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墓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2013年1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9期学员近30人,本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到太子墓村进行调研。据该村支书介绍,该村有221户人家,其中农村户口为170户,总人口470人,有耕地500亩,人均才一亩地,全部种了苹果树,年人均收入8000多元。
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该村的基层民主做得十分扎实,甚至每次会议都有录像备查,如此民主的做法已经远超西方所谓的民主。在调研过程中,除了向当地学习外,我们也很关注当地的发展和未来。毕竟党的群众路线并不仅仅是到群众那里去了解情况,还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而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党员也应当为群众出谋划策。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当地的未来发展还需要政策层面的不少支持。
一、村里的年轻人问题
如今,全村的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占人口的四分之一。村里的党员有60人,其中50岁以下的不到三分之一,40岁以下的人有5人。
但村子里有外来的大学生村官2人,分别做村支书助理和村长助理,北京市财政为她们每月支付工资3000多元,而被她们助理的村支书的平均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还不如她们。
这些外来的大学生村官,每三年一换,不是当地人,不可能接村支书和村长的班,而村支书和村长的年龄渐大,学历较低,需要有合适的人接班。但是,村里的年轻人长年在外打工,并不合适接班。
我们觉得,花财政的钱养外来的大学生村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够促进一些大学生了解国情、村情,并给乡村带来外部的信息,有助于促进乡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但是,这些大学生村官毕竟是外来的,不能扎根乡村,接村支书和村长的班。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要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225/c1024-23937047.html)
我们认为,在引进外来村官的同时,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农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来做村官,将财政的那些钱花在他们身上,把他们培养成能够长年留在当地服务的合格的接班人。这样不仅有利造就新型农民队伍,而且能够为农村培养好的带头人。
事实上,习近平同志早就在2006年4月30日所写的《强班子带村》一文中指出,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选准配强村级党支部班子,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品德作风正派、处事公正公平、勇于创新、能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人选进班子,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这既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00页。)
由于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因此,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就要着眼于吸引这些年轻人回农村并加以培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历较高的农村青年,如果能够在城市里尤其是象北京这样的城市里找到较好的工作,是不会回农村工作的。因此,培养的重点应当放在学历较低的外出务工农村青年身上。可以考虑把他们集中到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进行为期两至三年的大专性质的专门培训,培训完成后,只发培训合格证,不发大专学历证。这是因为,一旦有了较高的文凭,这些年轻人将会外出找较高收入的工作,而不安心村里的工作了。经过这样的培训之后,这些年轻人应当完全能够胜任目前大学生村官的日常工作,而且如果他们能够在村里进一步得到群众的信任,完全可以接任村支书或村长的工作,踏踏实实地把自己村里的工作做好。
据了解,太子墓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在外打拼的收入每月也只有3000元左右,还得支付较高的生活成本,而在村子里工作则可以跟年老的父母在一起,不用租房住,生活成本会降低很多。因此,如果让他们来做村官,有相当于村支书的2000多元的月收入就可以了,不仅有利于当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让财政少花钱。如果真能这样做,村里的年轻人将乐于竞争这样的培训机会和岗位。
二、生态保护地区农村和农民的困难与出路
太子墓村是退耕还林的生态保护区域,以前的小煤窑、小工厂不能搞了。当年退耕还林的时候,太子墓村因为农民自发地提前三年就退耕还林改种果树了,居然被有关部门排出在享受相关政策的队列之外,没有能够从政策层面得到相关好处。为了生态保护,羊也不让养,野兔也不让打。农民对此很有意见。农民的意见是,野生的动物可以让吃山里的草,为什么农民养的羊不能吃山里的草?其实,这里最关键的是不让农民养羊致富,但又没有给农民任何补偿。过去农民自己挖煤烧,成本低,现在不让挖了。政策层面提供的煤球既贵又不够。农民不得不重新拾柴禾来烧,回到过去落后的烧柴时代。现在太子墓村的经济发展,就靠种植苹果树。由于耕地面积有限,苹果树龄渐老,增产的难度很大,单纯依靠苹果生产,农民增收的难度也很大。据村民反映,近些年来,太子墓村及周边农村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但村干部不敢如实向上反映,只能说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因此,与现在有些地方要农民用手里的土地换城市户口而农民还不大乐意的情况不同,太子墓村的农民乐意用手里的土地换城市户口。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们注意到,该村农村户口的居民对于非农户口的低保十分羡慕。因为,这些低保人士一年的低保收入已经超过了农村居民的纯收入,而且不用承担农业劳动的辛苦。
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如果不能用土地换城市户口,那么他们对于土地流转也是有期待的。因为在其他地方已经有先例,就是农民的土地流转出去后,流入方会吸纳农民就业,农民除了土地流转收益外,还能获得一份相比以前并不低的就业收入。但是,太子墓村的这一轮土地承包期只剩下14年,在土地流转方面没有吸引力,因为土地流入者的经营期短,期望收益少。因此,除非在土地流转政策中增加延长土地承包期的政策,使得土地流转后,其土地使用期限不低于30年,否则土地流转也难以有利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看,按照“以反哺富村、以反哺强农、以反哺利民的新思路”(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95页。),我们建议,如果北京市财力许可,不妨给太子墓村这样的生态保护区域的农民根据其自愿进行土地换户口,换为城市居民户口的农民,如果没有就业的,就一律纳入低保。其土地由北京市政府统一以招拍挂的形式进行流转,流转土地的使用期限由北京市政府重新规定,而土地的流入方应当优先安排当地农民培训就业。这样一来,既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使其安于保护生态,又促进了土地流转。如果土地万一流转不出去,可以仍然交给已转为城市户口的当地农民种植果树,收入归辛苦劳作的农民,让农民得实惠,而不是想着怎么从农民的土地那里得到更高的收益。在这样让利于民的同时就可以要求他们采取有机种植方式,不得破坏环境,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安定和谐。
最后,由于生态保护区在工业发展上受到限制,碳排放水平低,因此,还可以考虑利用国内外方兴未艾的碳交易机制,为生态保护区的农村谋取利益,而这是人员素质和外界联系条件都较差的农村本身做不了的,需要北京市有关经济部门予以帮助。
网络编辑:嘉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