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9年10月29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9-10-2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新闻周刊》文章:《天空中的死神》 '...

谈空气污染形成酸性雨为害生物的情况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十月二十二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天空中的死神》,谈空气污染形成酸性雨的为害情况,摘译如下:
    在纽约州的阿迪龙达克山脉的大片云杉、铁杉和各种松树的森林中,布鲁克特劳特湖半隐半现,闪闪发光,周围是死一般的沉寂。听不见蛙鸣,在那水晶般清澈见底的湖水中,没有任何生物在游动。
    二十年以前,这弯平静的湖泊盛产鲑、鲈和狗鱼,任何垂钓者来到这里都能满载而归。但是而今所有鱼类均已绝迹了。
    布鲁克特劳特湖和这一地区的其余数十个湖泊,鱼类都被酸性雨杀死了。酸性雨是大气中的水分同发电厂、工厂和汽车排出的一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结合而形成的污染。带有这种酸性雨的云为强风所挟裹,会给远离工业区数千英里以外的水、植被甚至建筑物造成损害。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纳州的工厂很可能对阿迪龙达克山脉的湖泊造成威胁,而阿拉斯加州上空的烟雾可能源出于日本。
    关于酸性雨问题是瑞典气象学家在五十年代首先发现的,现在北半球的广大地区常下这种酸性雨。在美国的东部地区,这种雨大多达到象西红柿汁,有的甚至象醋那样的酸度。科学家们在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和落基山脉都检测到很高的酸度。甚至委内瑞拉的森林也受到酸性暴雨之害。
    美国北部的情形也不大可能很快好转。鉴于美国已决定修建更多的烧煤的发电厂,专家们担心雨的酸度将变得更大。在加拿大,政府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估计,二十年之内,将有四万八千个湖泊受酸性雨之害。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造成酸性雨的原因之一却是为减少污染而做出的努力。二十年前,工程师们为了把工业区的烟雾减少到最低限度,开始修筑越来越多的高烟囱,在萨德伯里,有一个超高烟囱高达一千二百英尺。环境保护局的盖奇说:“把烟雾排入高空的大气中,可以减少同当地空气混合的程度。但是这就造成了当前的问题
    ——污染被送到数千英里以外又在别的地方落下来。”
    。科学家们还没有弄明白形成致命的酸性雨的混合物的准确成分。气象学家在探索某个工业区的污染同相距甚远的一个农村地区的酸性雨之间的因果关系时也遇到类似的困难。英国科学家刚刚开始了空中测量,以查证斯堪的那维亚国家提出的论点:瑞典和挪威的酸性雨主要是污染严重的英国中部工厂造成的。
    昏厥一九七五年开始的对阿迪龙达克湖的深入研究表明,在春季,山上的雪水融化,把大量酸性水带入湖中,几天之内能使湖中的酸度提高到十倍以上。使得刚刚孵化的鱼苗昏厥而无法苏醒。鱼类学家认为,酸性水破坏了鱼类的食物链。酸度增大使得通常生长在湖底和湖边的植物死掉,并为藓苔和新型水藻所代替。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艾尔斯警告说:“有可能造成某种严重得多的后果——可能影响土质的肥力”。
    平衡酸性雨的影响可能是不可逆转的。研究人员正采用从直升飞机上投撒石灰的办法来降低湖水的酸度,他们还希望能培殖出更耐酸性的鱼类。但是只有一个办法能减少酸性雨。莱克斯说:“限制一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类物质去掉,看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如果实现了这种解决办法,那么仍然需要多年才能恢复环境平衡。 DsC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斯德哥尔摩十月十八日电】诺贝尔文学奖今天授予希腊诗人奥季塞夫斯·埃利蒂斯,他在四十年的创作活动中,把荷马诗史的传统和当代的超现实主义结合了起来。
    授奖证书表彰了六十八岁的埃利蒂斯的作品,这些作品继承了希腊传统,描写了现代人争取自由和创作活动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思路明快。
    瑞典皇家科学院还把埃利蒂斯的主要作品《俊杰》称为“二十世纪的杰作之一”。《俊杰》一书花了作者十一年的时间,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紧凑的作品,它采用了拜占廷举行圣餐仪式的形式,散文和韵文交替并用,显示了人类从起源到现在的幻影。该书于一九五九年发表,埃利蒂斯先生因此于一九六○年获得了希腊国家诗歌奖,四年以后又由作曲家塞奥佐拉基斯把它谱成乐曲。
    记者与在雅典的埃利蒂斯先生接通了电话,他以“一个诗人和希腊公民的身份”感谢学院授予他诺贝尔奖。今年这笔奖金是十九万美元。
    他说:“我认为,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天授予我诺贝尔奖金,是想表彰整个希腊诗界,以及引起世界对一个传统——一个从荷马到当代始终贯串于整个西方文明的传统的注意。”
    这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原名奥季塞夫斯·阿莱普泽利斯,生于克里特岛的伊拉克利翁,在雅典和巴黎受大学教育,曾在阿尔巴尼亚从事反法西斯的斗争,纳粹占领时期居住在希腊。
    这些经历使他收益甚多,他的诗作,《献给阿尔巴尼亚殉难海军中尉的英雄丧葬歌》被认为是感人至深的战争题材诗歌之一。他的另外一些主要作品包括:《克莱普亚德拉斯和无名氏》,《六个人和一个向老天忏悔的人》,《光明树和第十四个美人》,《花押字》和《同胞》。
    埃利蒂斯先生还是画家、艺术批评家和世界旅行家,同希腊的和国外的一些艺术家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早期受到希腊超现实主义诗人安兹莱阿斯
    ·埃姆维利科斯的影响。他曾翻译过亚瑟·兰博,弗雷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和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译笔相当优美。
    埃利蒂斯先生的一些近作由巴勃罗·毕加索和亨利·马蒂斯画了插图。 DsC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悉尼九月三日电】从北京来的四人电影摄制小组要在澳大利亚拍摄的一部共分六集的纪录片,将使好几亿中国观众第一次见识一下西方国家的生活。
    纪录片的制片人说,这部影片要用四个月时间才能拍完,将在中国的电影院、俱乐部和农村公社以及电视上放映。
    他说,这是北京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西方国家摄制的第一部纪录影片。他说,第二部片子将在加拿大拍摄。
    中国摄制小组将到澳大利亚各地去。他们将最先拍摄澳大利亚生活的一些方面,包括赛马、足球决赛、滑水和悬吊滑翔。他们还将拍摄放牛表演、畜牧业、袋鼠、澳大利亚对偏僻地区的飞行医疗服务和澳大利亚工厂里工人们的生活。
    制片人说,“我们希望能够向中国人民介绍澳大利亚,对澳大利亚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和正确的认识。”
    这部纪录片是中国文化部和澳大利亚电影委员会去年签订的一项文化交流协定的一部分。
    澳大利亚电影公司的一个小组去年到中国拍了一部共分五集的纪录片。评论家说,这部片子是多年来西方电影机构对现代中国最详尽的观察。
    这部影片已卖给美国、英国、台湾、泰国、瑞士、丹麦、荷兰和香港。但是这部电影还没有在澳大利亚放映,因澳大利亚电影委员会一直未能把它卖给澳大利亚电视台。 DsC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苏联《红星报》八月八日刊登苏医学副博士鲍达列夫写的一篇题为《音乐与健康》的文章,摘译如下:
    我们从童年起就生活在音乐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受着音乐的控制。在生活中如果没有音乐我们便会感到平淡无味甚至缺乏乐趣。
    喜欢音乐是人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大约有一百种动作是有一定的节律的。呼吸和睡眠,吃饭和跑步,如果能定时进行,效果就好得多。因此,在音乐伴奏下操练步法和在音乐的旋律中作体操,是发展协调性动作的自然的、因而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音乐以不可思议的形式激发人的精神力量和体力。每个士兵都知道,在进行曲或歌声中走起路来显得轻松。音乐常常使我们心情愉快。人的一生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医学家和技术美学专家都试图把可能利用的一切全用来帮助那些从事单调工作的人们。问题在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现时代,人处在精神高度紧张,甚至过分紧张的状态中。保护和增强健康的重要条件是劳逸结合,这一点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突出。音乐在保障有效休息的许多因素中占有应有的地位。在音乐环境中稍事休息最能恢复人的体力和使人朝气蓬勃了。
    据学者们证实,情绪好和情绪不好可产生不同的生化过程。心情愉快血液中便增加一种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忧郁便会产生对神经组织和心血管组织具有副作用的另一种物质。这便是音乐对我们产生影响的梗概。
    医学科学已经取得关于器乐或歌曲对人体组织的影响的实验材料。
    一个接受实验的人坐在音乐厅里,认真欣赏着音乐。他身上系着信号发送器。电信号不断地传到控制台。在音乐会过程中,电子仪器“用速记记下了”脑和心的生物电流、肌肉的弹力、脉搏和血压情况、呼吸次数和深度。音乐节目也同时录入录音机,随后专家们把人体组织反应同录音相对照。在获得实验的技术资料的同时,还对人的主观知觉和人在音乐会后的状况加以分析。结果发现,音乐不仅对人的感情和思想,而且对人体从心理生理学上都产生了实质性影响。据证实,远非所有的音乐都能产生积极影响。当然,有许多决定于个人爱好和个人反应。然而都表现了普遍的规律性。例如,各种电机里传出来的噪杂的声乐和器乐演奏节目会严重刺激神经系统,甚至会成为心血管病患者病情恶化的原因。听到这种声音的大多数听众会感到疲劳和头疼。
    通过音乐可以达到那种利用任何语言有时也达不到的效果。例如,当今在第一流的口腔科门诊所里,给患者戴上耳机,既不用说话,也不用药品,而是用一种特别的音乐便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现在,大概没有一所住房没有电视机、收音机、钢琴和吉他。这非常好。音乐在培养和帮助人进入美好的境界。同时不要忘记它对健康产生的作用。 DsC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洛杉矶十月十日电】美国密苏里州一名科学家说,把微小的塑胶瓣膜植入眼睛内,证明能成功地治疗严重的青光眼。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克鲁平医生说,四十次植入以治疗新血管青光眼病例,有二十七次成功了。他说,塑料瓣膜长四分之一英寸,厚度有如缝纫针。
    这个单向瓣膜的设计,是准备在压力高至危险程度时能打开的。克鲁平说,植入术是数名研究者四年来的发展和动物试验的成果。(转自香港《大公报》) DsC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