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依靠改革;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样依靠改革。
一、在改革中确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深刻反思和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清醒地认识到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制度和体制中还存在不少弊端,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1978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在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他向全党明确提出了要“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历史任务。紧接着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克服官僚主义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改革开放的大幕逐渐拉开。邓小平高度关注制度方面的改革,提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经济方面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再到城市;而政治层面的改革则是由上而下,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这一高层次的制度改革开始,其标志是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为题的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邓小平深刻指出党和国家现行领导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要从领导制度、组织制度这一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出发,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系统地阐述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他毫不讳言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
勇于正视和清醒认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是党走向成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要冲出旧框框,实事求是地正视和分析制度和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大胆改革,修正、完善制度。在“左”的思想影响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有可能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对此,邓小平始终有着清醒的判断,他从理论上破题,澄清了人们的种种疑虑和误解,促使人们的思想从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指出制度方面存在的弊病的基础上,邓小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思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了基本的思路和原则。
一是明确制度和方法的区别。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制度和方法明确区别开来,将过去认为属于制度、实为手段方法的东西剥离出去,这就从理论上冲破了思维定势。他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方法之间不能划等号,我们要长期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但是以往实践中采取的一些建设模式和具体做法束缚甚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把计划和市场看做手段和方法。他提出:“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市场经济看做只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之后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关于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是如此。邓小平认为,这些东西是方式和手段,学习借鉴不等于要走资本主义道路,他表示:“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当然,他在提出大胆利用资本主义的方法的同时也强调:“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
二是明确制度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不管怎样改革,中国共产党要坚决守住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底线,绝不能因为进行改革而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关于这一点,邓小平讲得非常清楚:“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就点明了改革的真谛。他还指出:“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他强调:“要用上百上千的事实来回答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有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资本主义。”当社会上出现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倾向和苗头时,邓小平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表示:“我们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此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始终贯穿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三是明确制度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确立、完善和发展的。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清醒地认识到制度建设的艰巨性,并从长远的角度深入思考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他在南方谈话时高瞻远瞩地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根本性质,并依据现实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赋予了其全新的形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范例。在改革中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完善和发展,坚定地朝着建立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目标稳步迈进。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
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坚决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改革为突破口,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将改革在中国大地全面铺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了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与此同时,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改革,从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出强大的优越性,成为具有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许多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还没有彻底解决,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仍然在于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形成的基本理论和经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制度建设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认为解决制度问题的根本出路仍然在于改革,坚持在改革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要以一往无前的气势,通过改革,坚决破除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坚决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擘画了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全会紧扣主题,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这些具有“四梁八柱”作用的制度体系,从13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内在逻辑和未来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向着广度和深度进军。通过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各种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之一加以强调,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
三、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牵涉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需要各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协同配合。面对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任何关于制度建设的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特别是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啃的都是“硬骨头”,容不得半点闪失,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尤其重要。习近平明确指出,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
“摸着石头过河”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改革方法,它深刻揭示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进行任何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都必须审慎再三,经历试验、总结、推广的过程。邓小平强调:“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改革开放正是按照“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和办法,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做法制度化,再用这些新的制度去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改革方法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而形成的宝贵经验,符合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就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试点先行,慎之又慎,尊重实践,尊重规律,实事求是,既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瞻前顾后,也不能“大干快上”,要着眼于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中那些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用实践检验政策和理论,善于发挥改革试点的“侦察兵”和“先遣队”作用,积小胜为大胜,减少因主观认识的局限和判断失误带来的风险,避免出现朝令夕改、“翻烧饼”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地发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效能。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角度看,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走完前半程,并进入后半程。这一阶段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体系,既涉及经济领域又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
加强顶层设计,首要的是树立全局观念、战略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从宏观思考,加强全局性、总体性的制度设计,既要考虑到横向覆盖的广度,统筹推进各领域制度的相互衔接和配套,又要考虑纵向跨度,将制度建设放在国家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图中谋划,统筹考虑历史、现实和未来,在改革中做好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不为短期利益所左右,努力做到立足全局,放眼未来。
加强顶层设计还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涉及领域众多,各种联系密切,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必然会带来多系统的联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各项改革措施的密切配合,把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不同层次的制度统筹谋划,通盘考虑,加强在制度层面上的系统集成和高效协调,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设计,使各项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才能保证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形成强大合力。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新时代在改革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
加强顶层设计,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积累经验、样本和借鉴,“摸着石头过河”则需要顶层设计的理论指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习近平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我们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对于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顶层设计已经十分明晰,同时在很多重要领域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试点,形成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并不断指导着实践。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更加重视顶层设计,积极稳妥开展试点,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的改革进程,努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我们的制度自信更加彻底更加持久。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充分地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除了改革,别无他途。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