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牧 川:三农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与国家前途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2-09-13 09:2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牧 川:三农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与国家前途 '...

牧 川:三农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与国家前途

  当农民没有前途,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当工人也还是没有前途,新一代农村青年的命运正变得越来越尴尬。中国的发展模式,低技术、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对外贸易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可以进入城市打工,但是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企业无法提供给工人以高工资,而只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3亿农民在沿海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大中城市打工,但是却无法在城市安家,同时他们又不能回到农村,因为农村实在是没有任何前途。在那一亩三分地上再怎么折腾,也无法实现共同富裕。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将会脱离土地和农业,这是大势所趋。新一代的80后、90后、00后农村青年大部分已经不会种地,不愿意搞农业,他们大部分都会离开土地。不过虽然他们会离开土地,但相当一部分人还是不会进入城市。中国的人口规模和资源紧张状况,决定了中国无法像美国那样将98.2%的人口留在城市。仍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会留在农村。不过不管怎么说,土地的进一步集中是必然趋势。未来10年,等到平均年龄57岁的农业劳动力退役之后,土地的经营制度将大变。不是主动的变,就是被动的变。

  禁止土地私有化,禁止自由买卖土地,资本便常常需要借助权利系统,采用腐败、黑恶势利等手段,或者暴利拆迁、或者欺骗农民,圈占土地。这样的做法是违反宪法的,忌惮到法律的威严,他们圈占土地的速度并不快。另外即使他们得到了土地,也只是得到土地的几十年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但是当土地私有化之后,国内外的大资本就会像狼一样同时扑向农民。权利系统内的腐败官员也会直接转化为资本,扑向农民。他们将采用合法、非法的各种方式,欺骗农民、欺压农民,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全部搞到手,他们圈占土地的速度将大大加快。(温铁军教授有类似观点:“在目前条件下,在禁止土地私有化和自由买卖的条件下,资本必须借助权力的配合,才能达到“圈地”的目的。如果实现私有化和市场化,那么,终结的不是“圈地”,因为权力可以直接转化为资本,继续不受制约地以市场的名义进行的“圈地”,这种做法对农民的损害将更彻底更严重。”《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与土地私有化的理论逻辑——缓解三农问题的道路之辨》。)

  这样的局面在今天的很多国家都存在,印度、孟加拉、泰国、菲律宾、墨西哥、巴西等国都是鲜明的代表。温铁军教授曾指出,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土地也是私有制度。土地私有和市场化结合在一起,便造成城乡二元对立,贫富两极反化,区域发展不均衡,大量无地农民,农村出现游击队,城市出现巨大的一个又一个百万人计数的贫民窟,黑恶势力横行,黑恶势力甚至与警察、军队枪战抢占地盘。这样的国家难以实现工业的现代化,也难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温铁军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他发现在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国没有巨大的城市贫民窟,其它国家无一例外都存在巨大的城市贫民窟。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土地制度没有私有化。

  新的工业区的建立,意味着国家发展模式的巨大转变,从目前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内需导向型发展模式。提高工人、农民的收入,将国内市场搞活,以国内市场来消费目前中国的产品,而不是主要依靠国际市场来消费中国的产品。逐步将对外贸易依存度降下来。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约49%,出口占GDP比重约25.4%(以1美元兑换6.3人民币计算),远远超过日本、美国等外贸型经济国家。日本、美国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外贸依存度常年维持在10%—20%左右。这使得我国经济极易受世界市场影响。当欧美出现经济危机时,中国老百姓就跟着倒霉。

  第七,在城镇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吸引农民进城。在农民进城过程中,不要断然收回农民的土地、宅基地,应给农民留以后路,避免出现贫民窟。如果出现经济危机,农民还可以回农村休息。重庆的户籍制度做的比较好。农民不脱农村的三件衣服(宅基地、承包地、林地),穿上城市的五件衣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教育、住房、还有同等的就业待遇),给农民一个3年的适应期。在适应期内,农民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退出农村的宅基地、承包地、林地,政府给予补偿。如果农民不适应城市,3年后还可以回去农村。

  

  网络编辑:客卿

 

发布时间:2012-09-13 09:23:23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思想争鸣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