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合作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百年中国共产党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共同见证百年大党——百位国外共产党人的述说》新书发布会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的国内专家学者,与来自俄罗斯、越南、古巴、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捷克、阿根廷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姜辉作开幕式主旨报告并介绍新书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灵桂出席会议并发言。
1.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伟大贡献与世界意义
谢伏瞻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书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壮美中国篇章,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中国以雄辩的力量和地位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振兴的中流砥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安·久加诺夫指出,中国共产党通过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争,成立了人民的新中国;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发展道路,接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当苏联被背叛式地摧毁时,力挽狂澜,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在世界范围内为社会主义开辟了新前景;在全球资本主义危机激化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发展作出特殊贡献。原意大利共产党人党总书记、意大利前司法部部长、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法学院院长奥利维耶罗·迪利贝托谈道,百年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冲击,中国共产党击败了想要终结中国社会主义进程的企图,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发展成就和光明的未来,为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出了一个原创的、有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表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世界带来的是福音而不是威胁。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主席、众议院副议长沃伊切赫·菲利普表示,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世界所展示出的马克思主义力量、唯物主义力量以及社会治理能力都极为引人注目且鼓舞人心。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世界和平才得以保障。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推进了中国革命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打破了现代化模式“必称西方”的垄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宝贵经验与启示
姜辉介绍了《共同见证百年大党——百位国外共产党人的述说》一书的突出特点:从国外共产党的视角,全景式反映中国共产党发展的伟大成就;参与的世界共产党人涵盖地域和政党广泛、语种多样;参与的世界共产党人饱含着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他指出,我们用这部著述献礼伟大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希望这部从国外共产党人视角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现百年大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的著作,能够更加激发我们的奋进精神,凝聚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强大力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说道,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肩负起民族和历史的责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人类的责任。古巴驻华大使馆代办、政务参赞安德罗·巴斯克斯指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了自我更新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根本宗旨不变,调整经济社会政策以维护人民利益为首要,同时运用辩证的方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对包括古巴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周力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谈道,资本至上的逻辑与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从所持的基本立场、提出问题的思路到得出的结论、产生的结果截然不同。中国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能够有力推进,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原副院长范文德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时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杰出领袖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核心关键,纯洁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指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源于其特质和做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明确自己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植根中华大地,植根中国人民,具有深厚的中国情怀;中国共产党具有宽广的世界胸怀与人类情怀。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王灵桂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根本遵循。前民主德国总理、左翼党元老委员会主席汉斯·莫德罗指出,中国在习近平同志领导下的坚定团结意义重大。中国同志避免了重蹈欧洲社会主义者和共产党人丧失政权的错误和迷茫。汉斯·莫德罗十分赞赏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加强青年人意识形态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光辉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意气风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行动纲领,要从“一个初心、一个主题、四个阶段、一个伟大建党精神、九个根本要求、系列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一条主线、两个维护”中理解和把握。共产党(意大利)总书记马可·里佐表示,自己深受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1日的讲话的触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中国的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特质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是因为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西班牙共产党主席森特利亚在发言中强调,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成就、贡献毋庸置疑。外交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建立和谐世界,改变了对国际关系旧的理解方式,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经济上,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人民的利益,同时利用市场在特定经济领域的活力。阿根廷共产党总书记维克托·科特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框架内,不断展现出理论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4.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谢伏瞻指出,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世界共产党工人党应该加强对话交流。一是共享经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交流。二是凝聚共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把握规律大势,推动人类社会朝着光明的前途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得到验证,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之治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乱对比鲜明,使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日益朝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焕发生机、有利于社会主义发挥优势的方向发展。高翔指出,时代需要我们在宏阔的时空维度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贡献。要深刻认识国际格局演变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叠加性、同步性、长期性,在深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推动发展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要深刻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进程中,推动发展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伟大成就,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于鸿君指出,随着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必将开创新的未来。我们必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让我们携手共同捍卫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迎接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瑞士共产党总书记、州议员马西米利亚诺·艾伊谈道,帝国主义阵营仍然非常危险,它们有能力通过军事力量和政治外交合作来行使统治权。我们必须进行斗争,这是工人阶级的唯一出路。面对冲突局势加剧的国际形势,建立多极化且更公平的国际秩序,是今天共产主义者的优先事项。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龚云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需要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去推动。
《共同见证百年大党——百位国外共产党人的述说》一书由姜辉主编,王镭、辛向阳副主编,于海青、陈爱茹、周淼等参与编撰,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于俊霄分别主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网络编辑: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