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撒哈拉沙漠地下有大面积淡水水库,储水量足以把整个沙漠改造成为花果园;如果建设一条林带,还可防止沙漠南移
【苏《在国外》八○年第十期译载《非洲》杂志文章】题:从沙漠地下获得淡水
(原编者按:人工灌溉撒哈拉沙漠所在地大片土地的问题,早就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在大沙漠和岩石下面发现了大量淡水,它们可以用来在非洲北部的辽阔土地上建设所谓“绿色屏障”和大片绿洲。)
非洲大陆长期严重缺雨,酿成了严重干旱,干旱波及从毛里塔尼亚经马里、尼日利亚、乍得、苏丹到埃及和索马里的广大地区。这个被称作萨赫勒地带的地区,面积达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据粗略估计,那里已经由于干旱而死了三千八百万头牲畜。
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灾难,专家们正在制订一个利用撒哈拉沙漠地下深处的大量淡水计划。据科学家们调查,在这难以想象的、八百万平方公里大的、没有生命的沙漠之海下面一千三百米深处,有大量淡水(不少于七百亿立方米)存在。
自从在南撒哈拉的泽尔凡打出第一批水井后,地质学家们认为,这一地区可以逐步实行灌溉。
被法国水文地质学家称为“萨沃尔宁海”的主要地下水库,北起阿特拉斯山脉南至阿拉克,西起伊格利东至阿尔及利亚一利比亚边界。在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淡水储量约达五百亿立方米。地质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库。据专家们计算,这里地下积聚的水,按每分钟供水一千立方米计算,够用五百年,这些水足以把整个撒哈拉沙漠改造成一个花果园。
但“萨沃尔宁海”并不是撒哈拉沙漠中心唯一的天然地下水库。还发现了七个类似的地下水库,总面积达三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撒哈拉沙漠面积的一半。其中主要的是位于埃及、苏丹和利比亚交界处的三角形地下水库(储水量达七十亿立方米);乍得湖以北的水库(五十亿立方米);开罗以西,卡塔尔盆地的水库(三十亿立方米)。
但是,科学家们认为,如果以为地下水多就自然会是撒哈拉“繁荣富强”的保障,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因为推行宏伟的开垦沙漠的计划,必然会发生不加节制地使用现有水力资源的问题。但是,撒哈拉全境的年降水量只约有二千五百亿立方米,而只有五分之一的雨水进入地下资源。因为沙漠的气温高达摄氏七十五度,大量雨水常常来不及落到地面就在低层大气中蒸发了。
这就很容易明白,水的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引水灌溉农业用地的能力。当然,这个事实并没有使科学家们丧失信心,反而刺激了他们集中力量去研究最佳的供应和分配储水的办法。还在一九七一年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制定了一个灌溉撒哈拉的三十年计划,以便有计划地不断扩大灌溉面积。如今专家们主张扩大农作物的品种,建议在这里种植小麦、玉米、黍、番茄、马铃薯、菜豆和葱。
现在,计划在有地下水“蕴藏”的地区打一系列的井,这些井的水将自流或在压力下流入可移动的旋转式人工喷雨装置组成的系统。
这个开垦撒哈拉干旱土地的计划规定,要栽种护田林带。现在专家们正在研究要在沙漠中栽种一条六千五百公里长、十五公里宽的人工林带。如果这条林带完成就可以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并能阻止沙漠南移。
【《朝日新闻》三月五日报道】食用剩下的螃蟹壳还有用处吗?如今,人们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寻找利用蟹壳中的甲壳质,并利用甲壳质生产酮酸、“可溶手术线”,同时,也研究利用蟹壳“回收海水中的铀”的方法。废水处理蟹壳成分的一半是一种叫做甲壳质的多糖类物质。如果进一步用浓苛性钠溶液处理,就可以得到一种叫酮酸的白色物质。
这种酮酸可用于废水处理。食品工业界和地方自治体采用的活性污泥法是让微生物噬食掉废水中的有机物的方法,但是,如果微生物繁殖过盛就会降低效率。因此,必须使用沉淀的方法,清除掉一部分微生物。这时,酮酸可以作为凝结剂使用。凝结剂虽然也可以使用其它代用品,但由于酮酸毒性低,后处理很简单,这是它的一大特点。沉淀物干燥后还可作肥料使用。铀回收据说,全世界的海水中含有约四十亿吨铀,对日本来说,这是不可忽视的资源。海水中铀的含量约为三PPb(十亿分之三),非常稀薄,因此,如果没有一种物质来加以吸收,使之浓缩,回收是不可能的。宫崎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教授坂口孝司等人试验用氧化磷酮酸提取海水铀的方法,效果很好。将一克氧化磷酮酸加入五公升海水中放置三天,可吸收海水中百分之二十的铀,即二点六毫克。可溶手术线北海道大学理学部高分子化学教研室助教户仓清一等人正在加紧研究用甲壳质生产“体内可溶手术线”的方法。现在使用的用羊肠制作的手术线,容易染上化浓杆菌,消毒处理很麻烦。
甲壳质线消毒简单,可以被体内的一种叫溶菌酶的酵素分解、吸收。不容易产生排斥反应,户仓助教说:“还需要再提高一点湿水时的强度。”
此外,甲壳质和酮酸可以降低食用色素的毒性,而且酮酸还具有抑制人体吸收胆甾醇的性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法新社伦敦三月三十日电】《星期日快报》今天报道,一只小船与亚历山大基兰德平台的支架相撞,很可能是二十七日发生的这个平台翻倒的灾难的原因。
该报说,这里能源部的官员几乎肯定,这个事故是往返行驶于亚历山大基兰德(一种水上旅馆)和附近的钻台之间的小船与支架相撞的结果。
据传,汹涌的波涛使小船撞上了支架,撞断了把支架同平台联接起来的缆绳。
一旦缆绳断了,八级大风就把支架吹断,使平台翻倒。
同时,《观察家报》引述负责视察石油钻机的工程师的话说,对于制造亚历山大基兰德的支架所用的材料,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抗力试验。
【意大利《时代》杂志第一五零七期文章】题:最热和最冷气温数字
地球上的最高气温是一九二二年九月在利比亚的阿齐齐亚记录到的:阴影下的气温是五十七点八度。在此之前,一九一三年七月在加利福尼亚的死谷记录到的最高气温是五十六点七度。另一方面,最低气温的纪录是一九六零年八月在南极洲的沃斯托克气象站测得的零下八十八点三度。
温度的变化经常是神秘莫测的。人造卫星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奇特现象。
例如,在距地球表面十二公里的空中,大气温度大约是零下五十五度,相反,在五十公里处的气温则为零上五十度。当达到八十公里的高度时,气温是零下七十度。在大气的高层又重新上升到零度以上。
冰川时代在数千年的时期里对气候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最近的一次大冰川期是在一万年前结束的。
在公元前四千年到二千年时期,人们享受着最宜人的气候。而公元后一千年间气候是寒冷的。中世纪的早期,即从八百年到一千二百年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一个新的炎热季节,北极地区的浮冰群退却,冰岛周围的冰块溶化。随后在八世纪末又重新出现了另一个非常寒冷的时期。其实,只要平均温度发生变化,气候也就随着变化。目前,许多科学家都预料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寒冷时期。但是,没有人能告诉我们这一新的寒冷时期将持续十年或一个世纪。
【苏《社会主义工业报》三月二日文章】(作者:斯克里帕列夫)题:室内运动场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大人对着小孩喊:“别碰!别爬!快坐下!”幸福家庭中的儿童竟是这样不幸。这些家长不知道,他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在熄灭自己的爱子发展才能的火花。他们不懂得,要是在入学前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锻炼身体,孩子在入学后,学习将会感到轻松得多。家长们也不明白,要是让孩子更早地、更多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包括运动,他们孩子的才能将会出现飞跃。
一九七一年我曾设想在室内为孩子搞一套体育器械,让孩子可以做各种运动,这种器械要小巧、牢固。
要一岁的孩子自己去接触运动器械,而且经常是在大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从事体育活动,该怎么办呢?
孩子有他自己的体操,因此必须注意观察孩子喜欢什么动作,不是根据器械而是根据他的心理来设计动作。
这是学前运动与成人运动之间的主要差别。
我发现了孩子们喜欢的七组动作。学龄前儿童喜欢在门上、篱笆上和树上吊着玩。于是我有把握地在全套体育器械中列入了单杠。
孩子还在襁褓中时,带他转圈,他会乐得咯咯直笑。于是我想出了腰部旋转架这种“旋转”器材。
孩子哭时,抱在怀里来回“摇晃”就能哄好。于是我就加上了普通跷跷板和所谓攀登跷跷板。
每个人都知道孩子们喜欢骑自行车、滑冰、滑雪和“乘”雪橇,我设计了室内小山。
孩子们喜欢“平衡”动作,在栏杆上走,或者走独木桥。于是房间里架上了倾斜三角梯。
春天女孩子可在院子里“跳”好几个小时的绳,这是人人皆知的事。男孩子跳的幅度更大。于是我想到了弹跳网。
从孩子喜欢的六种运动可以看出,它们喜爱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儿童用的运动器材制造成功后,可使学前儿童的运动变得丰富多彩。
在三维空间中运动有什么好处呢?它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前庭器官,培养儿童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创造发明精神。我忽然醒悟:上面提到的六组儿童运动,只不过是第七种,也是最主要的运动的前奏。它们可以组成三维空间的全套运动,即“攀登”。
如果把器械挪近,让孩子可以从一个器械攀登到另一个上去,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三维运动。
戈卢别夫工程师帮助制定出了几种加工图,并制造出全套设备样品。在普里瓦洛夫的参加下设计出了供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会展出的这种全套体育器械图样。
儿子爱上了自己的体育活动室。直到三岁的时候他还可以在这里玩一小时或更长时间。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子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隔壁二年级孩子力所不及的动作:弹跳撑上单杠,两腿从两臂之间穿过,头朝下悬挂。
我们确认身体越健康,就越想多活动,而且活动量也越大。他在入学前就同时参加了游泳和花样滑冰小组。如今他又爱上了山地滑雪运动。
学前的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坚强的性格和健全的心理。有自信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能迎着困难上。
家庭全套体育器械不仅是增强儿童健康,而且是增强成人健康的手段之一。
它包括十种器械,占地三平方米。安装这些器械不需要在天花板上打眼:把几个“M20”木螺丝拧入横梁支架的上部,木螺丝把带器械挂钩的长方木压紧在天花板上。这套器械结构简单、可靠,使用安全,制造全套体育器械并不复杂:一对管子、一对槽钢、几根绳子、几块橡皮和一根支柱。这些简单的制品任何一个日用品车间都能制造。
现在,该是成年人都懂得从小就培养孩子从事体育锻炼的时候了。玩耍和体育运动将使他们的体格足以度过漫长而积极的一生。
【日本《东京新闻》报道】在北海道网走市所辖的常吕町的町立町民中心举行的常吕町弓道联盟的运动会上发生了一起罕见的事:第二只箭射在射中靶心的第一只箭的尾部。
这一箭是常吕町丰川邮局职员山口隆昭(三十四岁)射的。他是弓道(射箭)三段的老手。他同以往一样,站在射箭场上,瞄准靶子,张弓射去,这支硬铝制的黑箭应声飞出,几乎正中立在二十八米外的靶心。接着射出的第二箭没有上靶,却当地一声射在第一支箭的尾部,钻进去有十公分。射箭界把这种现象称作“接箭”,一生多说只能遇到这么一次,据说这比打高尔夫球一下子把球击进坑还难。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