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用革命的暴力手段推翻了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并于3月28日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巴黎公社。此时,巴黎的无产者已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刻已经到来,这是他们无可推卸的职责和绝对权利。公社就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公社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样子。巴黎公社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72天,却是新社会的理想在与旧制度的长期撞击中必然发生的骤变,是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曙光。150年过去了,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视野来看,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制度、从一国建设实践到多国建设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在无产阶级建立政党、夺取政权、探索建设三部曲的精彩演绎中,巴黎公社革命和巴黎公社都放射出建立新社会、新世界的历史首创精神的炽热的光芒,并照耀着无产阶级不懈奋斗、追求解放的前行之路,值得我们回望和总结,更值得我们称颂和敬仰。习近平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今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视野下,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
一、巴黎公社的创举是苏维埃俄国的预演
巴黎公社是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物,苏维埃俄国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产物,巴黎公社和苏维埃俄国都是革命成功的产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视野中,“革命”是基本命题之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域中,革命的主题是解决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矛盾,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革命的秘密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和其他一切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出色地把以下两方面结合起来:既以完全科学的冷静态度去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又非常坚决地承认群众(当然,还有善于摸索到并建立起同某些阶级的联系的个人、团体、组织、政党)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革命首创精神的意义。从马克思的全部历史观点出发,必然会对人类发展的革命时期给予高度的评价,因为……他认为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最有生气、最重要、最本质、最具有决定性的关头。”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列宁认为,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进程中,暴力革命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学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学说的基础”。
在总结了对于他们那个时代来说所有重大革命事件的经验教训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每一个力图取得统治的阶级,即使它的统治要求消灭整个旧的社会形式和一切统治,就像无产阶级那样,都必须首先夺取政权。”列宁继续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总结了包括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和俄国1905年革命的历史经验之后,列宁强调:其一,“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其二,“无论从革命这一概念的严格科学意义来讲,或是从实际政治意义来讲,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都是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在巴黎公社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前,还爆发过马克思、恩格斯曾亲自参加的1848年欧洲革命。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1848—1849年的群众革命斗争的时期,是他们一生活动中最令人瞩目的中心点。”
1847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或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诞生。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发表。这两大历史性事件,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创立。紧接着就迎来了1848年欧洲革命。欧洲革命规模宏大,遍及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波及法国、德国、奥地利、波兰、意大利、罗马尼亚、捷克、匈牙利等八个国家,其中尤以法国二月革命和德国三月革命的影响最大。1848年欧洲革命是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社会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总体而言,这场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任务是消除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各种封建统治势力。但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不同国家面临的具体革命任务又有差别,有的要彻底扫除封建残余,推进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有的要消灭分裂状况,实现国家统一;有的要推翻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无产阶级带着自己强烈的阶级要求登上历史舞台,给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打上了自己的政治烙印,但是,这场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1848年革命虽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它毕竟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为这个革命准备了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从多方面深刻总结了这场革命的经验教训,指出:“1848年革命的掘墓人,竟成了它的遗嘱执行人。”这就是说,“那些镇压1848年革命的人违反自己的意志充当了这次革命的遗嘱执行人”。所谓1848年革命的遗嘱,就是不仅要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促进各国的工业化,而且还要善于对付新兴的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意料之中的是,1848年革命失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的确立和巩固引起了大工业的飞速发展;但是,在资产阶级意料之外的是,它也“同时造成了人数众多的、紧密团结的、强大的无产阶级;这样它就产生了——正如《宣言》所说——它自身的掘墓人”,“可见,1848年的战斗并不是白白进行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革命死了!——革命万岁!”
经过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的沉寂,1870年的普法战争再次唤起了法、德两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联合斗争,并引发了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巴黎公社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它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了政权,进行了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尽管马克思在1871年4月上旬已经预料到“巴黎人是要失败的”,但是,他同时也认为,3月18日的巴黎无产阶级起义的胜利和巴黎公社的诞生与实践,是19世纪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空前创举。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由于巴黎人的斗争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
从1871年3月18日到5月28日,巴黎无产阶级72天的全部活动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英勇地创造了伟大奇迹,为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新国家初步树立了光辉榜样。这72天的全部活动,既具有一体性特征,也具有阶段性特征。
3月18日,国民自卫军占领巴黎市政厅,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接管政府各部门,建立了新的政权机关。同时,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也接管了《法兰西共和国公报》,并立即把《公报》作为新政权的机关报继续出版发行,从3月20日到5月24日共出版66期,报头上的“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仍然保留着,但是已经赋予它以社会主义的新意蕴。从3月18日到3月27日,由40名成员组成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实际上起到了临时中央政府的作用。它主要做了四件大事:一是与普鲁士军队达成互不侵犯协议;二是防备巴黎城外的凡尔赛反动派武装袭击;三是镇压巴黎内部的反革命示威和暴乱;四是积极准备并进行巴黎公社委员的民主选举。巴黎二十区共约160万人,参加3月26日民主选举的投票者有近23万人。亲身经历者、公社委员阿尔蒂尔·阿尔努在1878年出版的《巴黎公社人民和议会史》中写道:“选举在肃穆的气氛中进行,二十三万选民参加了选举。……可以说这二十三万人相当于选民人数的三分之二强。”3月27日,选举结果公布。
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巴黎公社委员会接替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执掌政权。当天晚上召开的巴黎公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议会与公社的原则区别问题:议会只是立法机关,公社则是立法与行政统一的机关。公社委员会组织了十个委员会各司其职,即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粮食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司法委员会,治安委员会,劳动、工业与交换委员会,社会委员会,对外联络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另外还有法院和检察院以及军队。巴黎公社是全新的。其一,它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权。“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即无产阶级专政。“工人们已经清楚地、有意识地宣告他们的目的是解放劳动和改造社会!但是他们的共和国的真正‘社会’性质仅仅在于工人管理巴黎公社这一点!”其二,它是工人阶级建立的新型国家机器。“这次革命的对象不是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而是国家本身这个社会的超自然怪胎。这次革命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而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的行动。”这就是说,公社是对旧国家的否定和“打碎”“粉碎”“摧毁”,而不是“再像以前那样把官僚军事机器从一些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些人的手里”。这是永存的“公社原则”。因此,“公社也是19世纪社会革命的开端”。其三,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1871年3月29日公社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宣传社会主义学说”的纲领性主张。4月18日会议通过的公社纲领明确提出要“根据形势的需要、有关人员的愿望和所积累的经验,创立相应的机构使政权和财富公有”。其四,巴黎公社时期,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从公社领导人的思想状况来看,既有信奉激进的社会主义的布朗基主义者,也有信奉改良的社会主义的蒲鲁东主义者,还有信奉革命的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的、接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如弗兰克尔、塞拉叶和鲍狄埃等。马克思甚至把巴黎公社革命称做是“我们党从巴黎六月起义以来最光荣的业绩”。这里的“巴黎六月起义”发生在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这里的“党”是指在各国范围内从事反对资本主义统治的整个社会主义者队伍。其五,巴黎公社具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特征,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产物。3月28日公社成立当天,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发布最后的告公民书,指出:“你们要用自身的范例来证明自由的可贵,这样,你们必能达到紧接而来的目的:建立世界共和国。”在当时巴黎先进工人的心目中,这个“世界共和国”实际上是世界工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远大理想。同时,巴黎公社革命一爆发,就立即在国际工人协会(即国际、协会,后来被称为“第一国际”)各支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巴黎公社一成立,就“立即受到了整个国际无产阶级欢欣鼓舞的声援”。巴黎公社一失败,欧仁·鲍狄埃就创作了撼人心魄的《国际歌》,这既是他献给巴黎公社的颂歌,同时也是他献给第一国际的颂歌,这首歌响遍全球、传唱至今。
巴黎公社成立后,全面开展了改造旧国家、建设新国家,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探索和尝试,在政法建设、财经建设、文教建设、社会建设、军事建设和外事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新举措,取得了新成就。尤其是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再称道的两大举措,更是为后人提供了深刻启迪和有益借鉴。马克思指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6000法郎。这样,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代表机构的代表签发限权委托书,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列宁进一步指出:“这里恰巧最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转变:从资产阶级的民主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民主,从压迫者的民主转变为被压迫阶级的民主,从国家这个对一定阶级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转变为由大多数人——工人和农民用共同的力量来镇压压迫者。正是在这特别明显的一点上,也许是国家问题的最重要的一点上,人们把马克思的教训忘得最干净!”
进入5月,由于巴黎公社内部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救国委员会相互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与新成立的救国委员会之间的矛盾;由于逃到凡尔赛的梯也尔政府与德国俾斯麦政府正式签订了合约,解除了反动派反扑和围剿巴黎的后顾之忧;由于德国政府最终撕下了原先对巴黎公社表示“中立”的假面孔,并配合梯也尔政府出兵包围巴黎东部后方,公社的形势更加严峻。从5月21日起直到5月28日,公社进入最后的“五月流血周”,在“公社社员墙”发生了最后战斗、最后牺牲和最后失败。
在巴黎公社革命期间,除了巴黎公社,法国无产阶级在外省市也建立了六个短暂存在的地方公社,即里昂公社(1871年3月22—25日)、马赛公社(3月23日—4月4日)、纳尓榜公社(3月24—31日)、图鲁兹公社(3月25—27日)、勒克勒佐公社(3月26日)、圣太田公社(3月26—28日)、里摩日公社(4月4日)等。
1848年6月巴黎工人武装起义,血战四天而惨遭反动统治者镇压,未能夺取政权。巴黎公社革命则创建了巴黎公社,因此它不是1848年欧洲革命的重演。1871年5月30日,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发表了马克思执笔撰写的题为《法兰西内战》的宣言,深刻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及其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一再强调:“公社是旧的、法国特有的社会主义的坟墓,而同时对法国来说又是新的国际共产主义的摇篮。”“即使公社被搞垮了,斗争也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巴黎公社的跨时空意义和作用,就在于它的创新和创举。但是,正是因为巴黎公社革命和巴黎公社只存在了短短72天,它的活动即使在巴黎也没有真正、完全地展开,所以它只能是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俄国的预演。何谓工兵代表苏维埃?列宁指出:“既然存在着这种苏维埃,既然它们是政权,那在俄国也就存在着巴黎公社类型的国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实现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后来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领导苏维埃政权建设,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探索艰辛且成就卓著。列宁认为,苏维埃是巴黎公社的继承者,是巴黎公社民主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巴黎公社是一种不同于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新的民主形式,苏维埃也是如此。苏维埃“能够把议会制的长处和直接民主制的长处结合起来,就是说,把立法的职能和执法的职能在选出的人民代表身上结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议会制比较起来,这是在民主发展过程中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一大进步”。它也因而使无产阶级民主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苏维埃政权比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要民主百万倍。1926年3月18日,毛泽东精辟地指出:“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它们的意义是相同的,不过成功与失败不同而已。所以我们可以说:巴黎公社是开的光明的花,俄国革命是结的幸福的果——俄国革命是巴黎公社的继承者。”后来,毛泽东又指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仅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二、十月革命后多国无产阶级政权的短期存在是巴黎公社的重演
从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创立算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过了170余年的历程。这一历程及其主要特征,大致可以作出这样的新概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制度的发展、社会主义从一国建设实践到多国建设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从初步探索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或社会主义从改革到再改革的发展。
过去,我们始终认为,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制度的发展,其标志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俄国的建立。实际上,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制度的发展,其标志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胜利和巴黎公社的建立,因为巴黎公社是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且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只是由于它仅仅坚持了短暂的72天,其标志性意义并不凸显,甚至也并不被人们认可。这一点类似于十月革命后出现的短暂存在的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人们更熟知的是二战前后多国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仅就存在的时间长短而言,十月革命后多国无产阶级政权的短期存在是巴黎公社的重演;二战前后多国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则是巴黎公社、苏维埃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实践成果的拓展和深化。这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多姿多彩性、复杂曲折性的体现。
面对正在酝酿的世界战争,恩格斯晚年曾预言:“这种战争是可怕的,但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归根结底,都会有利于社会主义运动,都会使工人阶级早日执掌政权。”“在目前,要是俄国发生革命,它就会拯救欧洲免遭全面战争的灾难,并成为全世界社会革命的开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战线,在一个占世界土地1/6的幅员辽阔的帝国主义国家使无产阶级争得了民主、上升到统治地位,并第一次得到巩固和长久发展。十月革命后,俄国改称为苏俄,即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这就为世界其他国家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极大地增强了他们斗争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并为他们进行革命斗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这是一个既没有冠以民族名称也没有标明地理方位的史无前例的奇特的国家名称。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认为,应该把俄国工人农民创造的苏维埃这种新的政权形式普遍推行到世界各国,建立世界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此后,在世界范围内,苏维埃运动扩展到很多国家并持续了20多年。
在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苏维埃俄国之外建立了五个无产阶级政权,即存在了不到100天的芬兰社会主义工人共和国(1918年1月28日—5月4日)、存在了25天的不来梅苏维埃共和国(1919年1月10日—2月3日)、存在了133天的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1919年3月21日—8月1日)、存在了19天的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1919年4月13日—5月1日)和存在了21天的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1919年6月16日—7月7日)。在20世纪的第三个十年的1923年,德国、保加利亚、波兰等国在各国共产党领导下相继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工农政权,但是它们同样在资产阶级的残酷镇压下遭到失败。这一时期,只有1924年成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延续下来。
下文重点梳理一下这一时期的芬兰社会主义工人共和国、不来梅苏维埃共和国、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情况。
1917年11月13日,毗邻苏俄的芬兰爆发了工人政治总罢工,并迅速发展为武装起义,提出了夺取政权的要求。1918年1月23日,芬兰社会民主党、工会中央联合会和赤卫队等各方代表自发组织了工人执行委员会,占领了赫尔辛基的政府机关和银行。1月28日,成立了革命政府——人民全权委员会,正式宣布芬兰社会主义工人共和国诞生。革命政府成立后,实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公布了政治、经济纲领,要求依据民主原则改革国家制度,对银行资本和工商企业实行社会监督,把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在农村,将地主的土地无偿地交给佃农耕种;资产阶级报刊被封闭,印刷所被没收。3月1日,芬兰革命政府同苏俄政府签订了《芬兰社会主义工人共和国和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友好条约》。革命政府的新措施,引起了国内外资产阶级的仇恨,反动势力内外勾结扑灭了国内的革命烈火,结束了芬兰社会主义工人共和国不到100天的存在史。在总结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1918年8月29日,芬兰共产党建立。
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一次声势浩大的革命,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1918年11月4日,基尔革命的水兵和工人一起组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并夺权了基尔的全部政权,从而揭开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序幕。汉堡、不来梅、莱比锡、慕尼黑等地也相继发生起义,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德国十一月革命胜利后, 柏林工人组织了工会代表苏维埃。随后,全德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召开。到1919年1月举行第一次国民会议后,苏维埃的权力被取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还是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决斗。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对革命的领导工作,1918年12月30日—1919年1月1日,德国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的革命组织斯巴达克同盟在柏林秘密召开德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的党纲明确提出,革命的任务就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919年1月10日—2月3日,不来梅工人发动武装起义,在不来梅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了由三名共产党人、三名独立社会民主党人、三名士兵代表组成的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2月,德国资产阶级的魏玛共和国成立。1919年4月7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宣布在巴伐利亚建立苏维埃共和国。但是,这个苏维埃共和国并未触动资产阶级的地位和权力,因此被德国共产党称为“虚假的苏维埃共和国”。尽管如此,这个苏维埃政府还是在右翼势力发动的暴乱中被推翻了。4月13日,慕尼黑的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成立了由共产党人和独立社会民主党左翼组成的行动委员会,再次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共产党人欧根·列威纳担任政府首脑。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宣布,将铁路、银行、工厂和大商业企业国有化,在各企业建立工厂委员会,对工业生产和产品分配实行工人监督,并武装工人,组织了红军和赤卫队。德国资产阶级集结了十多万反革命军队,于5月1日攻入慕尼黑,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惨遭镇压。
1918年11月20日,匈牙利共产党宣告成立,并立即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提出了“解除资产阶级武装,武装无产阶级,建立苏维埃”的口号。共产党积极组织和掌握武装力量,在资产阶级队伍中建立了党组织,并创建了工人赤卫队。在党的领导下,工人夺取大企业、农民夺取大地产的斗争席卷全国,许多地方爆发了武装起义。1919年3月21日,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匈牙利苏维埃政权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巩固政权、改造社会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革命措施,诸如解除资产阶级武装,组建红军;在各地建立各级苏维埃组织,颁布新的选举法;颁布土地、工业、银行和交通国有化法令;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工人工资,男女同工同酬;对外贸易实行国家垄断;颁布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法令;实行民族平等;与苏维埃俄国建立友好联盟关系;等等。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他们联合对匈牙利实行经济封锁,企图用饥饿来扼杀革命,并派兵直接进行武装干涉。在匈牙利共产党的领导下,匈牙利人民奋起抵抗,击退了入侵军队,并于1919年6月解放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领土,成立了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但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终因外敌过于强大于1919年8月1日被颠覆。1919年8月4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曾撰文写道:“匈牙利崛起,布达佩斯又出现崭新的劳农政府。……怒涛西边……天地为之昭苏,奸邪为之辟易。”
1919年6月16日,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它宣布拥护1919年3月成立的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国际性组织或世界共产党——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的原则,同苏俄、匈牙利、捷克的无产阶级团结一致。新的革命政府开始进行总动员,号召工农群众参加红军。到1919年6月30日止,共有五万人入伍。革命政府公布了关于工厂、企业、银行、大农场、森林实行社会化,废除捐税和小农债务,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男女平等,提高工资和养老金、抚恤金等法令,并决定筹组农产品生产委员会和国家资源利用委员会。1919年6月30日,匈牙利红军被迫开始从斯洛伐克领土撤退。1919年7月7日,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被捷克斯洛伐克资产阶级政权扼杀。
苏维埃,俄语意即“代表会议”或“委员会”,是俄国革命的产物。俄国革命的无产阶级是苏维埃的直接创造者。苏维埃在1905年革命中一出现,就引起了布尔什维克的注意。列宁则抓住了它的实质和核心,于1905年11月指出:“在政治上必须把工人代表苏维埃看做临时革命政府的萌芽。”从历史发展的维度来看,1905年的苏维埃是1917年苏维埃的胚胎形式,1917年的苏维埃比1905年的苏维埃更加成熟了,它从1905年工人罢工和武装起义的领导机构发展为1917年工人、士兵和农民的政权机构。在新的形势下,苏维埃的地位、作用和方向是什么呢?列宁指出,工人代表苏维埃应当被看成是起义的机关,是革命政权机关,“这个从1871年巴黎公社和1905年俄国革命的经验中得出的理论原理,恰恰应当根据俄国这次革命的这一阶段的实际经验加以阐明并且更具体地加以发挥”,而“沿着1871年巴黎公社和1905年俄国革命的经验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的无产阶级,应当把一切被剥削的贫苦居民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使他们自己能够直接掌握国家政权机关,自己组织起这种政权的机构”。“用工人代表的苏维埃和他们的受托人代替旧的(‘现成的’)国家机器和议会。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十月革命胜利后,1918年1月,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涉及原定召开立宪会议的所有内容一概取消。代表大会把苏维埃政府由“工农临时政府”改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政府”。对此,列宁评价道:“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这次代表大会巩固了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新的国家政权组织,为全世界、为各国劳动人民画出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标”。
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同样值得研究和总结。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成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被迫放弃中央苏区,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同月,组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统一领导中央苏区留守军民的斗争。1935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抵达陕甘苏区。11月,它对外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12月,它改称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它再次改称为“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国”,对外则继续沿用“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名义。1937年9月6日,随着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22日,正式结束苏维埃国家政权形式,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中华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至此,历时五年零十个月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完成了自己光荣的历史使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在革命战争中建立的,其首要职能是组织武装斗争。毛泽东指出:“苏维埃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武装民众,组织坚强的铁的红军,组织地方部队与游击队,组织关于进行战争的给养与运输。”组织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的管理职能,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辅助职能。但是,即便是这些辅助职能,也是围绕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来行使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预演。回溯往昔,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始终坚持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始终坚持咬定目标、勇往直前,历史的道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苏俄以及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站住了脚跟,并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强国。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前,除了上述短暂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多国时期,就是二战结束前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并持续较长时期的多国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最多时达到16个,其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以上,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工业产值约占世界的2/5,国民收入约占世界的1/3。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国名上看,都没有使用“公社”的名称,也不再沿用“苏维埃”的名称,而改用人民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国等。早在1894年3月6日,恩格斯就曾指出:“对无产阶级来说,共和国和君主国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将来进行统治的现成的政治形式。”对于社会主义多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可简单梳理如下: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1944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45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1946年,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46年,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成立;1946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47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1961年,古巴共和国成立;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1975年,民主柬埔寨成立。这应该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比巴黎公社革命时期和十月革命胜利初期更加成熟的具体表现。
三、政党建设、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永恒的主题
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概而言之,实际上就是建党、夺权、建设三部曲。建党,就是建立、建设共产主义政党;夺权,就是共产主义政党取得政权、建设政权;建设,就是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巴黎公社革命前夕,在第一国际的领导下,法国曾酝酿成立社会主义政党,但是,这个党还没有建立,巴黎公社革命就爆发了。法国工人党是1879年在马赛成立的。在巴黎公社革命和巴黎公社存在的72天中,并没有党的领导。从政治思想倾向来看,公社委员会大致分为四个派别,即蒲鲁东派、布朗基派、雅各宾派、共产主义派。当时的共产主义派并不占优势。蒲鲁东派右一些,影响大一些,是多数派。布朗基派过激一些,是少数派。雅各宾派沿用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称呼,代表小资产阶级、手工业者的利益。难能可贵的是,在没有社会主义政党领导的情况下,巴黎公社革命取得了胜利,巴黎公社留下了诸多创举。但是,它也不是工人自发起义、取得政权的。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建立了巴黎支部,国民自卫军中就有巴黎支部的成员。在巴黎公社革命期间,第一国际总委员会把支持和指导公社的革命活动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恩格斯把公社称做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伟大的成就”,认为它“无疑是国际的精神产儿,尽管国际没有动一个手指去促使它诞生;要国际在一定程度上对公社负责是完全合理的”。毋庸讳言,也正是由于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建设的成就和水平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当今时代是政党政治的时代。共产主义政党的建立和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获得彻底解放、实现自己伟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为了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战略策略;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党内实行严格的纪律;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尤其是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的作风建设,把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百年大党,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社会主义国家全面执政70余年的执政党,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更高、更明确了,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明了共产党的社会历史作用。首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其次,“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再次,同一切与私有制相联系的思想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最后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是说,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取得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因此,“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巴黎公社革命中,巴黎无产阶级“用他们自己的政府机器去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政府机器”,“从而把他们这次革命的真正领导权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找到了在革命胜利时把这一权力保持在人民自己手中的办法”。打碎旧国家机器后建立的巴黎公社,是消灭任何阶级统治的“一定的形式”,它昭示了无产阶级政权的一些主要原则。取得政权不易,把政权建设好、长期保持好更为不易。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政权得而复失的例子很多,远期的如150年前的巴黎公社;中近期的如100年前的芬兰社会主义工人共和国、不来梅苏维埃共和国、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等;稍近期的如30年前的苏联东欧、蒙古等国。1958年下半年,中国普遍建立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制度成为全国农村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毛泽东也曾把人民公社与巴黎公社相提并论。其实,二者建立和存在的背景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政权问题,也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70多年前,毛泽东把党在全国执政比喻为“进京赶考”,提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对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来说,能否建立起一套新的行之有效的国家制度体系与机制,并使之不断成熟完善,是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政权建设永无止境,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视域中,这就是政权建设一以贯之的真谛。
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改革,更是掌握了政权的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巴黎公社只是开了一个头,尽管具有首创意义,但毕竟时间太短,没有充分展开。列宁曾把建设社会主义比做攀登一座崎岖险阻、未经勘察、人迹罕至的高山。习近平曾指出:“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寻路的历史。习近平也曾引用鲁迅先生的话:“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寻路”就是对规律的揭示和把握。因此,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注定是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和改革历程。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既有难以为继的夭折历程,如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50年代和60年代令人瞩目的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改革;也有过从初步探索改革到剧变、解体的迷向、改向的逆转历程,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更有着从初步探索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破浪而行、踏浪而进,如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40余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革新和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改革开放推进到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并提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全面深化改革,使社会主义建设、改革获得了新的自由和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从初步探索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或从改革到再改革的发展,既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态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共产主义被视为在欧洲上空徘徊的“幽灵”。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被视为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解放出来的社会革命的曙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则把巴黎公社革命时期初现的曙光升腾为满天的霞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坐标中,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如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如中天之日,光耀寰宇。这是历史的逻辑机理,更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网络编辑:欣然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年第2期