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王兴明:百色市“农事村办”的有益探索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3-05-20 22:34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王兴明:百色市“农事村办”的有益探索 '...

王兴明:百色市“农事村办”的有益探索
  

  

  农民问题始终是事关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农民问题,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进入新世纪,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利益格局趋向复杂,如何配置好农村行政资源,集中力量解决农民问题,巩固和发展农村党群的鱼水关系,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近年,百色市调整农村的工作思路,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创建“农事村办”农村工作和服务模式,增进和改善了对“三农”的服务,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赞誉,具有一定典型示范性。

  一、“农事村办”的简要发展历程

  “农事村办”,即在村屯办理农事。把乡镇服务和管理重心前挺一步到村屯,把农事最大限度地在村屯办理,尽可能做到一般的农事办理、一般的农民问题解决不出村。

  进入新世纪,农村工作面临着复杂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农村经济结构、社会关系、价值取向、利益格局更加复杂,一些领域社会矛盾呈上升势头,基层党群干群鱼水关系受到更大考验。新一轮的乡镇撤并、农业税的废止等农村改革的深入,乡镇人员编制时有闲置,干部进村工作变少,群众办事成本增加,政策落实、民意表达不畅等一系列问题显现出来,为乡镇机关的职能转向、行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工作内容和方法选择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中央作出了“两个趋向”(在2004年9月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的判断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大要求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集中力量解决农民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百色市田阳县主动顺应农村新形势的需要和农民群众期盼,以增强和改善农民服务水平为宗旨,努力探索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法和途径,在2007年7月率先把乡镇机关便民服务窗口向村庄延伸,在村屯设置服务站,开创“农事村办”服务模式。

  “农事村办”的出现,立即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深受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先后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农事村办”工作先后得到吴邦国、习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作出深入开展、总结推广、宣传报道等指示。),多次批示要求宣传报道、深入开展、总结推广。2007年8月,百色把“农事村办”试点范围从田阳县扩大到田东、平果、德保、靖西和凌云等五个县,2008年在全市12个县区和133个乡镇全面推广。目前,百色全市共设乡镇“农事村办”服务中心135个,村级服务站点372个,服务覆盖全市1804个行政村,“农事村办”工作体系基本建成。2009年5月,在全区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工作模式,目前广西全区已有1039个乡镇推行“农事村办”;在6794个村设置了服务站点;建立屯级“农事村办”服务点2.7万个;建立村级“农事村办”网络办公平台2692个。

  二、“农事村办”坚持农民的主人翁地位,是实现新时代党与农民血肉关系的积极形式

  农民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保证和动力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确立了农民的革命主力军地位,帮助解决土地为核心的农民问题,保障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特色革命道路和革命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在农村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建设新型党群关系,让农民死心踏地跟党走? “农事村办”做出了一个较好的回答,坚持农民在农村的主人翁地位,围绕农事加强党的建设,转变乡镇职能,到村里去办理农事。2010年,“农事村办”荣获全国第一届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奖。

  “农事村办”为农村党建提供了有力载体。“‘农事村办’的改革很好,有利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有利于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于2008年8月19日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2784期《百色探索“农事村办”将乡镇职能和服务前移》一文上批示: “农事村办”的改革很好,有利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有利于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首先,“农事村办” 为基层党的建设提供了有效平台。围绕党的在农村的中心任务——办理农事抓农村党的建设,以组织好、推动好、实施好“农事村办”为标准,巩固和发展壮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培养提高农村党员能力素质,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其次,“农事村办”为发挥群众党员的社会职能提供了一个样本。“农事村办”把办理农事、服务农民作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时代功能定位,推行每个党员成为一个“农事村办”的“代办员”, 每个行政村30%以上的党员确定为党员中心户,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义工、党员承诺、结对帮扶、设岗定责等途径,解决农村群众党员找不到发挥作用的方向,长期处于一种“闲置”状态、没有归属感、普通群众看不到加入党组织的意义等问题,现实了群众党员的社会价值,发挥党员的示范带着作用。

  “农事村办”构建了巩固和发展党与农民紧密关系的有效机制。首先,“农事村办”给予农民在农村的本体地位,回答了党在农村“因为谁,为了谁”问题;其次,尝试性地定界了当今农民的问题,也就是农事;其三,找准了党在农村的事业,解决了为农民做什么的问题,就是为农民办理农事;其四,解决了怎样为农民办事的问题,就是到村里去办。“农事村办”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人翁地位,把农民作为服务对象,把解决农民的问题变成党的历史使命,更加生动地展现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得到农民的衷心拥护,让农村党组织与农民依存在一起,增进了党在农村影响力和生命力。

  三、“农事村办”把“事”作为党在农村的立足点,为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做了探索性阐释

  我们党的产生和存在源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农民的需要是农村党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农民的问题是什么,农村党组织存在的理由就是什么、要干的事业就是解决什么。农民问题就是农民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帮助办理的事务,随时代变迁,当今时代的农民问题统称为“三农”问题,就是农村的事、农民的事、农业的事。

  百色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把“农事”梳理为生产、政务、法律、文化、卫生、党员等几大类别。一是生产类,比如农资、农技、化肥、信息、市场、病虫害防治等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事务。二是政务类,比如政府支农惠农的各项补贴、救济、救灾的钱物发放,身份证、牌照等手续办理,计生、建房等审批。三是法律类,比如村里矛盾调解、权属纠纷、治安管理、诉讼受理、权益维护等。四是文化类,包括看书读报、学文化、搞培训、看电影,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等。五是医疗类,小病小痛医治,新农村合作医疗,卫生计生知识获取,各种疾病防控等。六是党建类,党的建设及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等。“农事村办”把千头万绪的事情中把农民最需要办、自己办不了的事,整理分类,作为“农事村办”服务站的基本职责,找准了是党在农村的立足点,明确了党在农村的事业,使“三农”问题具体化,探索回答了当代农民问题。

  四、“农事村办”的特色是“村”办,为农村行政职能转变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农事村办”的特色是“村”办,在村里办理原本需在乡镇办理的事务。“农事村办”以乡镇服务重心向村屯前倾为重点,推动了乡镇职能转变和部分县级职能下移,尽可能做到一般的农事在村屯办理、农民问题在村屯解决,突破传统行政级次框架功能定位,增加基层的行政机构服务职能。

  首先,在村屯设置服务站、服务点、“服务户”,构建“站、点、户”服务工作体系。“农事村办”服务站辐射2至3个村屯、村民3000至5000人,做到财政预算到站、人员编制到站、干部岗位到站、工作场所到站、网络办公到站。“农事村办” 服务站从乡镇撤并留守人员、村“两委”成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县乡科级后备干部、党员义工及其他志愿者中选聘3至5名专职工作人员实行轮班。“农事村办”在屯组设置服务点,从村民小组长、退休回村干部职工、农村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威信的党员及村民等人员中推选产生服务人员。“农事村办”在农户中设置“服务户”,由农户群众中的“党员中心户”或“农家课堂”培训担任服务户。

  其次,按照“农事村办”的要求推动乡镇机构职能转变。百色按照“农事村办”的要求,进行由内生的、自下而上动力驱动的乡镇机构改革,变“七站八所”为一个综合办公室加三个服务中心即“一办三中心”(“一办三中心”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政策法律服务中心。),专门设置“农事村办”服务中心(亦称社会服务中心),减少机构设置,增加服务性能。按4∶6的比例设置乡镇机关服务岗和驻村服务岗,将60%的人员力量配置到为村屯进驻“农事村办”服务站或村屯巡回服务岗,实行乡镇工作和服务重心向村屯移动。

  其三,按照“农事村办”的要求推动县直部门涉农部分权限下移。对现行县级政府部门审批的事项,法律、法规或规章没有明文规定必须由市县级政府审批,一律下放到乡镇或“农事村办”服务站审批办理。百色梳理涉农县级部门几十项业务,下放到乡镇或“农事村办”服务站。如凌云县先后共清理出17个县直部门的41项业务,下放到村级服务站进行办理。

  其四,政务服务网络向乡村延展。把市、县政务服务向乡村下垂扩张,在乡镇设置乡级便民服务站,在“农事村办”服务站设置政务服务窗口,应用市、县、乡镇、村四级“农事村办”网络办事程序,现实农村政务事宜与城市一网式服务。

  “农事村办”是在作风效能建设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实现了目光向下、工作前移、服务增进。变“群众跑机关找干部办事”为“干部下村屯为群众服务”,有效扭转乡镇“机关化”、“衙门化”、“为上不为下”倾向,实现乡镇机构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群众拍手叫好。

  五、“农事村办”的落脚点是“办”,初步形成了一套“三农”问题解决方案

  “办”就是对农事的办理,就是对农民的服务,是对农民问题解决。“党在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根本的是靠为农民群众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及时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自身不能解决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努力给他们带去更多的物质和精神利益,让老百姓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于2010年5月11日在广西自治区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农事村办”坚持以农民满意为标准,以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健全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代办制、值班制、公示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力求降低农民办事成本、提高行政办事质量和效率。

  一是集中村屯内部资源互助解决。能够在村屯解决的农事和问题,由农事代办员寻访、收集,由服务站、服务点或服务户协调党员自愿者、技术能人、权威人事帮助办理和解决。二是在服务站即时办理。在屯里解决不了的事,由屯代办人员收集汇总到村服务站。服务站实行“周一周四”或“圩日”值班工作制,即每周一由两名干部值班,受理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能够直接办理的事务即时现场办理。三是调动村外力量限时办理。在村屯内部和服务站解决不了的问题,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合办公服务平台,由服务站联络三级力量在周四、圩日或限定时间到村屯办理。四是推行代替办理。需要出村又可以代办的事务,由专门代办员无偿全程代替办理。“农事村办”通过扶持每个村发展1个以上产业协会和生产互助组,整合部门资源组建产业服务小分队,到村服务生产,发展经济。通过加快“五个一”(建立一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一支业余文艺队、一支流动放映队、一支广播电视服务队和一个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开展图书报刊、文艺演出、放影、节庆活动等下乡,丰富和提高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建设村级“便民医疗室”、定期提供免费体、经常性开展健康义诊活动,探索大病救助、小病就地医疗机制,为群众提供卫生健康服务。通过鼓励引导农民成立各类维权协会互助维权,以“流动调解庭”和“流动警务站”,开展普法宣传、法律援助、调解纠纷等服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事村办”是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务“三农”问题之“实”,求农村工作之“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在百色农村的生动实践。百色乃至整个广西的实践证明,“农事村办”是个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好制度,是个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好模式,紧密了党群干群关系、畅通了社情民意、化解消除了社会矛盾、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农业、繁荣农村、造福农民,是一个有效的“三农”问题解决方案。

  (作者单位:中共百色市委政研室)

  

  

  

  

  

  
发布时间:2013-05-20 22:34:46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国情调研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