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海油经验”:国有企业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2-05-31 11:01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海油经验”:国有企业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 '...

“海油经验”:国有企业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

  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国内油气年产突破5000万吨油当量,建成“海上大庆油田”;近5年,中国海油油气产量年均增长10•7%,总资产年均增长27•4%,上缴税费年均增长36. 6%;近10年,我国新增石油产量的53%来自海洋石油;目前我国海域油气产量已占全国油气总产量的1/ 4;创业28年,中国海油已建成82个国内油气田,总资产累计增长219倍,销售收入增长911倍,建立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海洋石油工业百余年的历程,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

  “海上大庆油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之一,并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大型装备制造等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标志着我国石油工业陆海统筹、海陆并重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对于更好地保障我国能源供给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海上大庆油田”的建成,展示了中国国有企业既传承优良传统和作风又适应全球化和市场化要求的崭新形象,标志着中国海油已成功跻身国际一流能源公司阵营,标志着中国海油成功走出了一条现代国有企业的特色发展道路,对于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启示。

  一、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国海油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并通过改革开放而发展壮大。自1982年成立以来,中国海油发扬中国石油工业的优良作风和创业精神,顺应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时代要求,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改革开放道路,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之源。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和中国海油的快速发展。

  中国海油的改革,有着与众不同的思考和路径选择。为了实现改革效果最大化、改革成本最小化,在经过广泛的调研论证之后,中国海油设计出一条立足于搞活企业全部资产、打造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油公司相对统一,专业公司相对独立,基地系统逐步分离”的“三步走”改革路径。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先将组织规模小、资产质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油公司重组上市,盘活集团资产,带动集团整体发展;第二步,在国际石油公司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背景下逆势操作,将10家专业公司整合为两家,适时上市;第三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存续部分完成重组,使相对不良资产走上了化劣为优、稳健发展的道路,从而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国内众多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的资产剥离的改制模式,又不同于国际石油公司现成模式的独特路径。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中国海油的改革秉持了“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改革成本不应由员工承担、改革成果应由全体员工共享”的“以人为本”理念,创造了历次改革无一人下岗的奇迹,盘活了全部资产,安置了全部员工,主业变优、辅业变强,实现了主业和辅业全面发展,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

  中国海油的改革,体现了鲜明的渐进改革、协调改革、科学改革的自身特色,很好地处理了改革、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国企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鲜活案例。时至今日,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国外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改革创新俨然已成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常态,诚如中国海油总经理傅成玉所说,“多年来,改革已成为公司管理的一种常态,要勇于改革,更要善于改革。”

  中国海油的对外开放,不是简单模仿、照搬甚至全盘西化,而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学会双赢合作、学会独立发展。由此,中国海油一直秉持了“学习创新”、“合作双赢”、“开放发展”的理念,经历了学习西方、合作自营、自营合作到全球合作开发的对外开放过程,成功实现了从学习引进到自主创新发展、从国内海域合作开发到国际海域合作开发、从传统能源生产到新型能源生产的跨越。

  亲历开放合作到自营发展的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刘再生回忆说:“最初与国外大公司合作,我们只能是站在旁边看别人干,慢慢地我们能跟着一起干,到后来我们终于可以取代别人独立干。过去一个海上作业平台上,几乎所有岗位都是国外公司派来的技术人员,我们的人员只能干最初级的甲板工,给人家打打下手。而现在你到海上作业区看看,就是合作区块也看不到几个外国人了,核心岗位都换成了咱们中国人,因为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300米以内水深的所有核心技术。”

  中国海油的对外开放,促使其实现了从组建合营公司、反承包,积累资金和技术,到以绥中36—1为代表的一批自营油田在蓝色国土上巍然屹立;从跟着外国人做学徒,到自主创新让外国人赞叹不已的优快钻井奇迹;从国际招标以资源换取外方的合作,到自己跨海越洋进行油气资产收购;从接受外方的管理,到自己担任作业者甚至“走出去”担当管理者,创造性地实践新型管理模式;从在外国公司那里赚取劳务费、向国际机构贷款,到将股票发行到华尔街,在全球范围内融资。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海油已成功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进而向“全球资源整合”阶段的历史跨越,很好地处理了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的关系。

  中国海油的成功发展雄辩地证明了十七大报告中的英明论断: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主动出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不仅仅是中国海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众多国有企业成功发展的宝贵经验。中国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仍然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开放路径。

  二、领导团队:正确航向的引领力量

  中国海油作为一艘航行在“蓝色国土”上的“巨轮”,其正确而快速的前行,离不开领导团队的科学引领。中国海油自成立以来,历届领导团队不仅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乐于奉献,自我约束,始终自觉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到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之中,确保了公司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正确与稳定;始终一心一意谋发展,围绕油气生产这一主线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能源公司。

  中国海油提出,领导团队不仅要具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还应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要始终做到“对国家负责、社会负责、企业负责、职工负责”,努力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领导班子”。对于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科技、高敏感”行业特点的海洋石油工业来说,高度的觉悟与责任意识至关重要。中国海油的历届领导对于自身所肩负的发展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傅成玉曾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既是经济组织又不是完全市场意义的经济组织,肩负着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光荣使命。唯有不断增强对责任的深刻认知和自觉担当,才能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上谋划企业发展,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寻找发展机遇,在创造社会财富时实现企业价值。”

  为了科学高效地履行职责,中国海油的领导团队始终严格自我约束,坚决贯彻民主决策。为此,中国海油实行了“决策、执行、监督既分离又协调的制衡机制”,提出了“人人都有权力,人人都能干事;人人权力都有限,人人都受监督”的民主理念。特别是总公司管理委员会、投资和预算审查委员会与金融业务决策委员会的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实行独具特色的“双向否决制”——总经理同意而2/ 3以上委员不同意,不能进行投资; 2/ 3以上委员同意而总经理不同意,也不能进行投资。通过“双向否决”,实行“双向制约”,为降低决策风险上了“双保险”。这也是中国海油迄今为止在大投资决策中没有出现大的失误的原因所在。

  如何合理地制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发挥员工主人翁精神,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是中国海油领导团队密切关注的问题。在坚持公正、公开,协调好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中国海油形成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自2003年3月下旬起,中国海油率先对创造价值80%、占编制20%的总公司机关和整个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实行用工和薪酬制度的改革。对于管理人员进行的改革,没有走过场,除了中央直接任命的几个副总经理以上的领导,所有部门总经理的岗位全部由竞聘产生,真正做到“全体起立”,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员工的薪酬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同时与企业效益和员工贡献挂钩,能高能低、能增能减,遵循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统筹兼顾、量入为出、保持差距、总体和谐”的原则。

  “强将手下无弱兵”。一支视野宽、专业精、觉悟高、乐奉献的领导团队,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海洋石油工人队伍,成为中国海油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中国海油的员工队伍里,全国劳模层出不穷,仅2010年便有8位海油人被评为全国劳模。以全国劳模、“海上铁人”郝振山为代表的海洋石油工人,以“战天斗地,与海共舞”的壮烈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改革开放时代中国产业工人勇于学习、敢于超越的英雄乐章。郝振山没有高学历,却能驾驭国际最先进的钻井平台在最复杂的海域探油钻井;没有留过洋,却能带领团队驰骋于国际海洋石油的钻井服务市场。他说:“新的时代赋予我们这些劳动者新的责任和使命,‘有文化、高素质、精技术、会管理’是新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我既要做传承者,也要做开拓者。”全国劳模张荣,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使自己从一名技校毕业生迅速成长为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钻井“血液”诊疗大师,成功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渤海油田钻进起球、起钻困难、钻井作业时效低等难题,直接创造经济效益7. 6亿元;他和技术团队研发生产的泥浆产品甚至超过了国际上同类产品的标准,有的还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以他名字命名的“张荣工作法”全面推广,带出了一支驰骋“蓝色国土”的“泥浆军”。张荣说过:“作为海洋石油人,我必须有所作为、有所奉献”。

  为了国家的海洋石油工业,中国海洋石油人在其领导团队的正确带领下“战天斗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蓝色奇迹”。可以说,没有卓越领导团队带领的奋发向上的员工队伍,就没有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成功发展,也就没有今天“海上大庆油田”的建成。中国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必须强化国有企业领导者及普通员工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国有企业不仅肩负着经济责任、社会责任,还同时肩负着重大的政治责任;深刻认识到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理想远大,从而充分调动每一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创造力、影响力和控制力,在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政治优势:铸就核心竞争能力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市场的强者。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依靠和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国国有企业区别于西方公司所特有的政治优势。但是,这种政治优势又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它不会自动地充分发挥作用。只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竞争需要,通过不断改进国有企业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构建与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传递路径,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才能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从实践来看,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发挥程度各有不同,竞争能力也有天壤之别。

  长期以来,中国海油系统总结历史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和认真实践,不断完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傅成玉指出:“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既是中国海油通过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而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应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以及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刻变革,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需要继续研究和认真实践的一项重大课题。”

  中国海油的实践表明,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必须注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重大决策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方面的中坚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在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进人物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自觉能动作用。为此,中国海油努力做好企业价值理念和责任体系建设、企业各级党组织及创新体系建设、企业战略规划及实施体系建设、企业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体系建设、企业先进典型及形象体系建设等“五项建设”,为上述作用的充分发挥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推进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能力,落脚点在于人。围绕“提高人”和“凝聚人”,中国海油通过思维创新带动机制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网状”工作新格局。在中国海油,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打破了传统的党、纪、工、团自上而下自成一体的“线性”工作格局,公司上下各个管理层级、各类各级组织,围绕做好员工工作,形成了一个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标准适中、措施合理、考核落实的“网状”工作结构。同时,明确各级带队伍的管理者(总经理到班组长)是员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坚持做到“6个一样”,即“像抓身体健康一样抓思想健康、像抓事故隐患一样抓思想隐患、像重视作业安全一样重视思想安全、像抓自然环境保护一样抓文化环境改进、像注意生理健康一样注意员工的心理健康、像维护生产环境一样维护企业的和谐环境”。推进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能力,关键在于转化。通过对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研究与梳理,中国海油提出了转化的6个途径:把党的理想信念通过企业价值理念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企业战略规划及实施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把党的纪律作风通过企业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转化为企业的执行力,把党员先进性标准通过先进典型及形象塑造转化为企业的带动力,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企业党建工作创新转化为企业的领导力,把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通过强化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转化为企业发展的主体创造力。通过上述“转化”,不仅为中国海油铸就了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能力,也为我们党执政的微观基础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国有企业,发挥好政治优势是一篇必须做好的大文章,也是可以持续挖潜的重要资源。在激烈竞争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与时俱进、有所突破,不断推动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全面贡献。

  四、管理创新:“国际化”与“中国化”的和谐变奏

  中国海油成立以来,在虚心向西方发达国家石油公司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优势,努力传承中国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持续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

  努力传承中国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尤其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一直是激励着中国海油人不断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同时,将中国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与海洋石油工业的实际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新条件结合起来,努力塑造与“大庆精神”一脉相承又富有时代特色的、以“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担责任、追求卓越”为主要内涵的“海油精神”,也是中国海油人的不懈追求。凝聚着海洋石油工人特有气质的“海油精神”是海洋石油人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的高度凝练和集中体现,记录着海洋石油人成长的心路历程、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

  体现“海油精神”的生动事例在中国海油俯首皆是。2006年5月,位于南海东部的流花油田因遭遇百年不遇的强台风袭击受到重创,锚链吹断,油田被迫关井停产,每天直接损失1000万元。当希望修复流花油田的讯息发出后,面对史无前例的修复难度,西方著名的海洋工程公司要么望而却步,要么不敢承诺保证修复。如一家公司开出了这样的条件:一天价格50万美元,且预算“敞开”,随时增加,还不承担风险,不保证修复时间。在经过多方论证之后,强烈的责任感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果断做出决策:整合国际资源,以我为主“自己干”。在修复过程中,中国海油人齐心合力创造了13项海洋工程修复技术,获得了7项自主知识产权,仅用外国公司报价的1/8,提前一年使流花油田成功实现复产,减少直接经济损失40亿元,并创出零事故安全纪录,创造了世界海洋工程史上的奇迹。

  管理创新不仅需要精神的塑造和理念的更新,更需要管理模式的变革。国际化的中国海油在学习西方管理理念与模式的过程中,认识到国有企业的管理绝不能简单照抄照搬西方国家公司管理经验,必须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的合理因素,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大胆创新,形成适合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由此,中国海油按照统筹、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坚持市场化发展;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坚持专业化运作;遵循企业运作规律,坚持差异化竞争;遵循自身发展需要,坚持集团化管理;实行了决策、执行、监督既分离又协调的制衡机制;健全了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了与科学发展观基本精神相一致、与国际石油行业发展趋势相吻合、与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相符合、与公司发展战略远景相协调、与公司客观实际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近年来,中国海油共获得15项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奖。尤其是,中国海油惠州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作为世界第一个以加工海洋重质高含酸原油为主的炼油厂,获得了第24届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国际卓越项目管理最高奖——“特大型项目管理金奖”,在IPMA“卓越项目模型”9个考核指标——项目目标、领导和执行力、员工、资源与环境、过程、客户结果、员工结果、其他利益相关者结果、项目结果和主要成就,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该奖项被誉为项目管理领域的“奥斯卡奖”,代表着国际项目管理界的最高荣誉,这也是全球首个获此金奖的炼油项目,成为全球石油石化项目的标杆。2010年,中国海油又荣获享有国际能源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氏能源大奖——“年度最佳能源企业”、“最佳能源生产商”称号,成为该奖自创立12年以来唯一获此殊荣、并同时斩获两个奖项的中国公司。中国海油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创新,是遵循经济运行规律,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企业实际为基础,通过“国际化”与“中国化”巧妙结合实现的管理创新。这种持续不断的管理创新与富有内涵、凝聚力量、激励斗志的精神指引增强了中国海油在国内外市场的强大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了企业的科学发展,使得中国海油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立潮头。诚如中国海油副总经理周守为所说:“中国海油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改变思路,不断挑战新目标的过程,依靠的就是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创新。”

  五、科技驱动: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的跨越

  中国海洋石油人深知,海洋石油工业是民族工业体系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前沿性和战略性产业,海洋深水和太空一样,是全球大国激烈竞争的重要领域。在这样一个高科技的竞争领域,只有大力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外延扩张型的发展向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推动公司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方能跻身世界一流之林。对此深有感悟的傅成玉说:“如果说大庆会战的时候,我们可以靠革命意志,靠人拉肩扛搞会战,到海上就不行了,没有科技实力,光靠人海战术,我们可能连海都下不去。”

  中国海油的发展史是一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历史。中国海油成立以来,在引进、消化、吸收与集成创新的基础上,加大原始创新力度,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建设、技术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从总部的战略技术创新到基层的适用技术创新、从上游的技术深化创新到下游的技术泛化创新的自主创新体系,拥有了近海300米水深以内的独立自主勘探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的能力,具备了在1500米水深条件下的作业能力并正积极向3000米水深迈进,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体系和引领和支撑公司绿色低碳、又好又快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

  近年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稠油开采、深水开发、SNG清洁生产和LNG液化技术等重要领域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为世界所瞩目。特别是,独创了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技术,拥有了全球最大FPSO之一的“海洋石油117”;自主修复了流花油田,成为战胜世界级挑战的典范之作;自主研发了测井装备,打破了国外垄断的技术壁垒;投资建造了包括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6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12缆深水地球物理勘探船等大型深水勘探开发装备等,使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和大型海洋装备建造水平跨入世界领先行列,大大增强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国家重大战略装备建设能力、海洋权益维护能力。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徐滨士院士在见到“海洋石油981”时动容地说道:“中国海油成功建造‘海洋石油981’,这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重大突破。”

  上述“世界第一”的取得,无疑得益于“勇担责任、敢闯新路”的“海油精神”。面对渤海稠油,不少国外石油公司放弃开发或者婉拒合作。在他们看来,“海上稠油开采技术是21世纪的挑战”。“怎么办,是放弃还是坚持?”对于中国海油人来说,放弃意味着在技术上永远无法突破,坚持而且必须自主创新才能获得发展的主动权。为了让国家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中国海油人开始不懈努力,终于在全球首创了注海水强采的稠油开发技术。同时,还采用了聚合物驱油技术,创造了海上稠油整体实施3次采油的世界先例,大大提高了海上稠油的采收率。如今,渤海油气已占我国海上油气总产量的3/ 5,成为我国能源生产的主力军。

  “十一五”期间,中国海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02项,其中发明专利148项;完成标准243项,其中国家标准40项,行业标准38项。自2003年至今,中国海油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0多项。尤其是,“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果荣获了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一等奖,成为自该奖设立以来获此殊荣的两家公司之一,标志着中国海油实现了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科技创新不仅有力支撑和促进了中国海油的高效高速发展,也有力地拉动了我国原材料、机电通讯、装备制造、船舶建造、海洋工程等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海洋石油工业95%的资金投入用于从国外购置生产设备;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海洋石油工业95%的装备实现了国产化。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左右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力量。没有技术的独立,便没有经济的独立和政治的独立。通过实施“科技驱动”战略,中国海油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国际竞争实力和国家重大战略性装备的建设水平,也为我国国有企业迈向国际舞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风险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行业领域,国有企业要想赢得竞争、赢得发展就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实现内生增长。

  六、可持续发展:奔向未来的可靠保障

  28年来,中国海油成功实现了从学习引进到自主创新发展、从国内海域合作开发到国际海域合作开发、从传统能源生产到新型能源生产的跨越,“全球布局、全球作业”的格局基本成型,形成了国际化、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格局。目前,中国海油在国内外拥有油气储量56. 72亿吨,拥有海外液化天然气合同量5. 2亿吨,能源供给的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升华,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海油来说,不仅仅是公司发展追求的目标,更是渗透到企业发展方方面面的一种理念。正因为如此,中国海油始终立足于搞活企业全部资产,立足于打造集团竞争优势,立足于让全体员工共同发展;正确处理了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关系,人力资源配置与业务发展需求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生产建设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与加强基础管理的关系,局部发展与企业集团全面发展的关系,内部扶持与坚持市场原则的关系,上游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关系,企业发展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关系;全面提升了战略规划与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文化建设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变革能力。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得中国海油勇立潮头、高瞻远瞩。20世纪90年代,为了在低碳经济的时代大潮中破解可持续发展困局,中国海油开始布局沿海液化天然气(LNG)产业,为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提供清洁能源,目前已是该产业的“领头羊”。如今,又积极进军风能、煤基清洁能源、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在中国海油的“新型能源工业链”图谱里,不仅仅有油气开发,还有LNG、煤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汽车电池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可以说,清洁能源、低碳经济在中国海油发展战略里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得中国海油居安思危、谋划长远。当许多企业取得成绩就“小富即安”时,中国海油却筹划了今后5年、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油将进一步以油气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快速增长为依托,建成“一元为主,多元发展,清洁低碳,综合集成”的新型能源产业结构,以建成新型能源产业结构为基础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傅成玉说:“不是把眼光放在几年之内过安稳日子,而是要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布局,面向未来安排现在。”

  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让中国海油人始终牢记“以人为本”、“安全无小事”。傅成玉曾经说过:“中国海油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人是中国海油最宝贵的财富。在中国海油,遇到灾难的时候,我们可以损失掉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的设备,但是我们不能损失一个人。在中国海油,安全生产是最重要的指标,甚至超过了我们对业绩的追求。在中国海油,员工有不干活的权利。”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中国海油专门制定了“五想五不干”:一想安全风险,不清楚不干;二想安全措施,不完善不干;三想安全工具,未配备不干;四想安全环境,不合格不干;五想安全技能,不具备不干。

  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中国海油未来的改革发展创新培育了潜力,实现了公司综合实力、价值创造力、低碳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为中国海油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受人尊敬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奠定了基础。这表明,中国国有企业只有积极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当今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密切关注人类社会的重大利益诉求,始终秉持科学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保持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力,不断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体制、机制与制度的变革,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进步做出持续不断的贡献。伟大的时代孕育卓越的企业,卓越的企业创造辉煌的业绩。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经过近30年的创新发展,不仅成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中坚力量,更成为挺起中国脊梁和迈向国际竞争合作的杰出先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彰显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不仅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典范。“海油经验”所凝结的国有企业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必将为我国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网络编辑:嘉扉

 

发布时间:2012-05-31 11:01:06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国情调研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