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要在新态势新环境中建成文化强国、展现大国文明,必须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必须深入开展文明实践,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让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作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决策,强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拉开试点工作帷幕。自此,全国多个省市密集启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试点工作。三年来,试点单位从50家扩大到50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人们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
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意义
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新变化,为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推动党的理论政策落地生根,推进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跨越,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必须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出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指示,指出“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1.党的理论政策落地生根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首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与围剿,我们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抗战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残酷暴行,我们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夺取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大跨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纵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也能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纵使面对千年贫困难题,我们党也能精准施策,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持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其思想引领力和实践创造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开展多样化、灵活化的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引导群众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增强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通过阐释党的大政方针、解读利民惠民政策,让百姓对生活有盼头、对未来有信心,动员和激励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群众身边的宣传阵地,是学习践行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的有效载体,能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助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基层群众的生动实践。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历史进程中彰显着生命力和引导力,而且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继往开来提供着丰厚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思想智慧、行为基准和价值追求,依然是我们前进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是通过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优良家风以融入家庭建设,广泛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德治经验以深植基层治理,不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传统美德以推动道德建设,既能够增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觉践行,又能够涵养良好家风、培育淳朴民风、创新基层治理。从一定意义上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文明实践探索传统文化的时代形态吸吮出新的养分,以文化浸润展现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折射“今用”的价值,能够成为“兴文化”的“加速器”,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铸就文
明底蕴。
3.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既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放在重要位置,明确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这里的社会文明不是广义的社会文明,而是指国民素质的提高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已成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
我们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富裕,也要有“知礼节知荣辱”的文明勃兴。在现阶段,与我国物质文明创造的世界奇迹相比,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精神文明领域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一些社会成员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现象依然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等不良社会风气犹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正因如此,“十四五”规划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并提出“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是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上,持之以恒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地开展科技卫生下乡、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身心健康知识,经常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等等。以文明实践促思想观念的进步和文明素养的提升,以实践文明促文明秩序的构建和良好风尚的形成,从而使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进而展现良好的国家形象和民族素质,赢得世界的尊重。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现实路径
自2018年7月党中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50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单位经过三年的试点、探索,逐步形成一条以志愿服务为依托、以社会信用体系为支撑、以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融合共振为技术支持的可行性路径,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向全国拓展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现实路径。
1.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活动方式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践行新时代雷锋故事的主要方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传播新思想的新阵地、推广新风尚的新载体、提供新服务的新场域,以志愿者汇聚文明实践活力,以志愿服务彰显文明实践魅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志愿服务活跃城乡,切实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主体力量,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力打造强有力的志愿服务队。北京市海淀区坚持“首善标准”建设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充分发挥辖区内老首长、老专家、老劳模、老党员等的积极性,成立各种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队,有“劳模志愿队”“老党员志愿队”“老专家志愿队”“老教师志愿队”“老作家志愿队”“老技师志愿队”等,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乐于作贡献的良好局面。
志愿服务项目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核心,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成效,影响着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满意程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单位,根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要求,精心策划和具体实施贴近生活、贴近民生、关照现实的志愿服务项目;同时,依据不同项目内容,采取不同的志愿服务方式,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
科学、高效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运行机制是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的重要保障。天津市西青区等多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都建立了志愿服务常态管理机制,明确“谁来管”的具体工作职责,确定“制度管”的详细流程规范,提供“多渠道”的资金资源保障,以此保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规范化与常态化。多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都建立了志愿服务应急响应机制,强化应急志愿服务者能力储备,提升应急设施设备供给水平,以此保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具有强大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力。
2.社会信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支撑体系
在新时代,社会信用作为推进社会治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山东省荣成市、四川省隆昌市等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行了文明实践与社会信用的“联姻”,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信用机制,以社会信用建设作为激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切实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行稳致远。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内容以及城乡发展综合实际,山东省荣成市制定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信用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实行对象化、多样化的激励政策,形成覆盖乡村与城镇、个人与集体的文明实践激励措施,使文明实践成为信用评价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城乡群众参与理论宣讲、清洁家园、邻里互助、扶贫救济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可以获得文明实践信用积分,信用积分达到相应等级还可以在就业创业、评先评优、贷款发展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四川省隆昌市实行“一约、一卡、一市、一榜”文明实践积分管理机制,其中“一约”指详细规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细则的村规民约,“一卡”指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卡,“一市”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的爱心超市,“一榜”指善行义举榜。通过这“一约、一卡、一市、一榜”定规则、建台账、兑奖品、树典型,用“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全国多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单位都设立了“文明实践信用银行”“信用超市”等,通过兑实物、享荣誉、受嘉许,把文明实践信用积分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奖励与精神赞扬,让人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获得感十足,从而推动群众的文明实践热情从外在化要求升华为内生式自觉。
3.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技术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两者既目标一致、理念相同,又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宣传舆论环境、新闻媒体格局、信息传播样态以及受众接受范式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只有跟上信息化的步伐,注重与县级融媒体中心互融互通,打通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文明实践的“神经末梢”,实现“两个中心”的内在融合,才能优势互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根基。
一方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融媒体数据库、融媒体矩阵、融媒体中心云平台为技术支持,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的数字化、智能化优势,不仅提升了文明实践精准度,而且增强了群众参与度。浙江省湖州市吉安县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借助融媒体中心的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打造了文明实践“阵地资源库”“群众需求库”“志愿项目库”“文明实践库”等数据库,通过县级融媒体信息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和反馈,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使用率、群众需求度、活动参与度、项目好评度进行数据分析与效果研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满足群众多样化、立体化、差异化的需求。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等文明实践中心依托融媒体中心云平台,打造将阵地查询、项目发布、线上点单、活动公示、过程跟踪、服务评价、宣传报道系列功能融为一体的“掌上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数字平台,既搭建起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线上渠道,又实现了对群众文明实践活动的智能化管理。
另一方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充满正能量的理论内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特色鲜明的典型案例,为融媒体中心提供方向引领和现实素材。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网络传播的重要载体,传播内容质量的高低深刻影响着传播的影响力和宣传的号召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现实素材与融媒体中心编辑生成技术、内容分发技术等有机结合,创新出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爆款”,增强了群众思想上的认同与情感上的喜爱,提升了融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践成效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文明实践的新载体,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县市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评估边总结,以丰富多样、灵活生动的工作方法,在社会文明提升、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收获了文明实践的丰硕成果,为“十四五”时期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1.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最重要、最突出的任务,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通过有声有色的文化活动提升思想的传播力,通过引导群众学习理论、践行理论增强理论的实践力,让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连接百姓利益关切,打通了思想理论传播地理上、心理上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民,通过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重义守信、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传统美德,并结合时代要求辩证取舍、创新发展,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和精神意趣;通过挖掘乡村社区传统文化中的民俗元素,并结合地域特色全新演绎、推陈出新,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和时代价值,使广大群众在多姿多彩、富有魅力的文化活动中汲取道德滋养、获得精神感染,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注重立德铸魂、成风化俗,推进婚丧嫁娶志愿服务以破除婚嫁陋习、树立新风正气,广泛开展文明实践科普活动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能量,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增强群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引导群众成为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文明行为的践行者,实现外塑形与内铸魂的耦合共振、相得益彰。其中,山东省胶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足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精心设计和实施了“文化串门”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发掘并培训村庄文艺志愿服务者,打造了620多个精品项目,共计开展了“文化串门”活动4000余场,平均每个村开展活动5场。针对大操大办、攀比炫耀的陋习,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全面施行人情新风“宿9条”,成功促成婚事新办936件,丧事简办1398件,仅婚丧嫁娶一项就累计节约人情支出2811万元,人情事项同比减少了39.7%,户均人情消费降低了44.63%,推动了文明新风在城乡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
2.促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聚焦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靶向对接农村群众安危冷暖的具体问题,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重要思想,用朴实的家乡话讲解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的内在热情,引导广大村民扎根新时代农业农村建设。聚力脱贫攻坚,安徽省宣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强化志愿服务活动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通过开设育婴师、面点师等就业培训以培养广大群众“自我造血”能力,增强自我发展的本领,助力居家妇女就业增收;通过选派农技志愿服务骨干和科技扶贫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解决种植难题、提供养殖指导,以科技帮扶实现精准滴灌,助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山东省荣成市夏庄镇甲夼马家村成功打造“一区一景一场一园一基地”五位一体文明实践阵地,发展现代苹果产业850亩,建设四季采摘大棚100亩,切实带动村民增加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8年的不足2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20万元,两年时间增长了10倍多,真正实现了从破旧“荒沟夼”到幸福“宜居村”的蜕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增收“齐头并进”。为解决疫情防控期间菜农卖菜难和群众买菜难的问题,山东五莲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迅速启动“蒲公英菜篮子”志愿服务项目,搭建网络直播带货和优质农产品供需对接桥梁,成功助农销售果菜40200斤、增收15万余元,既保障了群众的“菜篮子”,又守住了种植户的“钱袋子”,实现了深化文明实践与助农复产复销“双丰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扣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工作实际,在拓展致富门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助推器”。
3.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地区相继出台了领导班子挂钩文明实践分中心(所)、站制度,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传思想、办实事,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服务群众的主动性不断提升,“有困难找支部,有需要找党员”逐渐成为常态,极大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方面聚焦村(居)公共事务管理、邻里矛盾化解等基层社会治理难题,通过搭建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以拓宽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探索社会治理德治新路径,推进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老人、妇女、青少年等村(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以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潜能,最大程度凝聚社会治理合力,促进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由此,基层群众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显著增强,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其中,河北省清河县油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金牌大柜”志愿服务项目,聘请离任村干部、老党员、道德评议会成员等担任金牌调解员,成功调和化解矛盾纠纷500多起,解决群众各类问题8000多件,有效提升了村级自治能力。山东省荣成市采取“志愿信用”新机制,将村级事务全部转换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容,并与个人信用积分实时挂钩、即时折算,实现了乡村治理从“推着干”到“主动干”、从“自己干”变“大家干”的良好逆转。自2018年起,山东省荣成市乡村善治的水平逐渐提升,社会矛盾纠纷减少了22.8%,刑事案件下降23%,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添上了温暖又明亮的一笔。山东省荣成市甲夼马家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与规则治理、价值治理相融合,形成“一核多元、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实现了从出名的“上访村”到和谐“明星村”的蜕变,成为荣成市信用建设的典型村、全民团结友爱的文明村。
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探索,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抓手。站在“十四五”时期的新起点上,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既要不断总结经验,又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破解难题,才能更好地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文明新篇章。
1.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虽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全国的文明实践工作特别是诸多非试点地区的文明实践工作也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拓展。
第一,很多地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文明实践流于形式。当前个别试点地区以及大多非试点地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理解不到位,缺乏高度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自觉。有些试点地区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做做宣传、办办活动,只是满足于定期开展宣讲、按期组织文艺演出,文明实践逐渐走向形式化、活动化,这既脱离了群众实际需求,也与实现理论宣讲、政策落实、文化传承等具体工作要求相去甚远,有悖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初衷和使命。更有一些地区在推进试点工作过程中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仅仅停留在上传下达要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分队、队),这就导致不少村镇及城市社区在实际行动中或走走过场,或敷衍了事,由上到下的形式化使得文明实践的成效甚微。
第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出现“点”“面”不平衡。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大多数试点单位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某些非试点地区的运行状况并不是十分乐观。大部分的村镇与城市社区都存在着“挂牌”现象,就是只挂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的牌子,有的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却没有建立具体工作制度,也没有开展相应的文明实践活动。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群众只知道有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公室,不知道何为文明实践、何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文明实践何用。同时,由于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工作压力较大,即使是能具体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村镇,也存在着照抄照搬试点地区实践经验的现象,未能根据农村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所以,展望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之路,如何解决区域发展差异难题也是面临的重点问题。
第三,城市社区“文明实践”推广相对薄弱。相较于试点村镇的文明实践站所,城市社区的文明实践工作薄弱得多。一方面,城市社区由于人口流动性强,部分社区内流动人口数量甚至多于户籍人口,社区流动人口对社区的归属感较差,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不高,并且城市社区居民大多工作忙碌,无暇顾及社区活动,尤其是在城市的一些老旧社区,老年人占比较大,很多还是高龄孤寡、行动不便的老人。虽然老年人社会参与热情较高,但他们由于能力有限和行动所限,使城市社区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缺乏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因此不少社区一直未能形成稳定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另一方面,城市社区基本上是服务型社区,社区内缺乏产业经济体,与农村地区相比,缺乏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的更广泛的资金支持。虽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都有财政支持的文明实践专项经费,但这些经费主要用于文明实践中心的硬件建设,并且平均分配到各个社区文明实践站的经费非常微薄,资金的不足大大制约了城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有效推进。
2.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优化路径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有可为,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进程中,只有聚焦问题解难题,积极创新出特色,以更优化的路径激发文明实践的生命力,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强国注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精准落实,有效保障文明实践工作的全面开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我们党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创新思维作出的创新举措,是时代发展之所需、使命任务之所系、群众需求之所盼。针对部分地区“站位不高”的倾向,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业务培训。一方面,要提高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志愿者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政治认识和战略认同,不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切实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另一方面,要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工作,提升领导干部、骨干志愿者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技能技巧,切实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做到基层群众的心坎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应避免想当然,不能将其他试点地区的工作经验直接移植到本地区,要摸清村镇与社区发展实际,摸透群众真实需要,把理论宣讲、文艺演出、农机培训、医疗下乡等文明实践资源用好用活用足,实现下沉资源与本地实际有效对接,实实在在地推动文明实践向群众身边延伸。针对某些地区“执行不力”的现象,要强化督导考核,坚决抓好落实。各镇、街道党组织书记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经常下乡调研指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重要内容,各省市自治区委宣传部、文明办要做好文明创建与文明实践工作的督导考核,深入现场开展考核检查,抓好问题整改,唯有如此,才能全面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其次,要探索“牵手互助”的文明实践新渠道,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针对文明实践“点”“面”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城市社区文明实践推广相对薄弱问题,特别是针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山区以及部分城市社区面临缺资金、缺人才、缺项目的状况,要探索结对帮扶机制,开展“牵手互助”,为文明实践增添新生力量和新锐活力,推动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例如,深化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能仅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也不能仅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志愿服务,而应调动本市党政机关、属地学校等事业单位、属地企业的力量,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与社区“共建共联”,打造文明实践“联合体”。鉴于此,针对城市老旧社区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的难题,要善于利用城市资源多的显著优势,号召高职院校、文艺剧团等共同组成志愿服务队,实现与城市老旧社区“一对一”对接、“点对点”结对,既可以利用志愿者理论、技艺等方面的专长满足送理论、送文化的需要,又能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保证社区文明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增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活力,打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要创新经费保障机制,由政府专项经费支持拓展为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多元经费保障,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细水长流”。各级党委、政府可以将文明实践的项目、资金与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资助项目、资金结合,保证这项工作的有效运转,同时要建立开放、多元的资金、资源参与机制,既要挖掘内部潜力,又有鼓励公益基金、社会资金的注入,多方面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为文明实践活动开展、项目实施、业务培训、站点设施等做好资金资源保障。例如,针对城市社区资金资源不充足的问题,可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合体”为单位成立“文明实践基金”,鼓励个人以及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资金募集活动,募捐筹集的资金以“点对点”捐款方式定向捐赠给“社区文明实践联合体”,专款专用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这既有利于保障社区文明实践活动的常态长效,推进社区文明实践工作创新提升,也有利于体现企事业单位的责任担当,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奉献、共建共享的文明局面。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一个面广量大的新课题,要统筹推进、合力破题,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继续深深扎根于人民,解答人民群众愁盼问题,以文明实践激发中华民族文明魅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为主动的文明力量,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谱写更为绚丽的精彩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
[3]《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
[4]中央文明办一局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手册》,北京:学习出版社,2020年。
[5]谢新洲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年。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