龟同样也有游到巴西海岸,然后再游回亚森松岛,这是不可抗拒的生物本能。多少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海龟走的都是这条路。著名个体生态学家米纳德说:“这种现象既令人惊奇又神秘莫测。”
    生物学家为弄清迁徙的秘密,做了一系列实验。譬如研究人员通过给鱼安上超声波发射机,想弄清它们的迁徙路线,而研究迁徙动物的感觉器官后,弄清了它们远行时作为“罗盘”的机理。有的动物能看到人类不可能看见的光,听到人类听不见的声音。美国科学家威廉·凯顿说:“动物用来定向的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感觉手段的被发现,正在改变我们原先对迁徒的看法。”为了弄清这一自然现象,某些科学家开始研究一些动物的“归家”本领,就象研究信鸽一样。实质上,信鸽飞的路线是迁徒的变种,它们用的是与候鸟一样的“导航系统。”
    譬如,信鸽把太阳作为主要的(尽管不是唯一的)定向标。研究它们的定向系统时,科学家得出了有意思的结论。最近的实验表明,信鸽对地磁现象、大气压的变化和气味都有反应。也许,它们也能接收紫外线,听到低频的声音。
    蝴蝶是借助风迁徙的。
    可以说明这一点的是,有些蝶类尽管看起来很瘦弱,而且寿命短,春天却可以越过地中海从非洲飞到欧洲。另一个同样惊奇的例子是,迁徙中的蝶王可以从美国飞到墨西哥。
    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它有以太阳定向的能力,并且可以“感到”地磁场。
    现在我们在研究某些动物的迁徙问题上取得了某些进展,但还有一个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解决:它们为什么要迁徙呢?许多科学家认为,迁徙是在数十万年前,甚至数百万年前开始的,原因是生态平衡被破坏和各大陆的状况及轮廓的改变。绿海龟从巴西迁徙到亚森松岛就是一个证明。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的科学家卡拉认为,八千万年前,亚森松岛离巴西只有四千公里,后来这段距离“延长”了二千公里。海龟为了寻找熟悉的沙滩下蛋,也开始往远处游。
    鳗鱼的旅行时间更长,路程更远:在马尾藻海的温暖咸水中出生的小幼鱼,被洋流(大西洋流和墨西哥湾流)带到美洲和欧洲海岸,然后在那里的冰冷的淡水中长成鳗鱼。
    巴马大学的动物学家甘多尔菲说:“它们象一把扇子似地分布在整个欧洲沿岸。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和摩洛哥的河流中。它们经过直布罗陀海,被洋流带到地中海,再从那里游到河中,从幼鱼成长为真正的鳗鱼。”
    五年,也许二十年后,成年鳗鱼又返回它们出生的地方去繁育后代。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确定方向的呢?也许它们对洋流造成的微弱磁场十分敏感,而主要的是有惊人的“嗅觉”,这帮助它们找到了二十年前走过的路。
    现在还不能准确地知道,什么原因使迁徙的鱼群中,总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鱼在途中游失。 gQV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