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包括宗教学在内的由多门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2021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风优良、善于创新的宗教学研究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这些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和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殷切期待。下面我想就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做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是我们所要构建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个学科。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学科建设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研究包括宗教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是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宗教学的根本标志。这一逻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正所谓‘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那么,如何能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读经典,悟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蕴藏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中,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反复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呢?一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来读。对经典作家的某一句话和某个论述的理解,要与他们所表达的基本观点一致,不能抽离该论述的上下文和历史背景,仅仅就文字来解读文字。二是要联系当前的实际来读。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能够为我们解决当前的问题提供指导。如果不联系当前的实际,为咬文嚼字而读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多大意义。三是要联系实践发展地读。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阶段提出的具体观点,不能用早期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来否定他们后来观点的发展;也不能用后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来否定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其次,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学科中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对于学科建设既是指导思想,又是首要的学术资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问题的论述非常丰富,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我们需要做的是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不是局限于经典作家关于某一问题的具体论述,尤其是不能出现引用了某些词句却又背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现象。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是否做到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在于是否引用了经典作家关于宗教问题的某些词句,而在于是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和解决有关宗教的问题。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而且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科学思维等,为我们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再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新时代最重要的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归根到底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取得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因此,新时代,我们要全面准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用以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实践、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的各个环节。
同时,我们要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要义,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问题,召开了两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对宗教及相关工作有许多新的论述和论断。这需要我们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来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构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
二、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要为解决中国的问题服务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风险忧患意识,始终强调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防范化解风险。这些风险当中,也包括宗教领域的重大风险。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不仅要为中国在涉宗教方面的发展变化进行学术解读,同时还要为防范和化解宗教领域的重大风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这个知识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应具有它应有的位置。在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这两个时代大问题的过程,也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参与。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与宗教学学者两支队伍的联合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深入研究并作出有说服力的科学解答。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些重大命题都是综合性的、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采取散兵游勇的方式,依靠单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很难作出科学解答。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信心所在。但是今天的中国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相比,具体条件和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回答时代之问。作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我们要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所以,我们不能就宗教问题谈宗教问题,而应该将宗教问题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来思考。因此,对宗教问题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参与。比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等都涉及到宗教问题的研究。而且,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本身就是包含多个分支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
宗教问题同样也应该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视野。关注和研究宗教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目前有一个包含110多名科研人员的研究队伍,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有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面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可以从多方面来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研究。同时,还设立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室,专门从事宗教和无神论的研究。他们都可以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列宁和苏联的学者们发展了这一学科。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问题发表了很多看法。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也有很多论述宗教的著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作出“关于加强宗教问题的研究”的批示,以任继愈先生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学者通过对宗教问题的系统研究,发展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我期待,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领域的青年人才能够在深入学习经典作家的著作基础上,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并将其贯彻到对宗教问题的研究中,把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能够起支撑作用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科学与无神论》2022年第4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