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宁则把政治经济学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使政治经济学不仅具有新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有现实的研究与批判对象。它建立在以客观经济规律为依据的坚实基础之上,指出了现代化生产方式发展和趋于瓦解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各种矛盾,并从社会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能够消除这些矛盾的积极力量和因素,使政治经济学成为真正的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是时代的产物,充满了时代精神和时代理性,对于我们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演变历程和思想逻辑,才能够结合实际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逻辑的理论创新成果。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理逻辑
“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和人生阅历非常丰富,他亲身经历不同时期的经济实践,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习近平经济思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经验的基础上,更多体现出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升华,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实践论原理。
其一,新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理逻辑。
习近平经济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
创新发展理念,在学理上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重点论原理,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错误。创新发展在新发展理念中居于首要地位,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二是社会系统工程原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方面各领域。
协调发展理念,在学理上体现了两点论原理。两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视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和一点论的错误。协调发展理念在学理上也反映了“木桶效应”或“短板原理”。协调发展要求不能忽视发展中的短板,要学会“弹钢琴”。协调发展理念的典型学理运用是两大部类生产原理。马克思提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
绿色发展理念,在学理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原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环境观也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例如,《论语》中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有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放发展理念,在学理上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理论。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就详细论述了世界贸易、世界市场等问题,深刻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逻辑、过程。《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改革开放。
共享发展理念,在学理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共享发展理念实质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其二,“七个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理逻辑。
2017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了“七个坚持”。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其学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多方面显著优势,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特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学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包括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包括:人民是认识主体、人民是实践主体、人民是价值主体、人民是历史主体、人民是权力主体、人民是监督主体、人民是评判主体。
“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其学理体现了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的前进过程。在内容上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形式上看,事物变化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也是上升性或前进性、周期性或曲折性等的统一,表明事物变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际是政府和市场两手合力论,在学理和实践上拓展了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派主张通过自由市场竞争的方式配置资源,政府仅是“守夜人”的角色。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大危机,宣告了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派理论的破产。凯恩斯主义引入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严重“滞胀”也证明其理论存在严重缺陷。之后,否定政府作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重新兴起,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又对其进行了反思。可以说,整个市场经济理论史,就是政府和市场关系争论的历史,西方国家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强调政府和市场都很重要,但两者的作用不同,需要共同发挥作用,有效弥补了西方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在认识上的缺陷。
“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其学理可归结为两点:一是供给理论与需求理论,二是对立统一关系原理。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各自有其内在规律和外在影响因素,呈现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西方供给学派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强调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供给学派强调的重点是减税,过分突出税率的作用,并且思想方法比较绝对,只注重供给而忽视需求、只注重市场功能而忽视政府作用。
“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其学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就是基于国家经济发展布局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等问题,有针对性地部署一系列经济发展新战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高度统一。
“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其学理可归结为两点:一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二是底线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稳”和“进”是一对矛盾,稳中求进,要把“稳”和“进”有机统一起来,“稳”和“进”是辩证统一关系。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逻辑
2017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其一,新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逻辑。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创新在新发展理念中处于首要位置,原因是:一是要素资源的供给约束日益加剧,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带来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三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四是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发展成为贸易强国,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五是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
协调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些不协调的方面,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投资与消费、政府与市场、人与自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硬实力与软实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调发展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强调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要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受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不高,出现了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指出,“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开放发展,提出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已经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外资准入持续放宽,营商环境继续改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业已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内核准率先完成。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短板。比如,“三农”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入托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老、少、边、穷地区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享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主要有4个方面: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其二,“七个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逻辑。
关于“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充分体现了经济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导向。比如,有的党组织作用虚化弱化,不能切实把中央精神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中;有的党组织在领导经济工作时没有很好地遵循经济规律;有的党组织缺乏新形势下领导经济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习惯用老思路老套路,没有把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日益完善,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保证了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前,我国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亮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促进共同富裕的原则、总的思路及实施路径。
关于“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论述了经济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并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关于“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从总体上讲的,不能盲目绝对讲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而是既要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大前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是定语,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
关于“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而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长期问题。综合分析,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周期性、总量性的,但主要是结构性的。结构性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我们要在已有工作和成效的基础上,在目标、任务、方式、政策、路径、举措等方面深化落实,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宏观调控措施,要求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包括: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手段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目的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是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坚持问题导向,部署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新举措。比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这些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于“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方法论,强调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求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辩证思维,以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
习近平经济思想以全新的视野,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发展成就。不少学者常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然而,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依靠比较优势实现长期的成功。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比较优势具有动态性,随着传统比较优势的弱化或消失,比较优势会转移到其他地区或国家。由此,比较优势理论无法完整地解释中国的成就。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践中形成的,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经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出发,与当今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涉及政治保障、发展目的、发展理念、主要矛盾、工作主线、发展战略和策略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转化为行动的指南。
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是从中国实践中来,又用于指引中国实践的科学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蕴含着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品格,构建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严谨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框架,彰显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行过程,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开创新时代我国经济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委会副主任、中央团校副校长)
网络编辑: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