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的百年奋斗坚持理论创新、理论创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这是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的核心内容,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问题。
一、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飞跃是中华民族复兴伟大飞跃的思想引导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启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都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中国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的交汇,发生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从此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面貌。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过程中,经历了从走西方的路到“走俄国人的路”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经历了从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转变,经历了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中国自己的路的转变。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创立了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促进了党在思想上理论上的成熟。百年来,党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新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百年历史,呈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与中华民族复兴伟大飞跃的对应关系及其轨迹,二者相互促进。
党的百年奋斗的四个历史时期及其伟大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00年来,党经过一个个历史时期的顽强奋斗,取得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创造一次次改天换地的伟大奇迹,一步一步地、一个一个台阶地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向新的历史和时代高度。
党的百年奋斗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党的事业的伟大成就、民族复兴的伟大飞跃是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思想理论飞跃引领的伟大飞跃。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伟大飞跃相对应的是毛泽东思想这一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了“第一次结合”和“第二次结合”。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伟大飞跃相对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的飞跃的理论成果,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飞跃相对应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的飞跃的理论成果,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学习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就是要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飞跃是书写中华民族历史最恢弘史诗的成功密码。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实现飞跃,是由理论创新规律所决定的,体现出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是由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需要并且产生理论飞跃;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理论创新所决定的,引领党的事业和党的理论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显著标志,主要包括回答重大时代问题、形成科学理论体系、作出原创性贡献、产生标志性成果、指导伟大社会革命取得成功等方面。
三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的三大里程碑。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在这个艰辛探索过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思想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里程碑式的成果,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凝练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理论思考的精华,融合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成就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犹如一幅“千里江山图”,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都在这幅画卷中留下了笔墨、绘出了风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则是这幅画卷最为壮观的山峰、最为绚丽的风景。在三次飞跃中形成的三大理论形态,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成就最为重要的内容、最为集中的体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形态,就是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纲。
三大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篇”的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创立后就开启了在世界的发展历程,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共同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就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中国篇”,中国共产党人是主要作者。由于党的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迫切需要,由于中国特殊国情决定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需要,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因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的独特而无可替代的地位,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篇”最具代表性、标志性的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贡献。
(三)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这对于深入理解历史经验、更好坚持理论创新、始终保持正确方向,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作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新概括、新定位,为全党提供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人心的基本遵循。这些重大历史结论告诉我们,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百年来党最为宝贵的理论财富、代代相传的思想旗帜,是党的行动指南,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
表明了党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表明了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走向成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鲜明表达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坚定信念。第三个历史决议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揭示了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的思想根源,这就是理论之树常青;阐明了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旗帜上的坚守之道,这就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表明了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理论自信,决不墨守成规、思想僵化,坚定理论创新的勇气,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实现新的飞跃,赋予马克思主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说服力。
阐明了百年来党坚持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坚持以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是党的重要历史经验。10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辉映。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的复杂形势、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很多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曾给出现成答案的,要求一代代共产党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答好时代之问和实践之问。100年来,时代不断变化、任务不断转换、问题不断出现,对我们党来说,即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有的思想理论成果,也不能穷尽对中国问题的全部探索,不能给出对中国未来的所有答案,仍然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这样才能保证党的指导思想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不断创新发展。
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提供了理论支撑。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决议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维护核心、高举旗帜,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目标、开创新伟业就有了根本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证明“两个确立”有其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证明“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有其深厚的科学性规律性支持。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经验和规律
作为历经百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和形成了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积累了宝贵经验,揭示了共同规律。
(一)坚持“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基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是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两个结合”是实现飞跃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只有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具有普遍性的科学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对于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都具有指导作用。但各国的历史、国情、文化不同,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际上就内在地包含着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必然要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抓住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所在。
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创立和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之际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将党的历史实践上升为党的历史规律,将党的实践经验明晰化、观点化、理论化,这标志着对党的历史规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新层次。“两个结合”的过程,也是从中国实践和中国文化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身的过程。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极大丰富,是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开辟,是以“两个结合”的创造为基础的。百年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扎根于中国实际的土壤,实现了理论和实践、普遍和特殊、历史和现实、世界和中国的有机统一、融会贯通。
(二)不同历史时期主要任务的实践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持续动力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三次飞跃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复兴主要任务的实践需要。百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转变,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也相应地发生了历史转换,认清主要矛盾、提出主要任务,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党的事业提供科学指导,实现理论创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正是在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中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正是在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中实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正是在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中实现的。
(三)创立和形成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根本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列宁主义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创立和形成为基础、条件和标志的。
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是指中国共产党作为理论创新的主体,独立自主促成的飞跃;是指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在坚持中出现重大发展、在重大发展中更好坚持的飞跃;是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成功地回答和解决在中国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大问题的飞跃;是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主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飞跃。
原创性贡献是重大理论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的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是以重大理论成果作出原创性贡献为判断标准的,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原创性思想”这一概念。判断是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创性贡献,要从思想理论是否把握时代变化、提出和回答时代课题,是否深化规律研究、发现新的规律,是否丰富范畴原理、完善发展理论体系,是否反映实践进展、推进理论和实践统一,是否满足人民需要、将人民诉求转化为党的纲领内容,是否坚定理想信念、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等方面作出判断。
(四)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代表人物
党接续奋斗的百年历史,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代表人物,是党的创新理论重大成果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代表人物。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代表人物。习近平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的代表人物。
(五)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基本遵循
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是在反对和纠正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实现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打破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束缚,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本土化、具体化。坚持实践标准,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步步沿袭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而是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而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飞跃不是一劳永逸的,理论创新仍然要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与人民同心,不能停滞和止步。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必须坚决抵制那些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抛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背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丢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宝贵成果的错误倾向。“老祖宗不能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新飞跃,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成果失效了,而是要在中国新的发展实践和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史一脉相承、承前启后,百年理论创新的成果构成一个整体、密不可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的“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成果的重要结晶,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结晶。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转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特色、中国品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及普遍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明确提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一范畴,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转化的理论逻辑。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的伟大创造,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既包含特殊性,也具有普遍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新贡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作出的具有普遍性的贡献。
三、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深入研究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同样要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从而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深刻理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基本依据、理论贡献、重大意义等。
(一)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基本要求。新时代中国亟待回答的问题所蕴含的深刻性、复杂性、系统性是世所罕见的,理论创新的需要和机遇恰当其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坚持问题导向,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科学回答新时代中国的重大问题过程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之问:系统回答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体现在重大时代课题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要求回答好怎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要求回答好怎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要求回答好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探索出一条成功路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体现在一系列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之中,体现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之中。
世界之问:准确把握深刻变化的世界大势。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变化之深刻超乎以往。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面临多重挑战。世界向何处去,人类如何应对,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的紧迫的重大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共产党为回答世界之问、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更加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人民之问: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人民之问来自民心,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人民生活实现了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新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众既需要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需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人民对民主生活、民主权利的需要在拓展,包括畅通表达利益要求,有广泛参与权和完整的参与实践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答人民之问,就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要思想观点,应的是人民的需,“守的是人民的心”。
时代之问:深刻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发展及其前景。东欧剧变、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后,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以坚定意志和历史担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航向和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科学社会主义旗帜更加高扬。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正是世界社会主义从遭受曲折到走向振兴的时代之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过程中展现的理论品格
一种思想能够在历史上发挥重大影响和引领作用,不仅由于思想观点具有说服力,而且由于理论品格具有感召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还要从贯通理论体系、呈现思想学说风貌的理论品格中来理解和把握。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开拓创新,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攻坚克难开创出来的,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拓创新是党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的鲜明特色,深刻蕴含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和坚持党的理想信念统一于一体,把实现民族复兴和坚持胸怀天下统一于一体,把为人民美好生活不懈奋斗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统一于一体,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人类情怀。特别是,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宽阔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把战略全局放在世界变局的背景下来思考和谋划,准确把握世界变局给中华民族复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世界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同时,增强历史主动性,把中国作为世界变局的重大变量,推动世界变局的深刻演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精神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传承了党的思想路线,深化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主要体现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方面。同时,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而是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事求是,主要体现在一切从实际出发,敏锐察觉时代声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注重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运用。守正创新,主要体现在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正”,创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之“新”,肩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使命。
发扬斗争精神、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意志。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特色。党中央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同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一切势力斗争到底,开展涉港、涉台、涉疆、涉藏、涉海等斗争,在国际斗争中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劈波斩浪、扬帆远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系统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86页。。系统观念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在危与机的关系中化危为机、转危为机,重点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
(三)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根本在于这一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出了原创性思想、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这集中体现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概括的“十个明确”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中。比如,突出党对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系统布局,提出人民至上理念,从总体上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和部署,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举措,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新答案和成功路径,等等。
(四)新时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实践证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既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进行证明,还要从重大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进行证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最有力证明。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正是理论创新和飞跃的实践形态。
(五)在新征程上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过去100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这份优异答卷是由中华民族一次次伟大飞跃写就的,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和新的飞跃指引下写就的。实践创新的伟大成就与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相互支持。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党要继续交出的新的优异答卷。在新征程上写好这份新的答卷,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必须继续回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结合新的实践推进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引领新的实践,继续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篇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作者: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