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7月12日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等具体要求。完善国家治理是现代国家普遍存在和共同追求的发展命题,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是一个关涉14亿多人追求美好生活、关系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以及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路上亟待创新和不尽成熟的实践命题。如何通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政治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考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和治国理政水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百年历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围绕“人”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政治需要,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治理之间不变的原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改革发展全局,尤其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我国的“第五个现代化”,已然成为一个关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军事、国防等各个领域,涵盖物质基础、精神世界、生态环境等方面治理,兼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大内容的系统工程。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向而行,必须明确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内在关联,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性与科学性之间的适度张力,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优势,成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国家治理中的“角色”问题,实际上论及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治理之间的本质关联。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存在形态不同,活动类型多样,但其本质始终是“一元”的。“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意识形态传导活动,尽管其内容也含有非意识形态的成分,但其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巩固统治阶级执政基础的本质不会改变。换言之,无论是在国家统治、国家管理抑或国家治理中任何一种模式下,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承担的角色都不可替代,因为从人与社会这一最根本的关系范畴来讲,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产物,“从主体上说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从客体上说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人的“双重存在”以及人在矛盾中以实践形式不断向前发展的事实,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立足社会发展实际满足人在无限发展中不断涌现的现实需要,这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定是要围绕中心、以人为本,演绎着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之“生命线”的角色定位,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
第一,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间,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始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革命战争时期,面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以及中国民众的无组织分散状态,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尤其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不仅多次强调“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而且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积极组织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更是根据革命建设经验总结出民主说服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批评—团结—批评”等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并探索建立专门的“能够经常做宣传工作的机构,以便使宣传工作不断地、随时随刻地进行”。虽然在“文革”期间,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历了过火、扭曲的挫折式发展,但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思想政治工作也逐步恢复到科学化、学科化发展之路上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强调“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的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变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对象、条件和方法。而且,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命题大讨论中,学界也明确论证:“在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政治工作仍然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1982年,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宋任穷在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工作,这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在这个岗位上的几百万干部要努力钻研这个专业,造就大批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去完成新时期赋予我们的任务。”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强调无论现实矛盾多么复杂、社会思潮多么激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挑战,强调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等,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任务来抓,不仅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文化性、创新性、系统性等内容建设,而且还从新闻舆论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多方面作了科学统筹和具体部署,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第二,作为“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承担着“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而且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具体而言,一方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思想政治工作因其“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所以围绕人、重视人、服务人、发展人、培养人、引导人,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逻辑线索。因此,《意见》强调,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围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根本任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也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不仅从未忽视过人才,从未轻视过人的作用,而且愈加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教育工作,加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其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践中来。另一方面,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不仅毫不动摇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来抓,而且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理念、政策和制度。即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所以,《意见》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提供有力政治和思想保障”,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应“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四个服务”的根本目的,这恰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我国国家治理之间的重要内在逻辑关联。换言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始终不变的基本职责。
此外,就其自身建设而言,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也呈现为一种特殊的治理活动。理解这一发展特性,必须明确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发展的“特殊”表现如何,二是理解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发展的“治理”意蕴何在。首先,通过纵向审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历程,可以说在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学科化发展之路上,除了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思想性特质之外,国家力量的积极参与也是其科学发展的重要推手。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学科化、专业化发展的共同结果,因为具有学科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具有实务属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虽有诸多不同,但从发生学根源来说,它明显不同于一般自然科学是在该领域研究深化的过程中衍生出的一门新生专业或新生学科,其正式创立主要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基于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现实需要而自觉组织相关力量自上而下推动形成的一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尤其是198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专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名称、专业名称、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校招生等具体工作进行了研讨与论证,198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更是直接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正式创立。其次,从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发展来说,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从传统的“组织式管理”发展为现代的“协同式治理”,因为基于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仅遵循或参考传统党建工作的简单管理模式已不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现代转型所内含的实际诉求和建设规律。换言之,要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质量提升,必然需要管理者把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作为一项特殊的治理活动,在理论与实践中重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现代化治理逻辑。最后,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然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客体、内容、方法、载体、平台、资源等多个元素,涉及国家党政领导、制度设计、社会保障、学校管理、学科建设、教学实践等多个层次,面向不同行业、职业、身份、民族、地域等不同对象,依靠课堂、实践、图像、文字、视频等不同媒介而运行的复杂系统。要建构完善一个包括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多方面内容的一体化工作体系,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为一个以党建为基础的多元一体的整体系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标管理、内容设计、资源挖掘、方法创新、平台建设、学理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系统化治理,并最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参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发展能力。
二、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问题,实质上论及思想政治工作与我国国家治理之间的关联。贯彻落实《意见》“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的要求,就必须厘清“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究竟是什么、有哪些现实指向”这一根本问题。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中,尤其是在第一、五、七条即“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可以说贯穿其中,表现突出。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就其功能定位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实质上是由其意识形态治理的本质所决定,并基于思想政治工作与外部治理环境所产生的现实联系而对其应然状态加以建构的价值体系。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及其分类的研究丰富且多样,但多是从教育视角直接切入阐述其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鲜以集中统一的上位视角即从政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视角进行整体阐述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形态治理本质,决定了它的功能作用与意识形态工作思致相因,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动国家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即《意见》指出的“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具体而言,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展开和现实呈现,但它又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党建工作,而是以党建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的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环节。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阈而言,思想政治工作的治理功能主要指向两个层面:一是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而言,就是要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尤其是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二是对于全国人民和国家发展而言,就是要巩固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好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第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治国必先治党”的政治逻辑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党治理功能。治党与治国的关系问题,是现代世界各民族国家以及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面对的重大命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独特的基本国情和历史逻辑决定了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进而也决定了治国必先治党、强国必先强党的内在机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发展而得出的一个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结论。正如《意见》所强调的,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牢牢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核心的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党治理功能何以体现?毛泽东曾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明确指出,当时“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而“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对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和革命任务妨碍极大,因此在纠正方法上着重强调了教育上加强政治训练、理论上加强党内教育、组织上开展民主生活、方式上做好党内批评、政策上编制红军法规、导向上重视人民群众、宣传上重视宣传队重要性等多种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方法,以充分实现其政党治理功能,促使红军真正成为“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质言之,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党治理功能,本质上是要促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有效革新。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而思想政治工作正是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重要指向,具体在坚持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政党治理功能,进而促使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的成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方面”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最终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走在人民前列,充分发挥其先导、先锋、模范和榜样的作用”,领导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概言之,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党治理功能有效发挥,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政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
第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必须全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国家治理功能。常言道:“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功能,关键就在于它坚持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相统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聚力推动整个社会实现全面系统的改革发展进步。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需要全民族共同参与的战略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凝心聚力、强基固本的作用不可替代。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无论是革命时期的局部执政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全面执政,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并取得伟大成就,一是因为党自身能够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在于坚持地实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使我们党成为建立在人民群众中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而且有严格纪律的党”,即它能够唤醒民众、凝聚民心。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发挥国家治理功能的核心就在于它能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充当和履行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宣传员”、政治认同的“凝聚器”、精神动力的“蓄积池”、铸魂育人的“主阵地”、价值观念的“导航仪”、公民素养的“培训场”等重要角色与功能,才能顺利完成“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实现“四个服务”的重要目的,最终带领全国人民举全国之力探索治国、兴国、强国之道。
具体而言,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重要维度的,具体而言,是指向政治民主化、法治规范化、经济市场化、工业体系化、科技智能化、管理规范化、思想科学化、价值理性化、社会文明化、生态和谐化这十方面内容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国家治理功能,必须在全面审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实然状态和发展趋势基础上,以更宏大的目标视野和逻辑思维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系。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转化,实质上论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向度,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内部要素结构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决定的。从革命年代毛泽东强调“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到改革开放以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再到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已然发展为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尤其是从对人之生存与发展的本体功能,不断延伸出对社会之稳定发展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形成了现代化的多维思想政治工作功能体系。所以,新时代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只有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引导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生态和谐、振奋人文精神、涵养道德素质、提高人才能力等方面的“软治理”功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治理”意蕴,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上层建筑,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不变、道路不偏,保证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三、以人为本、民族复兴: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目标”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目标”问题,实际上论及思想政治工作与我国国家治理之间的任务关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换言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不懈追求和伟大目标,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发展主题。尤其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已然对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内在要求。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更是具有前所未有的目标一致性和发展协同性。具体而言,其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者承担的共同历史使命;其二,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是两者发展的核心目的所在;其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两者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国家治理现代化也是由人来推动的,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同样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力量,离开人才资源来谈国家治理现代化,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要充分发挥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优势,必须找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内在关联,才能促使两者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且为了共同目标同向而行。概言之,由我国独特的基本国情以及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现实条件所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聚复兴伟力、奋进伟大征程,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国家治理中的重要目标定位;同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不仅关系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成效,而且还影响着人的解放程度与自由发展水平。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旨在推动形成良法善治型的国家治理形态,并最终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发展目标。治理理念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纵向审视世界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从传统的国家管制到现代的国家治理,人类社会经历过以神本、君本、官本、物本、人本等本位观为主导的治理理念,不同的治理理念引致不同性质的国家治理模式。横向比较当今世界发展状况,善治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历史趋势,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强调的则是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良法善治型公共治理形态。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的“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具有多重意蕴。其一,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民为邦本”思想的合理性即“仁政”理念,且抛弃了民本思想的工具性特质。其二,它吸收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即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目的,且摒弃了非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成分。其三,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是站在无产阶级及全人类自由发展的立场上,立足于人的本质特性,强调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发挥人的主体价值,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其四,它凝聚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强调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言以蔽之,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的“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上,经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治理理念,其内核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逻辑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逻辑,精髓包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三重要义。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其内在逻辑就在于两者对“人”这一主体的共同关注以及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目标的作用相一致,从而能够以治理理念现代化及人自身的现代化推动我国形成良法善治型的国家治理形态,并最终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命题,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共同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本质就是人在与物的关系中,由于某种社会关系的不合理而积极投身到社会变革中,在现实世界基础上尝试建构一个相对更加合理的可能性世界,以满足“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的“新的需要”。其内核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逻辑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逻辑,精髓包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三重要义。因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上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在现代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的生活需要而再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表现在人的主体性上,就是人为了实现自身自由全面发展“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过程,是“从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中产生的创造性的生活表现”。同样,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和理论逻辑,究其根本也是由人与社会的关系决定的。因为即使现代社会的人集中呈现出三种存在形态即现实存在、精神存在和虚拟存在,但人之主客观“双重存在”的基本形态决定了“人既‘是其所是’又‘不是其所是’,实然性与应然性的张力推动人不断向前发展”,而这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终归要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在新时代条件下,无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的物质资料生产条件以及社会发展实际而设计的现实发展目标,其最终目的都要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终极命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来,这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创新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所在。
四、改革创新、同向而行: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发展”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发展”问题,实际上论及思想政治工作与我国国家治理的环境关联。《意见》指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所涉及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生态环境等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作为构成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要素之一,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运行与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具有构成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内部要素环境和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外部环境之分。虽然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发挥与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密切相关,但复杂的问题不会自行解决,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创新发展,终归还是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总体形势。但从环境的影响程度看,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环境因素影响的广泛性、复杂性、多变性不仅使国家治理的难度系数增高、治理范围变广,而且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在传统与现代、国际与国内、本土化与西化、宏观与微观、虚拟与现实、内部与外在、抽象与具体等多重挑战之下,更加成为一个没有边界、动态变化、开放交叉的复杂系统。所以,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必须在全面审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实然状态与发展趋势基础上,坚持适应超越规律和多元并存格局,促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与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任务紧密联系起来,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创新之径、发展之策。
第一,要以宏观视野和战略思维推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向而行。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向而行主要具有两方面内涵:一是要在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服务服从社会发展规律这两大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做人的工作”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二是推动两者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并最终以丰富的物质资料生产促进人的自由与解放。为此,一是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为先。在高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坚定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凝聚全体人民的思想共识,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两者同向而行的根本前提和不变定律。二是夯实党的领导为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治理活动,同样也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手段,探寻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坚持党管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级各类主阵地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话语权。三是坚持德法共治为本。新时代做好做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法治建设中的最大优势,增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德底蕴与价值共识;另一方面要将法治全面融入嵌入渗入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引领、道德要求与法治规范的有机统一。四是在准确识变中主动求稳求新。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相互交织激荡,网上网下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的影响持续深化以及我国社会问题层见叠出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付。科学辨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深入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带来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体系,发挥媒体融合发展优势,引导破解虚拟世界存在的圈层化弊端和“信息茧房”效应等,着力塑造理性平和、健康友善的社会心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第二,要以微观视角和发展思维明确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重点指向。因为无论是“群居式”的现实社会还是“个性化”的虚拟世界,“人的问题”包括自然的人性、发展的人文、保障的人权、追求的人和、渴望的人才等,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关注焦点,所以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必须着眼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素和发展目标,把对人的关注以及对人需要的满足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对“人的问题”的深刻理解与正确把握。为此,一是从发展目标来讲,需以“使命担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根本上是要服务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这就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教育等作为重要内容,深入谋划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整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实现有效提升。二是从发展主体来讲,需以“关注青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照顾新时代青年成长特点,尊重新时代青年发展规律,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和教育培养工作,才能用中国梦激发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巩固和扩大中国共产党执政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青年群众基础。三是从发展手段来说,需以“方法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发展。在以资源丰富和信息共享为显著特征的大数据时代,人的虚拟存在正蓄积力量、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因此从互联网建设与信息化教育出发,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现实要求,立足媒体融合视阈推动“互联网+”式的方法创新,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向度。四是从发展效能来说,需以“机制建构”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发展。当代社会各个领域交叉运行、相互影响,全民关注教育、参与教育的意识和行动显著增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法治化建设要求即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系统运行规范化,需要立足“大思政”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理念,切实推动形成部门健全、体系完善、环节配套、反馈有序、监测到位、评估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以保障“三全育人”工作更加有序有效有力。
(作者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兰州大学)主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