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来之不易!经济日报头版连刊七文,全面解读中国经济半年报

字号+作者: 来源:经济日报 2022-07-23 14:4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国经济半年报成绩如何?有何亮点?经济日报头版连续刊发7篇文章,进行全面解读'...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顶住了超预期因素冲击,继续保持增长。来之不易是社会各界对年中“成绩单”的普遍评价。面对异常复杂困难局面,中国经济半年报成绩如何?有何亮点?经济日报头版连续刊发7篇文章,进行全面解读↓↓↓M7Q品论天涯网

 
 
 
01
稳增长及时发力显成效
 
 
 
——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2.5%,特别是二季度同比实现正增长,可以看出经济正处于逐步回升阶段。
 
 
 
00.jpg
 
 
 
政策增效力
 
 
 
受多重因素影响,二季度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及时果断施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并加快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表示,成绩非常不易,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后劲,也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共同发挥作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结果。
 
 
 
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正在显现,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从生产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上月加快3.2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由上月下降5.1%转为增长1.3%;从需求看,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上月下降6.7%转为增长3.1%;出口增长22%,比上月加快6.7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当前多地复工复产进程加快,积压需求集中释放,政策效应持续发挥,带动经济走出低谷。
 
 
 
改革释潜力
 
 
 
近日,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全面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措施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着眼破除一些长期制约汽车流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巩固汽车消费回稳态势,促进汽车市场转型升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
 
 
 
“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温彬表示,消费之所以明显向好,主要是由于消费场景继续修复,稳消费政策效应发挥,以及疫情期间积压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
 
 
 
从投资看,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表示,在经济受冲击影响较大、消费增长相对较慢时,投资起到了“补位”、补短板作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认为,为提振投资,下半年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稳定预期,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发展添动力
 
 
 
尽管今年以来受到疫情冲击,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二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8.8%,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6%和5.9%,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
 
 
 
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严峻考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仍要付出艰苦努力。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主要经济体政策趋向收紧,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需求收缩与供给冲击交织,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叠加,市场主体经营仍比较困难,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不稳固。
 
 
 
王军认为,宏观调控仍有较大余地,政策力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比如,为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可对一线城市居民适当多发放一些号牌资源,以释放实际需求;尽快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设置好明确可操作的“红绿灯”;进一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点击阅读全文《稳增长及时发力显成效》
 
 
 
02
夏粮增产夯实全年丰收基础
 
 
 
——全国夏粮总产量为2948亿斤,同比增长1%,夏粮喜获丰收。
 
 
 
01.jpg
 
 
 
夏粮实现高位增产
 
 
 
夏粮增产不易,丰收成色十足。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虽然北方冬麦区去年遭遇罕见秋汛,但开春后气温回升快,利于起身拔节分蘖;入夏以来土壤底墒足,温差大,光照足,利于灌浆;6月份以来,晴好天气多,利于收获。中央财政今年支持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主产区组建了1.8万个专业服务队,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灌浆时间普遍多了3天……
 
 
 
今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8亿亩,增长0.3%,连续两年实现增长。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农民种粮预期;二是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非灾区面积等方式稳住冬小麦播种面积,积极扩种春小麦,夏粮播种面积有所增长。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赵广才表示,今年小麦生产开局不利,前期形势十分严峻,最后能够实现丰收,非常不易。科技在今年夏粮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开展“科技壮苗”行动,促进苗情转化,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育推广优良品种,构建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单产水平稳步提高。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较好,有能力应对外部冲击,端牢中国饭碗。”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张国华说。
 
 
 
农产品供应总体充足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加强调控稳定生猪产能,强化蔬菜产销衔接,千方百计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我国食品价格平均上涨1.4%左右,远低于美欧国家7.5%至9.5%的涨幅。夏收小麦产量高、品质好,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近期能繁母猪存栏还在进一步增加,牛羊禽蛋和蔬菜水果生产正常、供给充足,保供稳价具有坚实基础。
 
 
 
不仅夏粮实现增产丰收,畜牧业生产也稳定发展。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519万吨,增长5.3%。其中,生猪出栏持续增长,存栏环比增加。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6587万头,同比增长8.4%;猪肉产量2939万吨,增长8.2%。随着市场价格持续反弹,养殖效益扭亏为盈,养殖户生产预期逐步好转。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3057万头,比一季度末增加804万头。
 
 
 
全力夺取秋粮丰收
 
 
 
“今年全县种植早稻3.09万亩,中稻约17万亩,预计播种晚稻12万亩。”江西省上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彬说,全县调度100余台收割机及烘干机,协调收储企业及时做好收储,确保早稻颗粒归仓。在足额兑现惠农政策的基础上,一些乡镇还根据不同的水稻品种,每亩发放50元至150元的奖补资金,鼓励种粮大户规模种植。
 
 
 
南方水稻产区于7月中旬进入早稻集中收获期,部分地区早稻适收期较往年推迟3天至7天,农时衔接更加紧张。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表示,各地以早稻机收、产地烘干、晚稻机械化育插秧为重点环节,高效组织作业供需对接、机具调剂调配,打通农机转运作业堵点,做好零配件和燃油供应保障,加快机收机种速度,努力实现颗粒归仓。
 
 
 
“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产量占全年的四分之三以上。目前,南方早稻收获过三成,双季晚稻已经开始栽插,预计8月上旬结束,夏玉米、夏大豆播种已经落地。”潘文博表示,总体看,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总体正常,丰收基础好。不过,7月至9月是秋粮生长关键时期,也是旱涝灾害易发期。今年盛夏,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秋粮抗灾夺丰收任务依然艰巨。
 
 
 
→点击阅读全文《夏粮增产夯实全年丰收基础》
 
 
 
03
留抵退税精准助企纾困
 
 
 
——上半年共有18455亿元退税款退付到纳税人账户,为稳市场主体提供强劲动力。
 
 
 
02.jpg
 
 
 
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按照政策安排,自今年4月1日起,将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6个行业企业,并一次性退还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6个行业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即这些企业的存量、增量留抵税额均按100%全额退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认为,今年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呈现力度大、覆盖面广、减负直接等突出特点。“当前企业经营一大难题,主要体现在资金短缺,而退税是将税款直接打到企业账上,缓解企业现金压力,直接见效。”冯俏彬说。
 
 
 
在退税进度上,优先安排小微企业,4月起集中退还微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5月起集中退还小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在此基础上,大幅提前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实施时间,政策效应在上半年集中释放。
 
 
 
数据显示,今年4月1日至6月30日,全国共为186.5万户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17222亿元,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上半年共有18455亿元退税款退付到纳税人账户,已达去年全年办理退税规模的2.9倍。
 
 
 
有效增强发展后劲
 
 
 
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成效持续显现,精准帮助市场主体应对经营困难。从企业看,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是留抵退税政策的主要受益群体,有力弥补了中小微企业资金缺口;从行业看,享受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的制造业等六个行业受益明显。
 
 
 
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支撑的就业人口多,同时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较大,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成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留抵退税政策的重点对象。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今年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中,中小微企业享受优惠金额占比近70%,对缓解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上看,落实落细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对助企纾困、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税务总局统计显示,今年5月份全国已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6%,较一季度加快5.2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9.6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实施留抵退税对企业增加销售有利,既纾困,又培育税源。”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魏岩说。
 
 
 
更多市场主体受益
 
 
 
按照国务院相关部署,在实施好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对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留抵退税。自7月1日起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7个行业纳入留抵退税政策范围,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
 
 
 
“留抵退税政策扩围,衣、食、住、行等民生领域可进一步获益,体现了国家保民生、稳就业、稳市场主体的决心。”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曹越认为,本次扩围的7个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就业人员多,纳入留抵退税范围后,可有效缓解困难企业资金压力,为市场主体“输血”,激发市场主体经营活力。
 
 
 
此次7个行业扩围退税政策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00亿元,退税款要在7月份集中办理。“在充分尊重纳税人意愿的基础上,税务机关将严格落实依申请受理留抵退税的工作程序,进一步加快办理进度,尽早让市场主体享受红利,及时帮扶企业渡难关、复元气。”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谢文说。
 
 
 
→点击阅读全文《留抵退税精准助企纾困》
 
 
 
04
外贸量质齐升态势向好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8万亿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增长9.4%。
 
 
 
03.jpg
 
 
 
外贸保持稳健增长
 
 
 
上半年,我国外贸展现出较强发展韧性,发展超出预期,对稳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5月份和6月份出口增速明显回升,主要得益于国家和地方及时出台稳外贸政策措施,企业更加积极有为,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形成推动外贸发展的合力。在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的同时,外贸结构不断改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表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长湧表示,政策落地实施及时有效,对于保持外贸韧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体系完整是我国外贸的突出优势。虽然部分地区受到疫情影响,一些产业链运行出现不畅,但由于我国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外贸整体没有受到根本冲击。
 
 
 
长三角地区进出口快速恢复,稳住了外贸基本盘。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进出口合计7.14万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6月份进出口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9%,高于同期全国整体增速0.6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四成。
 
 
 
积极因素不断积聚
 
 
 
我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已满半年。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5.6%。近年来,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实现了新突破。我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数在过去10年由10个增长到19个。同时,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我国全部贸易额的比重已达35%。“这些自由贸易协定发挥的减税作用和贸易便利化作用,也会对外贸发展起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
 
 
 
“从我们近期对部分地方、行业和企业的调研情况看,下半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在7月初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
 
 
 
赵福军认为,如果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实施紧缩货币政策,不仅会对美国等自身的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压力,并会通过资本市场、产业市场等途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对我国下半年外贸增长带来一定的挑战与压力。但也要看到,我国与全球分工格局不会改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进出口需求仍将较为旺盛。从这个角度看,这种影响整体较为有限。
 
 
 
长期向好态势不变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恢复期,在这个过程中,疫情起伏反复对外贸依然会形成一定干扰。“我们对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是要保持足够清醒。”杨长湧表示。
 
 
 
“总体来看,我国外贸实现全年保稳提质的目标是可期的。”杨长湧表示,上半年应对疫情积累了经验,预计下半年疫情因素对外贸的影响会减弱。同时,上半年落地实施了系列政策,下半年效果会进一步显现,我国外贸发展面临更多有利因素。此外,还要继续坚定不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外贸保稳提质系列举措。
 
 
 
赵福军认为,我国是全球制造大国、贸易大国,竞争力不断提升,这决定了我国外贸长期向好趋势。下半年外贸走势虽可能出现短期波动,但总体向好态势不会变。
 
 
 
→点击阅读全文《外贸量质齐升态势向好》
 
 
 
05
保链稳链提振工业经济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
 
 
 
04.jpg
 
 
 
重点行业增速回升
 
 
 
5月份以来,我国工业经济逐步企稳回升。上半年,重点地区工业生产明显改善,31个省份中有25个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重点行业增速稳步回升,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3个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其中9个行业增速达到两位数。
 
 
 
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链加快恢复,保链稳链效果明显。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疫情期间2.25万家部省“白名单”企业全面复工复产。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重点监测的15家汽车生产企业,5月下旬日产量已恢复至正常水平;集成电路领域保持90%以上的高产能利用率。
 
 
 
“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比如,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4月份短暂下降后,5月份和6月份迅速回升。特别是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恢复更加明显,6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大幅增长16.2%,有力拉动整体工业增长。”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陶青说。
 
 
 
部分能源原材料行业保持较快增长,表明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上半年,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其中煤炭行业增速超过两位数。同时,民生类产品保供有力有效。
 
 
 
聚焦重点破解堵点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研究员付保宗认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能加快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聚焦重点、破解堵点。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全力推进相关主体复工稳产,保障生产运行和物流畅通。二是创新举措、精准发力。在全国建立实施企业“白名单”制度,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三是协同联动、点面结合。实施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动协调,通过推动链上关键节点企业复工复产,以点带链、以链带面,及时破解痛点难点问题。
 
 
 
聚焦重点区域,全力打通堵点卡点。据陶青介绍,工信部第一时间建立重点省市日调度机制,协调解决物流运输受阻、上下游衔接不畅等问题。派出前方工作组,加强跨区域协调,做好重点区域疫情防控条件下的闭环管理和稳定生产。
 
 
 
聚焦重点企业,建立实施“白名单”制度。围绕医疗防疫重点物资、居民生活必需物资、农业生产重要物资、战略性产业关键物资等重点领域,工信部发布重点企业“白名单”,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同时,指导各地2万余家“白名单”企业实现区域互认,推动协同复工复产。
 
 
 
聚焦重点行业,促进上下游对接服务。工信部搭建了汽车、集成电路、医疗物资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建立汽车企业零部件库存小于3天的“红灯”预警机制、大宗原材料供应“红黄蓝”预警协调机制等,逐一推动解决企业反映的原材料供应、员工返岗、物流运输等问题。
 
 
 
持续推动企业稳产达产
 
 
 
目前,国内国际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仍有诸多挑战,需进一步持续发力。
 
 
 
付保宗分析,当前,上游大宗原料价格高位波动,能源、重要矿产资源供给显著趋紧,部分中下游行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明显加大。同时,部分关键零部件和配套产品仍有供应不足。车规级芯片供求紧张局面仍未根本缓解,采购价格大幅上涨,不能满足下游汽车企业生产计划需求,部分芯片短缺和错配的风险依然存在。此外,交通物流主干道有待进一步疏堵,微循环有待持续畅通。一些阻碍交通物流的主客观障碍仍然较多,产品和要素流通效率有待提升,物流成本有待不断降低。
 
 
 
“下一步,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还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使企业稳产达产,恢复产能,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特别在重点产品保价稳价上、大宗产品供需对接上,我们建立了‘红黄蓝’预警机制,使大宗产品、原材料等供应及时到位,同时还要做好‘三夏’‘秋冬种’用肥保障工作。”田玉龙说。
 
 
 
→点击阅读全文《保链稳链提振工业经济》
 
 
 
06
“风光建设”提升绿色动能
 
 
 
——截至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4亿千瓦,同比增长8.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25.8%。
 
 
 
05.jpg
 
 
 
“追风逐日”再提速
 
 
 
今年以来,新能源行业政策利好不断。2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提出,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4.55亿千瓦。结合2021年底我国风电和光伏累计总装机容量6.35亿千瓦的规模计算,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风光大基地项目将成新增装机的主要来源。
 
 
 
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同月,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抓紧启动第二批大基地项目。
 
 
 
系列文件的发布,助推新能源发展提速。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表示,今年能源重点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10.3%。首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加快建设,带动太阳能发电、陆上风电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202.6%、13.3%。
 
 
 
新能源投资潜力巨大
 
 
 
“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可观的推动力。”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透露,过去几年,我国平均每年在风光能源领域投资约5000亿元,在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风光能源领域的投资有保持和扩大的潜力。
 
 
 
分析表明,“十四五”期间,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绿色改造、绿色低碳城镇化和现代城市建设、绿色低碳消费和可再生能源友好的能源或电力系统建设等领域总投资可达近45万亿元,平均每年约8.9万亿元,占去年全社会总投资的16%左右,这将是一个有力的投资增长动能。
 
 
 
“应该把整个驱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主线,转到零碳能源系统重构上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表示。
 
 
 
三大矛盾仍待化解
 
 
 
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还有三大问题亟待解决。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一是新能源能量密度低、土地需求高,点多面广、量大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三区三线”管控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土地资源约束愈发明显;二是传统电力系统基于化石能源构建,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方面对新能源接网消纳适应性不足,亟待作出系统性变革;三是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机制不健全,“放管服”改革有待深化等。
 
 
 
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征,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电力系统实时平衡将产生影响,系统的综合调节能力是影响新能源发展与消纳的关键。
 
 
 
如何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琳认为,要构建多元协调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布局适度发展气电,并发挥煤电托底保供、系统调节、电网安全支撑作用。同时,持续优化电网主网架建设,提高清洁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和智能化升级,积极推进新能源微电网建设,保障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与多元化负荷灵活接入。
 
 
 
→点击阅读全文《“风光建设”提升绿色动能》
 
 
 
07
新型消费蓬勃发展
 
 
 
——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转正,同比增长3.1%。在重重压力之下,国内消费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呈现回升势头,积极变化明显增多。
 
 
 
06.jpg
 
 
 
线上线下深化融合
 
 
 
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企稳回升,展现复苏态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5万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较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
 
 
 
“近年来,以网络零售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成为消费增长新引擎。”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
 
 
 
看品类,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较快。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上半年,露营天幕、便携桌椅床、滑雪装备销售额分别增长331.8%、123.1%和72.7%;节能中央空调、节能冷柜、节能热水器销售额分别增长124.0%、33.8%和27.2%。
 
 
 
看区域,农村网络零售市场持续恢复。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9759.3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8904.4亿元,增长3.6%。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506.7亿元,同比增长11.2%。
 
 
 
看业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有序健康发展,拓展了数字生活新服务。上半年,商务大数据重点监测的电商平台累计直播场次数超6000万场,累计观看超5170亿人次。
 
 
 
“随着各领域数字化进程提速,线上线下消费深化融合,释放出内需修复共振新红利。”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认为,新型消费促进产供销有机衔接,创造了新职业岗位和新就业机会。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邹蕴涵表示,新型消费能有效激发新需求,由于居民就业、收入等方面存在一定压力,创新性新供给能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新型消费突破了过往的消费体验,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国务院办公厅4月份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型消费。
 
 
 
“新型消费正成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型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建成并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4亿户家庭的能力。
 
 
 
由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支撑的新型消费,对上半年我国应对疫情冲击并实现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科技赋能和消费升级驱动下,依托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型消费能够更好满足供需两侧的高效对接。同时,新型消费带来的物流快递高效畅通,能够有效降低损耗成本,增强消费便利性。
 
 
 
加快释放新型消费潜力
 
 
 
展望下半年消费市场前景,多位专家认为,应多措并举,为新型消费发展持续破障碍、通堵点。
 
 
 
“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重点任务,要落脚在筑基础、补短板、优治理等方面。”邹蕴涵表示,既要在优化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上下功夫,也要抓紧推进数字消费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进程。通过创新数字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数字消费标准管理体系、加快打造一批数字消费品牌等举措补齐短板,强化数字消费领域综合协同治理。
 
 
 
陈丽芬表示,应健全智慧物流和无接触配送体系建设,布局智能快件箱、社区O2O等终端设施,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无人店、可穿戴设备等,丰富数字化场景。同时,梯度推进大城市、中小城市、城市社区、乡镇商贸中心等网络节点的新型消费发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强大城市和城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鼓励建立支撑新型消费的服务标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行业发展。
 
 
 
朱克力认为,要加大对新型消费的政策支持,强化财政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完善劳动保障。要协同好新型消费发展与商务流通领域转型、传统商业企业数智化改造与跨界融合,联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深度融合。
 
 
 
→点击阅读全文《新型消费蓬勃发展》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