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79年5月31日参考消息第4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79-05-3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台报文章:《抗癌新发现,采用热疗法,具有好效果》 '...

    说旅美女放射线生物学博士周寄梅介绍,利用热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无伤害,临床实验治疗皮肤癌已获成功;但仍有许多问题待研究
    【本刊讯】台湾《自立晚报》五月二十四日以《抗癌新发现,采用热疗法,具有好效果》《旅美女博士周寄梅介绍新方法》为题报道:
    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地控制癌症,这种被称为“热”的疗法,是医学界的新发现,在临床实验上已有很好的成效,“热”疗法已被认为是医学界多年来寻求治癌历程上一项最重要的突破。
    “热”疗法的发现,可望解除人类对癌症的恐惧,目前美国国家防癌中心通过无数单位,并以史丹福大学研究为主,计有二十多家癌症医院,正在对“热”疗法进行实验与临床工作,目前已发现“热”疗法可有效地遏止皮肤癌,并继续向其他类型的癌症进行临床实验工作。
    自美国归来省亲的放射线生物学博士周寄梅指出,“热”是继钴六十、钡等治疗后一种全新的疗法,只要有能源,利用此温度四十一至四十四度,将热送至病兆,可杀死癌细胞,但是不致伤害正常细胞。
    这位女博士说,“热”疗法的取材容易,不像钴、钡等是稀有物质,因此“热”疗法如继续发展,能治疗更多类型的癌症的话,对收入较低的病人是一种福音,更是癌治法中的一项革新。
    她特别介绍“热”疗法的研究与其实验成功的经过。她说,利用“热”对癌细胞较能吸收的原理,科学家与医学家共同致力热对癌的疗法,已有十年的历史,在五年前才开始对动物实验,两年前则应用在人体临床实验上,发现成效十分良好,这是一项使人兴奋的发现。
    周寄梅博士说,使用“热”疗法首先要明了癌细胞对热感应的三项原理:一、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对热较敏感;二、癌组织的血流量比正常组织的流量循环少,加热后,容易热起来;三、加热的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的酸度高,此时坏组织细胞容易因加热而消灭。
    周博士说,依据这三个原理,加热后可区别出癌细胞的大小,能区分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加热后,更能使癌细胞产生毒性,毒性越大,加热的程度越好,则可显著的看出癌细胞已被杀害。
    热疗法是利用能源加温至高温四十一度至四十四度,将热送至病兆,癌细胞在这个温度下立即被杀害。
    有了“热”用什么方法送至病兆呢?如在表面(即扁平细胞)的皮肤癌,可直接在局部加热,但在内脏如肝癌、胃癌等,应如何加热呢?周博士说,可依癌的生长部分而用“超声波”、“微波”、“无线电波”三种方法送热。
    “超声波”送热的好处是可以正确地加热在局部。“微波”则因渗透力浅,只能用在表面治疗。“无线电波”渗透力深,可用在内脏器官。
    周博士说,治疗癌症最完美的方法是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而使正常细胞能接受的限度量,也就是说对正常细胞的杀害越少越好,比如放射线疗法虽然对癌细胞的伤害力很大,同时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也很大,往往一个病人在放射线治疗下癌细胞已几近杀害,同时正常细胞也被杀害殆尽。而用波长送热的疗法,则可改善放射线疗法的缺点。
    目前在美国用热疗法的均是末期癌症,发现有很多接受极量热疗法的,有很好的转机,而对正常细胞却无伤害。
    不过周博士说,热疗法从研究到临床的时间尚短,仍有许多问题待研究。如能克服以下问题,则热疗法的发展是未可限量的。
    一、如何发展用仪器将需要的热加在病兆部位,能真正集中而不缺失。
    二、加热在病兆后,其热的分布情形如何,尚未能测知。
    三、虽说加热对正常细胞无伤害,但真正如何,或杀伤程度是否不构成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周博士说癌症治疗已是目前医学界全力以赴的,但需要多方面的研究,医学工程专家与物理学家的参与均将有助于医疗发展。 xyR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四月七日刊登一条消息,题为《小内窥镜为诊断子宫癌发挥威力》,摘译如下:
    为早期发现子宫癌的新武器——小内窥镜正在迅速地普及。用象铅笔那么细的内窥镜观察,用甲酚紫这种特殊色素染过的子宫内的细胞,就可以发现活着的细胞的异常现象,就有可能进行早期治疗。据研究成功这种方法的日本医科大学妇产科教授大川公康说:“即便不切除细胞进行检查,也能够直接观察是否是癌和异常的范围等。”不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子宫癌,而且还考虑应用到其他方面,如食道和腹部狭窄部位的检查等等。
    小内窥镜是细长的棒状的显微镜。一边用从顶端的洞里向两个方向发出的光照明,一边利用安装在洞中的透镜,放大一百到三百倍观察子宫内的细胞。可是,细胞的微小变化如不经处理是很难观察的,所以,涂上该教授发现的色素,即醋酸甲酚紫百分之一的酒精溶液将细胞染上色。这种染色液具有容易着色又容易脱色的特点,对人体似乎也没有影响。
    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清楚地观察癌化后变大的细胞核和癌转化率高的上皮的异常等的变化。
    也不是说由于这种小内窥镜的出现,过去的细胞诊断就完全不需要了。集体检查和诊断等普查历来是用细胞诊断进行的,有怀疑进行精密检查时使用小内窥镜,稍加用心也可能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大川教授还说:“在控制手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时候,也能够简单地观察到细胞的变化。”并且,正在研究更加方便的染色液。
    小内窥镜独到之处是能够检查象子宫那样比较狭窄、比较小的部位。 xyR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五月十四日一期在《科学》栏内刊登彼得·格温和玛丽·黑格合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深海中的珍贵之物》,译载如下:
    从海底不易觉察到的罅隙中涌出滚烫的热水,好象翻滚着的乌云;在没有一丝光亮的海底深处,附在岩石上的十英尺长的虫子摆动着;一些眼睛长在长柄顶端的水生动物在水中急速穿行。老资格的海洋学家罗伯特
    ·巴拉德回忆起上个月在太平洋水下一英里半处看到这样的奇特景象时说:“我都有点惊呆了,然而这却好象是进入了奇妙的幻境。”
    海洋学家们说,这是十年来他们最重要的发现。发现这种奇景的地点,一个在下加利福尼亚海岸附近,另一个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在这两个地方,科学家们发现了称之为“温泉眼”的深水温泉区。这个温泉区的水温很热,甚至科学家们把这一地区称为“地狱”,但是,在这些极为阴暗的地区,考察人员却发现了地壳形成时因化学变化而出现的稀奇古怪的生命形式。他们还发现了从海底喷出的水中含有宝贵的矿物形成的锥形体。古怪的生物最初的发现物是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地区找到的。科学家们于一九七七年在那里找到了五个泉眼,今年初又找到了十五个。这些泉眼冒出的水都不冒水气,但是却带有一些古怪的动物。海洋学家们最喜欢的一个标本是一种生长在海底的八英尺半长、象尼龙似的套管中的五英尺长的红虫子。史密森研究所的虫子收集者梅雷迪思·琼斯认为,这条体外有套管的虫子可能是属于一个完全新的“门”中的第一个已知的动物。
    上周,斯克里普斯学院和伍兹
    ·霍尔海洋研究所联合考察队的成员巴拉德讲述了一个甚至更令人惊异的发现。他的考察队在下加利福尼亚海面一带工作,发现了二十三个水下温泉。在水温近乎结冰的大洋里,从温泉眼冒出的水是如此之热,以至于水中含有银和锌的微小晶体,而且把考察队的水下温度计都熔化了。
    科学家们估计水湿在华氏五百七十度到九百三十度之间,如果不是由于海底深处的巨大压力,这种热度是完全可以把水烧开的。他们担心,这种热度可能毁坏他们的小型潜艇“阿尔文号”的有机玻璃舱口,该潜艇载有三个人,还有几架照像机和电子测量装置。
    迄今为止,海洋学家们刚刚开始辨认他们所发现的水生动物。一种看起来像蒲公英似的毛绒绒的动物同僧帽水母有亲缘关系。一种样子看起来普通的吃腐肉的蟹,颇像淡水蟹,但是它可能属于一个完全新的科。靠过滤温水吃颗粒食物的十二英寸长的蛤看来是属于另一个新的种类中的第一批类似动物。一种长的海蜘蛛特别使科学家们迷惑不解。还有一种像虾似的动物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这种动物在眼柄顶端长着肉冠,它们用肉冠从岩石上刮食物吃。鲜红的血前面说到的一种大红虫子吸引了大多数生物学家。这种虫子靠白色套管把自己固定在岩石上。白色套管起保护作用,就象海龟靠硬壳保护自己那样。它没有运动器官,也没有眼睛、嘴和消化系统。这种红虫子显然靠从套管伸出来的漂亮躯体的顶端捕食。它们的血看起来格外的红,可能是因为血中含有大量的铁质丰富的血红蛋白——一种把氧输送到整个机体的蛋白质。这种虫子之所以需要大量的血红蛋白,是因为从海底温泉眼冒出的热水相对来说含氧少。虽然这种虫子看来不动,但却能够有性繁殖。琼斯已经辨认出雄和雌,甚至还有他们的幼虫。迄今,科学家们不得不去研究这种虫子是如何交配繁殖的。
    生物学家们认为,这种动物能在没有阳光的环境中生存是靠吃以海底地壳的化学物质过活的细菌。如同水下动物以细菌为食一样,它们本能地吸收正常的养料和矿物质。一个蕴藏矿物的大矿囊科学家们还认为,他们的水下新发现可能有商业上的潜力。由于那里过去是太平洋火山区,曾从地球的地壳喷出新的熔岩,海底的温泉眼地区蕴藏着大量的铅、铁和其他金属矿物。巴拉德称它为蕴藏矿物的“大矿囊”。他说:“假设那里有各种资源,人们所需要的一切就是开采它的技术。” xyR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佛罗里达五月五日电】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牙医说,他们已在开展一项牙科手术,能使一些病人不再需要假牙。
    这一技术包括用一种“生物玻璃陶瓷”原料处理拔下的牙齿,然后加以再植。曾在狒狒身上进行过多次试验,经过这样处理的牙齿百分之五十五都接合到了动物的牙床上。
    牙医们计划于下两周内在一位根兹维尔妇女身上试用这一技术。她有一枚拔掉的病牙。如果手术成功,这位妇人将省掉装假牙的麻烦和费用。
    曾在这间大学牙科学院从事研究七年之久的根兹维尔牙周病学家卡利布·健指出,在人体上的成功率可能比狒狒高。
    可是,他说,普遍使用这种原料和技术却尚需时日。(转载香港《大公报》) xyR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