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跨越世纪不断筑牢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历史。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不断筑牢理想信念的历史经验,发掘其现实启示,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更好地坚守住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锻造理想信念的钢筋铁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筑牢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基
重视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特色和优势,筑牢理想信念是思想建党的中心内容和基本前提,也是建党、治党、强党的核心。在建党之前,党的早期创始人就确立了明确的理想信念,力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建设中国共产党。被称为“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的圣火‘盗’到我国的‘普罗米修斯’”[1]35-36的李大钊,热情地歌颂社会主义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新信条”[2]600,系统地向中国民众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并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较量中以坚定的立场确保了党小组的纯洁,成为马克思主义最忠诚的信仰者、传播者和捍卫者。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的陈独秀也把确立理想信念作为创建党的思想前提,认为建党大业“和行船一样,定方向与努力二者缺一不可”[3]63,“努力”与否是前提,“定方向”才是关键,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方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也是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4]131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治组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的成立是以共同的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基础和联系纽带,并以党章、党纲的方式作为约束全体共产党员和各级党的组织铁一般的规定。坚实的信仰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史诗的帷幕。党的第一个《纲领》中明确规定“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5]3,庄严地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镌刻在党的名称中,写进了党的纲领里。党的第一个《决议》郑重宣布,中国共产党“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5]8,表明从建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将自己的阶级属性着上了“无产者”的底色,把自己的服务宗旨贴上了“为人民”的标签。中共二大的《宣言》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最低纲领,并坚持“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5]115的最高纲领,指出“只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联合’是解放全世界的途径”[5]117。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认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以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为己任,而且以实现全世界的解放作为革命的最终目标,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崇高且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做一切事业的指南针”,将共产主义视为“解散(放)人类的明星”[6]7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百年峥嵘岁月中历经磨难而初心不改的秘诀。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基础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又造成了资本对劳动最为深刻的剥削,从而引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导致每隔几年就会发生的经济危机。只有通过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才能消灭资本的剥削和压迫,实现劳动的彻底解放,进而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唯物史观的发现,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一个避难所即社会历史领域驱逐出去,实现了人的思想意识的彻底解放,论证了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是实现彻底解放的真正力量。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财富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给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条件,实现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转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擘画的未来图景中,共产主义成为“最近将来的必然的形态和有效的原则”[7]197,是继“人对人的依附”时代和“人对物的依附”时代后,人类社会最高级的存在形态,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唯一归宿。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理想仅“有思想上的共产主义”是不够的,“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7]231-232并将“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8]817的历史使命托付给现代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幸福美满、世界人民和谐的神圣使命,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同世界人民的共同事业统一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最高目标迈进。信仰的坚定不是一蹴而就的,理想的实现更不是一时之功,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和共产主义的目标激励作为鼓舞和鞭策自己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不断筑牢且须臾不能放松。
中国国情和党情的特殊性及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筑牢理想信念的艰巨性与长期性。中国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在一个不利的社会环境中作出的历史选择。如何把产生于欧洲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到中国并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面对信仰产生发展的环境缺失和信仰“非本土化”遭遇的现实,中国共产党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理想信念的选择更加坚定。近代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反动力量强大,无产阶级力量较为薄弱,农民人口数量众多,小资产阶级影响较大,小农意识及迂腐落后的封建传统思想与奋勇向前的革命战斗精神格格不入,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信心产生消极影响。在无产阶级特别是共产党内部,党员的阶级成分相对复杂,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多是“零碎”“空洞”的,“系统地”“实际地”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党员寥寥可数。[9]193这种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和党员队伍结构,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使无产阶级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易,导致了这一理想信念也较易于受外部不利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在这方面我们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都曾是热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战士”,经过“亲身实践”和“审慎的思考”后,[10]20他们发现从西方学来的方案“并不是包治中国百病的良药”[10]7,沉重的失望后他们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加以接受”[10]21,从此踏上了秉持着共同理想信念的革命道路,但环境的影响变化却使他们走出了迥异的百态人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始终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坚持革命到底的,但也有个别人在复杂环境下脱离党组织甚至走向党和人民的反面,最初的崇高信仰并没有坚定到底。历史的教训表明,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次完成的,不是一劳永逸的,务必将强化理想信念建设与改造客观世界同步推进,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二、中国共产党筑牢理想信念的历史进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与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是同向同行、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日益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不断推进的党的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和人民,到创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实现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有机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使百年党史辉煌绽放。回顾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的历史,尽管在不同时期筑牢理想信念的具体实践不尽相同,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忠实信仰者的立场是坚定不渝的,留下的历史经验更是弥足珍贵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被围剿、被封锁的困难境地,理想信念发生一丝一毫的动摇都可能导致党的生存危机。在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面对“红旗能打多久”的悲观主义情绪和革命事业的暂时挫折,党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追求,始终把筑牢理想信念放在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和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突出地位,于克服万难中取得了革命胜利。一是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取得革命胜利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深知加强信仰教育,强化“党性教育与党性学习”,是“决不可轻视”的问题。[11]33-34这一时期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相呼应,与革命的阶段性目标相契合,坚持“教育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12]的根本原则,具有鼓动性与革命性的鲜明特征。党以根据地开办的党校、各种短期培训班和干部学校为教育阵地,把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整风运动作为主要抓手,以张思德、白求恩等榜样事迹作为典型引领,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筑牢党的理想信念。尽管这一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并不系统,但初步解决了当时“党员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13]294,起到了统一认识、凝聚力量的作用。二是通过制度构建保障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为提升战胜敌人的理论自信和战斗能力,针对这一时期党员信仰不稳固的情况,建立了党课培训制度、学习及监督检查制度,对党员理论培训的内容、方法、时间及检验标准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些成为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制度建设的初步探索。三是创造性地将基层党组织作为筑牢理想信念的“战斗堡垒”。这一时期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和制度,逐步形成了包括“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在内的四级组织机构,从下到上建立起理想信念的组织壁垒,凝聚起磅礴的力量并成为“艰难奋战而不溃散”[14]65的强大支撑。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正是凭借着初心不悔、勇往直前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斗争中不断探索、披荆斩棘,完成一次次的战役洗礼,纠正一次次的路线错误,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成功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大使命。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背景下理想信念建设的新篇章。作为革命的胜利者,如何克服“党内的骄傲情绪”,使中国共产党经得起“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15]1438作为国家的建设者,怎样在“一穷二白”的中国大地上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些都需要中国共产党笃定信念、稳心定志去解决。一是教育活动循序渐进,榜样引领持续进行。针对新中国成立后党员人数激增,但许多党员“并不懂得或者不甚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16]323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主要通过“三反”“五反”、整党整风等集中教育活动,对党员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政治常识、理论常识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著作的教育,为实现全党的思想自觉创造了重要条件;还对这一时期涌现出的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进行宣传,红旗渠精神、铁人精神等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标杆,使党在政治上更加坚强,在思想上更加清醒,在理想信念上更加坚定。二是颁布规章条例,形成制度规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靠党内法规和制度机制规范理想信念教育,是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安排。党中央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落实了基层组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职责任务,从党支部做起,严格理想信念教育,成为中国共产党筑牢理想信念的有效尝试。三是严惩腐败堕落,强化纪检监察。针对个别党员干部丧失理想信念,“陷入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泥坑”[17]191现象,对丧失理想信念行为严惩不贷,用反面典型教育广大党员。同时,先后成立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检察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监督功能,实现了组织监督与制度保障并举。理想信念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严格化,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既呼吸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带来的“新鲜空气”,又面对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信仰危机”。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领域乃至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情况新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18]382,推动理想信念建设进入了新阶段,迈上了新台阶。一是探索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理想信念教育新路径。全国陆续恢复、新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党员培训中心,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式的理想信念教育机构,推动党员文化素质普遍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不断丰富,不仅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还结合国内外形势和时代发展要求,陆续增加了“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等内容;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紧跟科技革命和时代发展浪潮,运用信息传播和教育技术的新成果,由传统学校教育向现代化多媒体教育发展,推动了党的理想信念教育逐步实现正规化、科学化和常态化。二是注重制度建设,持续颁布了多项教育规章制度。这一时期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制度化规范化。1984年颁布《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2006年颁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使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制度规章更加完备和清晰。三是强化监督惩处,检验党员信仰“坚韧度”。高度重视党员丧失理想信念、腐败现象频发的问题,严肃惩处抛弃灵魂、丧失底线的党员干部,警醒全党要时刻铭记苏东剧变“信念的崩溃”[19]178的教训。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理想信念建设的积极探索,这些经验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理想信念建设、薪火相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面对国内意识形态多元复杂、国际形势波诡云谲,中国共产党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自觉与担当,谱写了理想信念建设的新蓝图。一是实现了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智慧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的显著特点就是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到首要位置,将提升政治自觉和培育理论自信结合起来,为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基础上,还发挥了“学习强国”等全媒体教育学习平台在全方位宣传马克思主义中的“流量”效应,借助AI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实现了理想信念日常“云教育”。二是构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党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制度,为新时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党员教育培训的规章制度,如《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从制度层面保证了广大党员能够接受到系统性、经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三是强化了理想信念的监督惩治机制。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下,中国共产党用“铁一般的纪律”划定了党员理想信念不可逾越的底线、红线、警戒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委和监察委的建立构建起了严格有效的监督惩治机构体系,凝聚全社会合力,监督“精神缺钙”者在阳光下补钙壮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信仰的伟力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定心正气朝着下一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进。
三、中国共产党筑牢理想信念的当代启示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理想信念建设,既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又为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回顾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的百年实践,为新时代继续筑牢理想信念提供了诸多重要启示。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充分认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无论何时都要把理想信念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一是要把理想信念建设作为决定党长期执政的基础性工程。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也是历经百年奋斗、72年执政的老党。能否把大党建设成强党、使老党不断焕发青春,关键在于初心使命是否仍然坚持、理想信念是否依然坚定,核心是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并得到人民的拥护。中国共产党要想“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实现长期执政”,[21]529必须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民主政治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同时,不断筑牢共产党人坚定而执着的理想信念,让信仰为“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2]注入持久生机。二是要凝聚起理想信念团结全党的强大功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2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实现“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的目标,根源就在于有共同而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优势的强大支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继续以排除万难的决心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以始终不渝的信念擘画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图景,以“理想”为圆心,把“信仰”做半径,绘就新时代“最大同心圆”。三是要发挥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成长的重要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着我们的言论和行动”[24]10,是统率共产党人个体“行为和灵魂的精神皈依”[25]。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把经济社会推向高质量发展新时期,把握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每位党员肩负的时代使命。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环境和宏伟艰巨的使命,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对党员个体的价值引领作用,以坚定的“政治灵魂”提升崇高的精神境界,用无私“大我”抵御狭隘“小我”的阻碍羁绊。
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把教育作为筑牢理想信念的根本手段,不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开拓探索,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守正创新。一是要丰富与时俱进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牢牢握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把“金钥匙”,以教促学、学以致用,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提升广大党员在多元纷乱的社会思潮中明辨曲直、坚定立场和发声亮剑的知信行合一能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26]294。要持之以恒强化“四史”教育,增强对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峥嵘百年的党史、砥砺奋进70多年的新中国史和波澜壮阔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的理解与信心,将“四史”作为见证中国共产党从过去走向未来、从胜利走向辉煌的最好教科书,为新时代党员继续坚定理想信念注入持久能量。还要广泛开展榜样人物的宣传教育,领悟榜样所带来的无穷的精神力量。从呕心沥血的老一辈革命家到再创新功的新时代楷模,通过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发广大党员的使命感,将精神激励化为实践动力,不断践行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人本色。二是要采取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共产党员生活在现实中,既是社会的公民,是执政党的党员,又是团队的成员和家庭的一员。要使共产党员始终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推动形成以党内教育为根本,以良好社会风气、良好职业环境、良好家风家教为重要依托的多层次精神文明建设,以良好的社会风尚涵养优良的党风政风,打好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组合拳。同时,要重视和强化党校教育作用,发挥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红色文化圣地等“红色基因库”的教育功能,通过定期开展载体鲜活、情境追忆的各类展览,让理想信念“看得见”,让革命精神“活起来”。三是要优化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开展灵活的教育方法,对党员进行分层、分类和按需的理想信念教育,避免“一锅煮”“一帮哄”。在各种教育活动中要善于综合运用案例式、讨论式及研究式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增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移动化、即时化和便利化,转变枯燥乏味的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方式,力争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27]的语言吸引党员的兴趣,用喜闻乐见的中国化表达赢得党员的青睐,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理想信念教育话语筑牢党员的信仰境界,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制度的关键性地位,发挥制度治党在筑牢理想信念中的“硬约束”作用,着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理想信念建设制度化,为新时代筑牢理想信念提供强力保障。一是要继续推动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制度。有制度保障,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贯彻落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基本制度,并不断深刻总结优秀教育经验,将理想信念教育规律上升为党和国家层面的制度规定。同时,推进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在教育实践中力求内容更新机制建设与方式创新机制建设的同向发力。进一步严格规范理想信念教育考核制度,更加注重考核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实现“教”与“行”的一致。二是要严肃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坚守铁一般的理想信念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要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不断修订强化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颁布实施纪律处分条例,压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等党的自身建设的各项制度,使坚定理想信念成为一项普遍适用、扎实有效的政治行动。广大党员要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等方面深挖细究自身短板与不足,通过思想交流坚守好初心使命,筑牢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生活制度这个“战斗堡垒”。三是要进一步规范理想信念仪式和礼仪制度。合宜的仪式和礼仪是“宣示价值观”、培育理想信念的有效方式。中国共产党要继续“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28]110,赋予理想信念庄重的“仪式感”,持之以恒开展制度化的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和“烈士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一批国家纪念日的祭奠活动,为广大党员追思先贤、筑牢信仰提供平台。通过宣誓仪式将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和党员干部入职宣誓仪式规范化、制度化,实现具体流程和要求的严格化与细致化,不断增强党员入党和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共产党必须推动以“铁一般的纪律”巩固和筑牢自身理想信念,对党内丧失理想信念的人击以重拳、决不手软,以确保全党意志统一、行动一致。一是要牢牢抓住政治纪律这个“打头的、管总的”纲,带动并严肃其他纪律。在已有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纪律法规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党内相关纪律法规推陈出新,发挥党纪党规在党员理想信念建设中标本兼治的双重功效。二是要坚持在遵循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现有9100多万党员,虽有岗位和职务的不同,但没有地位和权利的差别,只要是共产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是普通的一员,都要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首位。只要是违反了党的纪律规矩、丧失了理想信念,都要接受党的纪律的严肃处理。三是要提升对丧失理想信念党员惩处的执行力。铁律生威的关键在于执行。面对那些在接受信仰教育和了解制度规章后仍丧失理想信念、选择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的党员,必须落实有纪必执的命令绝不手软,避免纪律成为没有约束力的“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29],促进纪律执行力成为筑牢理想信念的强制力。需要明确的是,对于丧失理想信念的党员,纪律惩治是方法但不是目的,让广大党员遵守纪律才是最终归宿。惩治的重点在“治”,但要防止惩治措施的简单化和粗暴化,“更加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30]。通过加强纪律惩处力,提高反面“教材”的警醒效果,让丧失理想信念者重新建立精神家园、停止无视法纪的妄行,让纪律惩处成为筑牢信仰的高压电网。
四、结语
共产党员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31]169。这种“特殊材料”就是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播种、生根、发芽,经历革命洗礼、改革检验而愈发坚定且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精神名片”,是蕴藏在共产党人骨子里的“比钢更坚韧,比金更闪光”[32]的精神品格。正是靠着不断筑牢的信仰支撑,中国共产党逐渐褪去幼年的青涩与迷惘,于困境中坚持真理,在曲折中修正错误,变得愈加成熟而富有魅力,从建党之初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现在世界最强大的执政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路口,中国共产党要一如既往地高擎理想之旗、信念之帆,将理想信念作为克难制胜的精神源泉,继续探索筑牢理想信念的新路径,不断开创理想信念建设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田子渝,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1918—1922)[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2] 李大钊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 陈独秀文章选编(中)[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4] [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5]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6] 田诚.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M].武汉:汉口印行,1921.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1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2] 王树荫.人的彻底解放与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10).
[1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1卷(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4]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7]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8]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9] 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最新版)[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3.
[20] 习近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6-24.
[2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3] 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J].党建,2015,(4).
[24]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5]龚云.理想信念坚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EB/OL].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wp/2019-0
9/11/c_1124985233.htm,2019-09-11.
[26]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7]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14-01-15.
[3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J].党建,2021,(2).
[31] 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2] 吕其庆.不忘革命传统 坚定理想信念[J].红旗文稿,2016,(9).
(作者:房广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溢,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