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九月十九日刊登广告介绍该报出版的新书《一九七七
——一九七九年的中国》。广告内容摘译如下:
《一九七七——一九七九年的中国》:这是一部长达三百页的、研究中国历史上关系最重大的两年期间主要趋势和事态发展的著作。
一位杰出的注视中国情况的人士,曾把一九七六年在周恩来和毛泽东逝世后的那段时期称为“一次政治上的地震”。
今后好几代很可能都要感受到那次地震的震动。
邓小平在一九七七年使他的权力得到巩固以后,就开始重新规划中国每一领域的生活。没有哪一方面是没有触及到的。在贸易、工业活动、能源、军事发展、农业、社会和文化事务、人权、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方面,都进行了新的实验,调动了新的力量。
纽约时报新闻社现在发表一本在那关系重大的几年期间关于中国的深入了解情况的报告。对于企业界、工业界负责人和政府官员……学术界和外交界人士……历史学家和作家……以及那些在通讯联络领域内工作的人员说来,这本长达三百页的书将是了解情况的丰富源泉。
这本书每本售价十二美元五角,是一本内容异常广泛的著作,而且内容的编排是为了供迅速的、简便的参考之用。下面是这本书的要点:
·六章的主题:一、政治局面;二、国民经济;三、对外关系;四、美国的承认;五、打开贸易关系;六、中国的生活。
·每一章的内容都是按年月的顺序编排的,包括数百篇由纽约时报新闻社特别编辑的“摘要”或新闻综述。
·“摘要”是《纽约时报》、《远东经济评论》、《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曼彻斯特卫报》和其他许多报刊的重大消息和分析文章的摘录。
·构成本书主要部分的是一千四百多篇“摘要”,每一篇都把原文的最重要情况包含在内,而使读者没有必要对原文进行花费时间的研究和阅读。
·为了便于参考工作,本书作了详细索引:分别根据人名、组织、地名、工业和商品的名字作了索引。
·为了着重表明本书的重要性,序言是由《纽约时报》主编、一位研究中国事务的著名权威西摩·托平撰写的。
本书特别拨出八十页的篇幅全文转载《纽约时报》某些关于中国的消息和分析文章,还附有许多插图。材料很多,从开始“乒乓外交”的时日直到中国最近同意进口可口可乐应有尽有。本书还包括正式声明和公告的全文以及《纽约时报》为逝世的中国革命的几位伟大领导人所撰写的小传。
日本官房长官的唁电说她不幸死去了
,但是她是在为中日友好作出贡献之后死去的
【共同社东京九月二十日电】“永别了,兰兰”。小姑娘、家庭主妇、外交官和其他人等,今天下午蜂拥来至东京市中心的日本最大的上野动物园,参加一年一度为过去一年里动物园中死去的动物举行的追悼会。猝然死去的兰兰受到了特别的悼念。
这次为一百五十一种三百一十四只动物举行的追悼会有大约二千二百人参加,其中包括中国大使馆的官员。
在中国大使馆一秘宣读了北京动物园负责人的唁电之后,宣读了官房长官田中六助的一封唁电。唁电说:“她不幸死去了,但是她是在为中日友好作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贡献之后死去的。”
【美联社东京九月二十日电】一个猩猩、一个美洲驼和一匹长毛矮马今天率领约四千悼念者的行列参加了在东京上野动物园为中国赠送的雌大熊猫兰兰举行的追悼会。
悼念者跟在有人抱在手里的猩猩和由动物园护理员带着的美洲驼和矮马的后面,从悬挂在兰兰居住过的有百叶窗的特别住处前面的、有黑边的兰兰小画像前走过。悼念者大都是孩子和中年妇女。
悼念者各自在画像下面放了白色或黄色菊花。有些人哭起来。其他人合着双手祷告。
宣读了内阁官房长官和东京都知事铃木送来的唁电。中国大使馆的一个秘书也宣读了北京动物园的唁电。
动物园负责人浅仓对喜爱兰兰的人表示感谢,他说:动物园收到了两千多封信,还接到了电话和数以百计的花束。
动物园的一位饲养员说,这个动物园准备了三千五百张兰兰画像送给悼念者作为纪念。“但是不够赠送。我们没有预料到来悼念的人这么多。”
动物园已把兰兰制成标本,希望最终能陈列出来。
【本刊讯】美国《铁时代》杂志九月十七日一期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题为《蒙代尔中国之行强调亲善关系》,译载如下:
一位商务部人士说,副总统蒙代尔最近的中国之行取得了“不好也不坏”的成就。那就是说,在实质性的行动方面——签订条约、贸易协定之类——取得的成就不好也不坏。
但是,由于副总统进行了这次旅行,美国的企业家们正在恢复同中国企业界的联系。
首先,中国已经同意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贸易代表团到中国去。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起了许多次这样的访问。近几个月来,建筑公司特别受欢迎。
中国人对地面和地下采矿技术很感兴趣。他们已经欢迎而且即将欢迎一些石油代表团前往访问。
商务部的中国问题专家杰克逊
·里奇解释说:“这次旅行有助于使人们集中注意我所说的‘同美国的关系’上面。此行,加上先后访问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官员已在美中两国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联系。”在美国的企业家们看来,中国人给予蒙代尔副总统和其他政府官员的欢迎是有力的迹象表明,中国下了很大的决心要购买美国的产品。
【本刊讯】美国《读者文摘》(香港版)五月号刊登一篇摘自美国《全国地理》杂志的文章,题为《和大猩猩谈话》,摘要如下:
可可是只“会说话的”雌性大猩猩,今年七岁,重六十公斤。我是发展心理学家,它是我研究的重点,也成了我的好朋友。可可娴熟聋人的手语,使我们发现原来大猩猩智慧高,具有一般人认为是人类特有的意识。
例如:可可会对其他的动物发生同情心。它看见上了嚼子的马,便作手语叹息“马苦”。问它为什么,它答覆:“牙。”可可不爱洗澡。它看见照片中著名的白色大猩猩“雪花”不肯洗澡,在那里挣扎,便指着照片,作手语道:“我,哭,那里。”
它对更复杂的动机也有反应。爱争论,会和人对骂,而且为了解脱困难也会说谎。我对它作研究已六年半了,很欣赏它说的谎,和它的争论和辱骂。这一切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传统的想法认为这类行为是人类独有的;可是这只大猩猩却和人类一样地在应用语言,探究语言。
烟火予一九七○年,我进加州斯坦福大学研究院进修,选定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作研究。一九七一年,心理学家阿伦和迦特纳来演说。他们教导母黑猩猩华秀使用大约有二十万美国聋人使用的美式手语。这种语言全用手势,每一手势代表一个字或一种意思。到一九七○年时,华秀已学会用一百三十二种手势和人交谈;它懂得的手语更多。
此外还有别人也曾主持实验,并成功地与个别的黑猩猩交谈。他们有的采用塑料制的标志代表语言,有的利用电脑,控制台上有许多键,每一个键代表一种编码的字或辞。所有这些实验,都有助于排除人类对猩猩是否能使用语言的怀疑。
当时我也决定利用黑猩猩来进行语言研究
——用最适当的动物来研究最根本的问题。但是后来有一天,我在旧金山动物园的大猩猩洞前,看见一只刚出世不久的大猩猩,紧依偎着它母亲。这个小东西名叫“烟火子”,小名叫“可可”。我鼓起勇气问动物园主任是否可以让我教可可手语。他不答应,理由是可可只有三个月大,不能离开母亲。我并不灰心,开始学习美式手语。九个月后,一九七二年七月,我再申请照管可可,进行研究工作。那时可可适在病中,已和大猩猩群隔离,正需个“代理母亲”,因此我的申请获准了。
我们初次会面时,可可没有促进人对大猩猩的好感。这九公斤的小家伙咬了我的腿。但我并不气馁。现在常有人问我是否担心将来它长大后
——可能会体重一百一十多公斤——我将难以对付。我保留地回答,不担心。虽然可可现在六十公斤,体重已超过了我,而且力大惊人。
我教可可手语,采用的是“模成”方法:即当它要做一种活动或见到一样东西时,便把它的手摆成一定的姿势。待可可逐渐能把手的动作和所代表的意思联系起来时,我便逐渐放松把持的手,让可可自动做手势。起初,每当我把持着可可的双手时,它都会咬我。
早期遇到的另一问题是:在动物园中,可可易于分心。因此把可可迁进专给它住的活动住屋使我大感快慰。这活动住屋现在斯坦福大学校园中。自从搬去后,我和我的助手便经常记录可可随意做的手语、谈话和自发的语言。我曾用录影磁带和电影片录下它的手势。日常生活语汇的发展是人类智力的最佳指标之一。可可在几周内就学会了“喝水”和“多些”的手语,在最初一年半,它大约每月可以学会一个新的手势。现在它能运用的语汇(都是它经常正确运用的手势)大约有三百七十五个,包括飞机、肚脐、棒糖、朋友和听诊器等。
活动住屋中的起坐间成了可可的卧室兼训练游戏室,室内设有金属制成的睡眠箱(在一个机器脚踏车的轮胎上挂两张丝绒毯,成了它的窝),一架单杠和一架秋千。一九七六年九月,我们又添了一只大猩猩名叫迈克,三岁半,雄性。我们把活动住屋的大卧房改装成另一训练室。两扇结实的木门将两只大猩猩的领域分开。把这两扇门打开,两间房就成了一间大的共同游耍场。
可可早上八时或八时三十分起身。早餐是麦片或葡萄干米糕,还有牛奶和水果,餐后它帮着整理自己的房间。上午,可可多半坐在电动打字机前学习三十分钟。厌烦了,便向我要求:“叫迈克进来。”它们会一起玩一个小时左右,然后上手语课。
下午一点钟,可可吃一顿轻简的午餐,两点或两点三十分吃一份三明治(通常涂花生酱和果酱)。有时候,我带可可和迈克出去散步或坐我的车去兜风。可可有时会指挥驾驶,做手势说“去那边”(那就是说我们不要回家)或者“快去喝”(意思是指有出售冷饮的自动贩卖机)。
(待续)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