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奎:中国该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
中国城市化进程当中的农民工户籍市民化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当中非常特殊的问题,也是非常紧迫、各级政府感到非常困扰、社会各界非常关注,但是在短时期内又不可能用一种政策、一种模式完全解决的问题。
城市文化遗产景观与保护,这是全世界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处理现代化与历史文化传统关系的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来说,这个问题的解决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此次论坛将对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绕不开的问题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起来的,城市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一直到近代产业革命以后,城市的规模、城市的功能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城市才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的力量,也就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化的进程。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3%左右,过了100年,到1900年,提高了大约十个百分点,即13-14%。20世纪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大战期间,城市化发生停滞扭转,即使如此,这一百年全世界城市化率还是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到2000年已达到48%。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占30%-70%的时候是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现在我们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时期,可以说城市化是最近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这是一个积极的方面。
这个问题的另外一面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当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很多也是和城市化进程有关的,这就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所以,我们要顺利推进中国现代化,就必须要研究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中国城市化的过去、现在和它的前景,中国城市化所面临的任务和政策选择。中国现代化的前途在相当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妥善解决城市化进程当中的矛盾和问题。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以前没有过的重大变化。两千多年来,中国经历过多少次改朝换代;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中国社会有一点始终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那就是农民、农村人口始终占人口的大部分。所以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还是把十亿人口、八亿农民作为中国的基本国情。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发生了带有根本性的变化,根据最新的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49.68%,今年有可能会超过50%。根据预测,到“十二五”末,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会达到54%,以每年0.9-1个百分点的增长。届时,已经有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且这个比重还会继续提高。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结构最深刻的变化。2000年以来,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城市学完全有可能、完全应该成为一种建设
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们生产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人文精神,对整个社会面貌都会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变化也必然会引起国家政策调整,最终也会引起体制和制度方面的改变。所以,中国走什么样的城市化的道路,不仅是城市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的问题,也有农村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的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以城市作为对象的城市学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抽象地讲,城市学的研究对象也应该包括前工业化时期的城市,未来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
了解历史,放眼未来,当前要着重研究的是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的经济和环境问题。应该包括城市发展理念、城市的治理、城市的精神和文化等等。通过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但是必须有以中国国情为依据的创造性思维,有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因为中国的城市化无论就人口规模来说,还是就艰难程度和复杂程度来说,在全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可以设想,中国现在城市化比重50%,如果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到75%,那就有3亿以上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些人口数量要超过除印度、美国以外任何一个人口大国的数量。中国幅员辽阔,发展规模不平衡,各个地方的人口规模、产业基础、自然条件差距很大,不应该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然而现在许多城市都是一个面孔。
中国应该有城市化发展方式的转变,改变这种粗放的、摊大饼式的盲目发展,改变不利于资源环境可持续的,不利于经济社会和谐,不利于长治久安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模式,城市现代化才能够顺利推进。在这方面很多城市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我们很高兴看到杭州的宜居城市建设、历史遗产保护;北京的“绿色北京、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的奥运会口号;上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也是世博会的理念。国际上现在也有很多的先进的理念,比如生态城市、人文环境、紧缩城市等等。
和现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相比,我们城市学研究是相当滞后的。虽然专题研究涌现了不少,也有很优秀的,但是我认为很多专题研究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入,高水平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城市学研究还比较少。我想这次城市学高层论坛的举办、城市学研究的创办、城市网的开通都是推进城市学研究重要的举措,具有开创意义。城市学是一门新型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大的比较潜力的学科,城市学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应该成为一种建设,因为它有很迫切的社会需要,有很广泛的社会基础。
从未来前景来考虑,城市学要比城市化还要长远,因为城市化没有传统,即使在城市化的问题不再存在以后,城市学也一定会继续发展,目标就是让城市人生活更美好,这是一个万古长青的科学,前景非常广阔。“万事开头难”,将来回顾历史的话,我想,第一届的城市学高层论坛是值得纪念的。
网编:客卿
城市文化遗产景观与保护,这是全世界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处理现代化与历史文化传统关系的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来说,这个问题的解决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此次论坛将对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绕不开的问题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起来的,城市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一直到近代产业革命以后,城市的规模、城市的功能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城市才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的力量,也就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化的进程。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3%左右,过了100年,到1900年,提高了大约十个百分点,即13-14%。20世纪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大战期间,城市化发生停滞扭转,即使如此,这一百年全世界城市化率还是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到2000年已达到48%。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占30%-70%的时候是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现在我们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时期,可以说城市化是最近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这是一个积极的方面。
这个问题的另外一面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当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很多也是和城市化进程有关的,这就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所以,我们要顺利推进中国现代化,就必须要研究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中国城市化的过去、现在和它的前景,中国城市化所面临的任务和政策选择。中国现代化的前途在相当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妥善解决城市化进程当中的矛盾和问题。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以前没有过的重大变化。两千多年来,中国经历过多少次改朝换代;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中国社会有一点始终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那就是农民、农村人口始终占人口的大部分。所以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还是把十亿人口、八亿农民作为中国的基本国情。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发生了带有根本性的变化,根据最新的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49.68%,今年有可能会超过50%。根据预测,到“十二五”末,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会达到54%,以每年0.9-1个百分点的增长。届时,已经有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且这个比重还会继续提高。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结构最深刻的变化。2000年以来,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城市学完全有可能、完全应该成为一种建设
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们生产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人文精神,对整个社会面貌都会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变化也必然会引起国家政策调整,最终也会引起体制和制度方面的改变。所以,中国走什么样的城市化的道路,不仅是城市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的问题,也有农村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的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以城市作为对象的城市学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抽象地讲,城市学的研究对象也应该包括前工业化时期的城市,未来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
了解历史,放眼未来,当前要着重研究的是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的经济和环境问题。应该包括城市发展理念、城市的治理、城市的精神和文化等等。通过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但是必须有以中国国情为依据的创造性思维,有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因为中国的城市化无论就人口规模来说,还是就艰难程度和复杂程度来说,在全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可以设想,中国现在城市化比重50%,如果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到75%,那就有3亿以上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些人口数量要超过除印度、美国以外任何一个人口大国的数量。中国幅员辽阔,发展规模不平衡,各个地方的人口规模、产业基础、自然条件差距很大,不应该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然而现在许多城市都是一个面孔。
中国应该有城市化发展方式的转变,改变这种粗放的、摊大饼式的盲目发展,改变不利于资源环境可持续的,不利于经济社会和谐,不利于长治久安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模式,城市现代化才能够顺利推进。在这方面很多城市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我们很高兴看到杭州的宜居城市建设、历史遗产保护;北京的“绿色北京、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的奥运会口号;上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也是世博会的理念。国际上现在也有很多的先进的理念,比如生态城市、人文环境、紧缩城市等等。
和现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相比,我们城市学研究是相当滞后的。虽然专题研究涌现了不少,也有很优秀的,但是我认为很多专题研究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入,高水平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城市学研究还比较少。我想这次城市学高层论坛的举办、城市学研究的创办、城市网的开通都是推进城市学研究重要的举措,具有开创意义。城市学是一门新型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大的比较潜力的学科,城市学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应该成为一种建设,因为它有很迫切的社会需要,有很广泛的社会基础。
从未来前景来考虑,城市学要比城市化还要长远,因为城市化没有传统,即使在城市化的问题不再存在以后,城市学也一定会继续发展,目标就是让城市人生活更美好,这是一个万古长青的科学,前景非常广阔。“万事开头难”,将来回顾历史的话,我想,第一届的城市学高层论坛是值得纪念的。
网编:客卿
发布时间:2013-09-24 23: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