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也回应了近半年有关新型城镇化的各种争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巨量工程,搞好了能够拉动内需,让中国再继续稳定增长20年。更重要的是,中国城镇化的路走好走对了,对世界未来的发展意义更大。因为欧美国家过去的城镇化,大部分是在拥有先天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但城镇化率低,而且拥有的自然资源更低。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更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相信穷人致富的经验要比富人致富更宝贵。
中国城镇化首先表现为巨量体型。京津人口加在一起就相当于整个加拿大的人口,而加的国土面积比整个中国还大。还比如,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52%,其实拥有城镇户籍的只有35%。这17%的人口相当于2.2亿人,超过巴西全国人口,将他们彻底市民化是一项大工程。
中国的城镇化又必须在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的状态下来发展。中国整个国土面积不算小,但适合耕种的土地却只有18亿亩,美国却有30亿亩,还有大量待开垦的土地。这就决定我国的城镇化不可能走美国的摊大饼模式,住房也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几乎家家有大宅。中国的城镇化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路子。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已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做法。户籍制度虽然问题很多,但双轨过渡也是中国巨大体量下的一条不得已的办法。这种体制平时暴露出的是问题,但关键时刻也能发挥威力。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大量农民工丢掉工作,这事如果发生在任何欧美国家都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动荡。但中国农民工却能够做到心情平静地回到家乡,那是因为饱受争议的农地制度为这些农民还保留着一块土地,那是他们最后的依靠。
正是因为如此,目前中国的农村土地又在进行着大量的创新,从过去的一元、二元过渡到三元乃至多元。农村土地不仅是农产品的供给地,它还承载着9亿多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赋予农民土地承包权的长久不变,让农民在保留承包权的基础上,通过出让经营权获得一定的收益,也是提供了进城农民的最基本社会保障。这种制度创新虽然被激进学者抨击为不彻底,但也不可忽略其意义。它能保证一个大国在人口大量迁移过程中实现平稳发展。大国转型,平稳过渡比什么都重要。
网络编辑:岚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