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我国国民素质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1-12-08 13:0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我国国民素质 '...

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我国国民素质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首先需要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国民素质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存在不小差距,与我国的大国地位相比还不相适应。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对国民愚昧迷信观念进行彻底改造。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国民科学精神严重不足,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

  一、以科学精神弥补中国传统文化之不足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它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对国民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表现为一国的国民素质。我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精神缺失对我国国民素质的影响极为深远,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必须要从弘扬科学精神,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做起。

  科学精神是指在长期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观念、意识和形态。科学精神首先表现为追求真理的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源于古希腊哲学,伴随着西方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更加强化。古希腊哲学崇尚自由,具有“求知”、“爱智”的精神,讲求“理论”、“逻辑”的理性,“对象化一主体化”的思想方式。① 这些思想传统培育了西方人的科学理性,也为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科学实起自人对物”,②“对象化一主体化”的思想方式使人与物相对,主观与客观分离,物成为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人们把研究对象指向客观存在,采取实验的方式去探求客观真相,从而培育出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是古希腊理性精神的直接继承者,近现代自然科学的日益严格苛刻,也进一步强化了科学精神,塑造了西方人的理性性格。相比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形成和发展,它形成的以实用理性为代表的文化,具有道德中心倾向,与西方以科学理性为代表的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反差。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在封建宗法专制基础上,与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它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就过分早熟,因而其中虽不乏人类深邃的智慧光芒,但也带有许多消极的毒素,对我国国民的现代化形成阻碍,使我国的国民素质表现出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方面。因此,弘扬科学精神,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对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带有根本性的意义。

  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我国国民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精神首先表现为一种探索真理的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是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以及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探索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奥秘的过程中形成的普遍认同并加以遵循的价值准则、思想方式和行为规范,是人类理性的集中体现。科学精神造就的是一种理性化的人格气质,它往往首先被科学家内化为个人品格,成为科学家的“良心”,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升华为精神和社会人格,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影响、渗透,联系越来越紧密,科学精神由此进入文化价值领域,成为科技时代一种重要的人类价值观。在当代中国,我国国民素质不高的主要方面表现为缺乏理性精神。一方面,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国民形成了笼统、模糊的思维方式,不习惯于精确化、理性化的思维,封建迷信思想也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许多人在社会转型中迷失自我,容易形成急功近利、浮躁的性格。因此,在全民中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思想品格是十分必要的。科学精神一旦形成,不仅可以激励人们学习、掌握和应用科学,鼓励人们不断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前进,而且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险的追求精神。在科学漫长的发展道路上,经历了一个充满艰难险阻的过程。在西方漫长黑暗的中世纪,宗教对科学进行了百般压制和残酷迫害。哥白尼冒险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布鲁诺被罗马教廷烧死在罗马广场,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20世纪以来,爱因斯坦等优秀科学家遭到法西斯的迫害……在近现代科学发展的400多年中,科学与宗教神学、世俗力量和法西斯专政进行了血与火的斗争,那些先驱者以鲜血和生命在布满荆棘的荒野中开辟了一条科学发展的崎岖小道。马克思在《资本论》法文版序言中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对读者的勉励,也是马克思一生的写照。他为了追求革命真理,一生都处于遭受迫害、颠沛流离、贫困交迫之中,但他不畏艰辛,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付出了40年辛勤、顽强和一丝不苟的劳动,才写下了《资本论》这一宏篇巨著。在马克思身上所体现的这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是一种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无数后来者学习的榜样,转化为改造世界的无穷精神动力。

  科学精神还包含着一种崇高的道德人格、道德人品和道德素养。科学精神是科学家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结晶。纵观科学史,许多科学家表现了崇高的品格,如淡泊名利、实事求是、不畏艰险、乐于奉献等,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居里夫人、富兰克林、爱因斯坦、还有钱三强、周培源、竺可祯,钱学森……宛若璀璨的群星。他们都把促进科技进步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的毕生奋斗目标,不断完善自己的理想人格,他们是各自时代的精神楷模。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指出:“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在全社会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鼓舞着人们为祖国的现代化而努力。

  三、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我国国民科学文化水平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国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我国大多数公民还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文盲率大幅度下降,许多地区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特别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思想在某些地方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低下,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③ 在我国,封建迷信思想还残存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伪科学、反科学的诈骗活动在某些地方还很猖獗,邪教势力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干部群众识别和抵制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能力。”④

  弘扬科学精神,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高我国公民文化素质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事业,居于经济建设的首要战略位置,对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但我国的教育思想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而忽视了素质教育。我国教育一直重视现成结论的传授,重视已有知识的接受,忽视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因此,可以说,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使学生充其量学到了一些科学知识和结论,却没有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甚至使科学知识和结论沦为教条,反过来束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国在教育近代化和现代化中直接引进外国自然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后,立即带有明显的工具主义倾向,本该一体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被人为地肢解和分离了。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则着重科学带来的“船坚炮利”、富国强兵的直接功利,并不关心“船坚炮利”的思想和精神。对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内容能够全盘照搬,至于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哲学、逻辑等就加以排斥,用传统的儒家思想取而代之。正如鲁迅先生尖锐指出的:“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上午声光化电,下午子曰诗云。”这种教育工具化的倾向,切断了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态度情感、精神动力之间的联系。缺乏直接产生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灿烂成果的思想基础,缺乏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这种状况在近代科学传入中国的百多年里,并没有被认真加以反思,反而继续下来。科学精神的教育在中国没有很好地成长。因此,需要改变这种十分功利的工具主义倾向,在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当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科学精神对培养我国国民的主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但又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来实现。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不在人之外,而在人的活动之中。但在西方一千多年黑暗的中世纪里,宗教神学居于统治地位,神是世界和历史的创造者,上帝至高至上,而人则至卑至贱,人的主体性被神所取代。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中国人被神权、政权、族权等枷锁所桎梏,人的主体性丧失,处于被动地位,人们创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遭到极大的束缚。时至今日,这些毒素仍然在人们的思想中产生着影响,如人们的政治参与度不高,参与政治的素质低下,公民意识淡漠等。

  崇尚科学精神,可以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科学精神包含着自由探索精神、怀疑批判精神、大胆创新精神、严谨求实精神,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一种追求真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人格气质。具备科学精神的人,往往表现出尊重客观实际的理性态度,不迷信权威,善于独立思考,独立自主,具有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具备了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意识。

  科学与民主是一对孪生兄弟。列宁说:“文盲是排除在政治之外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那么这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就无法发展。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真正具备了主体意识,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提出要以人为本,通过科学发展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我国国民素质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在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科学精神是科技时代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对于传统文化中科学精神缺失,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正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当代中国来说,弘扬科学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探索科学精神对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重要作用,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① 参见吴国盛:《科学与人文》《我的人文观》[c]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70页。

  ②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312页。

  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国发[2005]144号)。

  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

  

  责任编辑:王佳菲

 

发布时间:2011-12-08 13:03:34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科学无神论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