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八月号刊登一篇题为《民以米为天》的文章,摘要如下:
    米是人类最普通的主食,世界各大洲都出产。可是前途不容乐观。光是今后十年,米的需求量便要增加百分之三十。亚洲的米产量和消耗量都占全球的百分之九十。今后二十年内,产量至少须增加百分之六十。否则千千万万的人将因营养不良和饥饿而死。
    在米产量与消耗量竞争前线从事奋斗的是个独特的理论和科技并重的室外实验所,名叫国际稻米研究中心,设于马尼拉东南六十五公里的马基林山下。
    由于研究中心孜孜不倦地推行稻米研究,全世界的米产得以逐步增加。
    研究中心主任前康内尔大学土壤学教授布莱迪说:“在热带地区,从来没有这样研究过稻米的问题。我们必须设法改良品种。”
    工作伊始,研究人员就看出,亚洲稻米产量低得可怜,主要的原因在于热带稻的形状。传统种植的品种,杆长而弱,施肥后长得更高,往往达两公尺。因此上重下轻,稻穗常倒在水田里,猛烈的季候风和大量的雨水把整个稻田夷平。
    三年来,研究人员搜集世界各国数千种品种,去芜存菁,培育新种。他们将中国的“低脚乌梗”短杆稻和印尼的“培塔”长杆稻杂交。结果育出健壮的半短杆新种,高不及一公尺。在一般的水田里,这种定名为IR8的新品种通常每公顷产量约为六吨,比旧品种的产量多三倍。IR8和该研究中心培植的其他六十一种半短杆稻占全球稻米总收成的五分之一。研究中心的高产量品种(HYVS)神秘地传到苏联去了。来自五十国,学有专长的稻米科技人员分别在本国热心传播新技术。不过他们的整套知识与技术,如高产量品种加上大量肥料、除草剂、杀虫剂和灌溉,还是不能影响四分之三的稻农。
    布莱迪说:“我们的目标是要育出能在不良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稻。例如要经得住韩国的严寒,孟加拉的水患,或巴基斯坦的炎热。”
    研究中心动员七十八位不同国籍的顶尖科技人员(它也要求六十个国家合作),并有三百多位训练有素的菲籍助理研究员,五百名野外工作人员,以及类如价值一百五十万美元能仿造各产米地区气候的人工气候室等高级科技设备为后盾。这个研究中心是一九六○年建立,每年的予算达一千一百六十万美元,由联合国、许多开发银行和基金会以及十国政府捐助。
    研究中心不但有许多实验室、会议中心、专题讨论会、温室和电脑中心,还有个面积二百五十公顷的实验农场。农场上那些绿油油的整齐田畦,有一半用以进行“遗传评价与利用”的优先计划。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用稻米的遗传因子变把戏,以选择配种法,每年配种五千种,希望培植出更健壮更具适应性的高产量品种。这个计划的中枢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种子样品库,有种子四万五千种,由世界知名的中国植物遗传学家张德慈主持。如想使一种高产稻经得住季候风引起的水患,可把强壮的半短杆IR8和泰国细弱的长杆“浮稻”交配。如想使稻在含盐的水田中生长,可将任何可靠的高产量品种和生长在海岸草泽地带的印度“玻加里”种交配。每次配种必须把稻的花粉散播在雌性生殖器官的柱头上,三星期后,新杂交种就可种植、观察和试验了。它的种系象医院里病人的病历那样详细,所有的新资料都立即纳入电脑。
    新颖的人工气候室,科学家在由中央总机所控制的十八个生长室和六个温室中,可以精确地仿造各产稻地区的气候。因此不必到当地去试验,减少了废时的往返。一个助理研究员说:“有了人工气候室,我们接到通知后几小时内就可开始实验。”
    研究中心的昆虫学家和病理学家可在化验室培养害虫和传染病媒介。他们已列出危害稻的害虫名单。其中有十五种热带性害虫(大多数是极小的蠕虫和蚊蚋)和十四种严重的疾病,从稻热病到红病毒。研究人员找出这些敌人后,培养出十种高产稻,可以抵抗四五种疾病和四五种害虫。在抵抗病虫害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所谓“根区撒药法”。科学家使用研究中心发明的简单机器将农药散布在稻根周围,这样两公斤的农药能发挥八公斤农药的效用。许多亚洲人日常摄取的蛋白质,一半来自食米,科学家正在积极设法培植一种更富营养的米。已在试验的若干改良种,所含的蛋白质较旧品种高百分之二十。实验的目标为所含纯蛋白质至少为百分之九(旧品种为百分之七)。同时,他们还研究改进新种的味道。味道是IR8最大的缺点。它的外表光洁可人,但没有味道。新品种几乎可以适合任何人的口味,无论是喜爱长粒爽口米的印度人,或喜爱椭元形粘润米的日本人,都会满意。
    高产量品种稻的成熟要比一般的稻至少快百分之三十,所以生长期也从一百六十天减至一百一十天。研究中心的专家协助农民试行革命性的培植方法。例如“多类种植”可让农民几乎同时种植两种不同的作物,就是用同一块稻田种稻和大豆或玉米。更积极的方法是连续种植抗病虫害的新品种IR36,这种稻只九十天便能成熟,每公顷的年产量约为九吨。如果交替种植,农民每年可从同一块稻田收成四次。
    研究中心每年罗致和训练的技术人员有二百五十多名。这些六个月结业的“学生”有一半的时间下田实习。然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经营示范稻田,让当地农民自行判断研究中心获致的种种成果,再把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稻田里。
    韩国的农民向来饱受寒冷气候的影响,成就尤其令人刮目相看。一九七三年,该国一百二十万公顷的稻田每公顷产量只不过是四点七吨。研究中心提供的同济米改良种,其产量比旧品种多百分之三十。三年内,韩国的稻田有三分之一种的是同济米,平均产量达五吨半,而成为全世界产量最高的品种。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八月号刊登一篇题为《不用犁耕的种植法》的文章,转载如下:
    曾任肯塔基大学农学教授的美国人赫利·杨格,十五年来,一直采用所谓不用犁的“免耕法”种植玉蜀黍和大豆。
    免耕法也叫“最少耕作法”、“保护耕作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两项革命性的原则:第一,犁可能是土壤的大敌,用它翻起的土壤,会受到风与水的侵蚀。第二,前一年收割所遗留的地面覆盖物,可能正是土壤和秧苗的养分。这种覆盖物能保持植物周围的水分,并阻止野草的蔓生。
    衣阿华州立大学教授威斯勒·布克里说:“欧洲人采取中东的耕作概念,并将之改良而制成翻土的犁。但对世界其余地区,却引起一项灾难性的后果。”
    欧洲人在细雨润湿的土地上用犁,并无不妥。
    约一世纪前,布克里教授的祖先把犁带到衣阿华州的大草原。今天,衣阿华州是美国甚或整个世界出产玉蜀黍的主要地区。布克里说:“但我们生产一吨谷物,便失掉十吨土壤。”
    衣阿华州土壤保护局长威廉·格里纳估计,该州每公顷土地,平均每年失去土壤二十五吨;而在斜坡地区,每公顷土地所失土壤,可能年达六十二吨。格里纳说:“每隔五年,衣阿华州便失去表土层一公分。一百年前,该州大部分地区的土层估计有三十五公分厚。今天,土层已失去一半。如果再不采取保护措施,预料再过三十六年,其余的土层便会完全失去。这些泥土冲进流入密西西比河的各条溪流,最后在路易斯安那州出海,使到河口三角洲的面积逐年增大。”但这个问题并非局限于衣阿华州或者美国。
    格里纳认为,如果加以适当保护,衣阿华州的土壤便可以保持二千年,这样,地球便有足够的时间产生新的土壤。适当的保护土壤方法,就是循着土地的等高线,在梯田上种植,不去犁它,让上一年遗下的茎梗和残余枝叶留在地上,作为地面覆盖物。
    大约四十年前,一些美国农民便开始把收割后的残梗留在地上,作为地面覆盖物,这是最少耕作法的第一步。到了一九五○年代,农民发现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同时准备苗床及进行种植。但如果不犁田,则杂草从生,收成减少。后来有了新的除莠剂,农民便可不再犁田,让化学药剂去做以前由犁所做的工作。精巧的新机器,可以在泥土中开一条窄槽,只需一次操作,便可以播种,轻轻盖上土壤、施肥,并洒下除莠剂及杀虫剂。最巨型的这类机器,一次可以开十六行。
    留在田里行与行之间的地面覆盖物,可以承接和保存雨水,同时又可以阻止野草生长。不用犁耕,可减少在土壤上面操作的次数,因而土壤被压实的情形也就可以大为减少。
    免耕法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农民只需以前所需的一小部分时间就可进行种植,不必象过去那样,为节省以后所花的时间,而在秋天犁田,结果让土壤在整个冬天受到侵蚀。同时,种植时所受雨水的影响较小,可以比邻近的农民早一星期下种,让作物有多一星期的时间去生长。他还可以在一块田里同时种两种作物,例如玉蜀黍和大豆。
    不用犁的免耕法还可以把耕地扩展到过去难以施犁的山边陡坡、其他不能种植的土壤,以及过去只能用于牧畜的沙质土壤,这样种植面积便可大为扩大。事实上,免耕法最适宜施用于山坡上,但不太适用于排水不良或粘土地带,因地面覆盖物会保存过多水分。
    不用耕作的方法可大量节省劳力。此外,还可以大量节省能源。
    农业能源的消耗,约四分之一是用来生产氮肥,由于不用犁耕的种植法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因而可减低雨水将昂贵的氮肥冲进河里使河水被染污的程度。
    免耕法的虫害和植物病仍然是一个问题,但也不会比普通耕作方法更为严重。事实上,未犁田地的地面覆盖物,可以保护那些使土壤维持通气的丘引。
    田地采用免耕法后的产量,至少与普通用犁耕作法一样多,有时还会更高。一九七五年美国农作物破纪录的产量,是由伊利诺斯州一个六年未犁地的农场创下的。
    免耕法对防止土壤受到侵蚀的作用,更为引人注意。在俄亥俄州的一片试验地里,降一次十二公分的雨,便把坡度百分之七和用犁耕过的田地里的二十吨土壤冲走。但附近一处坡度百分之二十的未犁地,则只有四十五公斤土壤被冲走。
    风蚀对土壤的为害,更大于雨蚀。
    但目前,美国只有七分之一的田地采用最少耕作法,而采用免耕法的则更少至四十分之一。
    金柏灵认为:在五十年之内,美国会有一半农场采纳免耕法——百分之九十的农场将实施至少是改良的免耕法。欧洲现在也在开始使用这种方法了。很多权威人士警告,在发展中的国家不能成功地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中所必需的除莠剂极为昂贵,而且种植机器的售价也很高昂,同时还需先进的管理方法。但另一些专家则认为,这些根本不成理由。肯塔基大学的杨格教授指出,这种方法正在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乌拉圭及罗得西亚等国使用中。热带土壤的高温可以破坏秧苗,但地面覆盖物却可以使温度降低。
    虽然在某种气候(如欧洲部分地区)和某种土壤条件下仍然需要用犁来耕作,但全世界正有愈来愈多的农民学到如何不必用犁耕作而有同样或更多的收获。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