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张树华:西式民主迷思与中国之治坦途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2-02-04 17:1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张树华:西式民主迷思与中国之治坦途 '...

张树华:西式民主迷思与中国之治坦途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恐怖袭击、金融危机、政治极化、民粹浪潮和新冠肺炎疫情轮番冲击下,西方世界在持续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困境中步履蹒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世界性奇迹,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正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Syg品论天涯网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步入新一轮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在“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大背景下,世界大国围绕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价值的纷争更加激烈。国际形势新变局对中国既是空前挑战,也是突破西式价值体系和话语霸权禁锢的历史机遇。如何把握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总结提炼好中国之治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经验,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人民民主和中国发展的故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课题。Syg品论天涯网

西式民主陷入理论迷思和实践困境Syg品论天涯网

民主无论是作为政治概念、政治观念、政治价值,还是作为政治制度、政治模式、政治体制,抑或作为政治道路、政治进程,都是历史的、变化的、具体的、多样的。Syg品论天涯网

无论是古希腊时代的理想国设想和城邦民主,还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来的大同思想和民本主张,人类社会对“好政治”的追求和探索几乎从未停止过。然而,近代以来,人类政治文明却偏离了共同发展的正轨。凭借率先实现工业化而积累起来的先发优势,以少数欧美大国为核心的西方世界在大规模全球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将自身的政治理念和发展模式强行输出到外部世界。Syg品论天涯网

从源头上看,冷战后至今的西式民主,主要来自冷战时期数代西方民主理论家的改造。1942年,美国学者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最早实现对民主的“西化”改造。古希腊城邦民主时代所强调的“人民的统治”,以及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人民主权”等核心理念,都被从民主的本质中剔除。在“大众民主”的名义下,熊彼特将民主的本质最小化为“人民通过参与投票选出自己的代表来行使权力”。也就是说,只要确保全体选民能够平等地参与所谓定期的、公平的竞争性选举,民主就得到了实现和保证。这种以选举为核心要素的精英民主理论,历经罗伯特·达尔、萨托利等几代西方民主理论家的不断充实、打磨,逐渐被确立为西式民主的标准模板,并在少数西方大国的主导下被包装成所谓“普世价值”。Syg品论天涯网

2021年是冷战结束30周年。从世界政治的角度看,冷战后的30年,很大程度上是被西式民主主导并塑造的30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宣告了冷战的终结,也标志着二战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模式之间近半个世纪“硬竞争”的阶段性中止。西方主流社会思潮由此乐观地认为,西式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是普世的、永恒的,是全人类“幸福的归宿”和终极目标,在不久的未来必将一统世界。然而,冷战后30年世界政治风云变幻的事实并未印证这一点。Syg品论天涯网

总体而言,冷战后的30年,既是西式民主全球扩张的30年,同时也是其理论出现破绽、实践渐次“破产”的30年,是其出现整体性危机的30年。在自诩为民主“大本营”的欧美,西式民主正从理论上走入迷思、在实践中深陷泥潭而难以自拔。Syg品论天涯网

早在2005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就发出“西方民主已死”的哀叹。10年后,西方学术界对西式民主的反思著作越来越多,就连一些号称“民主旗手”、以宣扬鼓吹西式民主为己任的智库也不得不改换腔调。2021年3月,总部设在美国的“自由之家”发布的《全球自由评估报告》指出,自2006年起,全球民主状况已陷入连续长达15年的衰退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衰退。2020年,全球民主状况得到“改善”的共有28个国家或地区,遭遇“衰退”的则多达73个,创下15年来最大反差。而从人口比例上看,全球有多达75%的群体遭遇到了民主“衰退”。Syg品论天涯网

可见,西式民主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衰退是不争的事实。20世纪90年代前后,时任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曾自信地以全世界自由民主的“灯塔”自居,强调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进入21世纪后,美国继续以西式民主的“教师爷”自居,全然不顾自身民主状况的不断恶化,对外大肆推行“民主输出”战略,不断在世界各地煽动“颜色革命”。Syg品论天涯网

2016年以来,以英国“脱欧”公投、欧洲右翼民粹政党崛起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为标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开始尝到被自身民主反噬的苦果。不断扩大的社会不平等、政治极化、政党恶斗、族群撕裂、移民问题等,使西式民主逐渐变得千疮百孔。Syg品论天涯网

进入21世纪后,“历史终结论”的代表人物福山不仅收起了对西式民主的盲目自信,而且不得不在哀叹美国陷入严重政治衰败危机的同时,开始研究“政治秩序”“国家能力”“责任政体”等对民主的重要意义。事实上,无论是西方学者还是政治人物,都不同程度地看到了西式民主所遭遇的严重危机。陷入理论和实践双重困境的西式民主已重病缠身、积重难返,这些都在考验西方世界有没有反思的勇气、有没有疗伤复原的能力。对于未来西式民主的命运,或许正如《民主是如何死亡的》一书作者、哈佛大学教授齐布拉特和列维茨基所言,如果美国社会再不正视并解决当下的民主危机的话,未来美国的民主恐将难逃“以民主自身的逻辑和方式而走向死亡”的厄运。Syg品论天涯网

冷战结束30年来,西式民主全球扩张给广大非西方国家带来严重危害,成了世界政治动荡不安的最大“乱源”。多年来,凭借对民主话语的垄断,西方世界将西式民主包装成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和全球性的政治标准。经过西方几代理论家的不断加工与修饰,民主甚至被包装成一种不容置疑的政治“迷信”,成了影响和操纵他国的政治工具。Syg品论天涯网

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不断打着“民主、人权、自由”的旗号,对外大搞“民主输出”,煽动街头暴乱,策动“颜色革命”。2010年以来,发生在中东北非地区的所谓“阿拉伯之春”旋即变成“阿拉伯之冬”,造成一波又一波的难民潮,西方世界也备受困扰。实际上,西方大国的所作所为与真正的民主、人权和自由等政治价值毫无关联,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和维护扩大自身国家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私利。而且,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外强行输出的西式民主模式,并没有给任何一个相关国家带来真正的民主和发展,反而留下了无尽的混乱、冲突与衰败。Syg品论天涯网

2021年7月,美国在付出沉重代价后从阿富汗仓皇撤军,这不仅标志着美国对阿富汗20年“民主改造”计划的彻底失败,同时也是继伊拉克、利比亚等中东乱局之后,美国扔给世界的又一个“烂摊子”。由此可见,少数西方大国主导下的西式民主盲目扩张与对外“输出”,已经成为世界之乱的重要源头。Syg品论天涯网

中国之治开创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Syg品论天涯网

冷战后30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影响力的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世界政治中最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这“一降一升”的格局背后,隐含着中国在世界政治发展进程中不断崛起与壮大的独特“政治秘诀”。其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表现出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日益显著的影响力。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中国展现出的民族自信、自强精神和蒸蒸日上的面貌,吸引着国际上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目光。Syg品论天涯网

从世界政治的角度看,中国的成功是几百年来人类历史上首个非西方、非资本主义的东方大国的成功。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真正意义上不依靠殖民掠夺、民族奴役和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而实现的现代化。“中国之治”的成功,超越了西方几百年来形成的弱肉强食的野蛮逻辑和丛林法则,妥善处理了现代化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克服了西式教科书中难以化解的个人、集体、民族、国家之间以及私有化、自由化、民主化等现实悖论,摆脱了西方社会资本唯利是图、政党恶斗不止以及社会多元对立之下共识难求等固有弊端。Syg品论天涯网

与西式演化逻辑不同,中国的发展道路强调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在发展思想、理论、制度、观念、原则、规律等方面作出许多原创性贡献。新中国7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当代世界最伟大而成功的实践,拓宽了世界各国的发展路径,同时为非西方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发展经验。回望历史、环顾世界,中国道路独特而非凡,既吸收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又没有照搬照抄他国现成的模板。对发展中国家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而言,中国之治以其独特魅力彰显了中国智慧、贡献了共识性价值理念。Syg品论天涯网

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和经验内涵丰富,展示出有效的现代化实现原理和发展路径。7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进程持续而稳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发展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统一”,当代中国政治以全面而协同的发展格局将“自由民主、秩序稳定、廉洁效能”等价值目标统合起来,体现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稳定性、持续性、协调性。Syg品论天涯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民主与法治、自由与秩序、权利与责任、廉洁与效能、发展与安全等政治价值的有机统一。中国全新版的民主观、人权观、自由观,构成了世界政治文明中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突破了西方发展模式和逻辑框架,大大提高了政治发展力和国家治理能力,为中国社会全面而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价值保障。Syg品论天涯网

在实现自身进步的同时,中国的发展也十分重视与外部世界的双向互动。其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深刻凝练了从一国“全面发展”到国际间“共同发展”的制度逻辑和发展理念。中国所倡导的共同发展理念,超越了西式民主框架下所谓的民主与专制的“二元对立”格局,有效回应了少数西方大国动辄假借“民主”的名义拉帮结伙、分裂世界,乃至鼓吹“新冷战”的政治图谋。在中国看来,世界政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性整体,是一个立体多样、多姿多彩的大花园,和而不同、和合共生。全世界各民族文化和政治文明之间只有“各美其美”,才能“美美与共”。Syg品论天涯网

新时代需讲好中国之治的故事Syg品论天涯网

冷战后30多年的历史表明,世界政治动荡的“乱源”在西方。事实表明,有着基因缺陷、又身染政治病毒的美式自由民主神话破灭了,美式民主模式失灵了,美国在全球实施民主化改造的战略破产了。美国引以为豪的自由民主软实力大幅缩水,国际形象与政治影响力大跌。面对美国发起的“民主、人权”价值观围攻,中国应在把握历史和世界发展大势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政治自信和价值自信,注重转换议题设置及话语叙事,变被动“解释”为主动“作为”。Syg品论天涯网

讲好中国之治的故事,必须勇敢地破除西式自由民主迷思,跳出西式“普世价值”陷阱,从全球视野和各国发展治乱兴衰中转换话语和思路,主动设置议题,构建中国话语及叙事体系。在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体系中,西式“民主、人权、自由”等口号无疑是最具迷惑性、煽动性和破坏性的政治话语之一。因此,一定要弄清民主与人权等问题的内涵,看清西方宣扬所谓“普世价值”和宪政民主背后暗藏的玄机;要紧紧抓住“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深入剖析,谋求突破。Syg品论天涯网

要善于从全球视野和各国发展成败兴衰中比较提炼中国发展的经验优势与理论成果。以西式民主弊端缺陷以及盲目输出引发的政治乱象为戒,跨越西式民主话语及逻辑陷阱,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民主观、价值观,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总结我们党一贯秉持的政治价值和理念,提炼“中国之治”的价值内涵与核心要义,用中国叙事讲述中国道路与实践成就,用中国逻辑讲清世界发展的脉络与规律。要加快构建中国之治的话语体系,讲清讲好中国人心目中的“政治观”“家国观”“人民观”“世界观”。Syg品论天涯网

讲好中国之治的故事,要坚持守正创新,讲清中国发展的道理、学理和哲理,总结好中国发展的政治经验,提炼中国政治核心价值理念,构建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叙事。用融通中外、内外相通的中国叙事,展示中国道路、经验、价值及理念,讲明中国道路及其经验是历史的、发展的、包容的、开放的。中国发展经验和价值理念,既有中国特色和特殊性的一面,也有共性、反映世界发展一般规律的一面。因此,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Syg品论天涯网

讲好中国之治的故事,要在国际传播中打通内政与外交、内宣与外宣、政治实践与价值观念、学术体系与舆论话语之间的概念“隔断”。在宣传方式上内外有别,但传播叙事上应力求价值观念与话语叙事能够融通中外、融贯古今、融合历史与现实。要着力总结中国发展的实践成果,善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和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发展道路及其经验立得住、行得通,也应该能够传得出、讲得好。要善于总结和凝练中国发展的实践创新和概念创新,努力做到既好看又好用,既好讲又好懂。Syg品论天涯网

    Syg品论天涯网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着深厚的价值底蕴和人文关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政治文明。中华文化崇尚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自然观,秉承“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国家观,奉行“利民之用,厚民之生”的民生观,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由观与权利观,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明观。这些思想和理念,蕴含着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追求,反映了中国人宽广而纯洁的精神世界,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永不褪色的精神价值。Syg品论天涯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之治的历史性成就,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的壮丽诗篇,也是为人类文明贡献的鸿篇巨制。中国的发展正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使国际秩序更加公平合理、人类文明百花园更加多姿多彩。Syg品论天涯网

 Syg品论天涯网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2021年第12期Syg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静穆Syg品论天涯网

 Syg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2-02-04 17:13: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思想争鸣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