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观察
国家电网:中国新能源的“梦工厂”
位于张北草原、占地4500亩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里,177台的风机随风而动,数千亩光伏海洋汲取着草原上的每一寸阳光。储能电站内,数以十万计的储能电池在'...
位于张北草原、占地4500亩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里,177台的风机随风而动,数千亩光伏海洋汲取着草原上的每一寸阳光。储能电站内,数以十万计的储能电池在吐纳电流。通过并网输出,这里生产出的清洁能源穿过高山峻岭、城市乡村,变身为你我家里一度度清洁的电,照亮着夜的黑暗。
捕风、追光 2014年11月7日下午,伴随着漫天纷飞的雪花,一台高达104米的5兆瓦永磁直驱型风机叶轮与发电机稳稳咬合,这是目前国内陆上单机容量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创造了我国安装作业海拔最高、设备运行方式最为完善、直接投入风场建设运行等多项行业“之最”,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这台“大家伙”每小时可生产5000度的清洁电力。 据介绍,我国2/3的风能和太阳能储能存在北部和西北地区,张家口是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这里真实的写照。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张北因为良好的风能和阳光吸引了大批新能源企业。然而,风能、太阳能受天气情况影响大,随机性强,难以提供连续稳定的电能输出,成为制约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瓶颈。这也是当前一些地区“弃风”与“弃光”现象严重的原因之一。 种种因素汇集,张北成为最具备新能源开发利用特征的地区,在破解电网接纳大规模新能源技术难题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正因如此,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最终落户张北。 驯风、服光 站在电站4楼的平台上,数千亩的光伏板在草原上整齐摆列。从晨光熹微到夕阳西下,它们接受太阳能,通过线路传输,把电能输送到智能变电站。 在风光储全景一体化监控系统的控制室中,一个巨大的显示屏占据了整整一面墙,显示屏上面呈现着红、绿、蓝、黄、橙5条曲线,实时监控着风电场、光伏电站、储能电站、变电站等组成,这里是整个风光储电站的大脑。 看上去还是个大男孩的赵洲已经在生产技术部工作两年多了,需要24小时值班的监控室就是他的岗位,在他看来,每一份责任的守护,都是为了让更多的清洁能源安全、平稳从这里生产出来。 风光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日落而息”的光伏发电以及昼夜不均的风力使新能源的发电量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能源存储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储能电站通过稳定电场发电的平滑模式,把捉摸不定的风力和日出夜隐的光能乖乖驯服,维持着示范基地的稳定发电。 杨俊风是个地道的90后,工龄只有一年的他负责着整个安放在风光储输示范电站的储能3号厂房里的磷酸铁锂电池,总容量高达14兆瓦。“大事没有,小事不断”,日复一日的巡视工作尽管枯燥单一,但却保障着整个风光储示范基地的平稳运行。 1522面电池柜、27.5万块电池、总装机容量达70兆瓦,杨俊风与其他9位同事共同负责着储能装置的日常维护,保证它们能够快慢有序、吐“故”纳“新”的统一行动。 攻坚、追梦 清洁能源,听起来很美,但在实际运行中,想要大规模并网仍面临技术瓶颈,一是调峰问题,需建设大量的备用容量和调峰电源。二是电力安全问题,风电和光电的多变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和稳定。 位于北京的冀北电力研究院的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研究所,正是为了解决像这样技术难题而设立的“智库”。 在所长白恺的带领下,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队伍,面对“靠天吃饭”的清洁能源,他们努力思索着怎样从“自然资源决定论”转换成“科学技术改变论”。 作为新能源并网分析的核心科研人员,29岁的吴林林已经是新能源并网组资历最老的员工。“新能源发电是未来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突破点。我们只有不断革新技术,追赶前沿,才能为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以及国家新能源建设积蓄动力、保驾护航。”谈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他这样说。 这个年轻科研团队承担的“大容量风光储联合发电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荣获了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冀北公司迄今为止获得的国网科技进步最高奖项,也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的又一张靓丽名片,更为新能源未来发展之路打开了一扇大门。白恺所长说,我们国家的清洁能源技术跟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多付出一些就能抓住这个机会,就能为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安全稳定运行3周年以来,风光储示范工程累计输出了平稳可控的绿色电能138亿千瓦时,已成为新能源发电领域技术成果的展示平台、关键设备检验平台以及科学研究孵化平台,不仅有力推进了新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标准制定和产业升级,还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作为世界上首个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智能输电于一体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正在成为中国的新能源的“梦工厂”。 (本文章摘自8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