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指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具有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特别是要看到,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① 如何管好党治好党,做到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 如何从内生动力入手建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 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既是重要抓手,也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工程。
一、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的重大意义
何谓执政伦理? 它是指执政党构建其执政制度、实施其执政行为所应遵循的价值理念和伦理规范的总和。执政伦理主导着国家权力的运行法则,约束执政主体的执政行为,推动执政主体有效履行职责使命、满足人民需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其执政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权益要靠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来保障,更要靠执政主体自觉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伦理。执政伦理虽然是约束政党执政行为的非制度性规范,但由于它建立在主体内在认同的基础上,是一种内生的动力和约束; 特别是在塑造对政党的忠诚、消除权力滥用的私心、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巩固和增强执政的有效性上具有持久的保障与推动作用。
执政伦理具有的自律性直接制约着权力滥用的动机。执政的核心是权力的运作,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是制约权力滥用。权力起源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意志。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人民的主权不是从国王的主权中派生出来的,相反地,国王的主权倒是以人民的主权为基础的。”①这意味着,国家公职人员作为公共权力的代理行使者,只能在人民赋予的权力范围内(公共领域内) 行使权力。但是权力具有扩张性,如果缺乏监督和制约,它可能被滥用,出现权力腐败现象。面对权力腐败这种严重威胁国家政权稳定的“政治之癌”,法律凭借其强制性给权力拥有者以巨大的震慑,但它只是一种外在的约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权力滥用的动机。美国社会学家奥罗姆认为: “权力取决于公民对社会共同体的忠诚,取决于公民对基本的社会价值观的信仰; 而这种忠诚和对价值观的信仰最终又将制止对权力的滥用行为。”②与法律对权力的制约相比,道德对权力的规约更具预防性、内隐性、广泛性、深刻性。无论是制度伦理从他律的角度规定执政党行使权力的边界和范围,还是个人伦理从自律的角度强化执政主体为人民行使权力的道德信念和责任感,道德都能够从行为动机和行为目的方面增强主体行使权力的公正性,增加对权力滥用的畏惧感和羞耻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划定党员干部“党纪党规线”“国家法律线”和“伦理道德线”,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把权力的滥用置于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拷问下,取得了巨大成效。
执政伦理直接影响着执政的有效性。执政党存在的合法性和治理的有效性不在强权,而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使自己的治理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而这种认同与支持又与其执政伦理有关。正如美国政治学家达尔所说:“一个政府可以被说成是‘合法的’,只要它治下的人民确信政府的结构、程序、法案、决定、政策、官员以及领袖具有 ‘正确’、适当或道德上的美德这些品质。”③法律所规定的仅仅是一种最低限度的责任,是执政党执政行为的底线。执政党只有自觉地将这些法律规定内化,将法律责任变成一种道德责任,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旨是建设好马克思主义政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执政伦理建设就是要保障政治权力的人民性,建构一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伦理。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也是党构建执政伦理的重大意义所在。
道德是立身之本,执政者的道德素养具有强烈的社会导向性和示范性。在社会活动中,执政者处于领导、组织、协调、管理、服务的地位,这使得执政者的道德状况会直接影响全社会的道德状况,执政道德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以前,孔子就指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④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也指出: “治国之道当任德也。”⑤这说明执政者的道德素养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者的身份定位是人民公仆,这要求他们必须无条件地捍卫国家利益,忠实地服务于人民。在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其道德选择只能是人民至上,绝不能为一己私利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2018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①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直接影响着全社会道德风尚”,党员干部应“正心修身、慎独慎微,严以律己、廉洁齐家,在道德建设中为全社会作出表率”②。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党员干部能否时刻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官德,做到慎独,保持自身的道德感召力,确实关乎执政的道义基础和社会的道德风尚。
二、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系统建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既是政治要求,也是道德要求。从伦理规范的角度来讲,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建构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执政伦理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根本要求政治属性是执政党的第一属性,政治建设是执政党的首要建设。任何政党都是根据自己的政治目标、政治宗旨、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组织起来的。政治目标和政治宗旨不同,政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行为就不同,政党的前途命运也就不同。恩格斯指出: “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③“问题只在于怎样从事政治和从事什么样的政治。并且对于我们说来,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④习近平也强调: “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⑤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带有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腐败问题背后往往有政治问题。很多腐败分子不仅经济上腐化,而且政治上蜕变,对党搞“两面派”,甚至搞非组织活动,妄图改变人民政权的性质。只有从政治上看清、悟透腐败的本质,才能有坚持反腐的政治决心和政治定力。因此,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的首要任务。
具体来说,旗帜鲜明讲政治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把准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把准政治方向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习近平指出: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⑥二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马克思指出: “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⑦恩格斯指出: “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⑧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形成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的整体,这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堡垒。三是提高政治能力。2021年1月,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①政治判断力强调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变化,精准识别危险机遇、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政治领悟力强调对 “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 政治执行力强调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政治三力”都是从政治大局出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高超的政治本领把党和人民的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四是涵养政治品德。习近平强调,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党员干部作为先进分子,要以讲政治为第一要求,忠诚可靠为第一标准,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品格,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绝不做两面派、两面人。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永葆政治上的先进性,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人民至上的信念伦理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这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把民心当作最大的政治,把人民作为执政的最大底气。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要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确立 “人民至上”的执政信念体现着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群众史观的深刻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坚定追求。人民至上的信念伦理包含三个方面的核心要旨: 一是秉持人民立场,即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② 共产党人在进行选择时,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真正从思想、情感和态度方面为人民考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即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共产党力量的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③ 三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至上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有机统一的,坚持人民至上,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④ 衡量一种执政行为的伦理意义,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其是否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否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信念,是否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3.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伦理
执政伦理本质上就是“国家权力运作的伦理规范”⑤。习近平指出: “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不是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要把厉行法治作为治本之策,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来、讲起来、守起来,真正做到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要受到法律的惩罚。”⑥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建立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伦理就是通过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制度来外化和强化权力运行的道德法则,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权力的任性。遵循制度伦理、规范权力运行,必须遵循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原则。权力由法定,是指国家机关的职权必须来自法律明确的授予,即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权必有责,是指国家机关在获得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出现的 “为官不为”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次提出了 “三严三实”的要求。他指出: “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些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①“三严三实”可以看作在“严”与“实”的统一中解决我们队伍中“乱作为”和 “不作为”问题的治党之策。用权受监督,是指国家权力的运行和行使必须接受各种形式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习近平指出: “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②除了党内监督,政府工作人员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民主监督,习惯于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违法受追究,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违法行使权力的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总的说来,建立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伦理,就是要把执政伦理与科学的制度设计、严格的制度执行、完善的制度监督、有力的制度惩处结合起来,不留 “暗门”、不开 “天窗”,养成人人遵守制度、敬畏制度、按制度办事的习惯和自觉。
4.守纪律讲规矩的底线伦理
执政党加强执政伦理建设,既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也有不可触碰、不可逾越的伦理规范。底线伦理是针对伦理规范的层次性而言的,是指人们的行为应遵循的最基本、最低限度的伦理要求和规范。人与人之间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形成各种规则、规矩、制度、纪律等。在规则限定的范围内,人的行为获得自由; 而逾越这个范围,自由便受到制约。高度的纪律性是党员党性的底线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的基本条件。党的规矩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坚决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③
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理论上认识纪律的客观性、严肃性,把遵规守矩视为对党应尽的义务,以高度的自觉性去执行党的底线伦理。一要知边界、明底线。《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 “负面清单”,重在立规,为广大党员干部列出了不可逾越的 “底线”。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明确了党规党纪,才能弄清楚 “何可为,何不可为”,提高遵守和维护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要知敬畏、存戒惧。敬畏是人们对具有必然性和神圣性的对象的一种既崇敬又畏惧的心理态度。心中有了对底线的敬重和畏惧,行动就有了界限,就不会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三要防微杜渐、行有所止。习近平多次强调,所有党员干部要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2021 年 1 月,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 “党员、干部要筑牢思想防线,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④ 防微杜渐、止欲节贪体现的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底线要求、一种共产党人的道德责任。5.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
执政伦理的规范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对执政党执政行为的外在界定和约束,具有他律的性质; 而执政主体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是一种自律,对锻造其先进性、纯洁性品格起监督和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利益至上的政党,其根本使命和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要实现这样的崇高使命,意味着要同过时的、错误的主客观世界实行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列宁指出: “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这才是党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才是教育和训练阶级,进而又教育和训练群众。”①“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政党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再庸俗不过的是沾沾自喜的乐观主义。”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同党内不正之风作顽强斗争。习近平指出: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③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职责所在,也是其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执政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风险,而“腐败这个党执政的最大风险仍然存在,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威胁党和国家政治安全。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贪腐行为更加隐蔽复杂”④。在这样的历史发展紧要关口, “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能不能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就成为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⑤。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伦理建设,既需要培养强烈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革命自觉,刀刃向内、无私无畏的政治勇气,也要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历史担当,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精神品格和直面问题、守正出新的实际行动。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敢于抛掉自己身上一切陈旧的、肮脏的东西,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总之,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系统工程,健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伦理体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首要要求,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加强政治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握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宗旨,全面从严治党最终要建立人民利益至上的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健全制度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举措都要靠制度来保证落实,党的制度不仅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而且具有伦理导向性; 坚守底线是基石,只有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可逾越、道德底线不可触碰的观念,守纪律讲规矩,才能建设廉洁性政党; 勇于自我革命是关键,党员干部是执政主体,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对象,只有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真正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推动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五大规范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伦理体系。三、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的新路径
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如何从根本上改进党的作风和防止党内腐败,使以德治党、以德治国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突破口和驱动力,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执政伦理建设,应从理念思维、政治生态、德法共治、制度保障与个体品德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协同发力,方能取得实质性效果。1.用好底线思维,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自觉
底线思维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未雨绸缪、化危为机的思维和心态,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它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也彰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质量互变规律,如果沿着发展的方向,把量变向质变转变的临界点看作 “最好的结果”,那么沿着倒退的方向,就应该把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临界点看作不可触碰的底线,正如列宁所言:“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①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党正确判断形势、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所必须掌握的方法论。
加强执政伦理建设,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方法论自觉,必须用好底线思维。一要做到增强忧患意识和提高防控能力相统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增强风险意识,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纯洁党员干部队伍,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二要做到强化底线自觉和完善底线预警相统一。强化底线自觉,即把底线的具体内容嵌入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遵循底线思维养成的心理认同、心理接受、心理互动机制,形成明底线、知敬畏、存戒惧的内在自觉生态; 完善底线预警机制,即把监督执纪挺在前面,力求防患于未然。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纪委监委按照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 “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起到了早防范、早提醒、早查纠的预警作用。三要坚持守底线和高标准相统一。党员干部的底线道德不仅关涉 “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的“普遍性”问题,而且关系到“我是否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 “特殊性”问题。2016年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 “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②只有广大党员干部对底线心存敬畏,对理想信念心怀敬仰,才能讲规矩守纪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③,也是执政伦理建设的重点。“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中管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身。”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详细列举了各种腐败现象,例如搞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团团伙伙,搞非组织活动,建“独立王国”,搞小山头、拉小圈子等,并向全党发出警示:“这些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大问题,难道还不是政治吗? 还用得着闪烁其词、讳莫如深吗?”④政治生态不好,不仅污染党风政风,破坏党内团结,导致人心涣散、弊病丛生,而且更有可能偏离党的宗旨信仰,脱离人民群众需求,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或势力所利用,损害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破坏国家的政治安全,危害性极大。因此,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仅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价值标准,并把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起来,使党员干部把政治纪律挺在前面,做到脑中牢记政治责任、心中高悬政治规矩、手中紧握法纪戒尺,安分守己为党工作,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3.实施德法共治,加强执政伦理制度化法治化建设
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是解决党风突出问题的关键。党执政的行为方式、组织机构、活动机制等,必须以良好的制度和法制形式确认下来、固定下来并确保人们自觉遵守。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力来维护道德的纯洁性,业已成为执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强有力工具。邓小平强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的作用:“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①只有法律制度、权力体制、政府结构、公共政策等具有道德合理性,包含公平正义,有利于道德因素的生长,才能改变执政行为的任性,改善公共服务供给。
加强党的执政伦理的制度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必须对执政党掌管的国家公共权力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民主执政制度和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我国相继颁布了 50 多部以党内监督、保障党员权利、规范党的干部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法规,这些党内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把从严治标和着力治本结合起来,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心有戒尺,行有所止。其次,建立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以政治监督为重点,党内监督为主导,整合各类监督力量,依规依纪依法、精准科学监督执纪问责,增强监督合力和效力。最后,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党员干部首先要学习制度、熟悉制度,才懂得用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要加强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对违反制度的党员该批评教育的要批评教育,该严肃查处的要严肃查处,以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防止出现 “破窗效应”。
4.依靠学习实践,提高主体道德素质与党性修养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引导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涵养为民情怀、锤炼党性修养是加强执政伦理建设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②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训练哲学思维,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感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使命担当、为民情怀和高瞻远瞩。因此,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品味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那种为人类求解放的崇高情感; 深入思考学,把握经典理论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性; 联系实际学,特别是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党员政治素质诊断和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认真学习,查找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在服务实践中学,在社会服务、劳动奉献中把执政为民内化成执政信念,把取信于民落实于执政实践,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总之,执政伦理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推手,只有尽快解决执政伦理体系的建构与实施问题,唤醒和培养执政主体的政治责任感,把握和遵循底线伦理,加强和完善制度伦理,才能充分发挥执政道德对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高质量、高水准的执政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