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的长远之计,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基铸魂聚力的战略之举。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增强以初心使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旨在立根固本,筑牢“中国之制”的信仰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初心使命以时代内涵,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本质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为党和国家立心立命,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树牢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奋斗目标,唤起对理想信仰的虔诚执着,激发起使命担当的思想自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解决的是信仰信念迷失等“思想根子”问题,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则以制度的刚性立根固本,解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终极目标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为国家制度“立心”定向,指出:“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思想上必须十分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以更开阔视野把握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全党的自我认同和使命自觉,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的 “时代之问”。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之制”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近百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年的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5000年传承中发展而来的,既要从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伟大理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寻根党的初心使命来源,也要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5000年中华文明寻根党的初心使命的源头活水。要从毛泽东同志建设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理想、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中,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领悟党的初心使命的深刻内涵,把握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及中华文明本色,赋予共产党人政治信仰、科学信念以深厚的中华文明底蕴,促进党员干部对理想信仰的虔诚执着、人民对“中国之制”的内在拥护。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重在党性教育,构建“中国之治”文化之魂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新形势下,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重在党性教育,构建“中国之治”的文化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这一重要论断,从更深层次上实现了党的建设与中华传统文化的链接交汇、融会贯通。认真总结我们党革命时期进行党性教育的成功经验,深入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对于提高党性教育水平与成效,建设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培养造就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优秀共产党员具有重要意义。
以“心性”涵养党性,厚植共产主义信仰。积极发掘“天人合一”、“内圣外王”、“致良知”、“知行合一”的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赋予其时代内涵及党性修养的特色,拓展和提升党性修养的精神境界。特别要厚植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打牢共产党人政治信仰的人文基础,使党性扎根于更深厚的心性沃土,实现党性教育外在灌输、内在认同、心灵觉悟的统一,从根本上解决对共产主义理论真懂真信的问题,有效解决党性教育入脑入心的问题。
重拾“为天地立心”的精神气魄,升华政治觉悟。充分汲取传统士大夫自强不息、心系家国、忧乐天下、崇德向善、道义担当的文化精神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弘扬革命时期共产党人胸怀远大理想、为人类解放、民族救亡、人民幸福而牺牲奋斗的革命情怀和英雄气概,培养造就“不忘初心”、“为天地立心”、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共产党人。要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升华阶级觉悟和政治觉悟,体现先进性和纯洁性,正确对待公与私、义与利、得与失、苦与乐关系,自觉抵制市场交换原则、物质利益原则和权力名利对党性的侵蚀。
重建文化认同,促进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建设。明晰优秀文化传统与价值的跨时代性、现实可资借鉴性,提高党员干部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情怀。架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沟通融合的桥梁,促进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建设。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理论武装扎根党员干部心中,党性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好党性中革命性、斗争性与包容性、和谐性的关系。既要发扬斗争精神在处理党和国家大是大非问题、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又要注重和谐包容、从容中道、讲仁爱、尚和合、求大同等意志品质精神的培养,涵静气、炼定力,促进党员、干部身心和谐、情趣健康、境界超越。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夯实党性的基础。处理好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强化党性原则,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同时,恪守人民性不动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心为心,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人民甘苦为甘苦,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弘扬正直、诚实、善良、忠厚、仁义、廉耻等基本的人性品质,突出党性的人品特性,党员的好人特征,引导党员、干部向上向善,发挥道德表率作用,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有人格魅力,要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高级干部要成为道德楷模的要求。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志在以“治心”引领“治事”,全方位提升党员干部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提高党员干部的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有明确要求,并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我们要处理好知与行、理论武装与推进工作的关系,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凝聚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以“治心”引领“治事”,全方位提升党员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为政之道,修身为本,我们要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升境界和格局。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自觉以治心为治事赋能,以治心统领治事,提升治理能力。练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战略定力,不为诱惑所困、不为琐事所烦、不被情绪所扰,各种利欲面前“不动心”,培养强大内心,坚定从容,敢战能胜,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历事才能练心。把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真刀真枪磨砺,强弱项、补短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艰难困苦和磨难中锻炼成长。党员干部要强化制度和法治意识,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的自觉,带头维护制度和法律的权威,提高运用制度干事创业能力,做制度和法律执行的表率,善于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德治与法治、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图谱。探索建立促进党员干部对理想信仰虔诚执着、至信深厚的制度,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引导党员干部忠诚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懂弄通做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刻领悟共产主义与传统大同理想的内在契合性,以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探索建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走深走心走实制度,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领袖成长地、思想萌生地现场体验教学“两本教材”,贯通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文化”,全方位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创新理论武装的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外在灌输与内在觉悟的统一,达到入脑入心、刻骨铭心。探索建立涵养人民情怀、对群众念兹在兹的制度,树立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涵养对人民的情感。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把群众当亲人,与群众心连心,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探索建立知行合一、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制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即知即行、笃信笃行,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发挥党的全面领导作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网络编辑:张福军
来源:《红旗文稿 》2020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