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在1942年5月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深刻阐释和强调: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
对照中央的精神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刀郎老师确实做到了坚持人民立场,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批判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有益的养分,并面向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开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于上述原因,刀郎老师的作品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思想水准;刀郎老师可以说是当代中国音乐乃至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品多取材于古典文学,有利于激发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当代的传播、研讨和创新发展。
以《山歌寥哉》专辑为例,其主题大多源自《聊斋志异》,每首歌都依托一个文学典故,如“罗刹海市”“画皮”“画壁”等。这些古典文学中的故事和形象,经过刀郎老师的重新演绎和解读,为古典文学注入新的活力;以歌曲的形式呈现给听众,让听众对古典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了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当代的传播、研讨和创新发展。
二、大量运用各地的民族音调和民间音乐元素,有利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刀郎老师在歌曲创作中大量运用中国各地的民族音调,如《山歌寥哉》中的《序曲》采用广西山歌调、《罗刹海市》采用靠山调、《画壁》采用绣荷包调等。这些民族音调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地域传播途径,能够引发听众对民族音乐母语的自然亲和感,使听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在歌曲的伴奏和旋律中,刀郎老师也巧妙地融入了民间音乐的元素,如《颠倒歌》中借用了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栽秧号子)的音调,《珠儿》的伴奏直接采用了河北吹歌的旋律。这种对民间音乐元素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歌曲的音乐表现力,也使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三、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展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热爱,不仅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创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而且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心。
刀郎老师的音乐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他深入民间采风,汲取民族文化的养分,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如《山歌寥哉》是一张将传统文化元素发挥到极致的专辑,专辑中的歌曲几乎都依托了《聊斋志异》中的文学典故,采用了多种民间曲调,运用了种类繁多的民族乐器,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其中《花妖》为例,采用了明清时调《孟姜女》主题音调,并且还泛采江南时调、越剧小调,具有典型的江南民歌风格;同时,江南小调与现代音乐元素巧妙融合,既使江南小调的柔美、婉约与歌曲的主题相契合,又因现代音乐元素的加入使旋律更具时尚感和流行性,让听众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又能享受到现代音乐的魅力。
总之,刀郎老师不盲目追求西方音乐的风格和潮流,而是既坚定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又能做到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和面向世界、理性甄别、洋为中用,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作手法,对传统的音乐和文化进行了创新和突破;他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音乐元素相融合,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刀郎老师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热爱;不仅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创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而且也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心。
四、传递了家国情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刀郎老师创作或演唱了许多表达家国情怀的歌曲,如《2002年的第一场雪》生动展现了新疆的风土人情,让听众感受到祖国边疆地区独特的魅力,唤起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去伊犁的路上》同样表达了对边疆地区的深厚情感,激发了听众对祖国广袤大地的热爱与自豪。《一家人》(吴博文作词,刀郎、努斯莱提·瓦吉丁作曲,刀郎演唱)则表达了对家庭和国家的热爱,强调了家庭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家国一体、家国共兴的情怀在歌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永远的兄弟》、《永远的战士》是为军人而歌,《中国的孩子》则表达了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和对祖国的感恩之情,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再如《路南柯》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以及英烈们的奉献和牺牲,表达了对英烈们的致敬和缅怀。刀郎老师与徐子尧翻唱的《绣红旗》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他选择在烈士纪念日发布,以郑重和虔诚的方式演唱,向烈士致敬,歌声中蕴含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总之,刀郎老师的歌曲普遍传递出浓烈的家国情怀,能够激发听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五、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有激浊扬清之效。
刀郎老师的一些作品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讴歌或对假恶丑的抨击。如《罗刹海市》,整首歌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对社会中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等不良现象和丑恶行为进行了批判,提醒人们要警惕这种不良现象的存在,不要被虚假的表象所迷惑,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颠倒歌》歌词则用夸张的表述,讽刺了那些自视过高、自我感觉优秀的人;这些人往往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和能力,却盲目地自大,这种行为是可笑且不可取的;它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自我认识,不要被虚荣和自负蒙蔽了双眼。
《喀什噶尔胡杨》是一首对坚韧、执着等美好品质的赞歌。刀郎老师以喀什噶尔的胡杨为主题,歌颂了胡杨所代表的那种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坚守自我的精神。歌曲中传达出的对胡杨的赞美和敬意,也体现了对人类应该具备这种高尚品质的倡导。《西海情歌》则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艰苦的可可西里地区坚守爱情的故事,他们不惧恶劣的环境,彼此相爱、相互牵挂,这种纯真的爱情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为了保护可可西里这片美丽而脆弱的土地,甘愿放弃舒适的生活,投身到艰苦的工作中;这种奉献精神令人敬佩,歌曲通过对他们爱情故事的叙述,侧面赞美了这些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六、提升了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一方面,刀郎老师的作品如《山歌寥哉》等将中国传统文学典故、民间音乐元素等深度融合,以独特且极具感染力的音乐风格呈现出来;这种带有鲜明中华文化印记的歌曲,随着网络等传播渠道在全球范围内被越来越多外国听众所知晓;尤其是《罗刹海市》据说全球播放量超过100亿次,堪称“世界之最“,恐怕无人能比。刀郎老师的作品让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的传统民间故事、民族音乐特色等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拓宽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认知面。
另一方面,刀郎老师歌曲所蕴含的中国式情感表达、人文精神等,也通过音乐这一通用语言传递给世界,让更多人对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独特魅力产生兴趣,进而提升了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综上可见,刀郎老师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热爱;不仅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创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而且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刀郎老师是当代中国的音乐大师和文化大师,是当代中国音乐乃至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
不仅如此,刀郎老师还有一个更可贵的品质,那就是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在如今这个“火了就带货,红了就变现”的时代,刀郎老师无疑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如2024年8月30日,刀郎老师举办了线上演唱会,这场演唱会时长三个半小时,他一首接一首地唱了39首歌。演唱会全程免费,除了独家冠名,没有穿插任何广告;观众打赏金额达 2600 多万元,刀郎老师将这笔钱全部捐给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另外,在当今娱乐圈中,很多歌手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知名度,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风格以适应市场需求,但刀郎老师却能坚守自己的音乐信仰,不为名利所动,致力于创作出纯粹的音乐作品。还有,刀郎老师及其团队在舞台上的衣服着装、动作造型等中规中矩,简洁大方,他们不追求外在的形式和噱头,而是希望听众能够关注他们的音乐本身,这与一些追求高曝光度和过度宣传的艺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之,刀郎老师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主要是对事业(音乐)的执着与热爱,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扎根人民大众,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等。
最后,笔者倡议,让我们以刀郎老师为榜样,效刀郎老师之行!诚如古人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文/顾玉才,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