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9年12月23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9-12-2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香港《明报》译载文章《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状况》 '...

    【本刊讯】香港《明报》十二月十六日译载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状况》,转载如下:
    新的英中关系的第一个成果,就是近五百名中国留学生被遣往英国读书。他们分布在英国各地大学、理工学院、书院和英语学校里,英国学术界似都同意说,他们正如所料一样,是非常勤奋和非常聪敏的。学费太贵人数减半多年来,中国每年遣往英国去的留学生都不过是十名左右。去年七月间,当时的教育大臣威廉斯夫人访问过中国后,即出现了大跃进。中国方面说,他们想遣送一千二百名学生,英国政府表示欢迎这个想法。
    中国方面同意支付学生留英的全部学费,但一两个月之后,当他们知道费用较他们预料的多出不少时,学生的人数减至半数以下。
    现在,学费又上涨了,中国留学生在未来几年间的人数如何,是更成疑问了。要求进入名牌大学
    “学生”这字眼,可能使人对来英的大部分中国人员产生误解。他们大多数是三、四十岁,有些是教研究院课程的,有些是研究员,有些是讲师,到英国来是为了观察英国各大学和理工学院怎样教授科技,实际上是更注重理工学院的。
    他们要付标准的海外研究生费用一千二百三十英镑,加上任何堂费,有些用到非常昂贵设备的课程,可能高达四千英镑一年。但是,中国学生前去的一些大学和理工学院,准备减低堂费,以换取有地位的中国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博士的到来。
    这些研究院以上的中国留学生,都能说一些英语,这是录取他们的一项条件,但通常英语还不是流利至可以有效地工作。由于他们是十五或二十个人一批而来,所以被送到英语速成班去,课程由四个星期到几个月不等。
    中国教育部和英国教育当局事前进行过商讨,实际上希望所有学生都到牛津、剑桥、曼彻斯特大学科技研究所或伦敦帝国学院等。
    英国文化协会和安排入学的皇家学会办事人员说服了他们,指出在大多数情形下,这些并不是最适合的学院,且不能容纳这许多人。年轻学者十分短少电子、电子计算机、物理和所有工程学系,都是中国留学生选择的科目,但科目分布得很好,包括了针织科技、药物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等。
    念大学本科的中国留学生只有三十八人,大多数是十八或十七岁,全部已在中国大学里念过一年,但测验显示,他们的程度较之英国的高级大学入学试水准低一至两年。
    英国方面交流的学生人数相比较之下很少,每年只有二十五个英国研究生拿奖学金到中国去。
    英国现在每年派遣三批英国讲师到中国去,为中国的英语教师进行八个星期的讲课。 VeQ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十二月十五日刊登一篇发自美国的文章,题为《美国的双语学校》,转载如下:
    欧美的学校,究竟和亚洲地区的学校有什么不同,这是许多东方人极想了解的一个问题。
    我有子女目前在美国的公立学校读书。本人也到美国的学校念过书。并对中小学作过一些调查研究,多少知道一点美国中小学的概况。总的感觉是:美国教育相当普及,学生注重理科。这和他们考虑将来的出路不无关系。理科毕业生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而文科学生往往就业难。
    在美国,每个青少年基本上都能够修完中学课程,上大学的也极普遍。全国目前有大学生一千一百多万,分学于三千零四十六所高等学府。
    在中小学里,学生不必缴学费、杂费和书费。家庭入息低的子女,通过申请,都能获准免费享受早餐和午餐。中小学上下午全天上课,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
    在公立学校里,基本上按住区就近入学。如欲跨区进入其他名校,则要通过该校独立严格的入学考试,由该校择优而取。
    大多数学校没有校服的规定。只有一些教会办的例外。教员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只有为数不多的双语学校,以英语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外,还辅以他国的语言。例如在华人学生多的班级,则辅以华语。据双语学校的一位华裔教员说:“一般的华人子弟入学一年光景,都能不同程度的解决语言困难。”原来,这间双语学校对教育移民学生多年来有丰富的经验,活用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中学规定学生要选读一门外国语。外国语开有西班牙语、法语及中文等。有些华裔家庭世代居住于斯,忘却了家乡语言,这些家庭的年轻一代,视中文为名副其实的难懂语言。这种情况,引起了新移民的担心和警惕。
    像这样的双语学校,在纽约唐人街就有三间。
    美国的中小学,仍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法。课堂纪律好坏不一。差者强差人意。学生是按年龄编班,学校没有留级制度,程度差的被编入同年级的低班。小学拒收超过十三岁的学童。中学则以二十一岁为限。 VeQ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华尔街日报》九月十三日刊载一篇文章,题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学校不满,设法在家中给子女上课》,摘译如下:
    在马萨诸塞州的萨默塞特,学校又开学了。但是金·图拉诺和凯利·图拉诺却没有与他们的同学一道坐在教室里上课。他们的父亲弗兰克。图拉诺去年把他们从萨默塞特的公立学校带回家里,再也不让他们去上学了。
    图拉诺先生在谈到当地学校制度时说:“那是在扼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和他的妻子莫林认定,他们自己能把十一岁的金和九岁的凯利教得比学校还要好。图拉诺夫人辞去了教书工作,把她的全部精力用于教育子女。
    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在家里受教育。国家统计局估计,全国三千二百万学龄儿童大约有百分之一没有入学,但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大概根本就没有受教育。
    家庭教育面临着其它的障碍。常常有一个家长必须象图拉诺夫人那样辞去自己的工作,教科书和其它学习材料的价格昂贵,许多家长的文化程度不足以教孩子学习初中以上的化学、物理或数学。那就是大部分家庭教育只适用于比较小的孩子的原因。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家庭教育使儿童们不能与同年龄的伙伴有重要的来往,也不能接触各种各样的思想。 VeQ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八月十四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中央情报局说,苏联学校教育有进展,但仍远远落后于美国》,摘译如下:
    仔细分析一下苏联最近的和设想中的教育方面的进展,使人毫不怀疑,在教育战线上,莫斯科远没有赶上美国。诚然,苏联的教育工作者对目前的趋势感到不安。这种趋势可能在从目前到九十年代的这段时期里,影响正规学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
    在苏联问题研究领域中富有经验的一位经济分析家,为中央情报局准备了一项研究报告《苏联:一九五九
    ——八五年教育造诣方面的趋势和前景》。从这项研究报告可以得出上面这些结论。报告表明了苏联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即中等教育(在公立学校一共上十年或十一年的课)实际上已成为普及教育。但是这项报告还设想,在八十年代,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大大放慢,因为缺乏劳动力的现象迫使学生缩短他们的学习期而进入劳动市场。
    对苏联的教育进行分析之后,可以清楚看出,教育的进展和经济的增长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受教育的机会最近扩大,其势头之大表明,教育对苏联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在八十年代会比在过去二十年中大。经济增长的大约四分之一靠教育。而在过去二十年中,据估计,这种增长大约只有十分之一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参加劳动的人读完中学的,从一九五九年的六点三增加到一九七七年的九点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在苏联的劳动力中,仍然有大约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受的教育不到八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读完大学。
    关于苏联的教育情况,有好有坏。虽然教育对经济的影响得到普遍的公认,但是在过去二十年中,官方对教育发展事业的支持有时多些,有时少些。在解决短期的劳动力需求时,有时解决得好些,有时解决得差些。
    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在中学迅速实行了职业训练和各级非全日制教学,但是在这一个十年中,没有那么迅速地发展,同时却努力提高质量。最近的立法规定,在可以同美国学术中学相比美的学校里,提供更多的职业训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央情报局的研究报告表明,苏联的教育在一九五八年碰到的危机是最糟糕的危机。
    读完一般中学或专业(职业)中学的人数,目前占苏联人口的大约百分之三十,比一九五九年的百分之十二大大提高,但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在美国的比例为百分之六十。
    一九七七年,有五百万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但百分之四十五的人受的是非全日制教育,自那以后广泛批评这种非全日制教学质量较低,退学的人数很多。同年美国高等院校的入学人数将近一千万。
    报告指出,“苏联高等教育的特点是课程范围狭窄,使专业人员很难适应技术的改革。虽然广泛承认,需要有比较灵活的课程项目和更多地侧重于基本经济学和管理训练,但是专业教育的结构自从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并没有大大改变。”
    然而,在高等教育中作了一些重要的质量上的改变,如增加了全日制学生的人数。报告说,虽然学理工的学生仍然占入学人数的一半,六十年代在防务和空间专业方面的侧重点转到了电子计算机、建筑、运输和消费品技术。
    有一个事实可进一步说明斗争是艰巨的:目前在教育方面的落后状态主要是农村地区,特别是各中亚共和国造成的。报告说,全国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将近一半仍然来自农村学校,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必须大大提高,这是不容易的。
    此外,中亚和阿塞拜疆的穆斯林传统严重妨碍了妇女教育的改善。例如,报告表明,虽然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女学生的入学人数从一九六六年的百分之十八增加到一九七七年的百分之三十,但是一千二百种职业中仍然只有五百八十种可培训妇女。
    苏联的教育工作者远没有认真考虑象美国的自由艺术观之类的观点。但是令人感兴趣的是指出,苏联最近的改革侧重于基础科学而不是应用科学,特别是数学和物理的训练,并且对读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较广泛的社会科学教育。
    虽然苏联的学校在数学和科学方面胜过美国,但是他们狭窄地集中力量搞以找工作为目的的早期专业化训练(美国的许多教育工作者现在也主张这么干),这一点似乎常常妨碍个人和经济两者取得进展。
    有一种教育制度拼命随着经济计划人员的左右摇摆而作出改变,这种制度的缺陷是极其惊人的。 VeQ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