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郭彦林:划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历史虚无主义的界限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1-08-27 09:17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郭彦林:划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历史虚无主义的界限 '...

郭彦林:划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历史虚无主义的界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力度,坚决遏制各种错误思潮蔓延,意识形态主旋律更加响亮,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同时,我们要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挑战依然严峻,一些错误思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仍然伺机冒头,妄图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攻击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竭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以期实现其政治诉求。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捍卫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史观,划清两种历史观的界限。3LR品论天涯网

一、划清维护历史的客观性和虚化客观历史的界限,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3LR品论天涯网

  尊重历史事实,实事求是,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一般用语中的历史事实分为两种:一种是世界上每天发生和客观存在意义上的历史事实或历史事件,一种是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的,或者留在人们脑海里各种形式的记忆,或者拍成照片或录像的图像、视频文献资料的历史事实。在唯物史观看来,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内在规律性,并且可以被人们揭示、认识和发现,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我们说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来编排历史、篡改和颠覆历史。习近平同志强调:“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历史唯物主义以历史事实的客观性为前提。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受到历史著述者主观倾向性和价值观倾向的影响以及包含有客观历史事实因子的历史资料的制约,被书写的历史事实与客观历史事实之间不可能完全相符。我们必须在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在前人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前提下,才能越来越逼近客观的历史真理,达到历史的科学性和人的主体性的统一,而不是主观随意地挑选材料来“解构”“裁剪”历史,把历史当成一种“儿戏”。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3LR品论天涯网

  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无限夸大认识主体的精神和意志的作用,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现实表现。美国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海登·怀特在其代表作《元史学》中认为,历史话语主要有三种解释理论,即“(1)情节化解释,(2)论证式解释,(3)意识形态蕴涵式解释”。“情节化解释”是指通过对史学家情节叙事的类型鉴别来赋予故事“意义”,包括浪漫剧、喜剧、悲剧、讽刺剧等四种不同的情节化解释范式。“论证式解释”是指史学家运用推定律原则,赋予一定情节模式组成的历史事件以逻辑化解释,包括形式论、机械论、有机论、情境论等四种论证式解释范式。“意识形态蕴涵式解释”是史学家为“理解现实”而就历史知识的性质问题所持的特定立场,包括无政府主义、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等四种意识形态蕴涵式解释范式。海登·怀特从后现代思潮“彻底解构传统”的历史学视阈出发,彻底抛弃了理性主义史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我在《元史学》中想说明的是,鉴于语言提供了多种多样建构对象并将对象定型成某种想象或概念的方式,史学家便可以在诸种比喻形态中进行选择,用它们将一系列事件情节化以显示其不同的意义。这里面没有任何决定论的因素……近来的‘回归叙事’表明,史学家们承认需要一种更多是文学性而非‘科学性’的写作来对历史现象进行具体的历史学处理。”近年来,这种源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历史著述理论”,以历史著述的主体性和价值观倾向为借口,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和价值,把历史事实视为持有一定偏见和信念等主体性因素的历史学家的语言描述意义上的存在,无视历史学的科学性,进而得出一切历史都是人“著述”的历史的荒谬结论,坠入了极端的所谓“解构”深渊。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必将为以价值重估为由大肆歪曲、否定客观历史事实,大做翻案文章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打开方便之门。3LR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违背实事求是原则,脱离历史必然性和客观现实条件的制约,以西方文化价值观为圭臬,随意假设历史。以假设证明假设,虚化中国近现代史、党史、新中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达到否定党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执政地位、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诉求的目的。例如,历史虚无主义假设没有“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将其“假设历史”作为真实发生的历史,认为那样中国就会走上一条现代化辉煌之路。有人为帝国主义侵略唱赞歌,认为“西方的大炮也是一身而兼二任,它既是在野蛮地侵略中国,又是在强迫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走出封闭,走出中世纪,走向近代化”。历史虚无主义在虚无否定革命历史的同时,进而否定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告别革命——回望二十世纪中国》这本书中,凡近代中国一切追求变革进步的努力和活动统统被视为“激进”而加以否定,凡一切维护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努力和活动则被称为“稳健”而加以肯定,反对所谓“激进主义”,颂扬改良,认为正是“激进主义”阻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否定革命是现代化最重要、最强大的推动力量,并以“重新研究和评价”的名义,认为“戊戌变法可能成功,辛亥革命一定失败”。因此,他们宣称“要改良不要革命”。事实上,历史事实作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进程,具有不可重复性、一维性、不可假设性。特别是对于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全局、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的历史事实,以及从历史事实抽象出来并为历史实践检验的基本理论前提,都不能假设。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历史虚无主义者随意涂抹历史,无视历史发展的具体事实,忽视历史事实发生的具体条件,脱离历史事实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的普遍联系,缺乏对历史史料全面客观具体的分析,以主观臆断任意裁剪编排历史,以历史发展的个别现象取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普遍规律,将所谓的“新评价”“新思考”“新定位”等“假设历史”取代历史的真实发生,用主观“选择”的所谓历史事实推演真实发展的历史过程,假设、臆测根本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的所谓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和道路,虚化10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事实证明,历史虚无主义根本违背了尊重历史事实、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将历史的客观可知性变成游戏符号,让历史游离于事实和虚构之间,其实质就是用唯心史观来看待历史。3LR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片面引用未经鉴别考证的史料,根据自己对政治的现实诉求,随意改变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会议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结论,并对贯穿在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任意消解。如近年来,一些网络推手、“公知领袖”在网络上利用论坛、微博、微信,以“历史考证”“解密历史”的名义,对一些早有客观历史定论、深嵌民族记忆中的历史事件和老百姓心目中的革命英雄人物、革命领袖进行“解构”,从李大钊到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江姐、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全都被抹黑。一些人从否定历史的细枝末节入手,试图用极其微小的历史细节解构宏大叙事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用历史支流掩盖历史整体,达到颠覆历史的目的。例如,一段时间以来,某些人以掌握了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某些细节为由,质疑其跳崖地点及其与当地百姓的关系,质疑党史研究权威部门的研究成果,以行消解历史之实。某些人肆意亵渎英雄烈士,诽谤功勋逝者,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英勇赴死的江姐被抹黑为风流成性的妓女。这些背离历史研究中正确价值取向的言论,不仅有损于深入客观的历史研究,而且是对我们长期积淀的民族感情的深深伤害,对此我们要坚决给予抵制回击。随着时代变迁,公众的兴趣发生转移,思想维度更加丰富,对以往重大事件、人物和问题等看法也更客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当时针锋相对的意识形态局限,但这些都不构成否定历史事实的时代“动力”。历史事实的重新考证需要我们在史料上花大力气,在充分占有和甄别可靠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方式,弄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真相。仅凭主观臆想提出所谓的“新观点”,然后再摘引精心挑选的历史资料来进行论证,这种做法违背了客观历史事实。如果不是出于对历史研究的无知,就是别有企图,是要篡改历史,颠覆唯物史观。3LR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虚化历史事实,抓住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所谓历史“细节”和局部大做文章,用精心挑选的历史细节歪曲和篡改历史,否定历史发展大势。我们知道,在历史研究中,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要素和矛盾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只有从各种历史因素的普遍联系中,人们才能获得对由各种历史因素构成的历史总画面的一般性质的全面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历史“细节”和局部的价值和作用。列宁在《论国家》中指出:“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另一方面,还要了解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并对“细节”在整个历史联系中的特性、原因和结果等方面分别加以研究,才能看清历史的总画面。列宁指出:“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包括党史、新中国史在内的历史学界,产生了一种淡化理论、只注重历史“细节”和局部的“碎片化”研究倾向,使历史研究陷入了以偏概全、盲人摸象的境地,忽视乃至否定历史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对历史的整体把握,为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提供了土壤。比如,一些人扩大我国社会主义在发展中“细节”上的曲折感受,放大困难过程的痛苦代价,任意丑化、抹黑历史,从情感上制造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舆论;一些人把我国困难时期人口迁移造成的户口注销数字,肆意捏造为饿死3000万的谣言,煽动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的不满;一些人借纠正“左”全面否定毛泽东,并进而否定井冈山时代、延安时代,甚至否定中国整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这是一种极端虚化、否定历史事实的思维和做法。3LR品论天涯网

二、划清历史主流和历史支流的界限,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3LR品论天涯网

  习近平同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党史研究中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这是研究近代历史的基本原则和党史研究的基本要求。历史主流本质是社会历史矛盾的主要和主导方面,对历史事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历史支流是社会历史矛盾的非本质、非主导的方面,对历史事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不起决定作用。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作出科学的历史评价,必须在历史活动的总体和全貌中确定它的主流和主导方面,从历史主流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不是从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情绪。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道理也是这样。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伟大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今日之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空前提高,全党全国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奋力前进”。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现在,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确看待党的百年历史,一方面,我们要抓住党干过的三件大事;另一方面,要把握党的历史的主流本质和主题主线。党的历史的主流本质就是“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党的自身建设史”,抓住了党的百年历史的这三个方面的主流本质,就能在历史大势上和总体宏观上把握住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树立正确党史观。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就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有了对历史的整体判断和大势把握,就能对复杂的史料,尤其是对相当一部分已经失去客观必然性的纯表象、偶然的实例进行去伪存真再鉴别,从史料的真实达到历史的真实,真正确立史料的历史价值,这样才能在具体的历史细节研究中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3LR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客观历史发展进程,歪曲或否定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以假象或谎言混淆是非,遮蔽历史的主题和本质。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历史虚无主义者表现出偏执的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否认历史规律的存在,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细节当作历史前进的真实,并试图用这些细节去否定中国革命史、党史、新中国史的主流。真实的历史细节是历史前进环节中的一个点,但它并不等于历史前进的真实,不能代表历史的全部和主流,更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无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定近代中国尤其是五四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主观判定“20世纪的革命方式确实带给中国很深的灾难”,甚至错误地宣称中国在20世纪选择革命的方式“是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竭力美化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淡化甚至否定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这种错误思潮的集中表现就是所谓的“告别革命”论和帝国主义“侵略有功”论。按照这样的逻辑,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00多年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抗帝国主义列强殖民侵略的历史,就从根本上被否定了。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只看到革命的破坏性,却没有看到革命破坏的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革”的是腐朽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命”的建设本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们党要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国家富强富裕的历史任务,就必须进行革命。正如孙中山所讲:“革命有非常之破坏,如帝统为之斩绝,专制为之推翻;有此非常之破坏,则不可无非常之建设。是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犹人之两足、鸟之双翼也。”历史虚无主义在鼓吹革命“破坏和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又极力美化和淡化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殖民本质,宣扬“侵略有功”。他们主张在对待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问题上要“具体分析”,否定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过程中的主观故意,认为“在客观效果上给中国落后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带来了好处”。他们以一些帝国主义列强帮助中国的假象遮蔽其侵略中国的本质目的,无视正是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才导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客观事实。对此,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于中国革命史、党史和新中国史缺乏具体历史的分析,对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无限扩大,以“反思历史”“重估历史”“学术创新”为幌子,把党的领袖所犯的错误歪曲、丑化为封建暴君的专制暴行,无限人为地夸大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甚至全盘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乃至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极力反对这种对历史不负责任的错误观点时指出:“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党史、新中国史研究领域中出现的这些虚无主义的观点,既违背新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也违背了历史前进的逻辑,妄图以此否定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干扰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妄图把中国的发展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认识论上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性,割裂历史的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主流与支流,罔顾历史唯物主义总体性的辩证法,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扭曲历史。3LR品论天涯网

三、划清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界限,科学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3LR品论天涯网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实质,是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斗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之一,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社会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唯物史观使历史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将历史研究引入了科学轨道。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唯物史观对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把握,彻底击中了唯心史观的软肋。马克思恩格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起点,把生产关系当作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推翻了他们之前的思想家把历史看作某种观念的实现的观点,把唯心主义从它最后的避难所——唯心主义历史观驱逐出去,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克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科学地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历史的发展遵循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容做了经典概述,科学阐述了人类社会在这一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下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趋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概括出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虽未穷尽真理,却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方向及未来,开辟了历史研究的新时代。3LR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唯心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本对立。历史虚无主义唯心史观以西方各种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其哲学基础,适应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图谋和国内反社会主义势力策略的变化需要,脱离客观历史事实,违背最起码的客观性标准,采取历史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认为历史是相对的,不可认识的,否定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历史虚无主义夸大人们的思想动机、杰出人物的主观意志以及偶然性,认为它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3LR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违背实事求是原则,以自己的价值尺度尤其是政治价值尺度为标准,不去全面客观把握历史材料,而是主观臆断去“裁剪”“解构”“假设”甚至歪曲历史,以所谓“范式转换”为名,把历史当作任人摆弄的“游戏”,以达到其否定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政治目的。历史虚无主义基于唯心史观,无视自原始社会解体至今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这一基本事实,攻击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从唯心主义抽象人性论出发解读历史,否定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以所谓“超阶级”“超政治”姿态“重新考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颠倒民族英雄和民族叛贼的评判标准,把历史进步因素说成历史倒退因素,其本质是掩盖其篡改历史、颠覆唯物史观的唯心主义立场。历史虚无主义还混淆历史现象与本质的研究方法而偏执于历史现象,以主观逻辑预设和价值预设割裂历史现象和历史本质、历史偶然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联系,妄图以此达到操弄历史、篡改历史的目的。3LR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以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和历史认识的相对性来否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历史认知的客观真理性,陷入了历史相对主义的泥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尽管人们可以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诸多方面见仁见智,但历史不容任意装扮,更不应该否定历史发展规律。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唯心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否定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否定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和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甚至提出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是背离所谓“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歧途,是少数职业革命家“制造出来”的,是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社会革命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中国人民曾经对和平改良寄予很大期望并进行了很多试验,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国内封建势力为了维护中国封建社会的封建本质,不可能自我革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和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下,中国每次改良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曾经发出革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慨叹。毛泽东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革命和现代化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不破坏它们,中国就不能发展和进步,中国就有灭亡的危险。”“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自由。所以,首先就应该求得国家的独立,其次是民主。没有这两个东西,中国是不能统一和不能富强的。”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顺应世界和中国的历史发展大势,带领并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3LR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脱离历史实际,割裂历史研究中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在扭曲的历史观指导下,一切历史都被庸俗化和虚无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首先,价值尺度要以历史尺度为前提,价值尺度应当服从历史尺度。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表现为生产方式的发展进步史,只有从这一客观真理出发,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判,否则,只能对历史做出抽象的乃至随意性的解释。而且,评判价值在社会历史发展当中究竟代表进步抑或落后力量,也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要把价值尺度放到历史尺度当中来考察,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其次,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相互依存。只有在对历史发展规律真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确立合理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从社会历史主体价值出发,才能正确把握社会历史规律。在实际历史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反对割裂二者、偏执一端的错误倾向。一些人以揭示客观历史本质为由,主张历史研究中必须保持绝对超然的“价值中立”评判立场。这种在历史研究中把客观性和价值观对立起来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历史学家企图将历史研究非意识形态化是不可能的。历史研究主体作为“现实的人”,总是处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之中,在阶级社会里,其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是具有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倾向的。社会历史研究对象是历史的具体的人的实践活动,历史过程是“单个意志相互冲突”的结果,“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陈述历史过程、做出历史结论,必须要做价值判断。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中立”原则,视社会历史研究主体和社会历史研究对象为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和社会实践,没有情感、价值认知和价值观倾向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抽象的人”。但是,这种从抽离了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种种规定性的“抽象的人”出发的历史研究活动,仅仅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活动”,与真实的历史差之千里。在这一扭曲的历史价值观映照下,无数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出生命的先烈被丑化为“野心家”“投机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被矮化为“权力斗争”“宫廷内斗”,结果是为理想和民族大义献身的英雄不存在了,为人类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奋斗牺牲的崇高价值不存在了,照亮人类精神家园的理想信念不存在了,无所谓是非,无所谓崇高,无所谓价值,一切不过尔尔。目前价值中立的主张即使在西方学术界也已被广泛质疑和抛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曾指出:“研究的客观性问题不能仅仅通过试图排除价值观念来解决。相反,社会问题的每项研究,无论范围多么有限,都是且一定是由价值观念决定的。‘无偏见的’社会科学从来就不存在将来也决不会有。努力逃避价值观念是错误的,并且注定是徒劳和破坏性的,价值观念和我们在一起,即使把它们打入地下,它们仍然指导我们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一语中的:“热衷于去‘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3LR品论天涯网

四、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四个自信”3LR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历史的客观性、必然性、规律性的唯心主义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企图通过否定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史“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分歧是不可调和的,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和消极影响,必须与历史虚无主义展开长期、坚决、彻底的斗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3LR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唯心主义历史观,实质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否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深刻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特征,特别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把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为此,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就要深刻认识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以及社会形态更替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原理,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考察,从总体上把握社会的基本面貌和运动规律;就要深刻认识和掌握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体系理论,如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理论,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论,以及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从系统和整体上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就要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如人的本质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论,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理论,无产阶级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理论,从人民主体地位上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等等。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唯物史观,把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作为我们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看家本领,在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中,紧密结合实践发展和时代特征新要求,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唯物史观。3LR品论天涯网

  旗帜关乎人心向背,道路关乎党的生命。我们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分歧是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政治分歧。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虽然多样且充满艰难曲折,但人类社会经由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我们不能假设历史,不能否定历史客观规律,更不能虚化历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和人民100年来在艰辛探索中积累创造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源泉和根本原因。当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歪曲、否定和篡改,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坚决反对、遏制其炒作和蔓延。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坚定信念信仰,在新时代不断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3LR品论天涯网

  参考文献:3LR品论天涯网

[1]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2期。3LR品论天涯网

[2]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0期。3LR品论天涯网

[3]姜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红旗文稿》2020年第5期。3LR品论天涯网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3LR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3LR品论天涯网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5期3LR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1-08-27 09:17: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