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任继愈:朴素的做人之道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2-04-12 15:29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任继愈:朴素的做人之道 '...

任继愈:朴素的做人之道
  一生有“三不”规矩

  多年来,任继愈坚守三个规矩:“不过生日、不赴宴请、不出全集”,以免“浪费财力、物力,耽误人家的时间”。甚至连大寿也没例外。

  “不过生日,是因为既耽误我的时间,也耽误别人的时间。我七十岁那年,很多天南地北的学生要赶来给我过生日,我说,你们来,我就躲出去!”

  “不赴宴请,是有些倚老卖老啦,有时国家图书馆一些必要的应酬,我就请其他馆长代劳。怕耽误时间,再说,那些场面上的客套话我也说不全。”

  “不出全集,是因为我自己从来不看别人的全集。即便是大家之作,除了少数专门的研究者,其他人哪能都看遍?所以,我想,我的全集也不会有人看。不出全集,免得浪费财力、物力,耽误人家的时间。”

  不敢从心所欲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任继愈先生在八十岁时,却请人制了一枚印章,只六个字:“不敢从心所欲”。

  他曾这样说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比较现实,一个地方给1000元工资,另一个地方给1500元,他就去给1500元的地方,全然不考虑理想,不考虑有没有兴趣。

  一桶水,光取不添,会干涸。个人对于集体,如果只讲索取,不讲回报,或者索取得多回报得少,集体就没有发展。——谈到“年轻人不愿意开荒,只愿意收获”的态度时,他这样奉劝

  图书不同于古瓷器,它们不仅有文物价值,还要发挥作用。只有让人们能阅读、能利用,它们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出来。——2005年,老人离任时,曾坦言心中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将国家图书馆的“家底”全部摸清

  读点历史,使人懂得“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能用一时的行时或冷落来评量学术上的是非。有了这样的认识,心胸可以放得开一些,不至于追逐时尚,陷于庸俗。——他经常教育子女“怠为万恶之源”,在给女儿任远的信中,他写了这一段话

  无论从小学到中学,我的成绩并不是很突出,属于“中等偏上”,但每次我考完以后总要自己检查错在哪里,就像下围棋复盘,哪一着棋是误算或是昏着一样,这是我的一个习惯,所以我所得到的东西并不一定比考100分得到的少。——总结自己的学习习惯

  社会普遍反映现在的博士不如从前的大学生顶用,学位贬值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培养人才不能像蒸馒头,个个都一样。人的天性禀赋是不一样的,用一种模式培养人才,只会削足适履,造成“南橘北枳”的结果。——读国图“博士生文库”收录的部分博士论文后有感而发

  我只说自己懂了的话,吃不透的话,不要跟着乱嚷嚷,不要跟着瞎说,免得自己后悔。——这是他朴素的做人之道

  

  网络编辑:张剑
发布时间:2012-04-12 15:29:57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人物故事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